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
梨的食疗功效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萼片5,自基部分裂,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尖,长0.6~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②《纲目》:"《别录》着梨,止言其害,不着其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寒,用药皆用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
-
连蕊芥属
中文名连蕊芥属拼音名lianruijieshu拉丁名Synstemon中国植物志33:435描述SynstemonBotsch.连蕊芥属,十字花科,2种,特产甘肃、宁夏。总状花序;花中等大,丁香紫色;长角果线形,背部扁压,开裂,无毛或基部疏生长柔毛,隔膜无脉;子叶背倚胚根。属下物种连蕊芥、连蕊芥(原变种)、柔毛连蕊芥、条叶连蕊芥、兴隆连蕊芥
-
鲂鱼
《*辞典》:鲂鱼: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F nɡY 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经。
-
刺蒺藜
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无臭,味苦辛。药理作用:①降低血压作用白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
-
臭山羊
《*辞典》:臭山羊: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Ch uShānY nɡ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常山(《中药志》),大骚羊(《贵阳民间药草》),白胡椒、大素药(《贵州草药》)。单叶互生;花柄基部有卵形苞片1枚;
-
灰贯众
《*辞典》:灰贯众: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HuīGu nZh nɡ别名:蜈蚣草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有时下侧上部有1~生境分布:生石灰岩缝中。②治跌打损伤:对生耳蕨、马鞭草,捣碎,敷患处。
-
冷杉果
《*辞典》:冷杉果: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LěnɡShānGuǒ别名:唐则(藏名)来源: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的种子。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雄球花短而下垂,呈圆柱形或长椭圆形,着生于小枝基部的叶腋,花药朱红色,2室,冠以球形的药隔;生境分布:生长于高山。功能主治:理气散寒。治发痧气痛,胸腹冷痛及小肠疝气。
-
沙穗属
中文名沙穗属拼音名shasuishu拉丁名Eremostachys中国植物志65(2):412描述EremostachysBunge沙穗属,唇形科,广义约60种,狭义仅5种,分布于中亚和西亚,我国有沙穗E.moluccelloidesBunge等2种,均产新疆。直立草本,少分枝;生于基部的叶大,有粗齿或羽状分裂,生于茎上的少数,常退化为苞片;
-
豹皮花属
中文名豹皮花属拼音名baopihuashu拉丁名Stapelia中国植物志63:430描述StapeliaL.豹皮花属,萝藦科,约75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及大洋洲,欧洲和美洲有栽培,我国引入栽培有豹皮花S.pulchellaMass.等3种,供观赏。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合生成筒,花药顶端无膜片;雌蕊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柱头平顶或凸起;
-
补血草属
中文名补血草属拼音名buxuecaoshu拉丁名Limonium中国植物志60(1):28描述LimoniumMill.补血草属,蓝雪科,180种以上,分布于全球,喜生于草原和咸滩上,我国有18-19种,产南北各省,其中有些供观赏用。多年生草本,有时亚灌木状;叶簇生于茎的基部或在亚灌木种类中的则互生于茎上,全缘或羽状分裂;花瓣分离或于基部合生;
-
刺梨
刺梨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刺梨的食疗功效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多分枝,遍体具短刺,刺成对生于叶之基部。
-
马莲鞍属
中文名马莲鞍属拼音名maliananshu拉丁名Streptocaulon中国植物志63:267描述StreptocaulonWightetArn.马莲鞍属,萝藦科,5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地区,其中马莲鞍S.griffithiiHook.f.和暗消藤S.juventas(Lour.花粉器匙形,载粉器内藏有许多四合花粉,基部具1粘盘;雌蕊具2个离生心皮,每心皮胚珠多数,柱头凸或凹陷;
-
牛耳朵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Ni ěrDuo别名:石三七、石虎耳(《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根生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0~花柄基部有苞片1对,阔卵形,长约1.5厘米,抱茎;蒴果线形,长约5厘米,黄棕色,先端尖。生境分布:生于山中石隙阴湿处。治肺结核,咳喘,吐血,红崩白带。
-
白麻属
中文名白麻属拼音名baimashu拉丁名Poacynum中国植物志63:159描述PoacynumBaill.白麻属,夹竹桃科,有白麻P.pictum(Schrenk)Baill.等2种,分布于中亚,我国全产,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为良好的野生纤维植物。叶互生,很少对生,叶柄基部及腋间有腺体;花冠骨盆状,5裂,在雄蕊间有附属体5;心皮2,离生;
-
金鸡尾巴草根
《*辞典》:金鸡尾巴草根:出处:《浙江天舢药植志》拼音名:JīnJīWěiBɑCǎoGēn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针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茎。叶近簇生;小羽片狭披针形至长矩圆形,基部截形至楔形,常下延作狭翼状,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长4~孢子囊群多少为圆形,中杂以硬毛,着生于小裂片背面中肋与叶缘之间,每裂片1~
-
曲唇兰属
中文名曲唇兰属拼音名quchunlanshu拉丁名Panisea中国植物志18:380描述Panisea(Lindl.)Lindl.曲唇兰属,兰科,7种,分布于印度、印度支那至我国,其中曲唇兰P.cavalerieiSchltr.等4种产我国云南、贵州至海南岛。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花序疏生数朵花或减退为只具单花;唇瓣不裂,略扭曲,基部有爪;
-
血满草
7厘米,顶端1枚较大,卵形,两侧小叶均为矩状披针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平钝或阔楔形,两侧小叶基部均不对称,两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浅,侧脉羽状;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
-
油杉属
中文名油杉属拼音名youshanshu拉丁名Keteleeria中国植物志07:34描述KeteleeriaCarr.油杉属,松科,11种,除2种产越南外,余均为我国特有,产秦岭以南、西南、中南至东部,其中最常见的为铁坚油杉K.davidianaBeissn.和油杉K.fortuneiCarr.,材质好,供建筑、桥梁、家具、农具用。芽卵形或球形,芽鳞常宿存于新枝的基部;
-
白毛藤
泡酒服并捣敷。粉及煎剂对小鼠艾氏腹水瘤有抑制作用。基部合生;果期11月。β-苦茄碱有抗小白鼠肉瘤-180的作用。另据报道,叶中分离到一个甾体生物碱糖甙,水解后除得到西红柿烯胺外,还有它的脱氢化合物西红柿-3,5-二烯胺和小量的雅姆皂甙元。(《杨春涯经验方》)④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一两,忍冬一两,五加皮一两。
-
尖槐藤属
中文名尖槐藤属拼音名jianhuaitengshu拉丁名Oxystelma中国植物志63:304描述OxystelmaR.Br.尖槐藤属,萝藦科,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尖槐藤O.esculentum(L.f.)J.A.Schult我国云南、广东和广西亦产之。缠绕、秃净草本或亚灌木;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腹部与雌蕊粘生,花丝短,合生,花药顶端膜质,内弯;
-
乌鳢
背鳍、臀鳍基部均很长,可伸达尾鳍基部;以在水草茂盛的静水浅滩为产卵场,生殖期成熟的亲鱼成对地在水草中营产卵巢。拼音名WūLǐ别名乌棒、乌鱼、七星鱼、黑鱼、生鱼、蠡鱼、文鱼来源鳢形目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argusCantor,以全鱼入药。生境分布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地广有分布。亦治肠痔下血,又能预防小儿麻疹。
-
醉魂藤属
中文名醉魂藤属拼音名zuihuntengshu拉丁名Heterostemma中国植物志63:512描述HeterostemmawightetArn.醉魂藤属,萝藦科,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1种,产西南和华南。花稍小,排成伞形花序式或总状花序式的聚伞花序;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丝合生成筒状,花药微小,顶端有内弯的膜片;
-
松属
树皮含单宁,可为鞣料;松花粉、松节、松针及松节油供药用。雄球花腋生,簇生于幼枝的基部,多数成穗状花序状,由无数、螺旋排列的雄蕊组成,每雄蕊具2花药,药隔扩大而呈鳞片状,花粉有气囊;在翌年夏季,雌球花变为肥厚的绿色体,长约3厘米,此时的胚珠已完全成熟了,而花粉管也开始生长直达卵细胞而完成受精程序。
-
肉珊瑚属
中文名肉珊瑚属拼音名roushanhushu拉丁名Sarcostemma中国植物志63:307描述SarcostemmaR.Br.肉珊瑚属,萝藦科,10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肉珊瑚S.acidum(Roxb.)Voigt.1种,我国海南亦有分布。副花冠2重,外面的环状或杯状,内面的为5裂片,生于花药的背部,肉质或基部囊状,有一直立的尖端;
-
奶子藤属
中文名奶子藤属拼音名naizitengshu拉丁名Bousigonia中国植物志63:30描述BousigoniaPierre奶子藤属,夹竹桃科,仅奶子藤B.mekongensisPierre等2种,产越南及我国云南。花冠高脚碟状,管基部肿胀,裂片5,短,左向旋转排列;雄蕊5,内藏,着生于冠管的中部,花丝短,花药基部2裂;胎座2,每一胎座有胚珠2个;
-
双袋兰属
中文名双袋兰属拼音名shuangdailanshu拉丁名Disperis中国植物志17:493描述DisperisSw.双袋兰属,兰科,约75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也见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我国有2种:双袋兰D.lantauensisS.Y.Hu与东亚双袋兰D.siamensisRolfe,产台湾至广东沿海。花1-2朵,顶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具长的花粉块柄。
-
罗布麻属
中文名罗布麻属拼音名luobumashu拉丁名Apocynum中国植物志63:157描述ApocynumL.罗布麻属,夹竹桃科,14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只有罗布麻A.venetumL.1种,产西北、东北及华东;直立草本或亚灌木;叶对生,很少近对生或互生,叶柄基部及腋间具腺体;花小,排成顶生和侧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心皮2,分离,有胚珠多颗;
-
荩草属
中文名荩草属拼音名jincaoshu拉丁名Arthraxon中国植物志10(2):213描述ArthraxonBeauv.荩草属,禾本科,15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6种,分布极广,其中荩草A.hispidus(Thunb.)Makino1种,喜生于水边或阴湿地上,枝叶可煮成黄色染料,并入药。实性外稃膜质或基部稍硬,全缘或2齿裂,常有一背生的芒由近基部发出。
-
独叶一枝花
《*辞典》:独叶一枝花: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D Y Y ZhīHuā别名:雨流星草、肾子草(《贵州草药》)。花瓣直立,卵状披针形;唇的基部有1短爪。①《滇南本草》:治一切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腰疼腿痛。②《贵州草药》:滋阴润肺,补益虚损。(《贵州草药》)③治肺燥咳,吐腥臭痰:雨流星草、马鞭草、车前草各五钱。
-
白叶藤属
中文名白叶藤属拼音名baiyetengshu拉丁名Cryptolepis中国植物志63:262描述CryptoepisR.Br.白叶藤属,萝藦科,12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我国有白叶藤C.sinensis(Lour.花冠管短,圆柱状或钟状,裂片线形,右向旋转排列;花粉器匙形,直立,通过粘盘粘于柱头基部,四合花粉藏于载粉器内;属下物种白叶藤、古钩藤
-
金丝藤仲
《*辞典》:金丝藤仲: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JīnSīT nɡZh nɡ别名:银丝杜仲(《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嘿当杜(傣名)。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长节珠的茎或茎皮。雄蕊着生于花冠的基部,花药箭头形,粘合而围绕着柱头,药室基部有距。性味:苦甘,平。③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金丝藤仲一两至一两五钱。
-
驼舌草属
中文名驼舌草属拼音名tuoshecaoshu拉丁名Goniolimon中国植物志60(1):22描述GoniolimonBoiss.驼舌草属,蓝雪科,约20种,分布于非洲西北部和蒙古,我国有驼舌草G.speciosum(L.多年生草本;花丝基部有小腺体并与花冠基部粘合;属下物种大叶驼舌草、疏花驼舌草、团花驼舌草、驼舌草、驼舌草(原变种)、直杆驼舌草
-
假酸浆
《*辞典》:假酸浆: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JiǎSuānJiānɡ别名:水晶凉粉(《贵州草药》),蓝花天仙子、大千生(《云南中草药》),冰粉(《云南中草药选》),鞭打绣球、草本酸木瓜(《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莪(《广西药植名录》)。花冠漏斗状,径约3厘米,花筒内面基部有5个紫斑。
-
兔儿风
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T rFēnɡ别名:心肺草、石凤丹(四川)。来源:为菊科植物光叶兔儿风的全草。幼叶及老叶叶柄基部被棕黄色长毛茸。头状花序小,排列为圆锥花序;总苞片数枚,膜质,披针形,长3~生境分布:生山地。性味:甘,寒。(四川)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②养阴清肺,治肺痨咳嗽吐血。
-
珍珠草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茎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状纵棱。3朵聚生,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药室纵裂;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
-
花锚属
中文名花锚属拼音名huamaoshu拉丁名Halenia中国植物志62:290描述HaleniaBorckh.花锚属,龙胆科,约100种,分布于北半球和南美洲,我国有椭圆叶花锚H.ellipticaD.Don和花锚H.cornicultaCornaz2种,产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北部。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雄蕊4,着生于花冠的近基部,花药丁字着生,子房1室,花柱短;
-
天星藤属
中文名天星藤属拼音名tianxingtengshu拉丁名Graphistemma中国植物志63:412描述GraphistemmaChamp.exBenth.etHook.f.天星藤属,萝藦科,只有天星藤G.pictum(Champ.叶对生,具托叶,长椭圆形,基部稍心形或浑圆;雄蕊生于花冠基部,花丝合生成筒,花药顶端具膜片,贴盖着柱头;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属下物种天星藤
-
山莲藕
别名:牛大力、地藕、大力薯、倒吊金钟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osaChamp.的根。小叶柄、总叶柄均密被白色茸毛,基部均有针状托叶1对。果期晚秋。治肺虚咳嗽。①《生草药性备要》:"壮筋骨,解热毒,理内伤,治跌打,浸酒滋肾。"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腰肌劳损,溃疡病,跌打损伤后遗症。
-
川藻属
中文名川藻属拼音名chuanzaoshu拉丁名Terniopsis中国植物志24:1描述TerniopsisChao川藻属,川苔草科,只有川藻T.sessilisChao1种,产我国福建。藻状草本,生于河川急流中的石上;叶全缘,在花枝上排成3列,侧面2列开展,在上的1列直立;花被片3,基部稍合生;苞片2,头盔状;雄蕊2-3,花药基部矢形;果为一蒴果,3瓣裂。
-
舌喙兰属
中文名舌喙兰属拼音名shehuilanshu拉丁名Hemipilia中国植物志17:273描述HemipiliaLindl.舌喙兰属,兰科,约13种,分布于东亚至泰国,我国有9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叶一般心形或卵状心形,基部无柄,抱茎;中萼片常直立而凹陷;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及粘盘,粘盘包藏于位于蕊喙两边的粘囊中。
-
楠属
中文名楠属拼音名nanshu拉丁名Phoebe中国植物志31:89描述PhoebeNees楠属,樟科,约90余种,分布于亚洲及热带美洲,我国有34种,均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东至台湾。能育雄蕊9,排成三 ,第一、二 的无腺体,花药内向,第三 的基部或近基部有2个具柄或无柄腺体,花药外向,4室,室成对迭生;
-
鸭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舌草:拼音名:YāSh Cǎo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以全草入药。叶簇生或单生,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丝一面有齿,花药基部着生,顶裂;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
郁金香
《*辞典》:郁金香: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 JīnXiānɡ别名: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1.3厘米,基部着生,花丝基部宽阔;生境分布:原产欧洲。雌蕊、茎和叶含有抗菌效果的郁金香甙A、郁金香甙B和少量的郁金香甙C,郁金香甙A和B于放置后可部分地转化为无活性的6-郁金香甙A和6-郁金香甙B。
-
伞形科
中文名伞形科拼音名sanxingke拉丁名Umbelliferae描述Umbelliferae伞形科,双子叶植物,约270属,2800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地区或热带高山上,我国约95属,525种,全国均产之,其中有些种类供药用、食用和观赏用。伞形花序基部有总苞片,小伞形花序基部有小总苞片;
-
辛夷
拉丁名:FlosMagnol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biondmagnoliaflower-bud(《中医药学名词(2004)》)YulanMagnoliaFlowerBud别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性味归经:辛夷味辛,性温;花被片10~13μm,基部细胞短粗膨大,细胞壁极度增厚似石细胞。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10g,包煎。
-
花序
如果许多花集生于茎轴上则形成花序。11.头状花序(capitulum)花序上各花无梗,花序轴常膨大为球形、半球形或盘状,花序基部常有总苞,常称蓝状花序,如嚮日葵;_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或dichasialcyme):顶芽成花后,其下左右两侧的侧芽发育成侧枝和花朵,再依次发育成花序,如卷耳等石竹科植物的花序。
-
石斛─金钗石斛、马鞭石斛、环草石斛、束花石斛、铁皮石斛
石斛─金钗石斛、马鞭石斛、环草石斛、束花石斛、铁皮石斛石斛──金钗石斛HarbaDendroliiNobilis(英)DendrobiumStem别名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基部有光泽,具纵沟及纵纹,节膨大,棕色,节上有互生花序柄及残存膜质叶鞘。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胃病、干呕、舌光少苔。
-
藤杜仲
《*辞典》:藤杜仲: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T nɡD Zh nɡ别名:土杜仲(《广西中兽医药植》),红杜仲(《广西药植名录》)。原形态:①杜仲藤,又名:结衣藤、九牛藤、白皮胶藤、小白皮藤、假杜仲。小枝嫩时被微毛。3.5厘米,基部近圆形,先端钝尖或短渐尖,全缘,略内卷,两面均被淡锈色柔毛,侧脉每边多至10条。
-
杯苋
《*辞典》:杯苋: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BēiXi n别名:蛇见怕(《海南植物志》),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花束疏生,总苞1枚着生于花束基部,卵形;2.5毫米,具脉纹3条,外面密被长柔毛;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变态为钩状芒刺。
-
岩椒草
来源:为芸香种植物臭节草的全草。叶互生,2或3回羽状复叶;子房1,心皮4,基部分离,具子房柄,果熟时,子房柄伸长,花柱4,上部联合,基部分离,柱头略膨大。地上部分含有芸香甙,佛手柑内酯、白鲜碱。治感冒,咽喉炎,肝炎,咯血,衄血,腰痛,跌打损伤,皮下瘀血。备注:同属植物石椒草的全草,在四川亦作岩椒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