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病论篇
《本病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篇名。本篇讨论了五运六气上下升降、迁正退位的变化,古人从这些变化中,推论疫病流行的规律,并认为疫病流行的关键,决定于人气、天气、神气等条件。这个理论是重申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精神。本,即根本,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发病的根本,故名。
-
医方经验汇编
《医方经验汇编》医论著作。清末余奉仙撰。1-5章阐述四诊、用药等说,其余分述风痫、风寒、时气、瘟疫,各种异型疫病证治经验200余条,各症论述病因、证候,并列治疗方药及经治医案,对疫病证治有独到之处,案语较简要。1955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
-
红餂舌
红餂舌(tiǎn舔)为舌象。全舌紫红,频伸口外,舐左右上下之舌象。为心脾热盛之候,温疫病多见。宜清热解毒,清心凉血(见《伤寒舌鉴》)。
-
天受
天受为疫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指虽未接触病人,但经自然界的空气、水源等的传染而受病。《温疫论》上卷:“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
自复
自复指疫病后期,不因劳复、食复等因素,而由于病邪未尽而复发者,称“自复”。见《温疫论》下卷:“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撤其余邪,自然获愈。”
-
湿疫
湿疫(damppestilence)是指感受湿温疠邪,以乍寒乍热,损伤肺气,暴嗽呕逆,或体热发癍,喘咳引气等为主要表现的疫病。
-
五疫
五疫为病名,系多种疫病的总称。古人借五行而分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等。《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
朱蜜丸
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组成:白蜜,上等朱砂粉1两。主治:疫病。用法用量:日平旦,吞服3-7丸,勿令齿近之;并吞赤小豆7枚。制备方法:上为丸,如麻子大。
-
瘟毒
瘟毒是指瘟疫病邪中具有毒性者,即兼有易在皮肉组织蕴郁的特点,致病可兼见局部病变,如大头瘟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