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原理
《医学原理》为综合性医书。作者自序称:“所论病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脉法,皆据名医格言”。前二卷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图论;后十一卷为各科临床,包括六淫、气血、内伤诸病、内科杂症、瘟疫、五官、口腔、外科、妇产、小儿及痘疹等病证。尤其推崇丹溪,故每门病证的治疗均有“丹溪活套”,选方颇广。
-
虎龟丸
处方:虎胫骨1两,败龟板2两,苍术3两,黄柏2两,防己4两,归梢2两,牛膝1两半。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湿热,泄阴火为主;理湿益阴退火,行血壮筋骨为标。湿热怫郁,以致阴火上腾,两足痿弱软而痛,或如火焙,从足踝下上冲。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医学原理》
-
小针刀疗法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病变。参见“朱汉章”:朱汉章为现代针灸学家。曾发表论文20多篇,著有《小针刀疗法》,2002年4月出版的《针刀医学原理》《针刀医学解剖讲义》《针刀医学手法讲义》等专著,2004年3月出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上下册,译著《膝关节外科学》《腰痛》。
-
新感瘟病
临床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少汗或无汗,苔薄,舌红等温邪在表的症候为特征,汪石山力主新感温病说,认为“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伤暑”等均属新感之温病(参见《医学原理》、《伤寒选录》),亦可兼见咳嗽、喉痛、颐肿等症,其传变与治则,可参见《温热论》,即以卫、气、营、血的辨证与治疗作为指导。
-
鼻頺
鼻頺病名。系指鼻涕下流的病证。頺,《正字通》:“颓字之伪。”其病因,《医学原理》卷七:“如胆移热于脑为鼻頺、鼻渊。”治宜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参见鼻渊条。
-
江正甫
江正甫即江时途。江时途为明代医家。字正甫。婺源江湾(今江西婺源县东)人。幼年多病,因而学医,读医书很多,在当地闻名。著有《医学原理》、《丹溪发明》等书,皆佚。
-
江时途
江时途为明代医家。字正甫。婺源江湾(今江西婺源县东)人。幼年多病,因而学医,读医书很多,在当地闻名。著有《医学原理》、《丹溪发明》等书,皆佚。
-
漏食泄
漏食泄古病名。见《医学原理》卷六。即录食泻。详见该条。
-
汪机
汪机治病主张强调辨证论治,诊断需四诊互参,力纠单以脉诊为务断人吉凶;汪机于针灸方面亦有所论述,著作甚丰,有《医学原理》。《本草会编》、《读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校刊戴同文之《脉诀刊误》而作)、《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医读》、《内经补注》。
-
脾虚秘
脾虚秘病证名。指脾虚所致之便秘。《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脉多弦缓,宜补中升阳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张璐主张以补中益气汤倍升、柴、当归,煎成后调生蜜、麻油,认为此方妙在“清气一升,浊气自降”(见《张氏医通·大便不通》)。参见虚秘条。
-
膈噎
龚信谓:“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医学原理·噎膈反胃门》:“原其所由,尽因五味、七情伤损脾肺,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之气,以致精血不生,无以滋荣上焦,而咽喉、吸门干槁坚涩,是以惟饮可下,食则难入,名曰膈噎。治法在于滋阴降火、养血生津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