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爪枯
爪枯为症状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杂病源流犀烛·燥病源流》:“筋燥爪枯,必滋养其荣血也,宜养荣汤。”
-
肝痿
痿证之一。《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肝痿的病因病机: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肝痿的症状:证见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有口苦、爪枯等症。选用补阴丸、家秘肝肾丸,或补血荣筋丸、紫葳汤等方。
-
滋燥养营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名:滋燥养营汤组成:四物汤去川芎,加生地黄、秦艽、防风、黄连、甘草。主治:血燥,皮肤皴揭,筋挛爪枯。
-
五味所伤
五味所伤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偏嗜五味对五体(皮、肉、筋、骨、脉)的伤害。《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五味过伤为伤食之一。《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
五味过伤
五味过伤为伤食之一。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症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脉滑。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其中以健脾消导之法最为常用。方如保和丸、平胃散之类。伤食有伤谷、伤面、伤肉、伤鱼鳖、伤蟹、伤蛋、伤生冷果菜、伤酒、伤茶、宿食、食滞、五味过食等。
-
手太阴气绝
手太阴气绝为病证名。指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主要症状是爪甲枯,毛发焦折。《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
肝热证
肝热证证名。肝经郁热出现的证候。《素问·痿论》:“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医碥·发热》:“恚怒不发,止自摧抑,则肝气不宣,郁而成热,妇人最多此证。”证见胸胁胀痛,或飧泄,面青,手足冷,太息不乐,脉沉弦。治宜清热解郁,用逍遥散。参见肝火、肝实热、肝虚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