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指纹
概述:小儿指纹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属小儿指诊法。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出唐·王超《水镜图诀》。《中医药学名词》(2010):小儿指纹(infantilevenuleofindexfinger)是指3岁以下小儿食指桡侧的浅表络脉。观察法: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
风关
概述:风关:1.小儿按摩穴(推拿部位名);食指第一、二、三节掌面总称三关,又名小三关,其本节(指掌指关节)称风关,中节称气关,末节称命关。《针法穴道记》:“小儿惊风,用三分毫针,风关此穴在食指根横纹中,少少外口下针,见血即可。《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在手食指掌侧,近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间横纹中点。
-
气关
《中医药学名词》(2004):气关是指小儿指纹的中间部分,位于食指第二节,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透气关是邪较深,纹达命关则病尤重,若指纹延伸至指端为“透关射甲”,则病更重。关于指三关:指三关又名小三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
-
虎口三关
概述:虎口三关:1.小儿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虎口三关:虎口三关(threepassesatthetiger-mouth、threepassesatfirstwebspace)是指小儿指纹的3个部位,从掌指横纹向食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第三指节命关,辰位。
-
八段锦
概述:八段锦:1.导引功法名;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四、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小儿指纹·八段锦:八段锦又称八片锦,是小儿指纹的纹形改变及其延伸方向共八种类型的合称,即小儿指纹名称。
-
弓反外形
弓反外形为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通脉法
通脉法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忽手足厥冷,此病表邪闭其经络,或风痰阻其荣卫,又或大病之后,阳不布散于四肢。逐用生姜煨熟,捣汁半小杯,略入麻油调匀,以指蘸姜油,摩儿手足,往下搓挪揉捩,以通其经络。凡小儿指纹滞涩,推之不动,急以此法推豁之。盖此法之论阴阳虚实,用之皆效。”
-
水字形
水字形为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十三指形
概述:十三指形指小儿指纹的十三种形状,又名虎口纹十三形。为小儿指诊法。即流珠形、环珠形、长珠形、来蛇形、去蛇形、弓反里形、弓反外形、枪形、鱼骨形、水字形、长针形、透关射指形、透关射甲形,每种指纹各有主症。透关射甲形: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去蛇形
去蛇形为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虎口纹
虎口纹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
-
虎口三关脉纹
虎口三关脉纹出《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指纹。详该条。
-
弓反里形
弓反里形为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主感冒寒邪。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长珠形
长珠形为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长针形
长针形为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辨络脉
辨络脉诊断学名词。系望诊内容之一。络脉,指浮络,包括掌大鱼际络脉,耳后络脉及小儿指纹等。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结合皮肤的冷暖,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灵枢·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
八片锦
八片锦即八段锦,为小儿指纹形状及其伸延方向的各种类型的合称。如鱼刺形主惊风痰热;垂针形主伤风、泄泻;水字形主食积;乙字形主肝病惊风;环形主疳积吐逆;此外还有乱纹形、虫纹形,计八种,故名。见《四诊抉微》。
-
三关纹
三关纹即小儿指掌脉纹。小儿指纹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观察指纹以诊断疾病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其法主要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透气关是邪较深,纹达命关则病尤重,若指纹延伸至指端为“透关射甲”,则病更重。
-
纹色
纹色(colorofvenule)是指小儿指纹的颜色。见《四诊抉微》卷三。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淡红者为虚寒;纹色青紫,多见于肝热生风,或伤食痰阻,亦主惊,主痛,主抽搐,多实证;指纹色淡,多见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虚证。
-
中关
中关为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气关。气关指纹伸延至食指第二节为气关,表示病邪较重。
-
小儿病原方论
《小儿病原方论》儿科著作。卷一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重点叙述小儿护理;如将辨小儿指纹的“风、气、命”三关改为“气、风、命”三关。即以食指初节为气关,中节为风关,末节为命门。且云:“初得气关病易治,传入风命便难陈”。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痘诊方论》合刊出版,书名为《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四诊抉微
《四诊抉微》为诊断学专著。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此书。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等的辨识;闻诊以听取患者的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之盛衰及病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人知受病之本源;
-
保婴金镜录
《保婴金镜录》儿科著作。成于明代,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后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现有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
-
透关射甲
透关射甲(goingthroughpassestoreachnails、venulegoingthroughallpassestoreachnail)为诊指纹术语。是指小儿指纹透过风关、气关、命关三关,直达指端的表现。多属病势危重,但仍须结合四诊全面分析(见《四诊抉微》)。
-
透关射甲形
透关射甲形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小儿指纹,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
-
透关射指形
透关射指形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小儿指纹,命脉向里,主惊风,痰热聚于胸膈。
-
八脉主病
八脉主病是指小儿食指三关的八种脉纹主病。小儿指纹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出唐·王超《水镜图诀》。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透气关是邪较深,纹达命关则病尤重,若指纹延伸至指端为“透关射甲”,则病更重。水字肺惊证已见,乙知疳疾要调和。”“形如曲虫疳患久,如环肾积细详看。
-
医护记录中的中医内容
舌象:包括舌苔(苔形、苔色、津液)、舌质(形、态、体、色)、舌下系带(颜色)。闻诊:闻声息,包括语音、呼吸、咳喘、呕恶、太息、呻吟、腹鸣等。嗅气味包括排泄物及口中气味等。俞穴按压:包括有关俞穴及其压痛点、敏感点。辨证分析:要求从四诊摘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病情转归等方面进行书写。最后医师签名(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