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治
正治·逆治:逆治即正治,又称正治法。指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灵枢·玉版》:“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
从取
从取为针刺治法。《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而病在本,求之于标,或病在标,求之于本,则为逆取。这里的标本逆从的精神,是强调针刺治疗之先后、服从于病情之缓急而言。与治则中之“从治”、“逆治”,强调现象与本质之关系,含义不同。
-
微者逆之
微者逆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轻浅单纯的病症,可逆其病气而治之。参见“正治”:正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适用于疾病的征象和本质相一致的病症。因其是逆疾病的征象而治,故又称逆治。如寒证用温法,热证用清法,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
-
正治
正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如寒证用温法,热证用清法,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
吐屎
吐屎为症状名。兹则阴阳错乱,清浊混淆,为医家所不及逆料者。洵为幽门无权,胃液空虚,肾水迫之,又追而不足以敌直奔之势,从小肠入胃,糟粕随之,已可知矣,治法非救胃则救肾;非正治则逆治。”若病急起,属实火,便秘腹痛者,可攻下,用承气汤类。若久病体虚脉虚者,宜补养胃肾,可用救肾安逆汤加减。
-
正治法
正治法为治法。又称“逆治法”。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因药性与病性相逆,故又称逆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盖寒有真寒假寒,热有真热假热。真寒真热,以正治之即愈;假寒假热,以正治之则死矣。”
-
逆治法
正治法为治法。又称“逆治法”。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因药性与病性相逆,故又称逆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盖寒有真寒假寒,热有真热假热。真寒真热,以正治之即愈;假寒假热,以正治之则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