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公
仓公即淳于意。他治病必有“诊籍”,是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其中多处记述针灸、经络及腧穴,还有以针灸治愈的病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治疗25个病例的情况,其中既保存了西汉以前医学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又如实记录了他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当时称为“诊籍”。
-
淳于意
淳于意为西汉时著名医家,撰中医医案"诊籍"。因任齐太仓长之职,故又称仓公或太仓公。学医于公孙光、公乘阳庆等医家。治法多重药物,兼施刺法、灸法、敷法等。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就有宋邑(临淄人)、冯信(临淄人)、唐安(临淄人)、高期、王禹、杜信等6人。当齐王刘将闾为阳虚侯是(公元前176~
-
太仓公
太仓公即淳于意。曾先后向公孙光、公乘阳庆等人学医,医术高明,尤其重视脉法的运用,治病每针药并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治疗25个病例的情况,其中既保存了西汉以前医学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又如实记录了他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当时称为“诊籍”。
-
砭灸处
砭灸处指施行针(砭)、灸的处所,即腧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入邪逆顺,以宜镵石定砭灸处。”
-
宋本备急灸法
《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其取穴法十分独特。《备急灸法》选入的22则灸法处方,均出自历代名医之手,其中孙思邈9首,葛洪7首,张文仲2首,仓公、华佗、徐文伯、甄权各1首。如肠痈“灸两肘尖各百炷”,卒暴心痛“灸掌后三寸两筋间左右各十四壮”,急喉痹“宜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等。
-
王遂
王遂为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履贯欠详。尝任齐王侍御医。因体孱弱而自炼“五石”之药服食,后因中毒发疽而死。名医淳于意尝劝其停服未果,事见《史记·仓公传》。
-
熨法
或以棉布浸渍药汁后趁热熨之,借药性及温暖作用,产生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及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熨法适用于虚证、寒证、经气壅滞等。用法:熨风散药末:取赤皮葱连须240g,捣烂后与药末和匀,醋拌炒热,布包熨患处,稍冷即换,有温经祛寒、散风止痛之功,适用于附骨疽、流痰皮色不变、筋骨酸痛。一般阳证肿疡禁用。
-
终
终①永久,终久。《素问·天元纪大论》:“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指经气消亡。《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目睘绝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终而不得反。”《景岳全书·论治》:“始非治虚之法也。”
-
汤
汤㈠(tāng,音堂)①热水。《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素问·评热病论》:“饮之服汤。”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㈡(tàng,音烫)通“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
挢引
挢引古代养生术语。按摩导引之意。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庶子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挢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音九兆反,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
湔浣
洗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胃肠。”
-
传
《素问·六节脏象论》:“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②流传,传播。《灵枢·九针十二原》:“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之为法。”《素问·五脏别论》:“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本草求真·獭肝》:“积年累月,淹淹至死,死后传于他人。”《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口腔科学是专门研究和防治齿、唇、舌、颊、上颌、下颌、口底等口腔部位内外疾病的中医临床学科,又称中医口齿科学。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口齿科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就有丰富的论述。《汉书·艺文志》称张仲景曾著《口齿论》1卷,为最早之口齿科专书,惜已亡佚。
-
安谷
安谷是指病人能正常进食,不发生格拒呕吐现象,和疾病的预后有一定联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
外三阳五会
外三阳五会为经穴别名。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等。现代多用以治疗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低血压等。配中脘、天枢(左侧)、气海、足三里治胃下垂。一般沿皮刺0.3~
-
御医
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虽说在古代御医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但是,皇帝礼贤下士,特殊时期或危机时刻,比如皇亲国戚、老臣、重臣或宫女生命垂危之际,会命御医医治,皇帝也会将御医赠予功劳勋著的大臣,对其进行短期或者永久贴身保健治疗。
-
蹶阴
蹶阴即厥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腹之所以肿者,言厥阴之络结小腹也。蹶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见《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分手厥阴和足厥阴,与少阳经互为表里。厥阴经是多血少气的经脉,针刺治疗时,只可出血,不可伤气。
-
气鬲病
《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因忧思而气结生痰,交阻胸膈所致者,治宜解郁化痰,可用五膈宽中散,香砂宽中丸,启膈散等方。因阴虚火旺,瘀热交阻所致者,治宜养阴清火,活血化瘀,可用通幽汤,滋血润肠丸。因脾气亏损所致者,治宜益气健脾,可用补气运脾丸,噎膈证古分五噎、五膈及外感噎膈,内伤噎膈。
-
诊籍
诊籍是古代记载病人诊疗情况的记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可知西汉时已有诊籍记载。后世演变为病历医案。诊籍也特指西汉时期淳于意诊病时,对患者病情、医者诊疗过程的记录。
-
张骥
张骥近代医学家(?-1951年)。字先识,四川双流人,攻儒业,并于民国初年入京应试而入选。1924年后,转而矢志攻医,并于成都设药肆悬壶并售药。毕生勤于著述,其医著有《雷公炮炙论》、《内经方集注》、《医古微》、《史记·扁鹊仓公传补注》、《难经缵义》、《三世脉法》、《五色诊奇脏》,刊行于世。
-
群经见智录
《群经见智录》医论著作。恽铁樵撰。卷一首论《内经》之发源、成书、读法及总提纲;次述易理、太极、《内经》与《易经》、五行、四时及甲子;卷二为扁鹊、仓公医案及仲景《伤寒论》之研究等;卷三系对余云岫《灵素商兑》一文所作的论辨。现存1922年武进恽氏铅印本等。
-
太医
太医为古代医生的一种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服务的医生。“太医”一职最早诞生于何代?据秦有太医令一职而推断,既有太医令一种管理职务的设置,就应该有被太医令管理的太医的存在,但因缺乏可靠的资料证实,尚难确认秦时就有太医一职的设置。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时已有太医的设置。
-
乳
概述:乳:1.乳房;4.乳类食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如通乳,即指通畅乳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怀子而不乳”。司马贞注:“乳,生也。”
-
六不治
六不治为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的医疗主张。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认为:人的病证在六种情况下不能治好或者不予治疗。即“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等,是为“病有六不治”。这也就间接地强调了医患合作的必要性。
-
会气
会气会,八会;气,气穴。八会的穴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气会闭而不通。”
-
耳目痹医
耳目痹医为古代对专门治疗耳、目、关节等疾病的医生的称谓。类似今之五官科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
-
揲荒
揲(shé,音舌)荒即取荒。《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搦脑髓,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清·朱骏声《说文解字定声》:“采,谓取膏肓入膈膜也。”
-
带下医
带下医古代对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医生的一种称谓。“带下医”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带下病发生于妇女,因此,带下医即指妇产科医生。
-
案扤
案扤古代养生术语。又作案杌、案玩等。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扤音wù,通玩,动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扤,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案扤即按摩和活动肢体之意。参见蹻引、按摩、按蹻、矫摩等条。
-
王禹
王禹为西汉医家。系济北王府太医令,受王之遣,拜名医淳于意为师学医。尤精于鑱石针砭之术,精于经络理论。因任齐太仓长之职,故又称仓公或太仓公。学医于公孙光、公乘阳庆等医家。他治病必有“诊籍”,是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其中多处记述针灸、经络及腧穴,还有以针灸治愈的病案。后授业予高期、王禹等,都为当时名医。
-
小儿医
小儿医为古代对儿科医生的称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
华佗神医秘传
《华佗神医秘传》为书名。本书不见于一般书目和前人引录,卷首有孙思邈、徐大椿序言各一篇,亦均系托名之作。其内容包括病理秘传、临床秘传、神方秘传及内、外、妇、产、儿、五官、皮肤、伤科、结毒、急救、奇症、兽医、制炼、服饵等;并有华佗《注仓公传》一文。此书于1920年由上海古书保存会铅印发行。
-
刮肠
又《灵枢》所谓洞泄,《仓公传》迥风,皆此证也。”详见直肠泻条。《证治要诀》卷二:“又有内不太满,犹生寒热,未可下而便下之,内虚热入,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下肠间津汁垢腻,名曰刮肠。”治宜清热坚肠,选用白头翁汤、黄芩汤、芍药汤等方。参见痢疾、泄泻等条。治宜健脾温中,涩肠止泻,用六柱饮。
-
带下
概述:带下:1.生理性白带;有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等。《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
并阴
并阴为脉学术语。是指阴气并结也。并,气交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切其脉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
-
奇络结
奇络结指奇经八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遣太医高期、王禹学,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正义》曰:“素问云:奇经八脉,往来舒时,一止而复来,名之日结也。”
-
暴蹶
暴蹶病证名。即暴厥。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积蓄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参见暴厥、厥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