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角
龙角为推拿穴位名。又名文台。位于左鬓发处。《幼科推拿秘书》:“龙角,一名文台,在左鬓毛。”
-
龙角丸
《千金》卷五:龙角丸:别名:五惊丸处方:龙角3铢,牡蛎9铢(一作牡丹),黄芩半两,蚱蝉2枚,牛黄(如小豆)5枚,川大黄9铢。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龙角丸取东方木气以透肝风,牡蛎以敛肾气,大黄以涤惊痰,黄芩以解风热,牛黄以定胎惊,蚱蝉专止夜啼,为胎热惊啼峻药。附注:大黄丸(《圣惠》卷八十五)。
-
文台
概述:文台:1.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奇效良方》:“文台上红脉现,伤寒三日候,主内热头疼。”位于左鬓发处。《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面者》:“龙角,一名文台,在左鬓毛。”
-
龙角散
《圣惠》卷三十:龙角散:处方:龙角1两(赤锦纹者),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功能主治:虚劳失精。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主治:小儿痈疖才发,赤肿作痛,或发头面,或发虚处,无故身热,微觉憎寒,或有疼处。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芦荟叶
《*辞典》:芦荟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Hu Y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蒴果三角形,长约8毫米。治白浊,尿血,妇女经闭、带下,小儿惊痫、疳积,烫伤,痔疮,疥疮,痈肿。④《植物名实图考》:治汤火灼伤。⑦《四川中药志》:治湿热白浊,白带。
-
五邪丸
《外台》卷十三引《深师方》:方名:五邪丸组成:丹砂(研)5两,雄黄(研)5两,龙骨5两,马目毒公5两,鬼箭5两,鬼臼2两,赤小豆3两,芫青1枚,桃仁100枚(去皮尖,熬,别研)。主治:邪气所中,涉于脏腑,心惊恐怖,梦寤愁忧,烦燥不乐,心神错乱,邪气经入五脏,往来烦闷,悲哀啼泣,常如苦怖,吸吸短气。
-
牛黄酒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组成:牛黄8分,钟乳(研)8分,麻黄(去节)6分,秦艽6分,人参6分,桂心7分,龙角5分,白术5分,甘草5分,当归5分,细辛5分,杏仁4分,蜀椒3分(汗),蜣螂9枚(炙)。主治:少小惊痫经年,小劳辄发。制备方法:上切,入绢袋中,酒5升浸之。
-
大风子属
中文名大风子属拼音名dafengzishu拉丁名Hydnocarpus中国植物志52(1):7描述HydnocarpusGaertn.大风子属,大风子科,约4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我国有2-3种,其中H.hainanensis(Merr.)Sleum.和H.merrillianusLi2种,产海南和广西。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1室,有胚珠多颗,生于3-6个侧膜胎座上;种子表面有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