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
伤①伤害,损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灵枢·五变》:“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伤寒论·序》:“伤横夭之莫救。”《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甘入脾,脾能伤肾。”《本草纲目·木部·枳》:“枳实不独治下,而壳不独治高也…
-
劳咳
劳咳病证名。①经久不愈之外感或内伤咳嗽。《济生方·咳嗽》:“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连滞岁月,致伤五脏,遂成劳咳者多矣。”《医学入门》卷五:“劳咳,五劳虚咳也。”谓疲极伤肝、劳神伤心、劳倦伤脾、叫呼伤肺、房劳伤肾致咳。详见疲劳咳嗽、劳神咳嗽、叫伤咳嗽、房劳咳嗽、劳嗽等条。
-
风寒两伤荣卫证
风寒两伤荣卫证为病证名。风寒之邪伤于卫分、营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注解伤寒论》卷三注云:“此中风见寒脉也。《伤寒论条辨》卷三:“中风者,单只卫中于风而病也;风寒两伤营卫等说,后世医家持有异议。
-
打伤八味散
处方:生桅子1斤,生南星4两,生草乌4两,生川乌4两,生半夏4两,红花4两,桃仁6两,杏仁6两。功能主治:跌扑打伤未破皮者。每次约用药末8钱或1两,用生糍粑捣匀,量伤处大小敷之,约敷24小时,以皮肤现青色或紫色为度。注意:己破皮出血者忌敷。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
-
伤寒论条辨
概述:《伤寒论条辨》为伤寒著作。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主要内容: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病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感、营卫俱伤”三种。建国后有排印本。
-
秘传桃花散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桃花散组成:川阳、赤石脂、血竭、乳香、没药、滑石、炉甘石(煅)各等分(1方有何首乌)。功效:止血生肌。主治:刀刃伤破及竹木刺皮出血。用法用量:掺伤处。加减:初伤,加龙骨少许;久伤,加樟脑少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乌古瓦
乌古瓦释名气味甘、寒、无毒。主治1、中暑骤死。2、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痛不可忍。在墙角人常便溺处,寻找碎瓦一片,洗净,火煅过,用醋浸渍五次,使瓦变黄色,刀刮细末,每服三钱,好酒送下。伤在上部食前部,伤在下部食后服。这里理伤续断的要方,不能贱视。取多年房顶上的吻兽刮取细末,调油搽伤处。
-
冷气心痛
出《外台秘要》卷七。因风邪宿冷伤及心之络脉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冷气心痛,…若阳气偏虚,宿挟冷滞,又因饮食伤动,而致心痛,则其病喜温而恶寒,其气惨而不舒,甚者四肢厥冷,气攻心而发痛也。”治宜散寒止痛,用高良姜汤等方。参见心痛、冷心痛、寒厥心痛条。
-
保生铭
保生铭养生专篇。相传为唐·孙思邈述。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收入《道藏》第五百七十一册。
-
产后四字真言
产后四字真言是指古人总结产后调养的四件注意事项。出清·袁于江《生生宝录》。一曰静,二曰淡(咸伤肾后而绝产,酸伤肝行步艰难,煎炒厚味伤脾),三曰乐(乐则血气易和),四曰坐(使血不上攻)。
-
销烁
《素问·气交变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素问·刺要论》:“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烁胻酸,体解(亻亦)然不去矣。”《楚辞·九辨》:“形销铄而瘀伤。”王逸注:“身体燋枯,被病久也。”
-
放射复合伤
根据放射损伤、烧伤和冲击伤的严重程度,放射复合伤分为三类:以放射损伤为主的放烧冲复合伤、放烧复合伤和放冲复合伤;以烧伤为主的烧放冲复合伤和烧放复合伤;以冲击伤为主的冲烧放复合伤和冲放复合伤。
-
伤中
针刺伤膈膜·伤中:伤中指针刺伤膈膜。出《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伤及中焦脾胃之气·伤中:伤中指伤及中焦脾胃之气。过食腻滞,或嗜酒无度,或过食膏粱厚味,或劳倦过度而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
-
狂犬病恐怖症
狂犬病恐怖症,又称为癔症性假性狂犬病,是一种对狂犬病过分恐惧的心理疾病,通常伴有强迫症、恐惧症。
-
十三伤
十三伤养生学术语。指十三种损害健康的行为。《抱朴子内篇·极言》:“才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久谈言笑,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阴阳不交,伤也。”养生者当知伤身而避之,否则,“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
-
陈伤
陈伤陈,陈旧。指旧伤,宿伤。详宿伤条。
-
风惊邪
由体虚风邪伤于心经所见乍惊乍喜之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邪者,由体虚风邪伤于心之经也。心为手少阴之经,心气虚,则风邪乘虚伤其经,入舍于心,故为风惊邪也。其状乍惊乍喜,恍惚失常是也。”治宜养心、安神、祛风。可用茯神丸、地黄煎丸等。
-
毒虫所伤
泛指有毒昆虫、蠕虫叮咬所致之疮伤。见《疡科选粹》卷七。证见患处因虫咬伤而出现红肿痒痛,严重者常伴有恶寒发热,局部肿痛难忍,甚则面目肿胀。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选二味拔毒散外敷。或兼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之剂。余可参见蜈蚣咬伤条。
-
真睛破损·风邪外袭证
定义:真睛破损·风邪外袭证(rupturedwoundofeyeballwithpatternofexternalassaultbywind)是指风邪乘袭,以伤眼疼痛,眼睑难睁,畏光流泪,视力骤降,白睛、黑睛破损,或眼珠内容物脱出,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弦数为常见症的物损真睛证候。详见真睛破损条。
-
向伤性
如将种芽的一侧切以浅伤,胚轴便向受伤的一侧内凹,而胚根则向外凸,从而发生弯曲,这种现象称为向伤性。因为这种现象在切伤与纵轴平行时并不发生,说明这种向性是由于植物生长激素的极性移动被伤口阻止所引起的。至于与植物生长激素移动无关的部分切伤后所产生的弯曲,则可以其侧面的生长障碍来加以解释。
-
肺络损伤
肺络损伤是指肺络受损,络破出血的病理变化。肺燥伤阴,久咳或剧咳损伤肺络,引起咳血、咯血。络脉在外属阳,燥为阳邪,故燥热易伤络。《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肺络损伤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患。治宜清金降火或清络保阴。
-
虫兽伤
虫兽伤(injurybyanimalandinsect)为病因的一类。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指虫兽禽等各类动物伤害人体,如蛇伤、犬咬伤、昆虫螫刺伤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
撮毒散
处方:槟榔、山栀子、白龙、白及、白蔹、白芥子、五灵脂、木鳖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硬肿疖,恶物咬伤,汤火烧伤,车辗马踏伤等。用法用量:如疮破,揾干贴;如肿硬,水调扫于疮上。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
蠵龟血
《*辞典》:蠵龟血:出处:《纲目》拼音名:XīGuīXu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血。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蠵龟筒条。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微毒。②《纲目》:咸,平,无毒。功能主治:①陶弘景:疗毒箭伤。②《本草拾遗》:人被毒箭伤,烦闷欲死者,剖取血敷伤处。③《日华子本草》:治中刀箭闷绝,刺血饮。
-
伤寒论本旨
《伤寒论本旨》为伤寒著作。即《医门棒喝二集》。编次参考《伤寒论条辨》,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提纲,阐述各经病症。章氏推崇叶天士,并博采众说“辨别义理,证其讹谬,以期合乎意旨”(见自序),故以“本旨”为书名。又注释了《湿热条辨》(旧题薛雪撰)作为暑病治法,以补充《伤寒论》的某些不足之处。
-
逐毒丹
《疡科选粹》卷七:方名:逐毒丹组成:贝母3钱。主治:蛇虫伤。用法用量:酒调敷伤处,然后尽醉1饮,毒自伤处流出,流尽,仍以余末敷上。制备方法:上为末。
-
尾闾骨伤
尾骨骨折伤。见《伤科补要》卷二。尾闾骨即尾骨,又名橛骨、骶端、穷骨,俗名尾桩骨。证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可闻骨声,步履、坐卧、翻身均受限。治宜手法复位固定。内服药可助康复,法当舒筋止痛,活血消肿,可选紫金丹,加味以为引。外用定痛散敷贴,或以烧热之烙铁温熨。
-
马咬疮
马咬疮病名。马咬伤继发感染而成疮者。见《肘后救卒方》卷七。咬伤后,伤处红肿疼痛,出血,继因感染而成脓。治宜于咬伤后立即清洗伤口,并用益母草细切醋炒研为细末,涂撒伤口创面,或用马齿苋捣烂外敷并可用以煎汤内服。
-
金枪铁扇散
处方:乳香2两,没药2两,象皮2两,老材香2两,明矾1两,炉甘石1两,降香1两,黄柏1两,血竭1两。制法:共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收湿,拔毒、生肌。主破伤流血及溃烂。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
金伤散
《外科精义》卷下:金伤散:处方:白及3两,陈石灰(风化)2两,桑白皮2两,黄丹2两,白附子1两,南星1两,龙骨1两。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御药院方》卷十:方名:金伤散组成:白及1两,白蔹1两,乳香1两,龙骨半两,石灰半斤(远年者佳),黄丹少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黄丹,有如淡红色。用药禁忌:忌风水。
-
荆防四物汤
处方:荆芥6g,防风3g,酒生地15g,当归12g,酒白芍9g,川芎3g。功能主治:养血活血除风。主真睛破损。伤眼剧痛,羞明难睁,流泪或流血,视物不清,重者不能见物。各家论述: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以补伤后之虚,行血脉之瘀;此方久服,既有助于损伤的恢复,又能防止变生他疾。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
化瘀洗方
处方:刘寄奴4钱,川萆薢4钱,大蓟4钱,小蓟4钱,羌活4钱,独活4钱,桑枝3钱,川芎3钱,大黄2钱,红花2钱,地鳖虫2钱。功能主治:一切伤后血络不活,筋缩作痛。用法用量:水煎,熏洗,每日2至3次。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
补肉药
别名:补肉膏处方:香油1两,黄蜡8钱,密陀僧5分,乳香1钱,没药1钱。功能主治:跌扑闪挫,面伤青黑,伤重者。手脚骨被压碎者,取大片桑皮,将补肉膏、定痛膏糊在桑皮上,夹贴骨肉上。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
冷疮
疮疡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冷痿。“凡身体发疮,皆是风热所为,然血虚者,亦伤於邪,若重触风寒,则冷气入於疮,令血涩不行,其疮则顽,令不知痛痒,亦经久难差,名为冷疮。”治宜温经散寒,补养气血之剂,内服可用桂枝加当归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外用金黄散敷贴。
-
葱白甘草汤
处方:葱白2两,粉草5钱。功能主治:消瘀散肿。主咬伤后,焮肿疼痛,脓血淋漓,臭秽腐烂。用法用量:上以水3碗,煎至2碗,每日洗净伤处瘀腐脓血,方用玉红膏搽之,黑膏盖之。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补阴益脾汤
处方:白术2钱,陈皮1钱,山药1钱半,茯苓1钱2分,熟地3钱,当归2钱,甘草(炙)1钱,附子1钱半,干姜(炒)8分。功能主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劳极伤脾,则食少恶心,疲极又伤肝肾,则水液妄行。用法用量:水煎服。若虚阳上燥者,冰冷服。摘录:《会约》卷八
-
戒怒歌
戒怒歌养生歌括。《类修要诀》:“君不见,大怒冲天贯斗牛,擎拳嚼齿怒双眸。兵戈水火亦不畏,暗伤性命君知否?又不见,楚霸王、周公瑾,匹马乌江空自刎,只因一气殒天年,空使英雄千载忿!对时人,须戒性,纵使闹中还取静。假若一怒不老躯,亦至血衰生百病。耳欲聋,又伤眼,谁知怒气伤肝胆。
-
恐则气下
恐为九气之一。气下即正气下陷。恐则气下为病机。指是指恐惧过度,伤损肾气,气虚下陷,肾关不固,导致二便失禁的病理变化。肾藏精,司二便。恐惧过度,则伤肾气,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正气下陷的病症。《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
冷痧
因伤于寒邪所致的痧证。《痧证度针》卷上:“阴痧,俗称冷痧。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遂致遏郁清阳,阴寒内沍,伤脾败胃,凝结成痧者有之;或夜凉失被,触犯外邪;证见呕泻、腹痛,面白唇青,汗出肢冷,甚则畜血唾血,寒偪热溢,阴极似阳,或为盘肠、吊脚等痧症。
-
金刀散
处方:松香、夏果、刘寄奴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和匀。功能主治:止血,定痛,生肌。主一切跌破,血流不止,及刀斧所伤。用法用量:掺伤处。摘录:《古方汇精》
-
将军膏
处方:大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损肿痛,不消之瘀血流注紫黑,或伤脸上青黑。用法用量:生姜汁调,敷患处。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
凝石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方名:凝石散组成:寒水石3两(煅成粉),蛤粉1两。主治:汤火所伤,皮肉溃烂,赤焮肿疼,脓水不干,或疮痂未退,肌肤急痛,应诸恶疮,悉能收敛。用法用量:每用鸡子清入生油调稀,以翎毛温药扫伤处。制备方法:上研匀。
-
经来呕吐
经来呕吐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指经来期间出现习惯性呕吐。多因平素饮后水聚不化,或胃弱食伤停滞所致。如伤于水饮者,呕吐物为食物夹水,治宜温中化饮,方用丁香散;如伤食停滞者,兼见胃痛,呕吐物为食物伴酸臭味,治宜消食导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
参茸汤
处方:人参鹿茸附子当归(炒)茴香菟丝子杜仲功能主治:主痢久阴阳两伤,由脏腑伤及奇经,少腹及肛门下坠,腰胯脊髀凌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
蒲灰酒
《医林纂要》卷十:方名:蒲灰酒组成:旧蒲包(烧灰存性,包盐者为妙)、蚯蚓泥、砂糖。主治:刑伤,杖伤。用法用量:和酒调下。
-
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
药品说明书:使用说明: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的使用: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系用狂犬病毒固定毒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纯化、精制并加氢氧化铝佐剂而成。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禁忌:由于狂犬病是致死系性疾病,疫苗无禁忌症。
-
光剥舌
光剥舌指舌苔突然消失,如剥脱样的舌象。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辨舌指南》:“若厚苔忽然退去,舌光而燥者,此胃气渐绝也,病多凶危。”
-
军门丹
处方:紫藤香(即降香中最佳者,瓦镰刮下碾细)1两,五倍子(去虫屎)1两,牡蛎1两,白占1两,三七1两,生半夏5钱,血竭5钱,乳香(去油)5钱,象皮(焙黄)5钱。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续筋生肌,不脓无瘢。用法用量:敷伤处。摘录:《卫生鸿宝》卷六
-
如圣金刀散
概述:如圣金刀散为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方。别名:又名金刀散。处方:松香末七两,枯矾、生白矾一两五钱。松香(净末)210克枯矾生矾各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上药共为极细末,贮罐内密封。功能主治:主治刀刃所伤,皮破筋断,出血不止者。用法用量:掺于伤处,纸盖包扎。
-
雄黄敷疮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方名:雄黄敷疮方组成:雄黄。主治:毒箭所伤、毒蛇咬伤。用法用量:敷疮上,日4-5度。汁出便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