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人大全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二母汤
功能主治:《医钞类编》卷十三方之二母汤治肺劳实热,喘嗽烦热,面目浮肿。枇杷叶以降肺中逆气;摘录:《丹台玉案》卷四《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方之二母汤:组成:知母半两,贝母(去心膜)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半两,甜葶苈(略炒)半两,半夏(汤洗7次)1两,秦艽(去芦)1两,橘红1两,甘草(炙)半两。
-
佛手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佛手散:处方:当归川芎黄耆各30克北柴胡前胡各7.5克制法:上药哎咀。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跌损妙方》:佛手散:处方:当归、生地、川芎、白芍、荆芥、防风、钩藤、大茴、木瓜、五加皮、白芷、紫荆皮、羌活、槟榔、杜仲、故纸、五灵脂、威灵仙、乳香、没药、乌药、自然铜、牛膝、南星。
-
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方之甘草干姜汤:别名: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甘草12克(炙)干姜6克功能主治:《伤寒论》方之甘草干姜汤主治伤寒误汗后,四肢厥冷,咽中干,烦躁吐逆,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其人不渴,遗尿,小便数者。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
-
桂枝桃仁汤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桂枝桃仁汤:处方:桂枝芍药生地黄各60克桃仁(制)50个甘草30克制法:上药研为粗末。摘录:《万氏女科》卷一《鸡峰》卷十七:方名:桂枝桃仁汤组成:桂枝3两,赤芍药3两,熟干地黄2两,桃仁1两,甘草1两。主治:妇人月经不行,腹痛较甚,或脐下有积块者。妇人月事不通,小腹臌胀疼痛。
-
寄生汤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寄生汤:处方:桑寄生12克附子9克(炮)独活12克狗脊15克(黑者)桂心12克杜仲15克芎藭3克甘草6克(炙)芍药9克石斛9克牛膝9克白术9克人参6克制法:上十三味,切。用法用量:用水1.8升,先下寄生、秦艽二味,煮至L2升,去滓;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
加味参附汤
《妇人大全良方》卷八:加味参附汤:别名:加减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八)。处方:大附子75克(炮)大人参30克制法:上二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脏腑虚寒,下痢纯白,状如鱼脑,脐腹冷痛,日夜无度,手足逆冷,或有呕逆,全不入食,饮食欲温而恶冷,六脉沉绝者。寒痢阳气脱陷,呕吐不食,手足俱冷。
-
姜黄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姜黄散:处方:川姜黄(成片子者)120克蓬莪术红花桂心川芎各30克延胡索牡丹皮当归各60克白芍药9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子脏久冷,月水不调,及瘀血凝滞,脐腹刺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污血不尽,新血又虚,故腹痛,胸闷,恶露经久不尽焉。
-
桔梗饮子
《妇人大全良方》卷五:桔梗饮子:处方:桔梗(炒),甘草(炒)黄耆(炒)人参麦冬各3克青皮0.9克功能主治:益气养心,润肺止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五《妇人良方》卷五:方名:桔梗饮子别名:桔梗引子组成:苦梗1两,甘草1两,黄耆1两,人参(去芦)1两,麦门冬1两,青皮半两。主治:心气不足。
-
乞力伽散
概述:乞力伽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校注妇人良方》卷五方之乞力伽散:处方:白术、茯苓、炒白芍药各一钱,炒甘草五分。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30克甘草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大全良方》卷五方之乞力伽散主治妇人血虚肌热,小儿脾虚,蒸热羸瘦,不能饮食。每用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千缗汤
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六《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纂要》方之千缗汤:方名:千缗汤组成:半夏7枚(炮,4破),皂角(炙),甘草(炙)1寸,南星(炮)1钱。《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方之千缗汤:方名:千缗汤组成:陈皮1钱5分,半夏1钱5分,茯苓1钱5分,茯神1钱5分,麦冬1钱5分,沉香5分,甘草5分。
-
秦桂丸
处方:秦艽桂心杜仲防风厚朴各22克附子(生)白茯苓各45克白薇干姜沙参牛膝半夏各15克人参30克细辛67.5克制法:上十四味,并生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主治:妇人无子。炼蜜以丸之,温酒以下之,俾血海温暖,则久冷顿消,而腹痛无不退,寒热无不除,何患天癸不调,不能孕子乎。
-
人参丁香散
凡呕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调,脾胃虚弱,冷热失和,邪正相干,清浊不分,阴阳错乱,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胸膈痞满,呕逆恶心,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饮食,渐至羸瘦。
-
人参豆蔻散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治久泻不止。治妇人久泄不止。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八《妇人良方》卷八引石道人方之人参豆蔻散:组成:人参1两,肉豆蔻1两,干姜1两,厚朴1两,甘草1两,陈橘皮1两,川芎半两,桂心半两,诃子半两,北茴香半两。主治:冷证泻痢。
-
如神汤
《医方类聚》卷一○七引《神巧万全方》:组成:厚朴2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黄),高良姜1两,甘草半两(炙)。五积散温经调营气,以祛风湿;《霉疬新书》:组成:黄芩、黄连、木通、白芷、丁子香、木香、升麻、茯苓、防风、连翘、大黄、枳壳、沉香、乳香、熏陆香、地黄、土茯苓、白鲜皮各等分,甘草少许。
-
瑞金散
处方:片子姜黄120克牡丹皮莪茂红花当归赤芍药川芎桂心延胡索各45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治妇人血气撮痛,经前呕吐,疼痛,及月经不通。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酒25毫升,煎至120毫升,温服,一日三次。主治:妇人血气撮痛,月经不行,预先呕吐、疼痛,及月信不通。制备方法:上为末。
-
神寝丸
处方:通明乳香15克(另研)枳壳3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功用:瘦胎,滑利易产。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吞下30丸,日一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六《妇人良方》卷十六引施少卿方:方名:神寝丸组成:通明乳香半两(别研),枳壳1两。主治:产难。怀孕9个月以后,临入月时方可服。
-
神仙解语丹
处方:白附子(炮)石菖蒲(去毛)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天麻全蝎羌活白僵蚕(炒)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30克木香15克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及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附注:解语丹(《永类钤方》卷十一)。
-
舒经汤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治臂痛,下肢关节筋肉痛。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良方》卷三:方名:舒经汤别名:五痹汤、舒筋散、舒筋汤、通气饮子组成:片子姜黄4两,甘草1两,羌活1两,白术2两,海桐皮2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腰以上疾,食后服。
-
天仙藤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天仙藤散:处方: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荆芥穗、前胡(生姜汁制.姜汁炙)、羌活,各二斤半。《镐京直指》卷二方之天仙藤散:组成:天仙藤3钱,江西术3钱,炒条芩1钱5分,阳春砂8分(冲),大腹皮2钱,炒枳壳8分,制香附3钱,白茯苓3钱,冬瓜子3钱。
-
温金散
处方:甘草(生用)黄芩桑白皮防风(去叉)杏仁(去皮、尖)各30克(米泔浸一宿取出,握干,略炒)麦门冬7.5克(去心)茯神15克制法:上药为末。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妇人良方》卷五:方名:温金散组成:甘草1两,黄芩1两,桑白皮1两,防风1两,杏仁27粒(制),人参(去芦)半两,茯神半两,麦门冬1分。
-
香附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引陈景初方:香附散:别名: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或胎衣不下,甚则冲心迷闷,加莪术、玄胡索、五灵脂、香附、木香各7分,五积散下。主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普济方》卷五十五引《经验良方》:方名:香附散组成:香附子(去毛)。
-
芎藭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芎藭汤:别名:立效散(《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下)、一奇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二奇散(《普济方》卷三五五)。处方:当归芎藭各15克功能主治:治产后出血、伤胎漏血、崩漏出血、金疮出血、拔牙出血等血出不止,心中悬虚,胸闷眩晕,头重目暗,耳聋耳鸣,举头欲倒。
-
养真丸
处方:鹿茸当归肉苁蓉禹余粮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紫石英桑螵蛸各60克五味子真琥珀白芍药川芎桑寄生卷柏艾叶川姜白茯苓人参牡蛎酸枣仁各30克钟乳粉120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外以艾、菊花、薄荷、防风、藁本、藿香、甘松、蔓荆、荆芥煎汤洗之。附注:养真丹(《外科真诠》卷上)。用药禁忌:宜常服。
-
枳壳饮子
摘录:《博济方》卷四《博济》卷四:方名:枳壳饮子别名:枳壳散组成:枳壳2两(去皮,麸炒),半夏1两(汤洗7遍,以生姜汁浸3宿,麸炒令黄),红芍药1两,柴胡(去芦)1两半,黄芩1两半。主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匀,四肢烦倦,心腹满闷,状似劳气。候五心烦热及身体壮热、潮热退方住服。
-
治痰茯苓丸
摘录:《百一选方》卷五引《全生指迷方》《百一》卷五引《全生指迷方》:方名:治痰茯苓丸别名:茯苓丸、消痰茯苓丸、指迷茯苓、千金茯苓丸、世传茯苓丸、茯苓指迷丸、指迷丸组成:茯苓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半夏2两,风化朴消1分。风化消软坚涤痰,导痰浊从大便而出,共呈燥湿行气,消解顽痰功效。
-
竹茹丸
处方:当归白术青木香蚕蜕(煅)黑棕刷(煅)川山甲(煅)各30克地榆竹茹川芎白茯苓粉草血余(煅)牡蛎(煅)绵子(煅)各15克熟地黄120克赤石脂(煅)90克制法:凡需煅之药,用绵裹定,入瓶子内,盐泥密封,炭火煅存性;主治:小儿疳气泄泻,烦渴。主治:妇人崩中,赤白带下。制备方法:上为丸,如枣核大。
-
杨桂云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杨桂云主编及参编了《中医妇科学》、《中华家庭调补大全》、《中成药临床手册》等著作,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课题“中药补肾活血汤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
妇人良方集要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妇人良方大全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良方大全
概述:《良方大全》为《妇人大全良方》的简称,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二十四卷。主要内容:始自调经,讫于产后,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有药,药不惟其贵贱,惟其效。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
-
妇人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稳婆
稳婆见《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指接生婆。
-
血滞经闭
为经闭证型之一。血滞经闭的病因:多因情志不畅,气郁血滞,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冲任阻闭,经血不能下达胞宫所致。血滞经闭的症状: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方用通瘀煎加桃仁、丹参、泽兰、牛膝。因寒者,多兼形寒肢冷,小腹凉痛喜得温热,治宜温经活血行瘀。方用琥珀散。
-
薛氏医案
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保婴金镜录》;所校者有滑寿《难经本义》,倪维德《元机启微》,陶华《痈疽神秘验方》,朱震亨《平治荟萃》,马宗素《伤寒钤法》,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薛铠所集者有《保婴撮要》;
-
孕痈
孕痈又名妊娠肠痈。病因病机:多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劳力过度,情志不畅致脾虚气滞,运化失职,糟粕留滞,血气蕴结,化热为毒,蓄积成痈。辨证论治:宜用千金牡丹皮散,或神效瓜萎散。脓未成时症见腹痛初起,绕脐疼痛,随而转至右下腹痛为甚,按之痛剧,痛引前后二阴,身热恶寒、口渴引饮、大便秘结。
-
月信
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潮水、水中金等。是指胞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
-
月候愆期
月候愆期病证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月水不调方第五”加减吴茱萸汤条。即月经愆期。参见该条。
-
胎不长
胎不长病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又名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多因孕后各种原因导致先兆流产,阴道流血而伤胎,虽经治流血停止,但胎儿发育受阻;或有宿疾,脾胃不和,气血不足,胎失滋养,以致孕妇腹部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治宜补益气血,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脾胃虚弱者,可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
室女月水不通
室女月水不通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
室女经闭成劳
室女经闭成劳病证名。未婚女子,由于忧思积虑,损伤心脾气血,以致经闭不通,常可出现诸虚劳损症状。如心伤则血逆竭,故神色败,经水先闭;脾虚则食少,肺阴虚而咳嗽,继之肾肝失养,发为多怒而毛发枯焦,筋骨痿弱等。治当益阴血,制虚火,切忌用凉血行血之药。宜先用柏子仁丸、泽兰叶汤等,并随兼证而作相应加减。
-
室女经闭
室女经闭病证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亦名室女月水不通。指未婚女子患经闭。多因女子情志抑郁,气滞血凝所致。体弱者,用泽兰叶汤,兼服柏子仁丸;体壮者,可用大黄(庶^虫)虫丸。
-
试水
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产难论第一。指妊娠末期或临产,胎水早破者,或胎水破而未生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胎未足月,先破水衣而腰不痛,名曰试水,又名试月,非正产也。”《高淑濂胎产方案》:“浆水点滴微来,名曰试水。直至腹痛如折,眼中火出,水破淋沥,儿逼产门,方可坐草,用力送之,小孩自来。”
-
杀血心痛
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妇人杀血心痛方论”。杀血心痛亦名血崩心痛、失血心痛。症状:症见血崩心痛较甚,血色浅淡如水,小腹喜按。治疗:治宜收敛止血,用乌贼骨炒为细末,醋汤调服,再以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若血崩色紫有块,心痛拒按者,为血瘀凝滞不散,治宜行瘀止痛,先用失笑散,后用十全大补汤以补之。
-
妊娠泄泻
妊娠泄泻·肝气犯脾证:妊娠泄泻·肝气犯脾证(gestationaldiarrheawithsyndromeofliverqiinvadingspleen)是指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横逆侮脾,脾失健运,以妊娠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或便溏不爽,胸胁胀痛,精神抑郁,脉弦或缓弱等为常见症的妊娠泄泻证候。
-
妊娠不语
妊娠不语产科学名词。《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孕妇不语非病也,间有如此者,不须服药。临产月但服保生丸、四物汤之类,产下便语。”即子瘖。详该条。
-
求嗣
求嗣妇科名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九。即求子。详该条。
-
女子胞
女子胞为人体结构名,即胞宫。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亦名子宫、子脏、子处、女子胞、胞脏、血脏。是妇女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属奇恒之府。位于带脉之下,小腹之中,前有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在脏腑与天癸、冲、任、督、带共同作用之下,完成其生理功能。
-
筋脉瘛疭
筋脉瘛疭证名。指筋脉拘急、弛缓交作的证候。见《妇人大全良方》。发作时筋脉急则引而缩,缓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治宜四物汤加钩藤。
-
交接血出
交接血出病证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八;亦名交结出血、交感出血。指性交出血。多因交媾损伤所致,或因肝火妄动不能藏血,脾虚下陷不能摄血所致。治疗首宜检查局部有无损伤及病变,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若无损伤,则宜调补肝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伏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