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
蒸①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又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
八蒸候
八蒸候是古代医家研究小儿生理性周期变易的一种说法。《幼幼新书》引五关贯有相关记载,这些说法尚待研究。一蒸肝,令目瞳子光明;五蒸肾生精志,骨髓气通流;六蒸筋脉伸,蒸后筋脉通行九窍,津液转流,儿能立;八蒸呼吸无停息,以正一万三千五百息,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故令儿呼吸有数,血脉通流五十周。
-
鱼粉
低质小杂鱼、虾,变质鱼虾及鱼头、尾、骨、鳃、内脏等,都可制成鱼粉。鱼粉制作方法1.洗涤:将原料用淡水充分洗净,除去泥污杂质,然后捞起沥干。4.干燥:将鱼渣粕块均匀地摊在竹席上,放在太阳光下晒,一般两天左右即可晒干。如遇恶劣天气,可用干燥箱烘干,直烘至含水量不高于20%。5.粉碎:用石磨、面粉粉碎机等粉碎。
-
香郁散
《验方新编》卷三:方名:香郁散组成:青皮橘子100个,香附1斤,郁金4两。主治:心胃气痛。用法用量:每服连橘带药共1钱,用水煎,1服可煎2-3次。宜于冬天配制,以免霉坏。
-
辟谷丹
处方:大黑豆5斗(淘尽,蒸2遍,去皮),火麻子3斗(水浸1宿,蒸3遍,令开口)。制法:各捣为末,后共捣团如拳,入甑蒸,戌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强健面貌。若渴,煎麻子仁饮;若欲如旧饮食,用冬葵子仁3合研末,煎汤冷服,解下前物如金色,再用饮食,并无所损。摘录:《仙拈集》卷四
-
仙饭丸
《济阳纲目》卷六十八:组成:上党胡麻3升(拣净)。功效:去痰火,充精气,除痼疾,养颜乌发生齿。制备方法:以新白布缝袋,将胡麻盛在内,放清水中浸1时,用手揉袋,去尽油沫,纯是清水为度。取出甑蒸,令气遍,晒干,如此九蒸九晒。蒸晒去皮,炒香为末,炼蜜或枣膏为丸,如弹子大。用药禁忌:初服1月内戒房事。
-
陈氏乌须丸
别名:乌须至补丹处方:桑椹1斤(蒸熟晒干,不蒸则此物最不肯干,但不可经铁器,饭锅蒸则无害),生赤何首乌1斤(切片,饭锅蒸,晒干,九次为妙),南烛叶1斤(亦饭锅蒸熟,晒干,若不蒸自干则无用),熟地1斤,麦冬半斤,花椒(去壳皮)2两(以4两取米2两),白果1两,白术1斤。主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法制何首乌丸
处方:何首乌(有赤白2种,各取停匀,用竹刀刮净,忌铁),牛膝(去芦,视何首乌折半),大黑豆1斗(水浸湿,用大柳木甑1个作平底篦,先铺黑豆一层,即铺何首乌一层,又放牛膝一层,又铺黑豆。如上安置放锅中,慢火蒸,以酒浇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久服令人须发不白。注意:忌食猪羊血。
-
鸡蛋黄糕
概述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色泽鲜黄,质地松软,味甜香润,营养丰富的特色。鸡蛋黄糕使用提示每次1小块,约50克鸡蛋黄糕的营养价值鸡蛋黄糕的主要是由面粉、蛋黄、奶油等原料制作而成,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钾、磷、钠、镁、硒等矿物质,食用方便,是人们常食的糕点食品;
-
芥子薄
处方:白芥子1升。功能主治:暴风毒肿流入四肢头面。用法用量:蒸熟,捣,以黄丹2两搅之,分作两份,疏布袋盛之,更蒸使熟,以薄痛上,当更迭蒸袋,常使热薄之,如此3-5度即定。摘录:《千金》卷十七
-
丁香酒
处方:丁香(勿令犯火,竹刀切片)1钱,槟榔(择稳正而坚,有锦纹者,以竹刀削去底,细切之,勿令经火)4钱,乌梅(取肥大者,汤润,去核,藏米中蒸熟)3枚,常山(临用去苗,锉片)3钱(甘草水润,蒸一次,取出;功能主治:痎疟病久不愈而成虚劳者。如胃寒人,仅可重烫微温,但不宜热服,恐作呕逆也。
-
马铃薯饴糖
马铃薯饴糖加工技术将六棱大麦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水温保持在20—25℃),当其含水量达45%左右时将水倒除。4天后当麦芽长到2厘米以上时便可备用。第一次上料40%,等上汽后加料30%,再上汽时加上最后的30%,待大汽蒸出起计时2小时,把料蒸透,然后糖化。将蒸好的料放人木桶,并加入适量浸泡过麦芽的水。
-
酱油膏
概述:酱油膏是特种酿造酱油晒炼的加工品,风味优良,经久不坏。酱油膏的制作方法:大豆→沉浸→蒸熟→冷却→制曲→出曲→洗豉→二次发霉→腌制→熟成→酱醅→滤油→底油→晒炼→酱油膏制作方法1、浸豆春季4—5小时,夏季、秋季2—3小时,使豆粒体积增加1倍左右,清水洗净,沥干。再经27小时,曲渐老熟。
-
蒸熨方
《普济方》卷一三一:方名:蒸熨方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3升。主治:伤寒,四肢厥冷。用法用量:取茱萸袋子更换烙熨四肢、前后心及手足心,候气通彻即止。《圣济总录》卷一○○:方名:蒸熨方组成:芥子(蒸熟,焙)1升(为末),铅丹2两。主治:遁尸飞尸,及暴风毒肿流入头面四肢;走注风毒,疼痛流移不定。
-
何首乌圆
处方:何首乌三斤(用铜刀或竹刀切如棋子大,木杵臼捣),牛膝(去苗)一斤。炮制:上件药,以黑豆一斗净淘洗曝干,用甑一所,先以豆薄铺在甑底,然后薄铺何首乌,又铺豆,又薄铺牛膝。去黑豆,取药曝干,又换豆蒸之,如此三遍,去豆取药,候干为末,蒸枣肉和圆,如梧桐子大。此药性温无毒,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
仙人饭
《摄生众妙方》卷二:组成:黄精。功效:补中益气,安五脏,润心肺,轻身延年。用法用量:将瓮去底,釜上安顿,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候气溜,取出晒干,如此9蒸9晒,凡生时有一石,熟有3-4斗方好。蒸之不熟,则刺人咽喉,既熟晒干,食之甘美。
-
救荒丹
处方:黑豆5升(洗净)。制法:上蒸3遍,晒干,去皮为末,火麻子3升,汤浸1宿,捞出晒干,用牛皮胶水拌晒,去皮淘净,蒸3遍碓捣,渐次下黑豆末和匀,用糯米粥为丸,如拳大。入甑蒸,从夜至子,住火,至寅取出晒干,瓷器内盛,不令见风。功能主治:辟谷疗饥,容颜佳胜,更不憔悴,滋润脏腑。
-
柳蛀粪熨
处方:柳蛀粪2升。功能主治:柔风,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甑上炊1饭顷;如无柳蛀粪,用大豆5斗蒸熟。摊于床上,着旧夹衣盖村,令患人卧,蒸熨所患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
洗轮散
《普济方》卷七十三引《仁存方》:方名:洗 散组成:黄连10文,槐花少许。主治:烂睑眼。用法用量:入轻粉10文拌匀,以生男儿乳汁和之,用小盏盛于甑上蒸,候饭蒸熟,取帛裹药,于眼上拭2-3次即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神仙乌云丹
《古今医鉴》卷九引吴侍郎方:方名:神仙乌云丹组成:何首乌半斤(入砂锅内,以黑豆同蒸半日,去豆,用好酒浸7日,晒干,再蒸浸,7次),破故纸(酒洗)1斤(砂锅内炒黄色),旱莲汁2两(如无汁,旱莲为末亦可),槐角子2两(为末),胡桐泪(即木律,为末)2两。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共服3个月,勿断1日。
-
山药茯苓包子
处方: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猪油青丝红丝适量制法:将山药粉、茯苓粉置大碗中,加冷水适量浸成糊状,移火上蒸30分钟,取出调面粉和好,发酵调碱制成软面,再以白糖猪油、青红丝(或果脯)作馅,包成包子,蒸熟。功能主治:益脾补心涩精。适用于食少纳呆、消渴、遗尿、遗精、早泄。摘录:《儒门事亲》
-
土茯苓露
《中国医学大辞典》:方名:土茯苓露组成:土茯苓(蒸)。功效:去湿热,利筋骨。主治:杨梅毒疮,筋骨拘挛。用法用量:取蒸成之露,每温饮3-4两:或用以送五宝丹、八宝丹。
-
肾热证
肾热证证名。证见色黑、牙齿枯槁、身热如蒸。《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证治准绳·杂病》:“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有虚实之分,参见肾实热、肾虚热条。
-
甘露回天汤
别名:甘露回天饮、回天甘露饮处方:沙糖半酒杯。功能主治:痘疮11-12日,当靥不靥,发热蒸蒸者。用法用量:甘露回天饮(《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回天甘露饮(《顾氏医径》卷五)。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
香橼膏
主治:远年痰火咳嗽,结痰音哑,气逆不顺。制备方法:刻下蒂,如钱大一围,每只入上好松萝茶叶1层,浇入上白福蜜沥净者,茶1层,蜜1层,填满实,上盖1分厚生姜1大片,仍将刻下圆蒂盖好,苎麻扎好,日蒸夜露4-5次,开蒂盖看,如觉干,独加蜜少许,不加茶叶,覆盖好扎紧,再蒸露至9次后,共捣成膏,装入磁器内。
-
秘传六和丸
《寿亲养老》卷二:方名:秘传六和丸组成:熟地黄10两,破故纸10两,菟丝子10两,白茯苓(去黑皮,晒)10两,山药10两(晒干),胡桃50颗(须用赣州信封产者佳)。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次早饭甑上蒸,日中晒干,九浸九蒸九晒,候十分干;次用胡桃研烂,和5味令匀,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一品山药
处方:生山药500克面粉150克核桃仁什锦果脯蜂蜜各适量白糖100克猪油芡粉少许制法:将生山药洗净,蒸熟,去皮,放小搪瓷盆中加入面粉,揉成面团,再放在盘中按成饼状,上置核桃仁、什锦果脯适量,移蒸锅上蒸20分钟。功能主治:补肾滋阴。适用于消渴、尿频、遗精。摘录:《药膳食谱集锦》
-
豉汁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ChǐZhī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功能主治:《本草拾遗》:大除烦热。(《千金方》)③治中牛马毒:豉汁和人乳频服之。(《卫生易简方》)摘录:《*辞典》
-
彭君麋角粉
《遵生八笺》卷四:方名:彭君麋角粉组成:麋角1两(解为寸段)。用法用量:上去心中黑血色恶物,用米泔浸之,夏3日,冬10日1换,泔浸约1月以上,似欲软,即取出,入甑中蒸之,覆以桑白皮,候烂如蒸芋,晒干,粉之,入伏火硫黄1两。每服3钱,以酒调下。
-
黄茧膏
处方:黄茧子1个,胆矾5分,川连1分。制法:黄茧子剪去1头,纳入胆矾、川连,将人乳灌满,饭上蒸,倘茧子小,不妨匀2-3个一齐蒸用。功能主治:眼癣。用法用量:临卧擦眼皮上3-4次。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
乌麻散
《圣惠》卷九十七:方名:乌麻散组成:乌麻任多少。功效:耐老驻颜。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腹以温水调下,晚食前再服。制备方法:以水拌令匀,勿使大湿,蒸令气遍,晒干。又蒸又晒,往返九遍讫,捣去皮为末。
-
玉米秸饴糖
玉米秸饴糖原料配方(制35千克)绿玉米秸110千克大麦(浸制成麦芽)23千克麸皮或谷糠、高粱壳20千克玉米秸饴糖制作方法1.选择新鲜纯绿色的玉米秸,截取下端五节以内的秸秆(含糖较多)。65℃,即均匀地拌入预先浸好的碎麦芽,填入瓮中,注入约75℃的温水50千克,使之发酵。4.经过一昼夜,糖分就绝大部分溶解于水里。
-
清表解毒汤
《种痘新书》卷八:方名:清表解毒汤组成:生地8分,麦冬8分,花粉(炒)8分,黄耆1钱,当归8分,牛蒡子5分,连翘5分,猪苓5分,泽泻5分,木通5分,甘草3分。主治:痘疹发热蒸蒸,当靥不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莲子汤
概述:莲子汤以干莲子、冰糖、蜜枣、糖桂花、食用碱等为主要原料,具有解暑清凉,清心理气的功效。做法:1.将莲子放入盆中,加入食用碱,倒进开水,浸泡15分钟后用刷子推擦,使莲子外衣脱落,用刀切去莲子心的两头,使之露出绿色芽心,用牙签摘掉莲子绿心,然后用清水将莲子肉泡洗数次,去掉食用碱味。
-
百合煎
处方:白花百合。功能主治:肺痈。用法用量:或煮或蒸,频食即愈,拌蜜蒸更好。摘录:《仙拈集》卷四
-
大枣膏
《鸡峰》卷二十四:大枣膏:处方:大枣1个(蒸熟用),巴豆3个(去皮,烧存性用)。制法:上研成膏,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急慢惊风。用法用量:1岁1丸,食后浓煎荆芥汤送下。吐利之后,其疾便愈。主治:小儿蛲虫,蚀下部中痒。明旦虫出为效。制备方法:上药研令水银星尽,捻为挺子,长1寸。
-
九制草灵丹
处方:槐角子10斤,侧柏叶3斤(冬至后取者佳),陈皮10斤,枸杞1斤。制法:合1处,黄酒洗,入甑内蒸透,晒干,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9蒸9晒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止嗽化痰。主肺痈,肺痿,肠风痔漏。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巨胜茯苓丸
处方:巨胜1石(9蒸9曝,去黑皮,熬之令香,蒸熟,于臼中急捣为末,仍以疏马尾罗之),白茯苓3斤(去黑皮,锉如鸡头大,用水煮10余沸,漉出令干)。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子大。功能主治:延年轻身。主用法用量:每服以温水化破1丸,1日3服为准。摘录:《圣惠》卷九十四引陶隐居方
-
苓桂柴胡汤
处方:茯苓3钱,甘草2钱,丹皮3钱,桂枝3钱,芍药3钱,柴胡3钱,半夏3钱。功能主治:骨蒸。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热蒸不减,加生地、黄芩;蒸退即用干姜、附子以温水土。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梅露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M iL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白梅花)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百草镜》: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②《纲目拾遗》:鲜绿萼初放花,采取蒸露,能解先天胎毒。六月未出痘小儿,和金银露食之极佳。
-
五粉糕
《医学正印》卷上:组成:芡实(去壳)4两,白茯苓(去皮)4两,干山药4两,莲肉(去皮心)4两,薏苡仁(净)4两。主治:肠风下血,面色萎黄,腰痛腿痠,四肢乏力,阳事痿缩,数年不举,无子。用法用量:上加粳米1升,糯米1升,共磨为粉,入白糖霜,如平常蒸糕法蒸熟烘干,空心或饥时将滚汤泡服;
-
石英粉
《圣惠》卷三十八:组成:白石英任多少(莹静者)。主治:风虚劳损,眼目不明,神思昏浊。服后吃少粥了,宜行100步,以展药力。制备方法:上先以生绢袋盛,于1斗米饭甑中蒸4-5遍,然后捣罗,又用玉锤乳钵内细研,以清水飞过,更以白绢袋盛,于饭甑中又蒸3遍。每4两为1剂,取炼成白蜜和之,分为21丸,用瓷盒盛之。
-
石膏六合汤
概述:石膏六合汤为方剂名,出自《医垒元戎》方。组成:当归(酒炒)、川芎、白芍药、干地黄(酒蒸)各一两,石膏、知母各五钱。四物汤4两,石膏5钱,知母5钱。制法:上药为粗末。功能主治:主治妇人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棉花仁丸
功效:乌发,暖肾,种子。制备方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阳虚人宜此药。附注:棉花子丸(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
温肾止呕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名:温肾止呕汤组成:熟地5钱(9蒸),巴戟1两(盐水浸),人参3钱,白术1两(上炒),山萸5钱(蒸,去核),炮姜1钱,茯苓2钱(去皮),白蔻1粒(研),橘红5分(姜汁洗)。主治:妇人产后恶心欲呕,时而作吐。用法用量:水煎服。
-
蜗牛煎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方名:蜗牛煎组成:蜗牛壳7枚(旧死者,皮薄黄白色者)。主治:小儿无辜疳。用法用量:上净洗,源干,纳酥蜜于壳中,瓷盏盛,纸糊头,炊饭上蒸之,下饙时即坐甑中;装饭又蒸,饭熟取出,细研如水淀。渐渐与服,1日服尽。
-
薏苡丸
《朱氏集验方》卷七:方名:薏苡丸组成:薏苡仁1两,生姜半斤(切小块)。主治:痰吐臭秽及咯血。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生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将手帕裹,饭上蒸,以米熟为度,生姜不用,却以麦门冬、天门冬二件去心,生地黄3两为一处,捣取自然汁,加生蜜、人参末各1两,打和,入薏苡仁蒸干。
-
藕珠丹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吴氏集验方》:方名:藕珠丹组成:辰砂10两(成块,有墙壁者),生藕汁3-4碗。功效:养心气,益神。用法用量:辰砂1味,缝绢囊贮之,用生藕取自然汁3-4碗,入净瓶每服2丸,空心人参汤送下。
-
苍术黑豆饮
处方:真茅山苍术10斤(洗净,先以米泔浸3宿,用蜜酒浸1宿,去皮),黑豆。制法:用黑豆一层,拌苍术一层,蒸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砂锅内熬浓汁,去滓,隔汤煮滴水成珠为度,每膏一斤,和炼蜜一斤。功能主治:痹证。用法用量:白汤调服。摘录:方出《广笔记》,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七
-
香犀酒
《普济方》卷二四六:方名:香犀酒组成:香豉3升,犀角8两(锉末)。主治:脚气。用法用量:每服3合,量性增减,日3次。制备方法:香豉9蒸9晒,三蒸3晒亦得。用一生绢袋贮,好酒9升渍之5日。其犀角末散着袋外,每服常搅,令犀角末入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