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合
概述:三合:①十二经别表里组合;指足阳明经别与足太阴经别相合。足少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厥阴经别为五合;运气术语·三合:三合指运气术语,指主运、司天、年支三者同气相合,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应天为天府,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
三合汤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七方之三合汤:处方:麻黄、陈皮、乌药、川芎、僵蚕、白芷、桔梗、枳壳、甘草、干姜、茯苓、半夏、香附、苏叶、苍术、羌活。备注:原书云:"此即乌药顺气散、二陈汤、香苏散,三方合而成剂,故名’三合’。故用二陈、四物、四君子三合煎汤而探吐之,所以升提其气,上窍通而下窍自利也。
-
六合
3.十二经别表里组合关系。十二经脉表里相合·六合:六合指十二经脉表里相合。即太阴、阳明为一合;厥阴、少阳为一合。足太阳、少阴经别构成“一合”,足少阳、厥阴经别构成“二合”,足阳明、太阴经别构成“三合”,手太阳、少阴经别构成“四合”,手少阳、厥阴经别构成“五合”,手阳明、太阴经别构成“六合”。
-
桃胶
功能主治:治石淋,血淋,痢疾。(《杨氏家藏方》桃胶散)③治产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疞痛: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妇人良方》)④治虚热作渴:桃胶如弹丸大,含之咽津。(《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桃胶汤)各家论述:《本经逢原》:桃树上胶,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疮黑陷,必胜膏用之。
-
罂子粟
罂子粟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气味(米)甘、平、无毒。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少许,和匀分服。3、热痢便血。用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用粟壳,去筋,蜜炙为末。7、久咳自汗。此方名“百劳散”。
-
酥
《*辞典》:酥:出处:《别录》拼音名:Sū别名: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性味:①《别录》:微寒。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孟诜《必效方》)②治气嗽: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研滤取汁),酥三合,白蜜三合。
-
白粱米
②孟诜: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续筋骨。以水三大盏,煮荆芥、薄荷、豉,取汁二盏,澄滤过,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粱米粥)②治蓐劳:猪肾一具(切,去筋),淡豆豉五合(绵裹),白粱米三合,葱白(切)一升,人参、当归各一两。
-
妇科检查
准备:器械准备:一次性臀部垫单、无菌手套、阴道窥器、鼠齿钳、长镊、子宫探针、宫颈刮板、玻片、棉拭子、棉球、消毒液、液状石蜡或肥皂水、生理盐水、涂片固定液等。尿瘘患者有时须取膝胸位。一般适用于无性生活史、阴道闭锁或因其他原因不宜行双合诊的患者,但检查结果多不如双合诊和三合诊满意。
-
四合
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足少阳、厥阴经别为二合;即以足太阳经别、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少阳经别、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为五合,手阳明经别、手太阴经别为六合。
-
常规妇科检查
操作名称常规妇科检查用品及准备窥阴器,长柄镊子或卵圆钳,手套,大棉球或纱球,弯盘或碗,润滑液,温开水,宫颈刮板,生理盐水及玻璃片。(1)双合诊:即阴道腹部双合诊。用示指插入阴道、中指插入肛门内触诊,同时配合腹部手指的检查以证实双合诊检查所见及弥补双合诊检查不足或不满意时所用。
-
牛膝浸酒
摘录: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圣惠》卷六十九:组成:牛膝1两,秦艽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薏苡仁1两,独活1两,细辛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加皮1两,桂心1两,丹参1两,杜仲1两(去粗皮),酸枣仁1两,仙灵脾1两,晚蚕沙2两(微炒)。用法用量:每温饮1盏。主治:久风湿痹,筋挛膝痛,胃气结积。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在临床上卵巢肿瘤可通过妊娠早期的妇科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3.手术时偶然发现有时卵巢肿瘤是在早孕或中孕期行人工流产术时偶然发现的,故应重视在人工流产术前常规行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凡囊性包块可能为卵巢功能性囊肿或良性肿瘤,实性有分隔者一般均为卵巢肿瘤。③细胞分化好,多为低度恶性;
-
王瓜
王瓜概述:王瓜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雹瓜,马瓟瓜、苦瓜莲、吊瓜、土瓜。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通乳。1、小儿发黄。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6、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用王瓜烧存性,取一钱加枣肉、平胃散二钱,酒送下。
-
湍
湍释名猪獾。气味(肉)甘、酸、平、无毒。主治1、久患水胀。用猪獾肉煮汤吃。2、咳逆劳热,上气虚乏。用猪獾肉调五味煮吃。又方:用猪獾骨研为末,每服三合,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附方
-
曹公卓钟乳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五劳七伤,肺损气急。疗丈夫衰老,阳气绝,手足冷,心中少气,髓虚腰疼,脚痹体烦,口干不能食。用法用量:每服七圆,空心,温酒或温汤、米饮下,日再。服讫行数百步,饮温酒三合,复行二、三百步,觉口胸内热稍定,即食干饭豆酱,过一日食如常,须暖将息。
-
附子木香丸
处方:附子半两,木香半两,石斛半两,桂半两,黄耆半两,磁石半两,椒目半两,荗半两,当归半两,鹿茸半两,人参半两,茯苓半两,枳壳半两,诃子半两,黄橘皮半两,桃仁半两,白术半两,桑白皮半两,桔梗半两,牛膝半两,干姜半两,厚朴半两,吴茱萸半两。以猪肾三对生研,入酒三合,蒸饼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
解毒回生丹
处方:黑小豆1升,绿豆1升,生甘草2两,连翘1两,天花粉1两,黄芩1两,麝香2分,金箔20张,辰砂5钱,雄黄5钱,山慈菇1两,白扁豆(去皮)2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临床应用:中毒余至英溪医一宦家妇,其妾用银罐内黑汁置饭内毒其嫡妻,饭后即不能语,口齿耳目出血,危在须臾,其夫邀余诊治,左寸脉紧有力,按之微滑。
-
生发神效黑豆膏
概述:生发神效黑豆膏为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组成:黑豆、巨胜子各三合,诃子皮一两。制备方法:上药为末,以水拌匀,置竹筒内,乱发塞口,置塘灰内煨取油,贮瓷器中。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脑疳,头发连根作穗子,脱落不生,及白秃疮发不生。先以米泔皂荚汤洗头,拭干涂之,日2次,10日发生。
-
双合诊检查
检查阴道:检查者一手戴无菌手套,以食、中二指沾无菌肥皂液少许后放入阴道内,触摸阴道的弹性、通畅度,有无触痛,畸形、肿物、后穹窿结节及饱满感。宫颈:大小、软硬度、活动度、有无痒痛、肿物或接触性出血等。C:谈一点体会,对于前位子宫双合诊(或,三合诊)时,耻上触摸最清楚.
-
肛门指诊
名称:肛门指诊概述:直肠指检虽然简单但临床上往往容易忽视,通过此项检查,可以了解病人有无肛窦炎、肛裂、痔、直肠息肉及溃疡,尤其对肿瘤病人通过指检可以明确诊断或了解癌瘤的大小、范围及活动度以指导治疗。(2)膝胸位:俯卧,胸部着床,头转向一侧双膝屈起,跪伏床上,抬高臀部,脊柱与床成45°角。(4)截石位;
-
二合
二合为十二经别表里组合之一。指足少阳经别与足厥阴经别相合。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即足太阳经别、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为五合;手阳明经别、手太阴经别为六合。
-
足阳明、足太阴经别
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为十二经别构成的六合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 ,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此为三合也。”足阳明、足太阳经别
-
经别
经别是经脉另行别出而循行在身体较深部的分支,即十二经脉别。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合”。其中足太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少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厥阴经别为五合;
-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概述: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组成: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功能主治:主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服木防己汤,虽好转,但三日复发,复与木防已汤而不愈者。
-
风痱
2.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太平圣惠方》卷十九:“风痱,身体强直,口噤不能言。”以置脐上,直望心下,以丹注度上端毕;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风痱,定位在中脘穴下0.5寸一穴,左右旁开1.5寸各一穴,共3穴。刺灸法:艾炷灸3~
-
阴道囊肿
概述:是阴道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正常阴道没有腺体存在,但偶可发现孤立的迷走的隐窝,并由此形成含有液体的潴留性囊肿,并非赘生性或增生性肿瘤。并在三合诊时嘱患者运用腹压,可有阴道直肠隔膨隆,鼓出的感觉,这是肠曲因腹压进入阴道直肠窝的疝囊所致,而阴道囊肿则无上述变化。
-
阴道恶性肿瘤
概述:阴道的恶性肿瘤常常是继发性的,可自子宫颈癌直接蔓延,或来自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绒毛膜癌,另外膀胱、尿道或直肠癌亦常可转移至阴道。但阴道原位癌更多伴发或继发于宫颈原位癌,或宫颈浸润性癌的周边改变。组织学上原发性阴道癌几乎都是鳞状上皮癌,极少为腺癌。阴道下1/3基本同外阴癌;
-
郁李
郁李释名车下李、爵李、雀梅、常棣。用大黄(酒浸后炒过)、郁李仁(去皮,研为末)各一钱,滑石末一两,一起捣和成丸子,如黍米大。用郁李仁一合,捣成末,和面作饼吃,吃下即可通便,气泄出后即愈。3、心腹胀满,二便不通,气急喘息,脚气浮肿。用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捣如粟大。4、皮肤血汗。
-
榆
气味白皮:甘、平、滑利、无毒。用榆白皮阴干,焙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钱、水五合,煎成胶状服下。2、虚劳白浊。3、小便气淋(按:指小便时觉气胀面排尿困难)。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饮服。4、五淋涩痛。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12、背疽。13、小儿瘰疬。榆叶:1、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用榆叶、酸枣仁等分。
-
淹闾
淹闾释名覆闾。气味(子)苦、微寒、无毒。主治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
马蔺根
性味:甘,平。《*辞典》·马蔺根:出处:《本草纲目》拼音名:MǎLìnGēn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附方:①疗喉痹垂死:马蔺根一握。(《肘后方》)②治喉痹肿盛,语声不出:马蔺根汁三合,入白蜜一合,相和,慢火煎成,徐徐嚼之,日可五、七度。(《圣济总录》)③治急性咽炎:马蔺子根、升麻、牛蒡子各二钱。
-
青粱米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圣济总录》粱米粥)②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二两(炙,捣罗为末),青粱米四合(淘净)。(《寿亲养老新书》曲米粥)③治老人五淋病,身体烦热,小便痛不利:浆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研)。
-
生油方
主治:小儿脏腑伏于热毒,未成疹痘疾候,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竖,或时额多微热。服3-5服,大小便利,四肢热退,疹痘不生也。《圣济总录》:扁鹊及仓公用此,谓之神剂。附注:原书卷一一五所载此方用生油三合,将油少少灌入耳中。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面和烧饼,乘热薄耳门,须臾即出。
-
没药膏
《御药院方》卷十:方名:没药膏组成:没药(研)半两,乳香(研)半两,虎骨(酥炙)半两,吴茱萸1两,白芥子1两,白及1两,白敛1两,米粉1两,生姜汁5合,酒5合。主治:筋骨闪肭疼痛。附注:方中生姜汁、酒原为 各三合,与用法中 同煎七合不符,据《普济方》改。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疮疖,折伤蹊跌坏脓。
-
乌头桂枝汤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寒淫于内,则腹中痛,寒胜于外,则手足逆冷,甚则至于不仁而身疼痛,此内外有寒也。附注:抵当乌头桂枝汤(原书同卷)、桂枝汤加乌头汤(《医心方》卷六引《小品方》)、乌头汤(《千金》卷八)、桂枝乌头汤(《全生指迷方》卷三)、大乌头桂枝汤(《三因》卷七)。
-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操作名称: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适应证: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适用于:1.严重内科并发症或高龄等不宜手术的各期患者,可行单纯放射治疗(腔内加体外)。2.术前、术后的辅助性放疗。禁忌证:一般情况太差,恶病质,难以耐受放射治疗者。准备:1.术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交待注意事项
-
初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
(5)肿瘤标记物(CA125、CEA、CA19-9、AFP、HE4等)(6)盆腔MRI或CT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胃肠镜,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PET-CT等。: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2.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3.手术内置物:肠管切除吻合者,可能使用吻合器,皮肤钉合器。
-
地黄当归汤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煎服。《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方之地黄当归汤:处方:熟干地黄(焙)2两,赤石脂2两,当归(切,焙)1两,木占斯1两,地榆1两,黄连(去须)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桑耳1两半,紫葛(锉)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黄耆(锉)1两半。
-
四川省爱婴医院
爱婴医院是以促进母婴健康为中心,以提高产儿科服务质量为核心,为孕产妇和婴幼儿提供科学化、标准化、便利化的健康服务的一类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专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等。
-
荆沥方
《千金》卷十四:荆沥方:处方:荆沥2升,白鲜皮3两,茯神3两,人参2两,白银10两(以水1斗,煮取3升)。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惊悸虚羸多由风气内动,虽用人参益气,茯神安神,然必首推荆沥治风逐湿,解热消痰,佐以白鲜皮兼祛肌表风热。附注:竹沥汤(《金匮翼》卷一)。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 荆沥汤。
-
夜合枝酝酒
摘录: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圣济总录》卷八:方名:夜合枝酝酒别名:夜合枝酒、夜合酝酒组成:夜合枝5两,桑枝5两,槐枝5两,柏枝5两,石榴枝(生用,锉)5两,羌活(去芦头,别捣)2两,黑豆(用紧小者,生用)5升,糯米5升,细曲7斤半,防风(去叉,别捣)5两。《子母秘录》治搕损疼痛,取夜合花末,酒调服二钱匕。
-
白脂麻
化学成份:种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蛋白质22.69%、粗纤维7.57%、糖类6.30%、灰分5.25%。性味:甘,平。治脾约便难,小儿头疮。①孟诜: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上浮风,润肌肉,食后生啖一合,终身勿辍。附方:治呕逆:白油麻一大合,以清酒半升,煎取三合,看冷热得所,去油麻,以酒顿服之。
-
槐胶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附方:①治破伤风,口眼偏斜,四肢拘急,腰背强硬:槐胶二两,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独活一两,白附子一两(炮裂),防风一两(去芦头),干蝎半两(微炒),干姜半两(炮裂),天南量半两(炮裂),天麻一两,麝香一分(细研)。(《圣惠方》辟宫子丸)摘录:《*辞典》
-
扶老理中散
别名:理中汤处方:人参5两,干姜6两,白术5两,麦门冬3两(去心),附子3两(炮),茯苓3两,甘草5两(炙)。临病煮取三合,白汤饮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功能主治:羸老冷气恶心,食饮不化,腹虚满,拘急短气,及霍乱呕逆,四肢厥冷,心烦气闷流汗。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桃、李、雀肉、大醋。
-
牛膝茎叶
《*辞典》:牛膝茎叶: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Ni XīJīnɡY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7~功能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捣汁或浸酒。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腹食之。(《圣惠方》)④治毒蛇咬伤:牛膝叶(鲜)、乌桕叶(鲜)各等分。
-
貒膏
《*辞典》:貒膏:出处:《唐本草》拼音名:Tu nGāo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治脚生臁疮,牛皮顽癣,头生白秃。(《食医心镜》)②治头生白秃及牛皮癣:大枫子、木鳖子、牛耳大黄、木槿皮、花椒。
-
貒骨
《*辞典》:貒骨: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Tu nGǔ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性状:四肢骨短小,前后掌均带有皮毛,爪长,弯曲,锐利,淡黄色,毛棕黑色,粗而长。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②《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
-
毛蕨属
中文名毛蕨属拼音名maojueshu拉丁名Cyclosorus中国植物志04(1):167属下物种矮毛蕨、百色毛蕨、棒腺毛蕨、苍南毛蕨、糙叶毛蕨、梣叶毛蕨、长尾毛蕨、朝芳毛蕨、程氏毛蕨、齿片毛蕨、齿牙毛蕨、慈利毛蕨、粗齿毛蕨、大毛蕨、大明山毛蕨、倒披针毛蕨、德化毛蕨、蝶羽毛蕨、蝶状毛蕨、顶育毛蕨、东方毛蕨、独龙江毛蕨、短柄毛
-
五合
为手少阳经别与手厥阴经别相合。十二经别为经络分类名。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合”。其中足太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少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厥阴经别为五合;
-
一合
一合为十二经别表里关系组合之一。指足太阳经别与足少阴经别相合。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足少阳经别、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为五合;手阳明经别、手太阴经别为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