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敷药
敷药中医外科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外用药剂型。亦名敷贴、围药、贴(火办)、箍围药,俗称涂药。如属于阳证的,宜有寒凉药贴之,如如意金黄散;属于阴证的,应以温热药贴之,如回阳玉龙散;属于半阴半阳证者,应以平和药贴之,可用冲和膏等。《外科全生集》卷四:方名:敷药组成:人指甲、血余。或以泻肝汤每日早晚 服。
-
绿消煎
《普济方》卷三○○引《圣惠》:方名:绿消煎别名:绿矾散组成:绿矾5两。主治:甲疽。后缘官靴研损,四边肿焮,黄水出,侵淫相染,五指俱烂,渐渐脚跌泡浆四边起,日夜倍增。若患痛急,即涂少酥令润,每1遍,盐汤洗濯。每洗、干敷药如初,胆急痛即涂酥,5日即觉上痂,渐剥起赤,依前洗敷药,10日即疮渐渐剥尽痂落。
-
如神千金方
《外科发挥》卷七:组成:好信石(色黄明者)3钱(打如豆大),明白矾1两(为末),好黄丹(水飞,炒变色)5钱,蝎梢7个(净洗,瓦上焙干,研末),草乌(紧实光滑者,去皮,生研末)1钱。主治:痔漏。用法用量:如欲敷药,先煎甘草汤,或葱椒煎汤,洗净患处,然后用生麻油调前药,以鹅毛扫药痔上,每日敷药3次。
-
丹芎跌打膏
丹芎跌打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丹芎跌打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对6小时以内的中、重度软组织损伤,直接涂药2毫米厚,加压包扎;3.中、重度软组织损伤患者或有皮损、感染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螺青散
处方:五倍子(去蛀末,拣净)不拘多少,螺儿青10分(五倍子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疮。用法用量:白口疮,先以齑汁漱了,敷药;赤口疮,先以淡醋汤漱了,敷药。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
-
黄狗下颏方
《证治准绳·疡医》卷四:黄狗下颏方:处方:黄狗下颏(连舌及皮毛劈下,入罐,盐泥封固,铁盏益口,煅一柱香,觉烟青即止,务宜存性,不可过,过则无用。用时研极细)白蔹末豌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各15克功能主治:散肿止痛。治肚痈,少腹痈,腿上贴骨痈。外又以3味等分,为敷药,香油调敷患处。
-
大蛇皮涂方
处方:蛇蜕皮1条(大者,烧作灰用),石硫黄(研)2钱,槲皮(烧作灰)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以清熟漆调和,勿令稠硬,薄涂白驳处。功能主治:面项身体白驳风。用法用量:欲涂药时,先以巴豆1粒中截,用平处摩,令皮微起,然后敷药。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
跌打万应散
处方:麝香1钱2分,血竭1钱2分,红花4钱,冰片1钱2分,乳香1钱2分(去油),没药1钱2分(去油),辰砂1钱2分(飞),耳茶1钱4分,归身1钱。用法用量:跌打伤筋折骨,血流不止,速用此散敷伤口,再用黄酒送下此散1分,立时止痛;骨折除伤口敷药外,再于伤口上下1尺以内有骨节处,用药少许揉擦,其断骨自响自接;
-
独活膏
处方:羌活半两,独活半两,丹参半两,葱白半两,豆蔻1两。制法:上药入菜油内,觉油香,更入黄蜡,候蜡熔成膏即是。功能主治:疥癣。用法用量:用时先洗疮,拭干敷药。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
独炼硫
处方:明净硫黄。制法:入铁锅,文火熔化,倾入盐卤中,凝定取出,再熔再淬数10次,侯硫色深紫为度,为细末。功能主治:疥疮湿疮痒者。用法用量:熬鸡于黄成油调敷。先须洗涤净,挹干敷药,每日1洗,再敷。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
独圣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独圣膏:处方:牛皮胶不拘多少(锉碎)。功能主治:发背。若疮痒时,乃是药攻其病,须是忍痒,不住蒸熨,直候脓出将尽,即浓煎贯众汤,放温,洗去胶纸。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仙拈集》卷四:方名:独圣膏组成:炉甘石(煅)。主治:臁疮。先以防风、荆芥、银花、甘草汤洗净,后敷药。
-
发背熏药
处方: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麝香2分。功能主治:发背。用法用量:用锦纸为燃,每燃药3分,麻油润灼,离疮半寸许,四围徐徐照之。摘录:《冯氏锦囊·外科》卷十九《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组成: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麝香2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黄蛇散
处方:雄黄5分,蛇蜕(烧存性)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甲痈肿烂,生脚指甲边赤肉努出;嵌甲入肉,时常出血,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温泔水洗疮,以利刀去甲角,拭干,敷药,绢帛裹半日许,药湿即换,敷数次愈。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
回痹方
处方:良姜5钱,3柰5钱,肉桂5钱,丁香2钱,草蔻仁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麻风。用法用量:浓酒煮熟,敷患处。先以艾绒敷患处,以熨斗运之,觉热,去艾叶。敷药即回,如不回,再敷1次。摘录:《疯门全书》
-
连床散
处方:净黄连1两,蛇床子(去埃土)半两,五倍子(去内虫屑)2钱半,轻粉15贴。制法:上前三味晒干为末,再入乳钵内同轻粉杵匀。功能主治:小儿满头如癞疮毒,及手足、身上、阴器肤囊痒,抓烂则黄汁淋漓,燥痛。用法用量:先以荆芥和葱煮水候凉,净洗拭干后敷药,每用2-3钱,用清油稀调,涂搽患处。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
落瘤饼
处方:白砒1钱,硇砂1钱,黄丹1钱,轻粉1钱,雄黄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硼砂1钱,斑猫20个,田螺(大者去壳)3个(晒干切片)。功能主治:瘿瘤初起,成形未破,根蒂不散。用法用量:用时先灸7柱,以药饼贴之,上用黄柏末水调盖敷药。并候10日外,其瘤自落。再用生肌收口膏药自愈。摘录:《经验广集》卷四
-
蟠龙散
《活幼心书》卷下:蟠龙散:处方: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略去土)30克风化朴消6克制法:前药锉,焙,研为细末,与朴消和匀。功能主治:治阳证脱肛。先以见毒消,荆芥、生葱煮水候温浴洗,轻轻拭干,然后敷药。用法用量:每以2-3钱,肛门湿润干涂,或干燥用油调涂。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仍和匀朴消。
-
收口生肌散
处方:象皮(火焙干)9克龙骨乳香没药轻粉各3克朱砂1.5克冰片0.15克制法:上药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治多年顽疮,久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椒汤洗净患处,再敷药。摘录:《仙拈集》卷四
-
顽癣必效方
处方:川槿皮120克轻粉雄黄各120克百药煎4饼斑蝥(全用)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黄60克海桐皮60克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治多年顽癣,诸药熏擦搽洗不效者。用法用量:用阴阳水调,抓损敷药,必待自落。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石绿散
《卫生总微》卷十二:组成:石绿、白芷各等分。主治:肾疳,耳上生疮,及肥疳,头疮鼻烂,浸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先以生甘草水洗疮,拭干敷药。1日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玄霜散
《简明医彀》卷八:组成:黑铅5钱,水银2钱5分,软石膏(火煅)3钱5分,真轻粉2钱5分,明硼砂1钱,珍珠(另研极细)5分,冰片3分。主治:下疳蛀梗,茎烂,及诸疮毒臁疮,久不愈者。制备方法:黑铅铜勺溶化,入水银搅匀,倾出,研不见星,再入余药共研匀,入瓷瓶内。
-
敷贴
敷贴中医外治用药常用剂型之一。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敷药。详见该条。
-
产后玉户不敛
概述:产后玉户不敛为病证名。又名产后玉门不敛、产户不敛、产后阴户不闭、阴门不闭。病因病机及治疗:《万氏妇人科》:“女子初产,身体纤柔,胞户窄小,子出不快,乃至折裂,浸淫溃烂,日久不敛。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敷药:白及、白龙骨、诃子、烂蜂壳(全蜂房)、黄柏(炒),各等分为细末,先用野紫苏叶煎洗拭干。
-
产户不敛
概述:产户不敛为病证名。见《医钞类编》。病因病机及治疗:《万氏妇人科》:“女子初产,身体纤柔,胞户窄小,子出不快,乃至折裂,浸淫溃烂,日久不敛。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敷药:白及、白龙骨、诃子、烂蜂壳(全蜂房)、黄柏(炒),各等分为细末,先用野紫苏叶煎洗拭干。可结合会阴修补及局部换药等方法处理。
-
收口八宝散
《理瀹》:组成:珍珠、牛黄、冰片、象牙、枯矾、铜绿、银朱、轻粉、枯盐、鸡金、金箔。主治:心脾热毒之舌肿。用法用量:泔水洗净,敷药。
-
一赤散
概述:一赤散为《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组成为大黄、赤石脂、煅石膏各等分。为末,先挑破患处,然后掺药。治伤损敷药后起泡者。方名:一赤散组成:大黄、赤石脂、石膏(煅)各等分。用法用量:以三棱针将泡挑破,掺药。制备方法:上为末。
-
松脂贴散
《百一》卷十六引赵百中方,名见《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八:方名:松脂贴散组成:水银、甘草、黄柏、黄连、松脂、腻粉、土蜂窠(着壁上者,南方多有之,或云蠮螉窠,可自取用)。主治:一切恶疮医所不识者。制备方法:取水银放掌中,以唾杀为泥,入瓷器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绢滤如稀饧,和药末再研如稠饧。
-
治痔猪胆膏
《奇效良方》卷五十一:方名:治痔猪胆膏组成:猪胆7枚。主治:痔。用法用量:先用槐根白皮温洗患处,后敷药。制备方法:取汁,以建盏盛,炭火熬成膏,用单纸摊。
-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指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针灸资生经》:“治疟之方甚多…贴敷药物常用的有鲜旱莲草、鲜毛莨、斑蝥、胡椒粉、蒜泥或成药丁桂散等。如发生水疱即应弃药,并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涂以龙胆紫,外用敷料保护,以防感染。
-
刘赟
刘赟(yūn晕。10世纪)为北宋医生,擅长骨伤科,为翰林医学。据载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韩呈在战争中左股部中箭不出近三十年,行走困难。1004年(景德初)经刘赟治疗,敷药后箭矢出,行走如故。后任医官。
-
产后玉门不敛
概述:产后玉门不敛为病证名。即产后玉户不敛。病因病机及治疗:《万氏妇人科》:“女子初产,身体纤柔,胞户窄小,子出不快,乃至折裂,浸淫溃烂,日久不敛。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敷药:白及、白龙骨、诃子、烂蜂壳(全蜂房)、黄柏(炒),各等分为细末,先用野紫苏叶煎洗拭干。可结合会阴修补及局部换药等方法处理。
-
青宝丹
别名:青敷药(《青囊秘传》)。处方:大黄500克姜黄240克黄柏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及120克花粉60克陈皮120克甘草60克功能主治:箍毒托脓。用法用量:上药研细末,如毒红肿者,野菊叶捣汁,或淡茶叶泡汤候冷,或加蜜水或甜菜汁,或丝瓜叶汁,或甘露根汁,皆可调敷,随症选用。或用鲜芙蓉叶捣汁,或夏枯草泡汤调敷。
-
青黛粉
处方:青黛粉30克,食醋适量。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38例,敷药2次痊愈67例,4次痊愈者65例,5次以上者6例,治愈率100%。用法用量:调成糊状,涂于塑料布上面,敷贴患处。每日2次。摘录:《外治方》
-
羊乳膏
《普济方》卷五十一:组成:甘草2两,白羊乳3升,羊胰2具。主治:面上(??)(??)。用法用量:上相和1宿,先以酢浆洗面水布拭之,夜敷药两遍,明旦以猪蹄汤洗却,每夜洗之。
-
苏合煎
《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组成:苏合香2两,麝香2两,白附子(炮)2两,女菀2两,蜀水花2两,青木香3两,鸡舌香1两,鸬鹚屎1两。用法用量:上先取糯米2升渐硬,炊1斗,生用1斗,合醇酢,用水1斛5斗,稍稍澄取汁合得1斛,煮并令沸,以绵裹诸药,纳着沸浆中煎得3升,药熟以澡豆洗皯处令燥,以药敷皯上,日2次。
-
皂糖膏
《仙拈集》卷二:方名:皂糖膏组成:肥皂(去核,捶烂)半斤,红糖半斤。主治:杉木腿,自膝至脚面肿如吊桶。用法用量:上捣如泥。先将甘草汤半桶,浸洗腿部,敷药,以绵纸裹扎,不要走动,过数日再洗敷。3次愈。
-
宣连散
方出《百一》卷十二引胡上舍方,名见《普济方》卷三○○引《直选方》:方名:宣连散别名:双圣散组成:宣黄连(碾细)、密陀僧(别研)各等分。主治:足疮,臁疮。用法用量:和匀。每用时先以葱、盐煎汤洗疮上,然后敷药;若疮干时使少清麻油调涂之。
-
神功妙贴散
《直指》卷二十二:方名:神功妙贴散组成:大南星(圆白者)4钱,蓖麻子仁4钱,五倍子(淡红者)2钱,白芷(削片)2钱,姜黄2钱,半夏(生)2钱,贝母2钱,白及2钱,没药3钱,乳香3钱,花蕊石散2帖。用法用量:疮色黯晦者,先用姜汁从晕边抹收入里,留中间如钱大贴膏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井水入蜜调。
-
轻矾散
《仙拈集》卷四:方名:轻矾散组成:轻粉、生矾各等分。主治:坐板疮。用法用量:先将患处热汤洗净,搔破敷药。制备方法:上为末。
-
药物敷贴疗法
药物敷贴疗法为灸法术语。亦称穴位敷药疗法、腧穴敷贴疗法。指在一定的体表穴位上贴敷某些药物以治疗疾病的灸法。
-
王尚
王尚为明末医生,休宁(今属安徽)人,一说浙江富阳人。少习外科。因母病求医于浦江(今属浙江)获愈,又得授药草。后以此药治跌压折伤、气绝口噤者,启齿下药多得生。颅裂额破,敷药亦可愈。且能治腹破肠出,以桑皮线缝合。求治者踵接,不问贫富。卒于清初。
-
过铸
过铸为清代医家。后数年中指复患疔,求治仍无效,因惧指再废,乃搜求治疗秘方,草泽铃医之方亦录之,并自治而愈。于是专门外科数十年,念疔证向无专书,遂汇集所得方剂,并自身临证经验,编成《治疔汇要》(又称《治疔大全》),于1896年刊行。另著有《过氏医案》(1896)、《喉痧至论》(1898)等书。
-
过玉书
过玉书即过铸。后数年中指复患疔,求治仍无效,因惧指再废,乃搜求治疗秘方,草泽铃医之方亦录之,并自治而愈。于是专门外科数十年,念疔证向无专书,遂汇集所得方剂,并自身临证经验,编成《治疔汇要》(又称《治疔大全》),于1896年刊行。另著有《过氏医案》(1896)、《喉痧至论》(1898)等书。
-
产后阴户不闭
又名产后玉门不敛、产户不敛、阴门不闭。病因病机及治疗:《万氏妇人科》:“女子初产,身体纤柔,胞户窄小,子出不快,乃至折裂,浸淫溃烂,日久不敛。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敷药:白及、白龙骨、诃子、烂蜂壳(全蜂房)、黄柏(炒),各等分为细末,先用野紫苏叶煎洗拭干。可结合会阴修补及局部换药等方法处理。
-
敷药法
敷药法(applicationmethod),将药物敷于患处的治疗方法。在中医肛肠科,敷药法的操作方法是:将药物(药膏)敷于患处,一般于每日大便后,先熏洗再敷药。常用药物有金黄膏(清热解毒消肿)、马应龙痔疮膏(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玉红膏、九华膏(生肌收口)。
-
背疽照火方
处方:麝香2分,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功能主治:背疽阴症。用法用量:每用药3分,真麻油润灼,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围徐徐照之。火头上出,药气熏入,毒疮随气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3条,渐加至5-7条,疮势渐消,又渐减之,熏罢,随用敷药。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
孟有章
孟有章清代医家。靖江(今属江苏)人。精医术,与叶天士、何澹庵齐名。尤长外科疮疡。尝有人患足痛不愈,诊之知有脓在骨间,令先服麻醉药,再破其皮肉,于骨上取孔插入麦秆,吸脓、敷药,脓净而愈。又以意念转移法治愈心火上攻之目疾。所著医案及《刀圭图式》,已佚。弟子羊敬安,得其传,亦有医名。
-
灵草洗药方
处方:白茅嘴根、紫背乌柏根、三白草、索草根、白毛桃、水杨柳根、毛狗脊、穿山蜈蚣、班(木尚)根、乌枹根、乳枹根、青木香、赤葛根、铁菱角、白马骨、老茶、臭桐叶、三角枫、隔山叫、回封草、乌茶。功能主治:久新痈疽,发背疖毒。用法用量:煎水熏洗,后用敷药。摘录:《外科百效》卷上
-
五倍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组成:五倍子(生)。主治:下疳。用法用量:先以甘草汤或浆水洗之,敷药。《普济方》卷二九七:组成:海螵蛸2钱半,五倍子3钱(瓦上焙干),乳香1钱半,芜荑半两,豆粉1钱(炒黑色),白鳝头1对(烧存性),龙骨1分,麝香半字。《朱氏集验方》卷十:组成:五倍子(半生、半熟等分)。主治:血崩。
-
内金散
《普济方》卷一七六引《经验良方》:组成:鸡内金(即鸡肚内黄)、菠薐根等分。主治:消渴,日饮水1石,小便不禁。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活幼心书》卷下:组成:鸡内金(即鸡肫内粗皮,阴干)1两,白芷半两,铜青半两,麝香1字。主治:牙根肉臭烂黑色,有虫作痛。先用温盐水灌漱,后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