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门
五门为灵龟八法开穴的数字计算。或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为五门。出《标幽赋》。该赋谓:“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针灸大成》:“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参见五门十变:五门十变为子午流注针法用语。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
-
五门得合
“五门得合”见《针灸大成》标幽赋注:“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参见五门:五门为灵龟八法开穴的数字计算。即天干的变化,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丁壬化木、戊癸化火、丙辛化水的五种变化。或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为五门。出《标幽赋》。
-
五门十变
五门,指十天干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子午流注针法根据这种五门夫妻相配化生五运的理论,当阳日逢阴时或阴日逢阳时而无开穴时,可以“夫妻互用”。
-
五门八法
出《标幽赋》。是用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通的八穴(内关、公孙、申脉、后溪、外关、临泣、照海、列缺)配合八卦,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以按时取穴行针的一种方法。八种刺法·八法五门:八法五门指《金针赋》中的八种刺法,即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
-
女科指要
《女科指要》为妇科专著,6卷,清·徐大椿(灵胎)撰,约成书于1764年,此书系《徐灵胎医略六书》之一。设调经、种子、胎前、临产和产后五门。广摘历代医家对女科证治之医论。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阐述颇具特色,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指出“当审其血气之通塞,禀赋之刚柔,然后投剂。”
-
五科七事
五科七事指学医要掌握的五门要领和七个事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凡学医,必识五科七事。科,指科别或门类,五科指辨证论治过程中诊脉、审因、断病、辨证、施治等五项内容。事,指具体事项,七事即上述五科中之“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与前合共为辨证论治过程的七类具体事项。
-
十变
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十变指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标幽赋》:“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子午流注法用语五门十变之五门,指十天干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
-
开蒙集
《开蒙集》为针灸书名。《针方六集》为针灸丛书,6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1《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2《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六《兼罗集》,载玉龙歌等歌赋注释以及灸法等。
-
女科指掌
《女科指掌》为妇产科著作,五卷,清·叶其蓁撰,刊于1724年。本书分调经、种子、胎前、临产、产后五门。叙述每种病证,首先编成歌诀,其次分析病证,介绍治法。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其次分析病证利用中医辨证规律,求其病因病机、亦能入理;然后介绍历代妇科大家的治疗大法和方药,堪为初学者之津梁。
-
江瓘
江瓘(1503-1565年)明代医家。字民莹,歙县(今属安徽)人。因有感于“博涉知病,多诊识脉”之古训,遂摘录古往今来治验医案,分门别类加以摘录,意在“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经二十余载乃未能成书,瓘已辞世。完成宿愿,编成《名医类案》一书,分二百另五门,录自汉至明之各家医案,间附以评说,颇得后代好评。
-
八法五门
出《标幽赋》。是用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通的八穴(内关、公孙、申脉、后溪、外关、临泣、照海、列缺)配合八卦,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以按时取穴行针的一种方法。八种刺法·八法五门:八法五门指《金针赋》中的八种刺法,即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