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疡
《周礼·天官》分疡医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者。见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肺经燥热证:金疳·肺经燥热证(metalganwithpatternofdryness-heatinlungchannel)是指肺经燥热,以自觉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泡样颗粒隆起,其周赤脉粗大,全身伴有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为常见症的金疳证候。
-
五色疡
古人以五行配五色,将发于眼部的木疡、火疡、土疡、金疡、水疡统称为五色疡。木疳出自《证治准绳·杂病》。治法:实证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虚证宜养阴清热,可用养阴清肺汤加石决明、青葙子、赤芍、木贼等。又名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偷针窝。本病胞睑边缘生小疖,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而赤痛拒按。
-
伤科
伤科是指诊治跌打损伤的一门专科。《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汉代军营有专门记述伤科疾病的《折伤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846),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伤科的诊治范围包括有金创、跌仆损伤、骨折及关节脱臼、虫兽咬伤等。
-
刃伤
刃伤为病名,出自《五十二病方》,即金创。指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的创伤。又名刃伤、金疮、金伤、金刃伤、金疡。重者伤筋、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并可因出血过多,引起面色苍白、头晕、眼黑、脉芤或细微等虚脱证名。伤重者,急救止血包扎,清创缝合,如系失血过多,应内服益气养血之剂,必要时应输血补液;
-
苇茎排脓汤
《医方新解》:组成:苇茎30g,桃仁12g,冬瓜仁24g,桔梗12g,甘草9g,鱼腥草60g,柴胡24g,银花18g。主治:肺脓疡、化脓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等病。咳嗽吐痰,发热,胸痛或闷,舌苔黄,脉弦数或虚数,及天行赤眼,金疡玉粒,白珠俱青,花翳白陷等。
-
金疳·脾肺气虚证
定义:金疳·脾肺气虚证(metalganwithspleen-lung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脾两虚,以白睛赤涩轻微,小泡反复难愈,身软乏力,便溏或便秘,食欲不振,咳嗽有痰,腹胀不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金疳证候。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金疡(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金疳类似西医的泡性结膜炎。
-
金疳·肺经燥热证
定义:金疳·肺经燥热证(metalganwithpatternofdryness-heatinlungchannel)是指肺经燥热,以自觉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泡样颗粒隆起,其周赤脉粗大,全身伴有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为常见症的金疳证候。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金疡(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金疳类似西医的泡性结膜炎。
-
金疮肿科
金疮肿科为古代医学分科名,是治疗战伤金创类疾病的医学专科。属于战伤、外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称金镞兼书禁科。元代称金疮肿科。明代称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历代多称金疮或金镞。参见十三科条。
-
祝
祝①通注。《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贾公彦疏:“祝,注也,注药于疮。”②古代巫医所用的一种精神疗法,即祝由。《灵枢·贼风》:“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而已也。”《灵枢·禁服》:“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
-
肿疡
1.疮疡的一个分类;《周礼·天官》:“疡医上工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无名肿毒者·肿疡:王肯堂《疡科证治准绳》卷五则称:“无名肿毒者…又名肿疡,又名虚疡也。”疮未出脓者·肿疡:肿疡(swollensore)是指尚未成脓或已成脓而未溃的疮疡。《外科发挥》卷一:“肿疡,谓疮未出脓者。”
-
折疡
折疡学科名。古外科分科之一种。《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积药剂杀之齐(剂)。”指因折伤及并发疮疡之专科,或指折伤及其并发之疮疡等疾病。
-
金伤
出《五十二病方》,为所论“诸伤”之一种。《周礼·天官》名金疡。若重者则伤口深而筋断、骨折,疼痛剧烈,出血不止,或因出血过多而面目苍白、头晕眼黑,脉芤微细,引致虚脱者。伤重者:应立即急救止血,或施清创缝合,若失血过多而休克者,宜速抢救,或输血补液,内服益气养血之剂。
-
金疳
见《证治准绳·杂病》。金疳的病因病机:金疳多因肺火亢盛及火邪瘀滞所致。肺经燥热证:金疳·肺经燥热证(metalganwithpatternofdryness-heatinlungchannel)是指肺经燥热,以自觉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泡样颗粒隆起,其周赤脉粗大,全身伴有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为常见症的金疳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