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蹻脉
蹻脉阴蹻脉和阳蹻脉的合称。《灵枢·脉度》:“蹻脉安起安止?”又“蹻脉有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指蹻脉有阴蹻、阳蹻的区别,男子以阳蹻为经,阴蹻为络;
-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
维筋相交
维筋相交指足少阳经筋上至额角与蹻脉并行,阴阳蹻脉在此相互交叉,左右之筋也随蹻脉交叉,左侧的维络右侧,右侧的维络左侧,称作维筋相交。临床上如左侧额角筋伤,会引起右足不能活动,为维筋相交的病理表现。《黄帝内经灵枢·经筋》:“从左之右,右目不开…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
然骨之后
然骨之后指照海穴。《灵枢·脉度》:“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
-
蹻
《素问·针解篇》:“巨虚者,蹻足(骨行)独陷者。”《素问·金匮真言论》:“冬不按蹻,春不鼽衄。”《素问·刺腰痛篇》:“刺直阳之脉上二痏,右蹻上郄下五寸横属,视其盛者出血。”王冰注:“蹻为阳蹻所生申脉穴。”《素问·经脉别论》:“少阴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
-
伸脉
伸脉即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穴属足太阳脉,又是阳蹻脉的始发点,由此向阳蹻脉伸展,故名。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主治头、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膝部红肿、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乱转筋、癫痫、晕厥等。
-
阴蹻脉病
概述:阴蹻脉病为病证名。由阴蹻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证。症状及治疗:《奇经八脉考》:“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峁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杂病源流犀烛·阳蹻阴蹻脉病源流》:“阴蹻病,阳缓而阴急。阴病则热,甘草干姜汤。”
-
阳蹻脉病
概述:阳蹻脉病为病证名。指阳蹻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证。症状及治疗:《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杂病源流犀烛·阳蹻阴蹻脉病源流》:“至其为病,阳蹻则阴缓而阳急。阳病则寒,其治风池、风府。若在阳表,当汗,桂枝汤、麻黄汤。若在阴里,当下,承气汤。”
-
十六部
十六部出自《素问·调经论》。1.十六部指手、足经脉十二,蹻脉二,督脉一,任脉一,共十六部。2.十六部指手足二,九窍九,五脏五,共十六部。3.十六部指两臂,两肘,两腘,两股,身之前后左右,头之前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