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风
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又名八冲、阴独八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向上斜刺0.5~
-
八冲
八风穴的别名:八冲(《曹氏灸经》)阴独八穴(《针灸集成》)。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间穴点即行间、内庭、侠溪。八冲穴主治病证: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
-
阴独八穴
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间穴点即行间、内庭、侠溪。阴独八穴主治病证: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刺灸法:斜刺0.5~《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八冲,奇穴。
-
大刚风
《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
-
大弱风
系八风中之一种,指从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
-
刚风
指从西方来的风邪。《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
-
弱风
弱风八风之一,指来自东南方的虚风,参“八风”。《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
-
经风
经风病证名。外感风邪侵入经脉,称为经风。《素问·金匮真言论》:“天有八风,经有五风,…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王冰注:“原其所起,则谓八风发邪,经脉受之,则循经而触于五脏,以邪干正,故发病也。”
-
白芷升麻汤
功能主治:《疡科选粹》卷四方之白芷升麻汤主治臂痈。功能主治:《兰室秘藏》卷下方之白芷升麻汤主治臂上手阳明大肠经分生痈。摘录:《兰室秘藏》卷下《慈幼新书》卷六方之白芷升麻汤:组成:白芷,升麻,桔梗,甘草,黄耆,黄芩,红花,当归,连翘,羌活,黄柏,生姜1片,连须,葱白3茎。
-
加减三五七散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加减三五七散:处方:细辛(八两)干姜(炮.功能主治:八风五痹,瘫痪亸曳,口眼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愦闷,神色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肤瞤动或如虫行;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用法用量:大三五七散(原书同卷)、三五七散《丹溪心法》卷四。
-
候
《素问·病能论》:“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⑤时令名,五天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参“三部九候”。《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
-
八风丹
水飞)半斤。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温荆芥汤下,茶清亦得,食后服。《杨氏家藏方》卷二处方附子(去皮脐)半两,川乌头(去皮脐,炙)半两,草乌头(去皮尖)半两,白附子半两,半夏半两,天南星半两,香白芷半两,天麻(去苗)半两,川芎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并生用),朱砂半两(别研),麝香1钱(别研)。
-
大续命散
《圣惠》卷二十二:大续命散: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1两,赤芍药1两,芎1两,甘草5钱(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功能主治:柔风,皮肤缓弱,四肢不仁,腹内拘急,骨节疼痛。妇人带下无子;
-
附子大独活汤
处方:白姜9两,人参9两,肉桂9两,干葛9两,北芍药9两,当归9两,川独活16两,大附子9枚,防风12两,甘草12两。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体虚中风,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斜,手足亸曳,经脉挛缩,足膝软弱,四肢酷冷,肌肉麻痹,骨间冷疼,行步艰难;及风湿相搏,关节酸痛,自汗恶风,项拘急,面目浮肿;
-
九宫八风
《九宫八风》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本篇主要阐述九宫的方位和八风的区别及其导致的病变,故名。根据斗星的运行规律,确立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日期,以及中央和四正、四隅的九个方位,从而说明季节和方域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不同影响。
-
商陆酒
方出《肘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方名:商陆酒组成:商陆1斛(净洗,锉之)。主治: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白癞大风,眉须堕落;八风十二痹,筋脉拘急,胶节缓弱,手足痹(疒帬)。主治:风水肿,癥癖,酒癖。用药禁忌:忌犬肉。5日食减,20日腹满绝谷,不复用食;另煎熟水1硕,放冷;
-
五风
五风为五脏之风。《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经有五风。”马莳注:“五风者,即八风之所伤也,特所伤脏异,而名亦殊耳。”
-
凶风
凶风为病因学名词。系八风之一。指从东北方来的风邪。《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
深痹
深痹病名。指人体较深部位的痹证。《灵枢·九针论》:“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骨解
骨解指骨缝。见《黄帝内经灵枢·九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八风防风散
《千金》卷八处方防风42铢,独活42铢,芎42铢,秦椒42铢,干姜42铢,黄耆42铢,附子42铢,天雄36铢,麻黄36铢,石膏36铢,五味子36铢,山茱萸36铢,秦艽30铢,桂心30铢,薯蓣30铢,细辛30铢,当归30铢,防己30铢,人参30铢,杜仲30铢,甘草11铢,贯众2枚,甘菊24铢,紫菀24铢。
-
补益养精方
处方:生干地黄12分,天门冬10分(去心),干姜6分,菟丝10分(酒渍2宿,焙干别捣),石斛8分,当归6分,白术6分,甘草8分(炙),肉苁蓉7分,芍药6分,人参8分,玄参6分,麦门冬10分(去心),大黄8分,牛膝6分,紫菀6分,茯苓8分,防风6分,杏仁8分(去皮尖,熬),麻子仁8分,地骨皮6分,椒3分(去目,汗)。
-
谋风
谋风八风之一。来自西南方的风邪,可内伤脾脏,外侵肌肉,导致人体虚弱。《灵枢·九宫八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
-
瘤病
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圣济总录·瘿瘤门》:“论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方剂所治,与治瘿法同,但瘿有可针割,而瘤慎不可破尔。”
-
僦贷季
据传为岐伯之师,博通阴阳,熟诸色脉之学,人尊为“圣工”。《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比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明代徐春甫撰《古今医统》认为:“僦贷季,黄帝时人,岐伯师也。
-
干地黄补虚益气能食资颜色长阳方
处方:干地黄7分,蛇床子6分,远志10分,茯苓7分,苁蓉10分,五味子4分,麦门冬5分,杜仲10分,阿胶8分,桂心5分,天雄7分,枣肉8分,甘草10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虚,益气,进食,资颜色,长阳。主五劳、七伤、六极,脏腑虚弱,饮食不下,颜色黛黯,八风所伤。
-
琥珀圆
牛膝(去苗.上热下冷,浓煎人参汤服,遍身虚肿水气,煎赤小豆汤服。产内二毒伤寒,及中风角弓反张,身如板硬,煎麻黄汤服,使被盖出汗;月经不通,或间杂五色,频并而下,断续不止,饮食无味,肌肤瘦劣,面赤唇焦,乍寒乍热,四肢烦疼,五心燥热,黑僢,遍身血斑,赤肿走注,及血风劳伤无力,用童子小便入姜汁少许调服;
-
金粟黄芽丹
别名:太乙紫霞丹处方:丹母、大朱砂1斤,真金箔50片。一载后,丹成如谷芽样,或如花果样。用银剪刀剪下,入大萝卜内蒸一伏时,以萝卜深黑为度。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八风五痹,沉寒痼冷,水肿蛊气,久痢久疟,一切男女老幼困笃之疾,百药不能疗者。注意:孕妇不可服。绝嗜欲,断五腥,不食鸡、鱼、大蒜、陈臭等物。
-
金牙酒
《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金牙酒:处方:金牙(碎,绵裹)4两,细辛4两,草(炙)4两,干地黄4两,干姜4两,防风4两,附子(炮)4两,蛇床子4两,蒴藋4两,升麻4两,人参3两,独活1斤,牛膝5两,石斛5两。又暴口噤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主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口不能言,脚屈。
-
天通丸
主治:心腹积聚,胁肋刺痛,肌体羸瘦,不欲饮食;及八风十二痹,气血不荣。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1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煮枣肉合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仙换骨丹
《医学启源》卷中:方名:神仙换骨丹组成:槐角(炒黄熟)2两,桑白皮(去皮)2两,川芎2两,苍术(泔浸,去皮)2两,白芷2两,蔓荆子(去花)2两,人参2两,威灵仙2两,何首乌2两,防风2两,苦参1两,五味子1两,香附1两,麝半两(别研),麻黄10斤。用药禁忌:避风。用法用量:每服2钱,好酒研入生姜调服,用鸡子压之。
-
婴儿风
婴儿风八风之一。指东风。《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
-
犀角大丸
主治:八风十二痹,寒气乳风,血瘀,子死腹中,兼胎不安及胞衣不下,腹中(疒丂)痛绕脐,呕逆气冲、心中烦满,及产后恶露不尽。中风伤寒汗不出,肠痛积聚、金疮,恶疮,阴中痛,月经往来不止,或前或后,绝产无子,泄痢赤白。加减:如中风兼伤寒,汗不出者,加麻黄3分(去芦,杵为末)酒煎,送下1丸。
-
意
《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素问·离合真邪论》:“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灵枢·厥病》:“厥头痛,意善忘。”《素问·皮部论》:“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素问·气交变大论》:“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
液
又:“故五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素问绍识》:“汤液,是煮米取汁,醪醴是酝酿所成。”《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汤液十日,以去其八风五痹之病。”
-
折风
折风八风之一。指从西方来的风。《灵枢·九宫八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张景岳注:“西北方乾金宫也,金主折伤,故曰折风。”
-
气端
概述:气端为经外奇穴名(qìduānEX-LE12)。伸足,在足十趾端的中央,距趾甲游离缘0.1寸处取穴。气端穴主治脚气,足趾麻痹,足痛,脚背红肿,手足瘛疭,中风,脑充血,卒腹痛等,可用于急救。刺灸法:刺法:直刺0.1~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气端,奇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