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补
温补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等。
-
温
5.春季发生的热性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包括春温、暑湿、秋温、冬温、湿温等。《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治法的温法和药物的温性·温:温(warm)指发散表寒、温胃和中、温通气血等功能的药性。温养·温:温指温养。
-
羊前腿肉
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1.适宜体虚胃寒者;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羊前腿肉的食用建议1.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
羊里脊
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羊里脊的食用建议1.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
张介宾
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又曾从戎,游于北方,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尤其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著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
-
庄在田
庄在田即庄一夔。江苏武进人。读儒书,兼学医,后鉴于侄孙辈每因痘疹及惊风而夭折,钻研痘疹及惊风等证较深。他不同意一般以小儿无补法的见解,多用温补兼消散以治疗痘症,又认为慢惊风也属虚寒;唯有急惊风可用清凉,反对一味用清凉药物。急惊属实热,治当清热为主,反对不辨虚实寒热,一概用凉药治惊风之论。
-
庄一夔
庄一夔(夔音kuí奎。读儒书,兼学医,后鉴于侄孙辈每因痘疹及惊风而夭折,钻研痘疹及惊风等证较深。他不同意一般以小儿无补法的见解,多用温补兼消散以治疗痘症,又认为慢惊风也属虚寒;唯有急惊风可用清凉,反对一味用清凉药物。急惊属实热,治当清热为主,反对不辨虚实寒热,一概用凉药治惊风之论。有多种刊刻本行世。
-
通一子
通一子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内补散
《圣惠》卷六十:组成:续断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芎1两,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白芷3分,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茯苓1两,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主治:疮疡已破,而脓汁出多,疮坏烂,肌肉未生者。
-
气虚质
气虚体质之人表现为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多汗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由于“气之根在肾”,因此,补气时可酌加枸杞子、桑椹、蜂蜜等益肾填精之品2.食性平和,宜为平补。白扁豆、粳米洗净,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粥成。
-
金梦石
金梦石即金英。参见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医贯砭
《医贯砭》为医论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本书是对赵献可《医贯》一书所作的书评,采用引录或节录原文,逐段加批的形式,对该书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治则,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指出当时医界中或有拘泥于一、二温补成方治病之弊,力主辨证论治,颇具一定影响,故此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杂证谟
《杂证谟》为内科杂病专著。29卷(即《景岳全书》卷9~明·张介宾撰。内容为内科杂病(共70余种,不包括伤寒病)证治,对每种病证均引录古说,参以己见。作者长于温补,其温补学说的见解,在本书多种病证的论述和治疗中均有较充分的体现。
-
金英
金英为明代医学家。张介宾之师。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温里剂
概述:温里剂(warminginteriorformula)是指以温热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治疗里寒证方剂的统称。温里剂的使用注意:本类方剂除以温热药物为主以外,常须配伍温补阳气之品,尤其对于阴寒内盛、阳气欲脱、病情危急者,更需加入补气固脱药物以扶持人体的阳气。代表方为四逆汤。
-
张惠卿
张惠卿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之人表现为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多汗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由于“气之根在肾”,因此,补气时可酌加枸杞子、桑椹、蜂蜜等益肾填精之品2.食性平和,宜为平补。白扁豆、粳米洗净,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粥成。
-
羊排
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1.适宜体虚胃寒者;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羊排的食用建议1.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
张景岳
简介:张景岳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学术贡献: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为中医综合性著作。元·朱震亨约撰于14世纪中。作者因宋代官修《和剂局方》只列各方主治症候,不载病原;全书针对局方配伍原则与辨证论治等共提出三十多个问题,着重阐发了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则,指出《和剂局方》常以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偏向,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1949年后有影印本。
-
通变白头翁汤
《衷中参西》卷三:方名:通变白头翁汤组成:生山药1两,白头翁4钱,秦皮3钱,生地榆3钱,生杭芍4钱,甘草2钱,旱三七3钱(轧细),鸭蛋子60粒(去皮,拣成实者)。主治:热痢下重腹疼,及曾有鸦片嗜好而患痢之人。痢久而肠中腐烂者。临床应用:痢疾:王剑秋,年40许。知其病原无寒,不受温补,仍改用通变白头翁汤。
-
庄氏慈幼二种
概述:《庄氏慈幼二种》即《遂生福幼合编》的别名。一名《痘疹遂生编》。作者主张治痘“宜温补兼散”、忌用寒凉消导,故引录前人主张温补的有关论述与处方编成本书,并附验案。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小儿慢惊风的治法,作者主张以温补为主,反对用寒凉攻伐。书中列述慢惊风证候,并介绍经验方2首。
-
桂术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桂术汤:处方:肉桂、人参、茯苓、甘草、陈皮、五味、白术(土炒)、香附(酒炒)、苍术(泔水浸)、罂粟壳、杜仲、补骨脂(盐水炒)。功能主治:酒疸因下后,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齑状,大便正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
大内塞排脓散
处方:山茱萸1分,五味子1分,茯苓1分,干姜1分,当归4分,石韦4分,芎4分,附子2分,苁蓉8分,巴戟天8分,远志8分,麦门冬8分,干地黄8分,桂心3分,芍药3分,地胆3分,菟丝子3分,石斛5分,人参5分,甘草5分。此因大风,或结气在内,经脉闭塞,至夏月以来出攻于背,久不治,积聚作脓血,为疮内漏。
-
羊头肉
白羊头肉又叫白水羊头,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袁枚所作《随园食单》中关于羊头的如下记载:“羊头毛要去净;取老肥母鸡汤煮之”。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
羊肉
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脾胃虚寒,食少反胃,腹痛,寒疝,产后虚羸少气,缺乳。③孟诜:温。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丈夫五劳七伤。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
-
张会卿
张会卿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巩堤丸
概述:巩堤丸为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熟地60克菟丝子(酒煮)60克白术(炒)60克北五味益智仁(酒炒)故纸(酒炒)附子(制)茯苓家韭子(炒)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山药打糊为丸。功在温补固摄。主治命门火衰,膀胱不固,小便不禁,或溺后遗沥不尽。白术、山药、茯苓补气健脾;
-
张子和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核桃仁糖茶
概述:核桃仁糖茶以核桃仁、白糖、绿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温补肺肾,润脂通便的功效,用于妇女脏躁者。原料:核桃仁、白糖各30克,绿茶6克。用法:将核桃仁捣碎,白糖入茶水调匀,冲服核桃仁,每日3次。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张从正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鼻渊·肺气虚寒证
鼻内肌膜失养,故肿胀淡红,肺气不足,卫表不同,御邪力弱,外邪易于侵袭,故遇风冷则鼻塞,流涕症状加重。3次,以散寒通窍除涕。继《黄帝内经素问》之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对其病机、病位、症状及“脑渗为涕”的论述,故又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病名。
-
十全大补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iquanDabupian标准编号WS3-B-1071-92处方党参80g白术(炒)80g茯苓80g当归120g甘草(蜜炙)40g川芎40g肉桂20g白芍(酒炒)80g熟地黄120g黄芪(蜜炙)80g制法以上十味,党参、熟地黄、黄芪、甘草、茯苓加火煎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
-
气虚
《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下俱失其职,命门虚则精气神总属无根。3.脾肺气衰。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治法:健脾益气。
-
沙苑子颗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ayuanziKeli标准编号WS3-B-2332-97本品为沙苑子制成的颗粒剂。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陕西省药品检验所起草沙苑子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沙苑子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
-
杜仲药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uzhongYaojiu标准编号:WS3-B-2522-97处方:杜仲25g白芍5g五加皮15g狗脊5g熟地黄12g桂枝5g党参10g骨碎补5g白术10g金樱子5g女贞子10g鸡血藤5g淫羊藿10g川牛膝5g茯苓10g当归2g菟丝子5g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附录ⅠO),用白酒3000g作溶剂,浸渍10~
-
复方红根草片
复方红根草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红根草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4.脾虚大便溏者慎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复方南板蓝根片
鉴别:(1)取本品3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10ml,水浴煮沸,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乙醇液数滴,沉淀显污绿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5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苯(9.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0%磷钼酸乙醇液,在105℃加热10分钟。
-
含化上清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anhuaShangqingPian处方:前胡桔梗天花粉葛根乌梅(肉)檀香薄荷脑制法:以上七味,檀香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天津市药品检验所起草含化上清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含化上清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利肺生津,清喉散火。
-
喉舒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oushuningPian标准编号:WS3-B-4013-98处方:白花蛇舌草833g穿心莲667g山芝麻500g制法:以上三味,取穿心莲100g,粉碎成细粉;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增大的晶细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用于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喉痛灵片
鉴别:(1)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置乳钵中,加乙醇15ml研磨,滤过,取滤液2滴于滤纸片上,再滴加茚三酮试液1滴,在100℃烘箱烘2分钟,即显蓝紫色斑点。6片,一日3~喉痛灵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喉痛灵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清咽喉。
-
利咽灵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iyanlingPian标准编号:WS3-B-1548-93处方:穿山甲(制)300g土鳖虫300g僵蚕1200g牡蛎(煅)600g玄参600g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0.5%(v/v)薄荷油,混匀,置密闭容器中中1~3.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灵芝桂圆酒
其他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5页)。25ml,一日2次。灵芝桂圆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灵芝桂圆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温补气血,健脾益肺,保肝护肾。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4.本品宜饭前服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牛黄益金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NiuhuangYijinPian标准编号WS3-Bb-0011-95处方黄柏硼砂玄明粉牛黄薄荷脑薄荷油性状本品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的片;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用于急、慢性咽炎。
-
双梅喉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uangmeiHoupian标准编号:WS3-B-2103-96处方:岗梅250g水杨梅根250g薄荷油10ml制法:以上三味,岗梅、水杨梅根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冷后喷加薄荷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用于风热咽喉肿痛。3片,一日4~
-
天麻头风灵胶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ianmaToufenglingJiaonang标准编号:WS3-B-0903-91处方:天麻50g牛膝50g玄参50g地黄150g当归215g杜仲43g川芎50g槲寄生215g野菊花50g钩膝50g制法:以上十味,天麻粉碎成细粉,其余玄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鉴别:取本品10粒,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静置。3.外感风寒头痛者慎用。
-
银黄胶囊
鉴别:(1)取本品2粒,倾出内容物,研细,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亚硝酸钠溶液(1→20)0.3ml,加硝酸铝溶液(1→10)0.3ml及氢氧化钠(1→20)使呈碱性,即显红色。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L)。4粒,一日4次。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3.脾气虚寒症见有大便溏者慎用。
-
八味加味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汪蕴谷方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功能主治厥阴虚寒,大虚之吐蛔。各家论述八味地黄汤益火以消阴翳,复以参、术、耆温补脾阳;菟丝,枸杞温补肝肾之阳,胃中得温而蛔自止。
-
白柿粥
处方:干柿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温补,厚肠胃,健脾胃,消宿食,去面(黑干),除宿血,润声喉。主用法用量:水浸,下筛,取汁,和糯米泔煮成粥,任食之。和蜜用亦好。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
大复苏饮
处方:白僵蚕3钱,蝉蜕10个,当归3钱,生地2钱,人参1钱,茯苓1钱,麦冬1钱,天麻1钱,犀角(磨汁,入汤和服)1钱,丹皮1钱,栀子(炒黑)1钱,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知母1钱,甘草(生)1钱,滑石2钱。及误服表药而大汗不止者,名亡阳证。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冷黄酒、蜜,犀角汁,和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