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
废①萎废不用。《灵枢·经脉》:“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灵枢·逆顺肥瘦》:“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
离子交换纤维
离子交换纤维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纤维上的离子能跟溶液里的离子作有选择性的交换。此外,离子交换纤维还有一定的强度、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它多用于钢铁、化工、轻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废酸、废碱、废液和废气的回收、净化处理。它广泛用于海水淡化、工业用软水的制备、无离子纯水的生产以及制盐工业。
-
过铸
过铸为清代医家。后数年中指复患疔,求治仍无效,因惧指再废,乃搜求治疗秘方,草泽铃医之方亦录之,并自治而愈。于是专门外科数十年,念疔证向无专书,遂汇集所得方剂,并自身临证经验,编成《治疔汇要》(又称《治疔大全》),于1896年刊行。另著有《过氏医案》(1896)、《喉痧至论》(1898)等书。
-
过玉书
过玉书即过铸。后数年中指复患疔,求治仍无效,因惧指再废,乃搜求治疗秘方,草泽铃医之方亦录之,并自治而愈。于是专门外科数十年,念疔证向无专书,遂汇集所得方剂,并自身临证经验,编成《治疔汇要》(又称《治疔大全》),于1896年刊行。另著有《过氏医案》(1896)、《喉痧至论》(1898)等书。
-
练习律
练习律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之一。他把练习律又分为"用律"和"废律"。用律(应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如加以应用,联结就会加强。废律(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如久不应用,联结就会变弱。
-
余岩
余岩(1879-1954),字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研究中医学,后留学日本。他对中医古典文献的训诂考据,有相当造诣,例如他所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即考证古代疾病的源流,有益于疾病史研究。但他研习中医,多从西医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并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取缔汉方医学影响,主张“废医存药”。
-
余云岫
余岩(1879-1954),字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研究中医学,后留学日本。他对中医古典文献的训诂考据,有相当造诣,例如他所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即考证古代疾病的源流,有益于疾病史研究。但他研习中医,多从西医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并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取缔汉方医学影响,主张“废医存药”。
-
刘邦永
刘邦永为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著有《惠济方》一书,佚。
-
喑俳
喑俳病证名。出《素问·脉解》。《圣济总录》卷五十一:“喑俳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盖肾脉络舌本,肾气内夺,气厥不至舌本,故不能语而为喑;肾脉循阴股,循行内踝,入足下,肾气不顺,故足废而为俳。”参见瘖痱条。
-
痰痫
《奇效良方》卷六四:“痰痫为病,此患似张狂,作之不常,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一身惊搐,不废手足,不废头目,其人张狂如梦中,如半醉,灯下不知人,皆从梦寐中作,所以无常也。忽耳不能闻,其目不能视,如狂。”后人一般将痫证发作时有痰声漉漉者,称之为痰痫。参见痫、五痫条。
-
骨痹·痰瘀互结证
骨痹·痰瘀互结证(bonebiwithsyndromeofinterminglingofphlegmandstaticblood)是指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以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多痰,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骨痹证候。
-
踏盐生
踏盐生即足位分娩。旧时传说产妇分娩时如儿足先下,以盐半分涂儿足心,则其足自收,故名。此说不确,现已废用。详倒产条。
-
胡廷训
胡廷训明代儿科学家。曾采《古今医鉴》、《济世全书》、《寿世保元》等有关痘疹诸论,撰《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四卷。陆道元《痘疹金镜录补遗》(1618年)系袭胡氏书而成,后人不察,特奉《金镜录》为痘疹之章程,而《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殆废而不行。
-
喉瘘
系指喉间生肉色赤,层层相迭,饮食吞咽有碍,口中出臭秽之气的病证。《玉篇》:痿者,疮也。《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喉瘘,一名喉疮。喉间生肉,层层相迭,渐渐肿起不前,有窍出臭气,废饮食。”
-
太医局局生
太医局局生为宋代医生的一种等级。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
王猷
王猷为元代医家。曾任太医院使。中统二年(1261)建议设置医学。谓“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窃恐朝廷一时取人,学非所传,为害甚大”。故奏疏设立医学,以培养医生。世祖准其言,乃于诸路设立医学。
-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古代医官职名。此为唐代地方卫生官员,又称医药博士,早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医学博士的职品高低与州府的大小有关:大都督府设一人,从八品上;上、中、下州各一人,皆从九品下。唐时地方的医学博士时置时废。太医署中之博士名曰医博士,一般为正八品上,主管太医署中医学教育。
-
痰瘀互结证
痰瘀互结证为证候名。指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以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多痰,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偏穴
偏穴与正穴相对,即不属于经穴的穴位。《针灸聚英》:“或问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而不系于补泻之列,岂以偏穴而废之欤。”或指不经常使用的穴位。
-
口吃
口吃为症状名。指语言重复,期期不能畅吐的症状。又叫謇吃。《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指说话难,俗称口吃。即重言。
-
服术方
处方:术(好白者)。制法:刮去皮,令净末,下筛。功能主治:令人身轻目明,延年益寿,颜色光泽,发白更黑。主用法用量:弘农人刘景伯,眼之不废,寿六百岁。注意:禁食桃。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大清经》
-
参归三圣汤
处方:当归3钱,人参3钱,肉桂3钱,玄胡3钱。功能主治:风中血脉,左半边废,口目左斜。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摘录:《一盘珠》卷一
-
生阴壮髓丹
《石室秘录》卷三:组成:玄参3两,麦冬2两,熟地3两,山茱萸2两。主治:肾水不足,阳明火旺,骨髓空虚,痿废不立。用法用量:水煎服。
-
神机
神机是指生命活动的表现和机转。机,指不停运转之气机。《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神机即人体运转不息的生命活动。
-
隔衣针
隔衣针为隔着衣服进行针刺。汪机《针灸问对》:“虽隔衣针亦每中其穴也。”此法因穴位局部皮肤无法消毒,容易引起感染,今已废用。
-
暖针
暖针指针刺前,将针置于机体近处暖热后再予针刺。《针灸聚英》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注》:“毫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又曰着身温之。”意同口温,今已废用。
-
王东野
王东野为元代医家,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精医术,曾任永新州官医提领及吉安路副提领。1311年(至大四年)赴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御医。倡议立“广惠局”以济民病,其后局废,归乡里。以家藏验方,整理刊刻为《王氏集验方》5卷。他的医术曾传授给旷处良,旷亦当代名医。
-
阳虚血瘀证
阳虚血瘀证为证候名。指阳气亏损,瘀血阻滞,以畏寒肢凉,肢体麻木,或痿废不用,或局部固定刺痛,舌淡胖或有瘀点、瘀斑,脉沉迟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赵铨
赵铨明代医家。字仲衡,号石亭子。精岐黄术,虽为制举,医业不废,以诸生入监贡。因获夏贵溪赏识,携其入京城。因治愈皇帝疾,官至太医令。不欲久仕,辞官归里,著书行医,遇乞医者即赴之,不受人金帛,且施药不怠。善太素脉。著有《春风堂集》、《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均佚。
-
桔梗荆芥汤
处方:甘草(生用)2钱,桔梗1钱,牛蒡子1钱,荆芥1钱。功能主治:痘疹初发热而声音遂废,热壅肺而金不清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五加灰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名:五加灰涂方组成:五加叶、五加根(烧灰)。主治:小儿废灶丹,从两脚赤,及从臂曲上起。用法用量:涂丹,干即易之。以愈为度。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取打铁磨刀槽中水调如糊。
-
达尔文理论
达尔文理论通常是指达尔文学说中的进化因素理论。达尔文认为,微小的变异累积可形成变种,而其中某些可成为起始种发展为新种,进一步由于性状分歧而发展成若干不同的种,再进一步可形成属和科。此外,达尔文还指出,“生物界避忌自体受精”,异体受精在生物中是具有比较普遍性的,自体受精可引起生物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