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仲麟
丁仲麟清代医家。字次翔。山东潍县人。由儒转而学医,后行医于历下,即山东历城,常与人议论医学,颇有创见。著有《温病发蒙》等,惜未能传世。
-
杨纯
杨纯(1917-),女,汉族,四川省峨嵋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以后,在皖东北、苏南、浙西、山东等地任地委书记。文革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总党组书记。在她主持北京医学院工作的八年中,学校的医教研后勤等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
丁瑞麟
丁瑞麟现代医家(1917-1979年)。山东潍坊人。于中学毕业后即跟随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对儿科学术尤有研究。认为小儿乃方萌之草木,忌用峻烈攻伐以伤其稚阳之体。其学宗李东垣照顾脾胃之说。曾任山东中医学院儿科主任,并著有《中医儿科临床体会》。
-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妇科著作。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对妇科学作了概括性的介绍。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总论部分简要记述了妇女生理特点、病因病机和诊治概要;各论部分在现代医学病名分类的基础上记述妇科常见病的分型治疗。1973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针灸经穴部位图
《针灸经穴部位图》为书名。山东中医进修学校编绘。196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灵枢经语释
《灵枢经语释》医经著作。山东中医学院编。本书是《灵枢》语释本的一种。按原书编次,每篇均首先概括大意,然后引录原文加以语释,并做必要的词解。196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翟良
翟良为明末医家。翟良为明末清初医家。字玉华,山东益都人。幼习儒,随父宦游。尝患疾数月,由医调治而愈,遂留心攻读医药,后竟成名医,颇有治验。后于顺治年间应召入京,不得志而归。撰有《脉诀汇辨说统》、《痘科类编释意》、《经络汇编》等行世。另有《药性对答》等数种,未见行世。
-
修脚术
修脚术脚病的修治技术。明《外科启玄》卷七中已有修脚人的记载。目前依各地风俗差异,大体上有三路师承,即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山东路则以济南为发展中心,技术要求全面,除修脚外,还要求掌握理发等技术。1949年后,经过发掘整理,已有专著出版,使修脚术得以重视,技术得到推广。修脚师傅之社会地位也得以提高。
-
肝神
肝神为经外奇穴名。出《山东医刊》。位于右侧上腹部肋弓下缘,由剑突尖下斜沿右肋弓下缘0.5寸处1穴、1.5寸处1穴、2.5寸处1穴。计3穴。主治内耳眩晕症。一般针0.5~0.8寸。
-
张巨源
张巨源即张涛清。张涛清为现代针灸家。字巨源。山东烟台人。人称陇原神针。临床主张中西汇通,善以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糖尿病等。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主任医师。
-
崔文若
崔文若即崔彧。崔彧为南北朝时期北魏针灸家。字文若。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精针灸之术。中山王子病,侍医王显不能疗,或针之,抽针即愈。
-
释湛池
释湛池为明代针灸家。号还无。济宁(今属山东)人。善以针治痈疡之疾,神效。
-
王悦之
王悦之为南北朝宋官吏。或作王悦,字少明。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宋明帝泰始(465~471)年间掌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
-
王显
王显为南北朝时北魏医家(?-515年),字世荣,阳平乐平(今属山东)人,原籍东海郯人。父安道,以医为业。显以医术自通,明敏有决断才。以愈文昭太后、世宗之疾有功,曾任廷尉少卿,营进御药,后封卫南伯。世宗诏撰《药方》35卷,颁行天下。又有《王世荣单方》一卷,未见传世。
-
王东阳
王东阳明代医家(16世纪)。夏津(今属山东)人。其医术为世人所重,曾与当时名医胡铎等人讨论医案,互相砌磋,日久成帙,并经郭鉴重订成《医方集略》,今存于国外,国内未见刊行。
-
伊尹
伊尹为商宰相,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莘(今属山东)人。传说伊尹为奴隶出身,原是有莘氏女的陪嫁厨师,负责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汤用为“小臣”,后任国政,辅佐汤伐桀。《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伊尹甚明本草药性,古代传说其为汤液之祖,著有《汤液本草》云。
-
杨润
杨润清代医家。字浣亭,山东历城人。精于医术,治病辄效,活人无数。曾与曹施周合刻《遵生集要》,又称《醒医六书》现有多种刻本行世。
-
羊欣
羊欣(359~432)为南北朝时期刘宋代医家。泰山南城(今山东泰安)人。幼读经书,擅长书法。知医,谙长生养老术。曾任新安太守等职,善医术,撰有《羊中散杂汤丸散酒方》一卷、《羊中散药方》二十卷,均佚。但他宣传有病不服药,可饮符水,是其局限的一面。
-
张浩
张浩清代医家。字清泉,山东临邑人。先习儒,后改学医,亦喜爱养生术。平素喜爱收集单验方,编成《仁术便览》,现有刻本行世。
-
申光逊
申光逊(约九世纪)为唐代曹州(今山东曹县)的地方官吏,桂林人。因以醇酒、胡椒、干姜温服得汗的方法治愈孙仲敖的“脑痛症”,名著于一时。云此属古代鼻饮治法。
-
马兆鳌
马兆鳌清代药商。山东济宁人。集有医方《富春堂经验方书》一册传世,现有刻本。
-
吕献策
吕献策为明末医家。广川平原(今山东长山)人。幼年习举子业,后以父疾而改习医,日夜奉侍,究心医学,久而精通。撰《妇人调经》,专论续嗣。又鉴于儿科为最难事,乃聚麻痘书数种,参考研寻,纂成《痘疹幼幼心书》(1635)。
-
刘松岩
刘松岩清代医学家。广川(今山东枣强)人,其生平欠详。尝著有《目经捷径》三卷,后附《绛雪丹》(一作《绛雪丹全书》),现有刊本行世。
-
李元
李元元代医生。字善长,居滕(今属山东)人。其父李浩为名医,李元曾随军西征万余里,并被叛王所俘,后脱归,并觐见世祖。世祖嘉之,令掌御药局,后迁大中大夫。
-
李大绍
李大绍清代医家。字闻农,山东济宁人。于养生颇有深研,晚年著《卫生集》,未见行世。
-
孔熙先
孔熙先(?-445)南北朝时期刘宋官吏,兼通医学。鲁(今山东曲阜)人。曾官至散骑员外郎。后因谋反被杀。平时精医术,尤长于脉学。善疗病,曾一剂治愈宿卫领队许耀忠疾。
-
高汝昆
高汝昆清代医家。字峻甫。山东章丘人。习儒术,兼通岐黄之理,融贯诸书,博采众家之术。著有《伤寒摘要》。
-
风岩
风岩为经外奇穴名,出《山东医刊》。位于后发际中点与耳垂下缘连线中点前方0.5寸处。主治癫狂、脏躁、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等。一般直刺1.0~1.5寸。
-
安期生
安期生秦代时琅琊(今属山东)人。一称安期先生,或安期,尝学神仙术,兼通医药,卖药于东海之滨。尝与秦皇相处三日,后秦皇即遗使入海求仙药。
-
孙朝宗医论集
《孙朝宗医论集》为书名。孙松生编。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2008年9月学苑出版社出版。孙朝宗为孙氏从事医学第四代,自幼拜当地针灸名家苏兆仪为师,尽得其传。尔后克绍祖业,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科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善用经方,长于疑难杂病。
-
还无
还无即释湛池。释湛池为明代针灸家。号还无。济宁(今属山东)人。善以针治痈疡之疾,神效。
-
曹大本
曹大本元代医家。郓城(今属山东)人。精医理,尤究意于《素问》、《密语》运气之说,集《大论》三卷,《密语》七卷,撰《运气考定》论述六气之循环,谓:六气相生,循环不穷,岂岁岁间断于传承之际。吴澄为之作序。
-
鲍姑
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鲍姑为东海郡(今属山东)人。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葛洪之妻。平时擅长灸法。葛洪之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之高明灸术有关。
-
崔冏
崔冏南北朝时北齐医官。字法峻。清河武城(今山东)人。魏太中大夫、司徒长史崔景哲之子。好学,博览经传,传家学,尤工相术,仕魏任司空参军。齐天宝(551-559年)间,任尚药典御。
-
崔景哲
崔景哲南北朝北魏医官。清河东武城(今属山东)人。崔彧之子,性豪率,亦以医名。仕魏太中大夫、司徒长史。子冏,仕魏为司空参军,齐天保初(公元550年),为尚药典御。
-
崔景凤
崔景凤南北朝时东魏医官。字鸾叔。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崔彧次子,精医药,曾任尚药典御。兄景哲,亦精医。
-
煎饼
概述煎饼为饼食之一种,一般面和成稠汁,鏊摊而成,故名。其原料可用麦、豆、高粱、玉米等面粉。煎饼使用提示每次约100克煎饼的营养价值煎饼可以用麦、豆、高粱、玉米等多种谷物制作,含有谷物本身的各种营养,食用方便,是人体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再卷入各种蔬菜、鸡蛋、肉等配料,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所喜爱。
-
公乘阳庆
公乘阳庆为西汉时医家。临菑(今山东临淄)人。名医淳于意之师。曾把他自己收藏的多种医书、药方传授给淳于意。
-
针灸甲乙经校释
《针灸甲乙经校释》为书名。山东中医学院校释。197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每篇均按提要、原文、校勘、注释、语译、按语等六项,进行整理、校释。可供研习针灸参考之用。
-
针灸疑难奇症医案荟萃
《针灸疑难奇症医案荟萃》为书名。张登部主编。1989年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张涛清
张涛清为现代针灸家。字巨源。山东烟台入。人称陇原神针。临床主张中西汇通,善以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糖尿病等。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主任医师。
-
胆降
胆降为经外奇穴名。出《山东医刊》。位于右上腹,正中线向右旁开1.5寸,肋弓直下2寸处。计1穴。主治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嗳气上逆、胸胁串痛。一般直刺0.5~1.0寸。
-
王君赏
王君赏为明代官吏兼医,淄川(今山东淄博)人。1559年进士。得《医便》,于巡按陕西时辑刻(1569),补入见闻治愈,厘为两卷,翻刻者众多。后经刘藩伯补订,再刻于湖南,书名《增刻医便》。万历间又经王三才重刻。《珍本医书集成》误以为王侍御系王三才。
-
纪开泰
纪开泰为清代医家。山东宁阳人。雍正(1723~1735)间监生。传家学,研《内经》,遍读仲景以后诸家方书。治病必洞察标本阴阳之故,凡有心得必一一记录,撰《医学箕裘集》24卷。卒年约八十。次子体润、孙天崇、曾孙茜珠、玄孙若鼎均有医名。
-
孙迴璞
孙迴璞(7世纪)为唐代医生。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唐太宗时为殿中侍御医。
-
叭哒润嗽膏
《同寿录》卷二处方叭哒扁杏仁4两(泡,去皮尖。药杏仁不用)。制法研如糊,加真正山东柿霜1两,上白蜜2两,同研烂成膏,饭锅上蒸透。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用2-3匙,放舌上润下。立愈。
-
玉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铃花:别名:老开皮来源:安息香科玉铃花StyraxobassiaSieb.etZucc.,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功能主治:驱虫。主治蛲虫病。用法用量:果实5~6钱,醉鱼草、仙鹤草各3~4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公孙光
公孙光为西汉时医家。菑川(今山东寿光)人。名医淳于意之师。除把本人经验传授给淳于意外,并将淳于意推荐给公乘阳庆当学生。
-
崔文子
崔文子秦代医家。泰山(今山东)人。精药,曾售药于都市。擅制丸、散制剂济人,活人颇众。后至蜀中卖药,蜀人视之如神仙。
-
毕拱辰
毕拱辰(?-1644年)明代人。一作拱宸,字星伯,号提孱居士,山东掖县人。工诗文,善读书,博览诸书,后由传教士汤若望处获邓玉函之《人身说概》一书,颇为西医之脏腑图说所折服,遂将该书刊刻于世。对于西洋医学在我国之传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