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绝
概述:五绝为病证名。即心绝、肝绝、脾绝、肺绝、肾绝。《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危重证候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绝治法》:“凡魇寐、产乳、自缢、压、溺五者,令人卒死,谓之五绝。”
-
自缢死
概述:自缢死为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杂疗方》。《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以绳物系颈自悬挂致死,呼为自缢。若觉早虽已死,徐徐捧下,其阴阳经络虽暴壅闭,而脏腑真气,故有未尽,所以犹可救疗,故有得活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绝治法》:“凡魇寐、产乳、自缢、压、溺五者,令人卒死,谓之五绝。”
-
卒魇死
卒魇死病名。睡梦中突然死去。见《备急千金要方·卒死》。系五绝之一。参见五绝条。
-
心绝
《中藏经·虚劳死证》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医宗必读·真中风》:“中风昏倒…若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是脱证。更有吐沫,直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汗出如珠,皆脱绝之证。”
-
徐道度
徐道度为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为徐秋夫之子,徐文伯之父,精医术。徐道度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精于医术,当时有人称宋代有“五绝”,徐道度之医术为其中之一绝,足见其医术之精。
-
徐熙
徐熙为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据传,有道士授以《扁鹊镜经》一卷(佚),精心研究,从此医名大振。参见徐秋夫、徐道度、徐叔向、徐文伯:徐秋夫为南北朝刘宋时医家。《南史》载有秋夫给鬼治疗腰痛的传说。宋代有“五绝”,徐道度的医术就为其中一绝。著有《针灸要钞》等书,佚。史载曾用针刺补三阴交、泻合谷使死胎立下。
-
卧龙丹
处方:西黄金箔各1.2克梅冰荆芥闹羊花各6克麝香辰砂各L5克牙皂角4.5克细辛3克灯心灰7.2克制法:上药九味,共研细末,瓷瓶密收。用法用量:以少许搐鼻取嚏,垂危重症,亦可以凉开水调灌0.3克左右,外用涂患处。主治:诸痧中恶,霍乱五绝,诸般卒倒急暴之证,并治痈疽发背,蛇蝎蜈蚣咬伤。疫喉闷痧,闭象未开,疫火已炽。
-
急救良方
《急救良方》医方著作。明·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系作者据佚名氏《急救方》书中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加以增删订正而成。内容以急救为主。全书共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等39篇。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
-
参附救生汤
处方:附子2钱,人参3钱,炒陈米2钱。功能主治:忽然卒中,五绝皆见。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灌之。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上
-
溺死
《金匮要略·杂疗方》曾有溺死救治之载述。《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人为水所没溺,水从孔窍入,灌注府脏,其气壅闭,故死。王肯堂在《金匮要略方论》治溺死的基础上有所补阐。(《证治准绳·杂病》)《寿世保元·五绝》:“救溺水死者,先以刀斡开溺者口,横放箸一只,令其牙啣之,使可出水。
-
救绝仙丹
处方:山羊血3钱,菖蒲2钱,人参3钱,红花1钱,皂刺1钱,制半夏3钱,苏叶2钱,麝香1钱。制法:上各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功能主治:五绝卒倒昏迷。用法用量:酒化下。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立效丹
《良朋汇集》卷一:立效丹:处方:艾60克葱头1握生姜45克制法:共捣烂。用法用量:又用生附子,去皮脐,为末,以葱白涎为丸,如梧桐子大,晒焙干,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盐汤送下。摘录:《百一》卷十一《霍乱论》卷下:组成:朱砂3两,明雄黄1两8钱,硼砂1两8钱,梅冰9钱,当门子9钱,火消6钱,荜茇3钱,牛黄3钱。
-
喷嚏丸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子母秘录》,名见《串雅内编》卷四:方名:喷嚏丸组成:半夏1两。主治:五绝。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产乳。中风不语,尸厥,中恶,中鬼。制备方法:上为末,丸如大豆大。附注:《串雅内编》庚生按云:半夏以研细末吹入鼻中为宜。盖为丸塞鼻,每致闭气反为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