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金丹
方出《本草纲目》卷七引《千金》,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方名:乌金丹组成:墨。用法用量:临用以龟尿磨搽,则黑透须根,经月不白,不伤须。制备方法:嵌入大红凤仙梗中,仍将剜下者掩扎好,以泥涂之,有花摘去,勿令结子,候两月余,自环取出;将猪鬃唾湿,蘸麝香细末,捻入鼻孔,其尿即出;
-
京墨丸
处方:京墨2两。制法:上为末,用鸡子白3个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吐血、衄血。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地黄汁送下,或用好墨为末,每服2钱,以白汤化阿胶清调服;或用生地黄、藕节、生梨捣汁,磨京墨,徐徐服之。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九
-
夺命大青金丹
处方:天竺黄1斤(末),墨2铤(不计大小,亦不得使尽),麝香1钱(研),朱砂1钱(研,水飞),水银半两,锡半两。以灰顿盆内铺纸,于纸上布药浥干。功能主治:小儿诸惊。常服者须隔旬日服1服,小儿风热发痫,潮搐涎盛嗽喘,并临时加减,如吐泻后生风,服亦不妨。此药性温,宜少服,并用汤化下,如煎汤不可犯铁器。
-
鸡子白丸
别名:鸡弹白丸处方:好松烟墨(捣之)、鸡子白。制法:上以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吐血衄血。②《肘后方·附方》引《外台》本方用法:每服一二十丸,用生地黄汁送下,如人行五里再服。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引《深师方》,名见《圣惠》卷三十七
-
高堂丸
别名:黑奴丸、驻车丸处方:大黄2分,消石3分(熬),釜底墨1分,灶突中墨1分,黄芩1分,梁上尘1分,灶中黄土1分,麻黄2分(去节)。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伤寒苦渴,烦满欲死。摘录:《外台》卷二引《古今录验》
-
京墨散
处方:飞罗面、细墨。制法:用飞罗面不拘多少,微炒过。功能主治:内损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浓磨细墨,以茶脚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一
-
清烟膏
处方:鸡子清京墨功能主治:治烫伤,烧伤。用法用量:以鸡子清磨京墨涂患处。上用三层湿纸覆盖,则不起泡。冷如冰,效。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
神药治枣儿
《普济方》卷一○○引《德生堂方》:方名:神药治枣儿组成:皂角1斤(去皮弦,锉碎),麻黄(去节)3分,肥枣1升,好京墨3钱。制备方法:上用大砂锅1个,可盛水2斗者,以皂角、麻黄、京墨三药,入砂锅内熬,煎水至5-6碗,滤去滓,再将药水熬成膏2碗,却下枣在膏内,慢火熬令干,则药味皆入枣中,用瓦瓶盛,纸盖瓶上。
-
五音锭
《外科全生集》卷四:组成:雄黄1钱,熊胆1钱,京墨1钱,朱砂1钱,麝香5分,牛黄1分。用法用量:临用以清水磨,以新笔蘸药,空头围患处。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先将京墨用酒少许化之,再入熊胆研腻,后入诸末,共研作锭。用药禁忌:白疽忌此。
-
止血黑绒絮
《伤科补要》卷三:组成:元参、茜草、寄奴、大黄、黄芩、黄柏、乌梅、五倍等分。功效:止血。用法用量:煎3次,去滓,留净汁。再用旱莲汁、马兰汁、皂矾、京墨、百草霜同煎浓,用好绵絮收干,二汁与社醋同煎,滚时入矾、墨、草霜,将絮收之。初伤时,将絮封上。
-
黄柏黑散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黄柏黑散:处方:黄柏(炙)30克釜底墨1.2克制法:上二味,捣和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脐中有渗出液,久不愈。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方名:黄柏黑散组成:黄柏(炙)1两,釜底墨4分。主治:小儿脐中汁不愈。制备方法:上为散。
-
凉肝八宝丹
处方:生犀角(锉末)1两,羚羊角(为末)1两,真阿胶(酒化)1两,好京墨1两,大生地(酒浸)2两,全当归(酒浸)4两,大川芎(酒洗)2两,杭白芍(酒沙)2两,威灵仙1两半。制法:先将阿胶、京墨入铜勺内好酒熔化,入各药末捣匀,米糊为丸。功能主治:麻疯。用法用量:每服100丸,茶送下。摘录:《疯门全书》
-
柏墨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柏墨散:处方:黄柏(炒)釜下墨乱发(烧)各等分制法:先捣黄柏为末,入二味,合研令匀。功能主治:治小儿脐疮。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阎氏小儿方论》补。主治:小儿脐风,汁出不止;小儿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所乘,致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多啼,不能乳哺。
-
朱墨丸
《准绳 疡医》卷二:组成:朱砂、京墨各等分。主治:疔疮瘴毒。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葱白煎汤送下,日服1-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以蟾酥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养营惜红煎
《古方汇精》卷三:方名:养营惜红煎组成:归尾3钱,川芎1钱5分,荆芥穗1钱(炒黑),血余灰5分。主治:产后鼻中流血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成,入陈京墨酒磨汁半小杯,童便1小杯,和温服。
-
神效三良散
《普济方》卷三三一:方名:神效三良散组成:吴茱萸(墨豆同炒)1两,寒食面1两,干姜(炮)1两。主治:妇人五色带下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每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散。
-
香墨汁
《济生》卷四:方名:香墨汁组成:香墨、葱汁。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以葱汁磨墨,滴少许于鼻中。即止。
-
清肺止血汤
《一盘珠》卷三:方名:清肺止血汤组成:丹皮1钱,生地黄(瓦炙干)1钱,桑皮(炒黑)1钱,桔梗3钱,赤芍1钱,归尾1钱,荆芥(炒黑)1钱,牛子1钱,丝茅根5钱。主治:鼻衄。用法用量:京墨、童便调服。
-
小提盆散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施圆端效方》:方名:小提盆散组成:灶突墨1钱,沧盐3钱。主治:大便燥结,服转药久不通。用法用量:每次1钱,用竹筒吹入肛门内。制备方法:上为散。
-
墨雪膏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赵尚书方:方名:墨雪膏组成:蜒蚰虫1个,脑子1撮。主治:痔头热肿,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用法用量:涂患处。制备方法:上药放在砚上,用京墨同磨成水。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黑雪膏。
-
鳖胆
《*辞典》:鳖胆:出处:《纲目》拼音名:BiēDǎn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胆或胆汁。化学成份:Amydajaponica的胆汁,含两个内酯:三羟基甾族胆烷酸内酯,及其多一CH2的内酯。功能主治:治痔漏。附方:治痔疮痔漏:鳖胆一个,取汁磨香墨,入麝香、冰片少许,鸡毛蘸涂。(《周益生家宝方》)摘录:《*辞典》
-
桂心釜墨散
处方:桂心、釜底墨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伤损心脾,每交接辄出血。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摘录:《金鉴》卷四十九引《千金》
-
黑成散
处方:紫草4两,牛黄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痘疹,遍身黑点如墨洒者。用法用量:每服3-4分,糯米汤化下。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罗面丹
处方:飞罗面(略炒),京墨(磨下)2钱。功能主治:内损吐血。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
割开捺骨
割开捺骨骨折手术整复法之一。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用墨龙散贴疮之四周,肿外留疮口,别用风流散填。”并宜施行类缚固定如法。
-
石杉属
中文名石杉属拼音名shishanshu拉丁名Huperzia中国植物志06(3):1属下物种苍山石杉、赤水石杉、东北石杉、峨眉石杉、红茎石杉、华西石杉、金发石杉、金发石杉(原变种)、康定石杉、昆明石杉、拉觉石杉、雷波石杉、雷山石杉、凉山石杉、亮叶石杉、墨脱石杉、南川石杉、曲尾石杉、蛇足石杉、四川石杉、西藏石杉、锡金石杉、相马
-
瓶蕨属
中文名瓶蕨属拼音名pingjueshu拉丁名Vandenboschia中国植物志02:178属下物种城口瓶蕨、大叶瓶蕨、管苞瓶蕨、海南瓶蕨、华东瓶蕨、喇叭瓶蕨、漏斗瓶蕨、罗浮山瓶蕨、墨兰瓶蕨、南海瓶蕨、瓶蕨
-
樫木属
中文名樫木属拼音名mushu拉丁名Dysoxylum属下物种杯萼樫木、大花樫木、多脉樫木、光叶海南樫木、海南樫木、海南樫木(原变种)、红果樫木、樫木、金平樫木、兰屿樫木、密花樫木、墨脱樫木、皮孔樫木、少花樫木、台湾樫木、香港樫木、总序樫木
-
槌柱兰属
中文名槌柱兰属拼音名chuizhulanshu拉丁名Malleola中国植物志19:436描述MalleolaJ.J.SmithetSchltr.槌柱兰属,兰科,约2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其中1种产我国西藏墨脱地区,甚近于M.undulata(Roxb.)J.J.SmithetSchltr.。唇瓣的距甚大且为近漏斗状,距内无隔膜;花粉块2,蜡质;属下物种槌柱兰
-
节肢蕨属
中文名节肢蕨属拼音名jiezhijueshu拉丁名Arthromeris中国植物志06(2):202属下物种单行节肢蕨、多羽节肢蕨、黑鳞节肢蕨、厚毛节肢蕨、灰背节肢蕨、灰茎节肢蕨、节肢蕨、康定节肢蕨、琉璃节肢蕨、琉璃节肢蕨(原变种)、柳叶节肢蕨、龙头节肢蕨、美丽节肢蕨、美丽节肢蕨(原变型)、墨脱节肢蕨、片马节肢蕨、尾状节肢蕨、狭羽节
-
山小橘属
中文名山小橘属拼音名shanxiaojushu拉丁名Glycosmis中国植物志43(2):117属下物种长叶山小橘、光叶山小橘、海南山小橘、华山小橘、亮叶山小橘、毛山小橘、毛山小橘(原变种)、墨脱山小橘、山橘树、山小橘、少花山小橘、小花山小橘、锈毛山小橘
-
新月蕨属
中文名新月蕨属拼音名xinyuejueshu拉丁名Pronephrium中国植物志04(1):292属下物种长柄新月蕨、大羽新月蕨、单叶新月蕨、岛生新月蕨、顶芽新月蕨、刚毛新月蕨、河口新月蕨、红色新月蕨、墨脱新月蕨、披针新月蕨、三羽新月蕨、硕羽新月蕨、微红新月蕨、小叶新月蕨、新月蕨、羽叶新月蕨、云贵新月蕨、针毛新月蕨
-
版本学
版本学是研究图书版本的学科。版本之名始于宋初,开始专指雕版印刷之书,后则泛指雕版印刷发明前的简策、帛和纸的写本以及各种拓本、石印本、影印本等,版本遂为问世图书之各种形式的总称。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内容广博,版本复杂多变,运用版本学知识研究中医文献的版本及变化,是中医文献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
顀间
顀间指两椎(棘突)骨之间。顀,字当作“椎”。《灸膏盲俞穴法》:“亦以墨界脊上顀间。”
-
吸
吸①气从口鼻引入体内。《素问·生气通天论》:“把握阴阳,呼吸精气。”②指吸气一次的时间。《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本草纲目·石部·慈石》引苏颂曰:“磁卅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④喝,饮。《本草纲目·鳞部·乌贼》:“乌贼能吸波噀墨。”
-
医学辨正
《医学辨正》综合性医书。清·张学醇撰。刊于1896年。作者勇于创新,鄙弃墨守,认为“确有所见,虽经文可易也”。所以本书充分阐发己见,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故题名《医学辨正》。内容有医论、本草选释、按症列方等项。
-
白善方
处方:鸡子、白善。功能主治:蠼螋尿疮。用法用量:鸡子和白善。敷之。浸淫为广,以大蒜磨研书墨涂之。摘录:《普济方》卷三○八
-
搽鼻去红方
处方:白矾1钱,杏仁49个,水银1钱,轻粉7分,白杨7个,大枫子49个,京墨1钱,五味子49个,核桃7个。制法:上共为末。功能主治:肺风鼻红。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搽患处。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
姜墨煎
处方:生姜汁1合,墨(研)1钱,蜜1合。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热盛,或吐血、唾血不定。用法用量:和匀,细细呷之。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
辟尘膏
处方:油烟细墨。制法:以新汲井水浓磨,入元明粉半钱和匀为膏。功能主治:小儿尘埃入目,揩成肿热作痛,啼哭不已。用法用量:用笔多点目内。3-5次即效。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
玄参解毒散
《麻症集成》卷四:组成:玄参、栀炭、酒芩、尖生、桔梗、甘草、荆芥、知母、竹叶、麦冬。主治:麻症,肺胃实热,黑晦毒盛,衄血,邪火入里。加减:加茅根、京墨,无血不加。
-
十汁饮
《寿世保元》卷四:组成:藕节、甜梨、茅根、韭菜、萝卜、生地黄、沙蜜、竹沥、童便、京墨(磨藕汁)。主治:吐血。用法用量:上药合作1处,不见火,入前凉血地黄汤药半钟,频频服之,不可间断。服至血止,再服后滋阴清火汤。
-
药馄饨
《普济方》卷一九八引《卫生方》:方名:药馄饨组成:良姜1分,吴茱萸1分,胡椒1分。主治:疟发作无时。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猪脾1条,锉作臛,加5味炒之,1半滚药,1半不滚,并作馄饨,有药者墨点之,余者吞下,无药者嚼下。
-
四苞蓝属
中文名四苞蓝属拼音名sibaolanshu拉丁名Tetragoga中国植物志70:190描述TetragogaBremek.四苞蓝属,爵床科,3种,分布亚洲东南部,我国仅四苞蓝T.esquirolii(Levl.)Hossain.1种,产贵州。本属主要特征是具带总苞(常4片)的头形穗状花序,大的种子以及具12条棱的花粉粒等等。属下物种墨脱四苞蓝、四苞蓝
-
墨奴丸
方出《外台》卷二十八引《范汪方》。名见《千金》卷十七:方名:墨奴丸组成:釜底墨5合,盐1撮。主治:中恶,痛欲绝;卒得恶疰,腹胀。用法用量:以水1升搅调服。制备方法:上和研匀。
-
蛾眉蕨属
中文名蛾眉蕨属拼音名emeijueshu拉丁名Lunathyrium中国植物志03(2):294属下物种巴嘎蛾眉蕨、棒孢蛾眉蕨、长齿蛾眉蕨、大蛾眉蕨、大耳蛾眉蕨、大耳蛾眉蕨(原变种)、东北蛾眉蕨、东北蛾眉蕨(原变种)、东亚蛾眉蕨、东亚蛾眉蕨(原变种)、短羽蛾眉蕨、峨山蛾眉蕨、峨山蛾眉蕨(原变种)、贡山蛾眉蕨、哈巴蛾眉蕨、河北蛾眉蕨、河
-
刺蕨属
中文名刺蕨属拼音名cijueshu拉丁名Egenolfia中国植物志06(1):115属下物种长耳刺蕨、刺蕨、根叶刺蕨、厚叶刺蕨、镰裂刺蕨、墨脱刺蕨、疏裂刺蕨、圆齿刺蕨、云南刺蕨、中华刺蕨
-
墨鳞属
中文名墨鳞属拼音名molinshu拉丁名Melanolepis中国植物志44(2):45属下物种墨鳞
-
寒竹属
中文名寒竹属拼音名hanzhushu拉丁名Chimonobambusa中国植物志09(1):324属下物种八月竹、八月竹(原变种)、刺黑竹、刺竹子、大明山方竹、大叶方竹、短节方竹、方竹、寒竹、合江方竹、金佛山方竹、龙拐竹、毛环方竹、缅甸方竹、墨脱方竹、乳纹方竹、武夷山方竹、狭叶方竹、小方竹、小花方竹、永善方竹、云南方竹
-
甘氏乌膏
处方:水银1两,黄连2两,墨2钱。制法:上三物,猪膏和,熟研,调如脂。功能主治:天下众创,医术不能愈,有虫者。用法用量:敷。不过2-3即愈。摘录:《医心方》卷十七引《古今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