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二日
指每一脏在一年中主时的日数。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分属于五脏,每一脏在某一季中主时的日数为七十二日。如脾旺于四季,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共七十二天。《黄帝内经素问·刺要论》:“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
播性
为了充分发挥作物原有的特性,而适期播种是必要的。例如春(或夏)小麦(spr-ingwheat)即表现为春播性,冬小麦(winterwheat)表现为秋播性。萝卜、菠菜、大豆等如果播种期推迟,便可受长日照效应的影响而抽薹或诱开花,这样就失去了作为一种作物的价值。
-
时令定深浅法
时令定深浅法为针刺深浅定位方法之一。指依据所处四季时令的不同,来决定针刺深浅的方法。
-
三候
三候为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六十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
四时不正之气
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如冬天应寒而反暖,春天应暖而反寒等,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节律,助长某些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成为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
五养
五养养生术语。古代养生家依据“因时制宜”的原则,以五脏养生与季节相配合,认为春天宜养脾,夏天宜养肺,秋天宜养肝,冬天宜养心,四季都宜养肾,谓之五养。
-
王乔
王乔汉代道士,兼通医学。生平履贯欠详。曾著《养性治身经》三卷,谓四季需避风邪,春避青风,夏避赤风,秋避白风,冬避黑风,以五行谈养生,在养生史中是较早的一家。
-
鄂报春
《全国中草药汇编》:鄂报春:别名:岩丸子[湖北、利川]、四季报春来源:报春花科鄂报春PrimulaobconicaHanc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西藏。功能主治:治腹痛:根泡酒内服。解酒毒:根3~5钱,水煎服。
-
脾王不受邪
脾王不受邪王,通旺。指脾胃健旺则正气充足,不易受病邪侵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
少穗竹属
中文名少穗竹属拼音名shaosuizhushu拉丁名Oligostachyum中国植物志09(1):569属下物种糙花少穗竹、糙花少穗竹(原变种)、鼎湖少穗竹、斗竹、短舌少穗竹、多毛少穗竹、凤竹、林仔竹、毛稃少穗竹、屏南少穗竹、少穗竹、四季竹、细柄少穗竹、秀英竹、圆锥少穗竹、云和少穗竹、肿节少穗竹
-
四时之风
四时之风指四季当令之风。《黄帝内经灵枢·论勇》:“春青风(一作温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
四时气篇
《四时气篇》为《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四时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故名。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其产生的疾病,亦随之而异,当针刺治疗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在适当的穴位上运用不同的刺法。
-
冷谦
冷谦明代医家。字启敬,号龙阳子。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尝官至太常协律郎、效庙乐章等职。于养生术颇有研究,提出六字延年诀,即“嘘、泗、呵、吹、呼、嘻”,于调摄、养生、四季起居、自我按摩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所著《修龄要旨》,后辑入《颐身集》。
-
四时
四时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或指一日中的旦、昼、夕、夜。《刺法启玄歌》:“谨按四时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