-
幼科铁镜
《幼科铁镜》为儿科著作。清·夏鼎撰。卷1主要论述小儿科医生应注意的事项和推拿疗法的具体应用;卷2论面部望诊及初生儿疾病;卷3论惊痫诸症;卷4论麻疹、伤寒、疟、痢诸病;本书对儿科的推拿疗法颇为重视,并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指纹望诊和惊病的各种名目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建国后有排印本。
-
人参安神汤
概述:人参安神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幼科铁镜》卷六方之人参安神汤:组成:麦门冬、人参、当归、黄连、酸枣仁、生地黄、茯神。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功能养血安神,清心除烦。治小儿心血不足,惊悸不安。《幼科发挥》卷四方之人参安神汤:组成:麦冬、人参、当归、黄连、枣仁、生地、茯神。
-
生津四物汤
《幼科铁镜》卷五方之生津四物汤:生津四物汤为方剂名,出自《幼科铁镜》卷五方,即《古今医鉴》卷十方记载的生津养血汤。川芎8分,归身1钱,生地1钱(酒洗),知母1钱,白芍1钱(水纸包煨),麦门冬(去心)1钱,川连8分,乌梅肉5分,天花粉7分,薄荷5分,石莲肉5分,川黄柏(蜜炒)5分,炙甘草5分。
-
十六味地黄丸
《慈幼心传》卷上:别名:十六味儿丸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山药1两,米仁1两,芡实1两,莲肉1两,甘草1两,陈皮1两,山楂1两,麦芽1两,砂仁1两,黄连1两,泽泻1两,芍药1两,连翘1两。主治:小儿脾胃虚弱。用法用量:空心清米汤化下。附注:十六味儿丸(《幼科铁镜》)。《痘疹一贯》有使君肉,无连翘。
-
麦冬饮
《幼科铁镜》卷六:方名:麦冬饮组成:麦冬、黄耆、当归、人参、五味子、生地。主治:小儿吐血久不止。
-
疏风顺气汤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一,名见《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二:方名:疏风顺气汤组成:人参、防风、麻黄、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黄芩、荆芥、天麻、南星、薄桂、葛根、赤芍药、杏仁、当归、川芎、白术、细辛、猪牙皂角各等分。用法用量:水煎服。主治:损伤小肠,小便闭塞作痛,发热口干,面肿气急,不时作痛,口吐酸水。
-
六府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六府: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黄帝内经灵枢·本藏》:“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①位于前臂屈侧尺侧边,自肘至腕一线(《小儿按摩经》)。
-
收诊法
概述:收诊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推拿秘书》。《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诸症推毕,以此法收之,久病更宜用此。”《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气血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保赤推拿法》:“不拘何症,推拿各穴毕,掐此(肩井)能周通一身之血。”
-
五硬
症状:《古今医统大全》:“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病因病机:多因禀赋不足,真阳大虚所致。治疗: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柴胡、升麻,以复其真气。《幼科铁镜》指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治疗:治宜平肝熄风。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五硬:五硬为病证名。
-
幼科三种
《幼科三种》为儿科丛书。指《幼科痘疹金镜录》、《幼科铁镜》和《小儿推拿广意》三书的合刊本。4卷本如《增补痘疹金镜录》(又名《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其卷一为儿科病症歌赋二十余首;卷1主要论述小儿科医生应注意的事项和推拿疗法的具体应用;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
-
胎黄
辨证分型:胎黄·湿热郁蒸证:胎黄·湿热郁蒸证(fetaljaundice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steamingofdamp-heat)是指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婴儿感受湿热邪毒,以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红,苔黄腻为常见症的胎黄证候。
-
水中捞月
水中捞月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铁镜》。1.在儿掌心滴冷水,旋推旋吹冷气,如运八卦相似(见《幼科铁镜》卷一)。2.左手大指屈儿中指,用冷水滴在劳宫,用右手扇几下,再滴冷水于总经,以冷气吹之,又用中指节自总经按摩至曲池,并在儿臂外侧按摩(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此法性凉,除大热。
-
开天门
开天门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自《幼科铁镜》。又名推攒竹。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
茶黄
茶黄病证名。指小儿遍身黄肿而嗜食茶叶等异物。《幼科铁镜》:“茶黄者,小儿胃腑积有湿热,嗜食茶叶,或嗜生米,瓦砾黄土所致,遍身皆黄而肿。”治宜清胃化湿,用平胃散加茵陈蒿、栀子。
-
调脾汤
《玉案》卷三:调脾汤:处方:白术1钱,陈皮1钱,苍术1钱,木通1钱,黄芩1钱2分,砂仁1钱2分,人参1钱2分,川芎1钱2分,黄柏8分,甘草8分。摘录:《幼科铁镜》《辨证录》卷六:方名:调脾汤组成:人参5钱,玄参1两,麦冬5钱,甘菊花5钱,苡仁5钱,金钗石斛3钱,芡实1两,山药5钱。功效:益太阴之阴水,以胜其阳明之阳火。
-
宁心丸
《幼科铁镜 附录》:组成:麦冬5钱(去心),寒水石1两,白茯苓5钱,甘草5钱,牙消5钱,山药5钱,朱砂1两,龙脑1字。主治:心疳者,面黄颊赤,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烦渴。如慢症,用人参、白术煎浓汁化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
宽气化痰丸
处方:大黄3分,杏仁5钱,百合5钱,木通5钱,桑皮5钱,甜葶苈5钱,天门冬5钱,石膏5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龟胸。用法用量:食后临卧,白热水化下。摘录:《幼科铁镜》卷六
-
王耀峰
王耀峰,1944年12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学医时间:1961年从医时间:1964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万全、王肯堂、夏禹铸、陈飞霞、江育仁。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本草纲目》、《幼科发挥》、《证治准绳·幼科》、《医学金鉴·幼科心法》、《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指南》、《幼科释谜》。
-
老龙
概述:老龙:1.推拿穴位名;2.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广意》。掐此穴治惊风、昏迷。《保赤推拿法·掐老龙穴法》:“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处。相离如韭叶许。若儿急惊暴死,对拿精灵、威灵二穴,不醒,即于此穴掐之,不知疼痛,难救”。出《幼科铁镜·虎口合骨穴图》。主治气厥。一般以指掐或用毫针直刺0.1~
-
开法
概述:开法为推拿手法名。参见平推法及开天门:平推法为推拿手法,为推法的一种。《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以两手四指…推下至缺盆中…推从摩法出,…出《幼科铁镜》。又名推攒竹。《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见《类经·针刺类》。
-
幼科集腋
《幼科集腋》为书名。朱裕原撰。此书专述儿科推拿,治术上作者推崇夏鼎之《幼科铁镜》。书中先述推拿辨证总论,并附全身部位推拿图10幅。后列述惊风24症推拿法,并重点介绍夏鼎有关脐风推拿法、救脐风法、治麻症法等内容。现有1936年苏州刊本。
-
消肌
《易简方》:“若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内,消谷善饥,食欲倍常,不生肌肉,好饮冷水,小便频数,色白如泔,味甜如蜜,名曰消中,又曰脾消,属于中焦,病在水谷之海也。”《幼科铁镜》:“消肌,脾火动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热于胃,喜多食,食无足时,小便色黄,名曰中消。”治宜养胃存津,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
保赤要言
《保赤要言》儿科著作。清·王德森辑。刊于1910年。本书系摘录数种清代儿科著作中的重点内容编辑而成。其中卷一急惊、卷二麻症,系摘自夏鼎《幼科铁镜》;卷三慢惊、卷四痘症,系摘自庄一夔《福幼编》;卷五脐风,摘自廖积性《广生编》;卷七-八小儿便方,均为马炳森所续补。
-
天门
概述:天门:1.穴名;由眉心推至发际,称为开天门。能发汗解表。内八卦穴中的乾宫·天门:天门即内八卦穴中的乾宫。《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门即神门,乃乾宫也。”参见天门入虎口:天门入虎口为小儿推拿方法。3.自小儿食指桡侧缘远端横纹处的命关穴推至虎口处。有健脾、止泻、发汗、通气血等作用。
-
大三关
大三关为推拿穴位名,即三关。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前臂桡侧缘(《幼科铁镜》位于前臂伸侧)。常用推法,自腕推至肘,为推上三关;寒证、虚证用之,能培元气,发汗行气。治发热恶寒,无汗,四肢冷弱,赤白痢下,因寒而引起的头痛,腹痛等症。
-
不寐多困
不寐多困为病证名,指失眠而困倦。《幼科铁镜》:“婴儿不睡有二:一心虚,二胆虚。睡中不闻人声,忽醒而不寐者,此心血不足。宜人参安神丸(麦冬、人参、当归、黄连、枣仁、生地、茯神)。宜用参竹汤(麦冬、人参、竹叶、甘草、半夏、小麦、粳米、陈皮、生姜)。亦有因胃热而卧不安者,宜清胃,用竹叶石膏汤。”
-
姜茶散
《续易简方》卷四:姜茶散:别名:姜茶汤(《古今医鉴》卷五)。处方:老生姜(切片)9克陈细茶9克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腹痛,寒热疟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续易简方》卷四《圣济总录》卷四十:姜茶散:处方:干姜(炮,为末)2钱匕,好茶末1钱匕。功能主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附注:姜茶饮(《幼科铁镜》)。
-
清疟饮
《活人心统》卷一:方名:清疟饮组成:苍白术(散用苍术,调用白术)、柴胡、黄芩、半夏、茯苓、陈皮、泽泻、甘草、肉桂(寒增热减)、川芎、川归、人参(倍之)、干姜。主治:疟疾。《幼科发挥》卷四:方名:清疟饮组成:柴胡、枳壳、青皮、半夏、白术、黄芩、厚朴、猪苓、白茯苓、泽泻、陈皮、甘草、贝母、知母、前胡。
-
夏鼎
夏鼎为清代医家。字禹铸,安徽贵池人。长于小儿推拿术,对前人所述小儿32种惊风及指纹,进行了从繁到简的整理。著有《幼科铁镜》(1695年刊行),后世小儿推拿医生,多宗其法。
-
胎黄动风证
概述:胎黄动风证(fetaljaundicewithsyndromeofwindstirring)是指病情危重,来势急骤,以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红,苔黄腻为主要表现的胎黄重证。《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金色,壮热便秘,溺赤。”治宜温脾化湿,用理中汤加茵陈蒿。
-
胎黄虚脱证
概述:胎黄虚脱证(fetaljaundicewithcollapsesyndrome)是指阳气虚衰,以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舌淡,苔白为主要表现的胎黄危证。《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金色,壮热便秘,溺赤。”治宜温脾化湿,用理中汤加茵陈蒿。
-
小儿消渴
概述:小儿消渴为病证名,为津液枯燥,虚热内盛的小儿病证。又名痟渴、三消。临床分消上、消肌、消浊三证。宋·黎民寿《简易方》:“若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内,消谷善饥,食欲倍常,不生肌肉,好饮冷水,小便频数,色白如泔,味甜如蜜,名曰消中,又曰脾消,属于中焦,病在水谷之海也。”治宜养胃存津。又名肾消。
-
婴儿不睡
婴儿不睡出《幼科铁镜》。详不寐多困条。
-
引水上天河
引水上天河为小儿推拿治疗方法之一。出《幼科铁镜》。用冷水滴小儿大横纹处,两大指自大横纹推至曲池,同时用两手四指拍击,并口吹凉气。此法性凉,治热病。
-
延年
延年为推拿穴位。出《幼科铁镜》。位于鼻梁骨高耸处,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保赤推拿法·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延年在鼻高骨”。有开窍醒神,止抽搐等作用。用治外感风寒、惊厥等症。
-
膀胱气痛
膀胱气痛病证名。见《幼科铁镜》。指脐周绞痛的疝气。详小肠气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