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淫
②溢满、浸润、流布。《素问·经脉别论》:“淫气于筋。”“淫精于脉。”《灵枢·病传》:“腹痛下淫。”④过甚为害。《素问·痹论》:“淫气喘息,痹聚在肺。”《素问·痿论》:“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⑦白淫的简称。《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
-
医和
医和为春秋时期秦国医家。晋何又问其故,医和进一步阐释:“天有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未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论述,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
-
虫痔
虫痔为病名。肛门痔而兼有蛲虫感染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疡科选粹》卷五:“侵淫淫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者为虫痔。”宜服蝟皮丸或黑玉丹。相当于痔疮病人兼染蛲虫者。外用杀蛲虫之剂。
-
蛊风
蛊风病名。《圣济总录》卷十二:“蛊风,论曰蛊风之状,在皮肤间一身尽痛,若划若刺,淫淫跃跃,如中蛊毒,故名蛊风。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治用白花蛇煎方。
-
蚕蝎归耆汤
处方:当归5钱,黄耆5钱,茯苓3钱,僵蚕1钱,半夏1钱,全蝎1个,陈皮5分。功能主治:形体素虚,忽感风邪,遍身淫淫,循行如虫,或从左脚腿起,渐次而上至头,复下行于右脚,自觉身痒有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白
概述:白:1.淫浊;3.肺和秋金之气的代名词。《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出白。”指小便出白色的浊液,又称白淫。白带·白:白指白带。《本草纲目》马齿苋条:“服之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如方剂的泻白散。《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白乃不复。”
-
湿癣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该病多因风湿热邪侵入肌肤而成。证见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治宜清热除湿杀虫。外用蛇床子散麻油调敷;或用芦荟30克、炙甘草15克研细末外撒。相当于急性湿疹、皮炎之类。
-
飞乌膏
处方:烧朱砂作水银上黑烟(一名细粉者)3两,矾石3两(烧粉)。功能主治:妇人,女子乳头生小浅热疮,搔之黄汁出侵淫为长,百疗不瘥,动经年月,名为妒乳;亦治诸热疮,黄烂侵淫汁疮,蜜疮,丈夫阴蚀痒湿,诸小儿头疮疳蚀,口边肥疮,蜗疮等。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飞乌散”。
-
鲫鱼涂敷方
处方:生鲫鱼长10厘米豉50克制法:上二味,合捣令细。功能主治:治疮癣浸淫。用法用量:涂敷疮上,一日三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温气
温气①指阳气。《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②指邪热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
-
喜呕
喜呕病证名。即善呕。《素问·至真要大论》:“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
-
点眼白矾粉
处方:白矾(色明净者)。制法:上研如粉。功能主治:目热,息肉淫肤,赤白膜。用法用量:每点如黍米大于翳上。即泪出,以新绵拭之,其病逐泪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赣州正俗方
《赣州正俗方》医方著作。二卷。宋·刘彝撰。据《宋史·艺文志》刘彝本传记载:“刘彝……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巫,俗遂变”。原书已佚。
-
难产七因
难产七因病因病理学术语。出《赞育编》。指造成难产的七种原因。即:一因安逸,二因奉养,三因淫欲,四因忧疑,五因娇怯,六因仓皇,七因虚乏。
-
挛痹
挛痹病证名。证见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疼痛。多由湿热淫盛筋骨所致。《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姚止庵注:“挛痹者,湿热盛而病在筋骨也。”
-
口下黄肥疮
口下黄肥疮为病证名。指小儿流涎,口下肥烂而有黄汁渗出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也。”治宜清热燥湿。治宜用碧玉散外搽。
-
白善方
处方:鸡子、白善。功能主治:蠼螋尿疮。用法用量:鸡子和白善。敷之。浸淫为广,以大蒜磨研书墨涂之。摘录:《普济方》卷三○八
-
腹皮急
腹皮急证名。指腹壁皮肤有紧急感。《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亦可见于内科腹胀诸病。参见肠痈、腹皮绷急、腹胀等条。
-
荷叶藁本汤
处方:干荷叶4张,藁本1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脚胫生疮,浸淫腿膝,脓汁淋漓,热痹痛痒。用法用量:以水2斗,煎成5升,去滓,温暖得所,淋渫。摘录:《三因》卷三
-
肥疮药
处方:黄柏3钱,黄丹3钱,枯矾3钱,嫩松香1两。制法:上研细末。功能主治:肥疮浸淫,及蝲蜊头。用法用量:麻油调敷。摘录:《药奁启秘》
-
小儿水肿·湿热内侵证
小儿水肿·湿热内侵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internalinvasionofdamp-heat)是指湿热侵淫,流注三焦,水道通调失职,以面目浮肿,尿黄赤,或有血尿,或伴发热,皮肤有脓疮,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湿痒
湿痒是指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蚀烂,越湿越痒的表现。
-
虫痒
虫痒是指浸淫蔓延,其痒尤甚,状如虫行皮中的表现。
-
点眼雀粪膏
别名:雀乳散处方:雄雀粪。制法:上取细直者,以乳汁和研细。功能主治:息肉淫肤赤白膜。眼热毒,卒生翳。用法用量:雀乳散(《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留痹
留痹病证名。因邪气停留于内,气血阻塞不通而形成的一种痹证。《灵枢·五变》:“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
-
风尸
风尸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风尸者,在人四肢,循环经络。其状淫跃去来,沉沉默默,不知痛处。若冲风则发,故名风尸也。”治疗风尸宜服甘草散、川大黄散、金牙散等方。
-
泄注赤白
泄注赤白证名。便下赤白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泄注赤白。”详见赤白痢条。
-
色情杀人狂
色情杀人狂指一些旅虐淫者,有的在强奸的同时虐杀对方,并损毁尸体,如切除乳房,阴道内插入树枝,口腔内塞入阴茎套等,或碎尸成片;有的并无性交行为,对异性的杀害与碎尸本身,成为满足性欲的方式。
-
蠲瘀煎
处方:茯苓、芎、黄柏、桔梗、忍冬、木通、山栀子、土茯苓、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杨梅疮久不愈,或浸淫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霉疠新书》
-
轻黄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方名:轻黄膏组成:轻粉、川黄连各等分。功效:杀菌,燥湿。主治:黄水疮、头疮,搔痒浸淫,皮肤湿疹。用法用量:洗净患处,将药膏涂布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麻油或凡土林油混合成膏。
-
一见知医
《一见知医》为综合性医书。清·陈鄂辑于同治七年(1868年)。本书以临证多科疾病证治为主,摘录历代医书有关论述整理而成。卷二外体所见病症,以生理部位分类;卷三脏腑所主疾病;卷四六淫七情病、妇科;卷六痘疹、麻疹。每证列述病情,并附简易方。
-
水沫疮
水沫疮为病证名。指腿间疱疹,因冷水沫后而加重者。《扁鹊心书》:“小儿腿胻间有疮,若以冷水洗之,寒气浸淫,遂成大片,甚至不能步履”,为水沫疮。可用葱、椒、葱煎水洗后,再以百花散掺之。
-
大气入脏
大气入脏为病因病理学术语。指比较严重的六淫邪气深入内脏。《黄帝内经灵枢·病传》:“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
怵惕
怵惕证名。恐惧惊骇之证。怵,恐惧之意。惕,惊骇之状。因七情内伤所致。《灵枢·本神》:“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详见惊、善恐条。
-
淫传绝败
淫传绝败浸淫传变而致正气败坏竭绝。《灵枢·病传》:“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