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食
服食养生术语。指服食药饵以求长生。《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
王遂
王遂为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履贯欠详。尝任齐王侍御医。因体孱弱而自炼“五石”之药服食,后因中毒发疽而死。名医淳于意尝劝其停服未果,事见《史记·仓公传》。
-
牛肚
牛肚的别名百叶、肚尖、牛胃、毛肚牛肚的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牛肚的营养价值牛肚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补虚益精、消渴、风眩之功效,适宜于病后虚羸、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之人。3.於脾胃虚弱,失却健运所致之胃痛、烷腹胀痛、嗳腐吞酸等症。
-
神农
神农,又称炎帝、农皇,姓姜,名魁。正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而完成这一艰苦的工作的,就是中医史上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神农氏。即使是经常会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药,甚至威胁生命,神农氏依然抱着为民除病的信念,没有一刻耽搁的采摘、服食、品尝和记录。
-
粪颜色
概述:正常成人的粪便颜色因有粪胆素而呈黄褐色,婴儿因胆红素代谢尚未健全而呈黄色或金黄色,肉食者偏黑褐色,食绿叶菜者呈暗绿色,故粪便颜色可因进食种类而异。(2)白陶土色:胆道完全性梗阻、服钡剂后。(6)血样粪: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痔、肛门裂、小肠腺瘤(肠息肉)、结肠癌、结肠憩室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
-
植物-日光性皮炎
⑷给抗组织胺药,维生素B属及大量维生素C、烟酰胺、钙剂、复方路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⑺对症治疗。疾病描述:植物-日光性皮炎在过去常见的有藜皮炎,是患者过多服食或接触藜(灰菜)或其它有光感性的植物,并经受长期日晒后所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故皮疹好发于面部和手背等露出部位。8月份内,以青壮年女性易发。
-
服饵
服饵古代养生术语。指服食中的服金饵丹活动。《魏书·裴白藏传》“豁情赋序”:“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一说与服食同义。参见该条。
-
石药中毒
是指因过量服食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致的中毒病。石药中毒的病因病机: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名。表现为烦躁发狂,壮热,燥渴、发背痈肿等。关于金石中毒:金石中毒为病名。
-
柏子仁粥
《粥谱》:柏子仁粥:处方:柏子仁10~主治:慢性便秘,心悸,健忘,失眠。用法用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稍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蜂蜜适量,稍煮1、2沸即可。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攻下通便药物的甚为适宜。二药同米煮粥,其味颇佳,患者乐于服食,可收滋补强壮,养心润肠之效。
-
狗肉粥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去寒助阳,轻身益气。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营养不良,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在服食狗肉粥时,忌吃蒜、菱以及中药杏仁、商陆。唐·孟诜《食疗本草》中说:狗肉补五劳七伤,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七引《食医心镜》,名见《长寿药粥谱》
-
光毒性皮炎
病因病理病机:在皮肤组织中的光感物质,又称色基,能吸收比正常组织多的紫外线的能量,这些能量很快即转移到细胞部位,通过光化学作用,产生单态氧O-2,氢氧根OH-,并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脂肪酸,细胞核中的DNA,以及细胞浆中的溶酶体发生变化,引起毒性反应。皮疹在日晒后数小时发生,表现为红斑、丘疹,主感痒或灼痛。
-
寒食散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引何候方之寒食散:处方:紫石英2两半,白石英2两半,赤石脂2两半,钟乳石2两半,硫黄2两半,海蛤(并研)2两半,防风2两半,栝楼2两半,白术7分,人参3两,桔梗5分,细辛5分,干姜5分,桂心5分,附子(炮)3分(去皮)。功能主治:男子五劳七伤,虚羸着床,医不能治者;用法用量:本方为散。
-
五石散
五石散为古代养生方剂名。因服此方后身体发热,喜好凉物,故又称“寒食散”。如《抱朴子》载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而《诸病源候论》则认为当由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烧炼而成。其方始于汉代,魏晋时道流名士为求长生,多服食此散,成为风行一时的时髦之举,以致演化成当时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
喉瘖·风寒袭肺证
定义:喉瘖·风寒袭肺证(hoarsenessdiseasewithpatternofwind-coldassaultinglung)是指风寒袭肺,以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详见急喉瘖条。
-
水银
(检查汞盐)(2)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红棕色的沉淀。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
-
苁蓉羊肉粥
《本草纲目》:苁蓉羊肉粥:处方:肉苁蓉10~肾阳虚衰所致的阳萎、遗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遗尿,以及平素体质羸弱,劳倦内伤,恶寒怕冷,四肢欠温,脾胃虚寒,脘腹隐痛,老人阳虚便秘。用药禁忌:苁蓉羊肉粥属温热性药粥方,适用于冬季服食,以5-7天为一疗程,夏季不宜服食。
-
下消·肾阴虚证
定义:下消·肾阴虚证(low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kidneyyindeficiency)是指阴津亏虚,肾失所养,以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目昏糊加光明、行间;畏寒肢冷加灸命门、关元。取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穴。
-
莲子肉
味甘微涩。莲子的功效与主治:莲子肉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能。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4)取本品粗粉5g,加三氯甲烷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莲子
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性味归经:莲子肉味甘、涩,性平;莲子的功效与主治:莲子肉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能。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
泥螺-日光性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泥螺-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脸及四肢暴露部位对称性红肿,另有蚁走感、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出现瘀血斑。本病应与下列皮肤病相鉴别:1、日晒伤局部皮肤红肿和水疱,但很少发生显著的瘀斑,无服食泥螺史,常在日晒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发疹。但食后仍须避免日晒。
-
近时十便良方
《近时十便良方》为医学著作。宋·郭坦撰。此书载述多种药物,辨药及炮制;八炮炙,辨药;三十三分类叙述临床各科疾患,每类分若干病症,然后于每一病证项下列出单方、简要方及群方是为本书主体,约收方剂2000余首,并附记出处;卷三十四~四十杂方,包括脉诀、养生、丹药、服食、食治、解毒等。今存本内容已不全。
-
十便良方
《近时十便良方》为医学著作。宋·郭坦撰。此书载述多种药物,辨药及炮制;八炮炙,辨药;三十三分类叙述临床各科疾患,每类分若干病症,然后于每一病证项下列出单方、简要方及群方是为本书主体,约收方剂2000余首,并附记出处;卷三十四~四十杂方,包括脉诀、养生、丹药、服食、食治、解毒等。今存本内容已不全。
-
金石中毒
又称丹石中毒,是指因服食含铅、汞等重金属药过量、过久所致的中毒病。金石中毒的病因病机: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导致的中毒。
-
心悸·邪毒犯心证
定义:心悸·邪毒犯心证(palpitationwithsyndromeofpathogenicpoisoninvadingheart)是指邪毒内扰于心,以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发热,恶寒,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心悸·邪毒犯心证的治疗:治法:心悸·邪毒犯心证治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佐餐服食。
-
枸杞银耳羹
概述:枸杞银耳羹以枸杞、水发银耳、冰糖、核桃仁为主要原料,具有滋补肺肾,和血养阴的功效,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咯血、妇女赤白带下、虚烦难眠、眩晕、心悸以及高血压、血管硬化之阴虚者。枸杞子又名杞果,果药两用,性味甘平、微凉,质嫩味甜,有小人参之美称。用法:冬季热食,夏季冻食,空腹随意服食。
-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获得,获奖原因是“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由于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沃伦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
本草衍义
概述:《本草衍义》为中药著作。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年。主要内容:本书根据作者在药材鉴别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中的470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特别是作者反对迷信地服食丹药,提倡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思想在本书中有较明确的反映。
-
太平圣惠方
概述:《太平圣惠方》为官修中医方剂著作,简称《圣惠方》。卷100,明堂灸经及小儿灸经。其中第九十九卷载针经十二人形图,并介绍290个穴位的位置、主治、针法等;每一病证,皆冠以《诸病源候论》的有关论述。其中外科的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之详细过程等,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记录。
-
五牙
五牙道教炼养术语。亦称五芽。指五行之生气。《黄庭内景经》:“存漱五牙不饥渴。”《悟真篇·自序》:“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道教认为服食五行真气,可炼养五脏,延年驻寿。
-
徐謇
徐謇(jiǎn音检)(约432-512年)南北朝时北魏医家。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叔响为当时名医。精于脉诊,讲求服食,常服药饵,年垂八十,鬓发不白,力未稍衰。正始元年(504年),为光禄大夫,加平北将军。卒于延昌(512-515)年间。子徐践亦以医名。
-
养生月览
《养生月览》养生专著名。南宋·周守中编。书中收集了晋唐以来的养生经验,按月令顺序予以排列,逐月介述了各种日常生活的宜忌,包括服食、饮酒、制粥、汤浴、房事、疗疾等方面内容,计507条。对养生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明万历二十年虎林胡氏文会堂《寿养丛书》本。
-
二如亭群芳谱·药谱
明·王象晋约撰于17世纪初。卷首列有《本草纲目》夏良心、董思白二序,李时珍及张鼎思之“论药”、“本草源流”等。每种除记其别名、产地、形态、功用和主治疾病外,大多有种植、修治、制用、辨讹、服食、疗治(单方)和典故等项的记述,虽说内容多摘自现存多种明、清刻本,取材于《本草纲目》,,但也补充了一些新资料。
-
吐纳
吐纳为气功术语。呼出污浊之气为吐,吸入新鲜之气为纳。魏·嵇康《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寄,表里具济也。”《庄子·刻意》:“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伸,为寿而已矣。”
-
生银中毒
生银中毒为病名。急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银毒药物,如葱汁、鸡子汁、鸭血、鸭通汁等。参见金石中毒:金石中毒为病名。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导致的中毒。
-
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
《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药学著作。又名《广群芳谱·药谱》。清·刘灏著。刊于1708年。本书为《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九十三-一百,共收药物720余种,系在《二如亭群芳谱·药谱》的基础上增补而成。此外还新增补了一些新药。但却删去了原书中种植、修治、服食、疗治等内容。
-
李少君
李少君西汉人。里居欠详,武帝时宣扬服食,企求长生。又与董仲舒过往甚密,董有体枯气少之痼疾,李为之调治而愈。
-
炼气化神
炼气化神气功内丹术术语。亦称十月关、大周天等。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的炼修阶段。其要点是用意识调整内气之分布和运行,以增强元神。《还真集》卷上:“中关炼气化神,补离中之阴而成乾也。”按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伍柳派丹法所说,这一阶段可分为大药过关服食和守中两段功夫。
-
口臭
口中的气味·口臭:口臭指口中的气味。《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加减泻白散,或吐脓血如肺痈状而口臭,他方不应,宜升麻黄连丸。”芦根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药方二还能治胃热打嗝。
-
巨胜
概述:巨胜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三元延寿书》记载的黑芝麻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平。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耳鸣,头痛,血虚风痹麻木,肠燥便秘,须发早白,病后脱发,妇人乳少。《周易参同契》:“巨胜尚延年。”据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本品富含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维生素E、亚油酸等,为养生益寿的佳品。
-
嵇康
嵇康魏晋时著名学者。224-263年,字叔夜。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因不满司马氏集团,为司马昭所杀。有《嵇中散集》传世。所著《养生论》,为我国现存最早以养生为题的著作。书中论证了养生对健康长寿的作用,主张养生应从小处着眼。在神形关系上,强调神的作用。
-
丹石中毒
丹石中毒为病名。参见金石中毒、石药中毒:金石中毒为病名。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导致的中毒。《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方。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名。
-
相思子
性味:辛、苦,平,有大毒。化学成分: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并含相思子碱,红豆碱、胆碱、下箴刺桐碱等生物碱,又含β-谷甾醇等多种甾醇类、相思子苷、相思子酸、相思子黄酮、相思子凝集素、5β-胆烷酸、没食子酸和多种氨基酸等。相思子提取物对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动物实验有凝血作用,过量可致溶血,产生血色素尿等。
-
阿莫仙干糖浆
药品说明书:性状:本品略具橙色及香橙香气的干燥颗粒,味甜,加水适量振摇后可混悬液。此外,对钩端螺旋体亦有杀菌作用。体内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在体液、组织及器官中分布广泛。适应症: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症:包括呼吸道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后的继发感染;亦可与牛奶等饮料混合服食。
-
阿莫西林干糖浆
药品说明书:性状:本品略具橙色及香橙香气的干燥颗粒,味甜,加水适量振摇后可混悬液。此外,对钩端螺旋体亦有杀菌作用。体内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在体液、组织及器官中分布广泛。适应症: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症:包括呼吸道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后的继发感染;亦可与牛奶等饮料混合服食。
-
白扁豆粥
处方:白扁豆、粳米。功能主治:健脾养胃,清暑止泻。主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鲜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为粥,至扁豆烂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摘录:《长寿药粥谱》引《延年秘旨》
-
贝母粥
《资生录》:贝母粥:处方:贝母粉1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开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再煮二三沸),粥稠即成。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服。功效:润肺养胃,化痰止咳。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可供上、下午点心,温热服食。
-
赤石脂面
处方:赤石脂半两(细研),云母粉半两,面5两。功能主治:冷痢不止。用法用量:上药以水拌和,切作条子,熟煮,分2服食之,着盐、醋、椒、葱亦得。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
冬瓜粥
处方:新鲜连皮冬瓜80-100g(或冬瓜子干的10-15g,新鲜的30g),粳米适量。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肿,消热毒,止烦渴。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包括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浮肿,肥胖症,暑热烦闷,口干作渴,肺热咳嗽,痰喘。用法用量:先将冬瓜洗净,切成小块,同粳米适量一并煮为稀粥,随意服食。
-
二百味花草膏
《医说》卷四引《癸志》:二百味花草膏:别名:二百花草膏处方:羯羊胆(去其中脂)。各家论述:1.《医方考》:内热则睑赤,肝热则出泣,微热则痒,热盛则痛,或痛或痒,皆火之故也。2.《医方集解》:此足少阳、厥阴药也。临床应用:烂缘血风:福州人病目,两睑间赤湿流泪,或痛或痒,昼不能视物,夜不可近灯光,兀兀痴坐。
-
胡荽丹
处方:乌鸡1只(令净),胡荽子适量。功能主治:反胃。用法用量:胡荽子入鸡缝之,煮熟食之。不效,再如法服食1只乌鸡。摘录:《脉因证治》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