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明
高明天空睛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
-
义姁
义姁为汉初女医家。河东(今山西运城、闻喜一带)人。以其高明医术为王太后(汉武帝母)所赏识。
-
太仓公
太仓公即淳于意。曾先后向公孙光、公乘阳庆等人学医,医术高明,尤其重视脉法的运用,治病每针药并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治疗25个病例的情况,其中既保存了西汉以前医学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又如实记录了他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当时称为“诊籍”。
-
司徒·嘎玛俄拉
司徒·嘎玛俄拉为元代藏医家。医术高明,求医者多有良效。著有《医药本论》、《四部医典释义新目》等。
-
王禹
王禹为西汉医家。系济北王府太医令,受王之遣,拜名医淳于意为师学医。尤精于鑱石针砭之术,精于经络理论。因任齐太仓长之职,故又称仓公或太仓公。学医于公孙光、公乘阳庆等医家。他治病必有“诊籍”,是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其中多处记述针灸、经络及腧穴,还有以针灸治愈的病案。后授业予高期、王禹等,都为当时名医。
-
虞抟
虞抟明代医学家(1438-1517年)。世医出身,抟幼习儒,文学功底好。后母病而习家学,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诸古典之学及历代重要医家著作,对朱丹溪倍加推崇。其所著《医学正传》八卷、《苍生司命》八卷刊行于世,为读者所推崇。尚有《方脉发蒙》、《医案正宗》,均未见行世。
-
于法开
于法开为晋代医僧,针灸家。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好仙释,后学医,医术高明。据《绍兴府志》载:某妇临产,胎儿积日不下。法开令食肥羊肉十余脔,然后针之,胎儿即下。撰有《议论备豫方》一卷,未传。
-
太医院管勾
太医院管勾为金代医官名。以医术高明的医生充任,不论资历。此职之设与医学教育有关。金代太医院兼有医学教育的功能,当时医学分十科,某一科的医学生达到十人时,则设管勾一人,负责教学工作。选精医术者充任。地方医学此时也有管勾的设置,管勾的官阶一般为从九品。
-
任荣
任荣明代医生。山西云中县人。世医出身,有医名。医术高明,活人颇众,其曾孙任服远,亦以医名。
-
平希豫
平希豫清代医生。江苏上海县人。医术高明,治病有奇效,人以“怪”称之。尝辑《经验良方》一书,未见行世。
-
马登风
马登风为明代医家,字继高,绍兴(今属浙江)人。医术高明,医理深邃,尤善于用药,其论述药理之言论,《本草汇言》中存其论黄芪、射干、海蛤之佚文,而尤以阐黄芪药性为详。虽用姜、桂、术、附之属,而无参、芪之药,则不得温经以回阳。阴虚不足,阳邪下陷,于阴经虽用升提透达之类,而无参、芪之剂,则自上而复下也。”
-
李少琳
李少琳清代医生。江苏苏州人。后随其祖移居宝山。医术高明,以医为业,门庭若市,子亦承其业。
-
靳谦
靳谦清代医生。字仁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医术高明,名噪于时,与兄靳咸、靳吉均继其父业。
-
何世仁
何世仁(1752-1806年)清代医家。字元长,号澹安、福泉山人,江苏青浦人。世代为医。世仁初工篆刻书画,后又承家学,医术亦高明,愈人无数,又擅长望诊,治伤寒有殊效。尝著《治病要言》、《何氏秘本伤寒辨类》及《簳山草堂医案》等。
-
公孙阳庆
公孙阳庆战国至西汉时期医家。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虽医术高明,因其家境甚富而不为人治病。经同时代名医公孙光推荐,淳于意从其学,尽得其传。阳庆且以其所收藏之医著《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等授之,后淳于意成为西汉名医。
-
杜大章
杜大章明代医家。字子华,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习举子业,后改攻医学,凡医书上自歧黄,下迄金元四家,无所不读。医术高明,治者辄效,名噪京师。尝任职为太医院吏目。著《医学钩玄》八卷,详述疾病之源,方脉之概及方药,现有刻本行世。另著《医经纂萃》,未见行世。
-
仓公
仓公即淳于意。他治病必有“诊籍”,是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其中多处记述针灸、经络及腧穴,还有以针灸治愈的病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治疗25个病例的情况,其中既保存了西汉以前医学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又如实记录了他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当时称为“诊籍”。
-
证人的记忆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
鲍姑
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鲍姑为东海郡(今属山东)人。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葛洪之妻。平时擅长灸法。葛洪之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之高明灸术有关。
-
上守机
上守机是指技术上高明的医生,能够根据经气的往来盛衰情况,施以虚补实泻的手法。机,指气的动静。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
上守神
上守神指技术上高明的医生,能明辨疾病虚实,治疗上辨证论治,以治神为主,补虚泻实,运用自如。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
刘石友
刘石友即刘璞。刘璞为清代医家。平舆(在河南省东南,邻接安徽省)人。明亡后,闭门读书,精研医书,其医术且甚高明,医德亦高尚。常施药于贫者。编有《医学集要》6卷(刻行于1682),论述脉、药性等。
-
魏祖清
魏祖清清代医家。字东澜,号九峰山人,浙江汤溪人,世医出血,其医术高明,自制之膏丹遐尔闻名。远至京师,亦有求药者。所著《村居急救方》行于世。尚有《卫生编》、《树蕙编》、《千金方略注》等则未见流传。
-
王敬义
王敬义即王协中。王协中为清代医家,字敬义。一作王敬文,字协中。上海市上海县人。从同邑名医刘梦金游,尽得其传。其妙悟医理,医术高明,时人称“神医”。精于温疫、伤寒等传染病,撰有《疫疠溯源》一书(1761)。另有《女科选粹》及《斑疹论》各一卷,未见刊行。
-
元觉
元觉为宋代医僧。得四明僧人奉真之传,医术高明。元觉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其师奉真、弟子法琮,亦皆以医名。
-
刘璞
刘璞为清代医家。字石友。号尔琢。平舆(在河南省东南,邻接安徽省)人。明亡后,闭门读书,精研医书,其医术且甚高明,医德亦高尚。常施药于贫者。编有《医学集要》6卷(刻行于1682),论述脉、药性等。
-
李守仁
李守仁清代医生。四川乐山县人。初攻儒,后以家贫而习医,医术高明,求之者接踵。守仁以所得救济贫病,名噪一时,人皆重之。
-
李世英
李世英南宋医家。字少颖,号雪岩,鄞(今属浙江)人。医术高明,尝供职为明保义郎权殿司机宜及太医。行医五十余年,用药多出奇制胜,尝坚持以附子、雄黄等剂治阴疽症获效。后将其治疗经验整理成《痈疽辨疑论》,现日本有抄本残卷。
-
和缓
和缓“医和”和“医缓”的合称,履贯均欠详。以其医术高明,后人遂将“和缓”作为良医的誉称。
-
古拿
古拿(1892-1972年)现代医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喇嘛寺内兴建蒙医学校。后调内蒙古自治区工作,授“道布车额木齐”,意为最高明之医者,等于是一种技术职称,尝蒙译《四部医典》,并著有蒙医著作多种,其中关于藏医古典著作之《兰他布》,是对《四部医典》的一种补充。他对蒙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丁元启
丁元启清代医家。字令舆。浙江嘉善人。医术高明,治病多有奇效。著有《难经辨释》、《伤寒析疑》等,未能传世。
-
程据
程据魏晋医家。司马炎即位时(266年)曾任内廷医官。以医术高明出入内宫。元康九年(299年)受贾后密令,合巴豆丸害愍怀太子,被诛。
-
坐堂医
在我国古代,根据医生的应诊方式不同,人们将医生分为坐堂医和游方医。于是孙思邈来到老虎的跟前,向虎嘴里一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孙思邈拿起身边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一使劲,把骨头拔了出来,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咬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
-
游方医
在我国古代,根据医生的应诊方式不同,人们将医生分为坐堂医和游方医。于是孙思邈来到老虎的跟前,向虎嘴里一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孙思邈拿起身边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一使劲,把骨头拔了出来,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咬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
-
王国祥
世医出身,医术高明,有自己独特见解。王国祥为之增辑注疏,对于温病之暑湿、暑热,皆有所立论。排斥温补法,认为张子和攻邪法始能中病,亦颇有见地,惜未能完成全书而卒。父:王学权子:王升孙:王士雄(王孟英)《重庆堂随笔》([清]王国祥、王升)全文在线阅读:/guji/484/zhongqingtangsuibi/index.html
-
许道幼
许道幼为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高阳(今属山东)人。仕梁,尝官至员外散骑侍郎。幼年以母病而潜心医学,医术高明,时称名医。尝谓其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其孙许智藏为著名医家。
-
甄立言
尝治愈御史大夫杜淹之风毒流肿病,预言其必不治;又治愈尼僧明律虫疾,名噪内外。著《本草音义》、《古今录验方》等,均未见行世。参见甄权:甄权为唐代著名针灸学家。曾奉旨与司马德逸、谢秀卿、甄立言等共同修订《明堂》,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采用。还撰有《针灸钞》《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
岐黄
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古代相传有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之说,《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内容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的,因而人们把岐黄作为祖国医学的代名词。岐黄之术即指中医学术。“岐黄再世”用以誉称高明医家。
-
毛世洪
毛世洪为清代医家。字达可,又字枫山。善于脉诊,辑有《济世养生集、便易经验集》(又称《养生经验合集》)等书。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有求者,不计贫富均应之。于田舍间诊病,虽山区僻壤,未尝肩舆,甚得病家赞颂。另有《济生养生集》一卷行世。书名亦略有差异,包括《经验良方》、《新集良方》等多种。
-
毛凤翔
毛凤翔清代医生。字贞所,浙江嘉兴县人。医术高明,尤擅治伤寒症,亦精按脉,寿九十九而卒,平生活人甚众。
-
李旸
李旸明代医生。晋江(今属福建)人。初习儒,后因获异人传授,而精于歧黄术,其医术高明,求诊者盈门,全活亦众。
-
李玘
李玘明代医生。山西高明县人。以医名,后又研究图纬之学,服气之术。晚年尚有养生著作,未见传世。
-
十步还阳
十步还阳此药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又称菱叶红景天)(Rhodiolahenryi)的带根全草。因其有活血、止痛、消肿之功效,且药效作用快,故名“十步还阳”和“大救驾”,又因它通常生长在岩石缝中,故又称“岩生还阳”。该药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肿、止血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跌扑青肿、筋骨损伤、劳伤、创伤出血、刀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