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证略例
概述:《阴证略例》为医论著作。元·王好古撰于1236年。全书叙述阴证颇详,首列《内经》阴阳脉例,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续举伊尹、扁鹊、张仲景、许叔微、韩祗和诸例,证方俱备,有论有辨,审证用药,颇有条理,书末附作者治验。本书所述虽为阴证伤寒而设,亦可作为研究内科杂病阴证的参考。
-
阴证发癍
指发癍属于虚寒者。症状及治疗:《阴证略例·阴证发癍》:“阴证发癍,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癍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调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癍自退。亦可用八味汤等方。
-
王好古
简介:王好古(1200?平生著述很多,有《阴证略例》(有论述伤寒阴证之论方,颇为详备)、《汤液本草》、《此事难知》、《医垒元戎》(十二卷,包括伤寒及杂证,并以十二经为纲,主张治病须脉证互参,始可处方)、《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伊尹汤液广为大法》等书。
-
阴证发斑
阴证发斑病证名。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治宜调中温胃,加茴香、芍药,及大建中汤之类。
-
阳证发斑
又名阳斑。《阴证略例》:“阳证发斑有四,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热病发斑,有温毒发斑,斑斑如锦纹,或发之面部,或发之胸背,或发之四末,色红赤者,胃热也,紫黑为胃烂也。一则下早,一则下之晚,乃外感热病而发斑也,当服元参、升麻、白虎等药。”方用犀角地黄汤、化斑汤、泻心汤、调胃承气汤等。
-
济生拔萃
《济生拔萃》为书名。元·杜思敬辑。成书于延祐二年(1315年)。内容选辑医学著作19种。《济生拔萃》刊于1308年。其中《杂类名方》为杜氏所撰集。现有元刻本和1938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
-
急提盆散
别名:提盆散、霹雳箭处方:草乌头不拘多少(生用)。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杂病非阴候者,大便数日不通。用法用量:提盆散、霹雳箭(《袖珍》卷五)。注意:非数日不通不用。摘录:《阴证略例》
-
元阳丹
《阴证略例》:组成:乌头、干姜各等分(并生用)。主治:阴毒伤寒始得,头痛腰重,眼睛疼,身体倦怠而甚垫,四肢厥逆冷,额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六脉沉细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并治气痛。制备方法: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十万卷楼所刻医书八种
《十万卷楼所刻医书八种》为中医丛书。清·陆心源(刚甫)辑刻。收有寇宗爽《本草衍义》、许叔微《注解伤寒发微论》、《注解伤寒百证歌》、王好古《阴证略例》、史堪《史载之方》、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秘要》、程迥《医经正本书》、宋徽宗勅撰《圣济经》等8种。现存光绪二年(1876)陆氏刊“十万卷楼丛书”单行本。
-
阳证发癍
概述:阳证发癍为病证名。又名阳癍。病因病机:多由邪热熏灼营血所致。《阴证略例》:“阳证发斑有四,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热病发斑,有温毒发斑,斑斑如锦纹,或发之面部,或发之胸背,或发之四末,色红赤者,胃热也,紫黑为胃烂也。”一则下早,一则下之晚,乃外感热病而发斑也,当服元参、升麻、白虎等药。”
-
王海藏
王海藏即王好古。通经史,好医方,曾跟随金代名医李东垣学习,精通医学,为赵州医学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著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医垒元戎》、《汤液本草》、《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等书。拔原法为取穴法之一。如肺经病取太渊,肝经病取太冲等。
-
回生神膏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回生神膏:处方:牡蛎(煅粉)、干姜(炮)各一钱。功能主治:治男女阴毒伤寒外接法。女病用男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乳上,得汗出愈。摘录: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阴证略例》:组成:牡蛎1钱,炼粉1钱,干姜(炮裂)1钱。阴证大小便不通,及诸杂病阴候,大小不通者,并宜此外治法。
-
神术汤
《阴证略例》:神术汤:别名:神术散(《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发热恶寒,无汗,脉浮而紧,或风湿表症,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者。《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神术汤组成:杜藿香3钱,制苍术1钱半,新会皮2钱(炒香),炒楂肉4钱,春砂仁1钱(杵),薄川朴2钱,清炙草5分,焦六曲3钱。功效:温中疏滞。
-
茵陈理中汤
《伤寒全生集》卷三:方名:茵陈理中汤组成:茵陈、白术、人参、干姜。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加减:小便不利,加五苓散合而用之;脉沉,寒甚冷者,必加附子半个;内伤生冷之物发黄,去人参,加枳实、青皮、草果、木香、砂仁。《伤寒广要》卷八引《阴证略例》:方名:茵陈理中汤组成:理中汤加茵陈1钱。
-
王进之
王进之即王好古。平生著述很多,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医垒元戎》、《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等书。凡本经病症选用本经原穴进行治疗者,谓之拔原法。如肺经病取太渊,肝经病取太冲等。此法为元代医家王海藏所倡用,故又称王海藏拔原法。
-
杂类名方
《杂类名方》为《济生拔粹》系列丛书之一。元·杜思敬辑。刊于1308年。是中医丛书较早的一种。其中《杂类名方》为杜氏所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