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生篇
《达生篇》产科著作。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符合产科卫生和临产规律。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故复刻刊本颇多,流传较广。
-
外科摘要
《外科摘要》为书名。为《六种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又名《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或《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内容为《内科摘录》、《外科摘要》、《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篇》、《编方补遗》、《药性摘录》。
-
汪和鼎
汪和鼎清代医家。江苏阳湖县人。生平欠详。尝辑医学丛书《毓芝堂医书四种》,其中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山房集验良方》,现有刊本行世。
-
原生
原生出清·亟斋居士《达生篇》。指胎产。因胎产为人生之始,故名原生。
-
毓芝堂医书四种
《毓芝堂医书四种》医学丛书。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现有初刻本。
-
医林指月
《医林指月》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学古诊则》。
-
子痛
概述:子痛为病名,出自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妊娠腹痛·子痛:子痛指妊娠腹痛。妊娠妇女胃脘痛·子痛:子痛指妊娠妇女胃脘痛。徐灵胎《女科指要》:“妊娠心痛而风痰冷饮交结于胃之上口,名曰子痛。”
-
子翻胃症
子翻胃症为病证名。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卷二:“妊娠呕吐不已,数月不思饮食,精神如常,非恶阻,名子翻胃症。”
-
周纪常
周纪常清代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医,取前人妇科书之长而成《女科辑要》八卷(1823年),以专篇论述经脉、胎孕、产孕、产育、杂病,并附载《竹林寺女科》、亟斋居士《达生篇》及单养贤《胎产全书》。书末附方药。
-
寿世编
概述:《寿世编》:1.方书;2.《寿世青编》。未具撰人,顾奉璋序称:“青浦诸君子所辑”。首辑亟斋居士《达生篇》、毓兰居士《保婴篇》。以下分小儿、妇女、身体、头面等42门,每门详列病症,博收各科验方。清·尤乘辑。刊于1667年。本书重点辑录前人养生保健内容,末附《病后调理服食法》1卷。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并石印本。
-
济世良方合编
《济世良方合编》医方著作。七卷(包括卷首一卷)。清·周其芬辑,莹轩补辑。刊于1845年。本书选辑多种医书中的验方和成药,故称“合编”。选方颇多,涉及的病证范围亦广,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作者另有《济世良方补遗》四卷,除补辑验方外,并录有《慈幼篇》、《达生篇》、《竹林寺产科》等。
-
妇婴至宝
《妇婴至宝》为医学丛书名。清·徐恜𢖷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现存20余种清刻本、上海石印本等。
-
大生要旨
《大生要旨》为书名。卷1种子,卷2胎前,卷3临盆,卷4产后,卷5保婴。此书流传较广,另有增订或改编本,如《增广大生要旨》、《三科大生合璧》等。卷一纂集有关种子之法,强调“求嗣须充精血兼养气;卷二论述胎前禁忌、受胎保胎之要;卷三述临床产常见诸证及难产救治之法;书中常摘引《达生篇》、《十产论》之文以为佐证。
-
辨证良方
《辨证良方》医方著作。清·蒋杏桥编集。刊于1858年,卷一便易方及急救方;卷二介绍小儿痘、麻诸方为主;卷三诸痛方、外科方、诸伤方、妇人方;卷四《达生篇》举要,血、痰、嗽、喘及小儿方。全书选集大多为民间验方,少数为成方。
-
保赤汇编
《保赤汇编》医学丛书。清·朱之榛辑。刊于1879年。包括《锡麟宝训》、《达生篇》、《产宝》、《福幼编》、《保婴易知录》、《小儿药证直诀》、《童蒙训》七种。现有初刻本。
-
试水
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产难论第一。指妊娠末期或临产,胎水早破者,或胎水破而未生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胎未足月,先破水衣而腰不痛,名曰试水,又名试月,非正产也。”《高淑濂胎产方案》:“浆水点滴微来,名曰试水。直至腹痛如折,眼中火出,水破淋沥,儿逼产门,方可坐草,用力送之,小孩自来。”
-
乳卸
乳卸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下垂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宜疏肝解郁,方用小柴胡汤内服,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并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洗去。
-
乳缩症
乳缩症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收缩内陷之症。多因乳头属肝,肝经受寒,气敛不舒,故至乳头收缩肉里。治宜温经暖肝。方用暖肝煎。
-
气结难产
多因坐草太早,儿未转头,原难骤生,产母见儿不下,心必忧恐,恐则神怯,怯则气下不升,则下焦闭塞,气乃逆上。气即逆则上焦胀满,气阻于上,下而难行,苟不利气而催生,则气愈逆,而胎愈闭,故但利气用舒气汤(人参、当归、紫苏、牛膝各三钱,川芎、白芍各五钱,柴胡八分,陈皮一钱,葱白七寸)胎自下矣。”
-
弄胎
概述:弄胎:1.临产假阵痛;症状:李长科《胎产护生篇》:“凡临月忽然腹痛,或一日,二日,三、五日。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分娩的征象·弄胎:弄胎(triallabor)亦称弄痛、试胎。《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妊娠临月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非正产之候,或腹虽痛,但腰不甚痛,非正产之候。”名曰弄产。”
-
弄痛
《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妊娠临月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非正产之候,或腹虽痛,但腰不甚痛,非正产之候。”《中医药学名词》(2010):弄胎是指孕妇妊娠足月,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的表现。《中医大辞典》:弄胎是指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分娩的征象。又曰试胎。”名曰弄产。”
-
弄产
概述:弄产为病名。指妊娠后期,忽感胎动腹痛,而脉象并无即将分娩的征象。症状: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卷三:“怀孕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偶略曲身,胎忽乱动。二三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惟腰不甚痛,脉未离经。
-
毛祥麟
毛祥麟为清代医家。字对山,上海人。撰有《对山医话》一书,主要为平时研究医学心得之随笔。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县人,工诗书画,亦精医术,尝著《对山医话》、《增注达生篇》等,未见行世。
-
临产六字真言
临产六字真言出亟斋居士《达生篇》。古人以六个字概述临产时应注意的事项,即“睡、忍痛、慢临盆。”
-
亟斋居士
亟斋居士清代妇产科医家。名佚,里贯未详。撰《达生篇》一卷,自序云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记于南昌郡署之东堂。书中详述临产处理原则,强调“一曰睡,二曰忍痛,三曰慢临盆”为产妇之要诀,要求接生者须善别“试痛”与“正产”的腹痛,并载产前产后诸症之治疗,流传甚广。另辑有《亟斋急应奇方》(1717年)。
-
黄惕斋
黄惕斋清代医家。鹤湘(今湖南芷江)人。辑《胎产集要》三卷,详论胎前、临产及产后诸症之诊断与治疗,内容多抄自《达生篇》等医书。
-
花癫
是指相火过旺,欲火妄炽,肝风易动,以情欲激动,性欲亢进,见异性则以为情人,甚则夜间四肢抽搐,牙关拘紧等为主要表现的癫狂病。见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亦名花风、花心风。花癫的病因病机:相火过旺,欲火妄炽,肝风易动。花癫的治疗:治宜泻肝火,平肝风。方用丹栀逍遥散加炙香附,或用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
-
换睡
换睡出徐润之《最新达生篇》。指怀孕六个月之后,孕妇睡眠须经常转换体位,不宜长时间固定于一侧,以便于胎儿左右舒展和肢体活动。为妊娠摄养中注意事项之一。
-
干涩难产
干涩难产为病名。清代周登庸《续广达生篇》认为此证因:“产时用力太早,水衣先破,被风所吹,产户肿胀,干涩狭小者,用熏洗法,从容俟之,无不立下矣。熏洗法:紫苏不拘量,多点好,煎重汤熏洗阴户。随用麻油和蜂蜜涂之。”相当于今之胎膜早破。
-
达生
达生为生理学名词。出亟斋居士《达生篇》。达,小羊。羊子易生而无留难,故古人以顺利分娩谓达生。
-
通脉汤
处方:生黄耆30克当归15克白芷3克通草6克功能主治:治产妇少乳或无乳。(下乳)用法用量:用七孔猪蹄1对,以水L5升,煮汤吹去浮油,代水煎药。主治:乳少或无乳。各家论述:《医林纂要》:乳即经血所化,血下溢于肝则为经,酿成于胃则为乳,而两乳则阳明胃脉所经行,肝脉交于脾,脾脉络于胃,故乳得从胃化而出。
-
内科摘录
《内科摘录》为《六种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又名《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或《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内容为《内科摘录》、《外科摘要》、《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篇》、《编方补遗》、《药性摘录》。
-
紫酒
《达生篇》卷中:方名:紫酒组成:黑料豆2合(炒焦熟),白酒1大碗。附注:本方方名,《仙拈集》引作 腰痛饮。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紫酒组成:清酒5升,鸡白矢1升。主治:中风,身体角弓反张,四肢不随,烦乱欲死。及臌胀不消。制备方法:上为末,合和扬之千遍乃饮之。
-
徐润之
徐润之清末医家。字松生,别名松龄。浙江平阳人。精研医经,尤长于治温病,著有《松龄医铎》,包括《医界通邮》、《温热篇》、《达生篇》、《小儿范》、《三时伏气论》、《金匮遗珠》六篇。又撰《华佗疡科拾遗》。
-
产后肉线
概述:产后肉线为病证名。见徐润之《最新达生篇》。病因病机及治疗:《叶天士女科症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匀炒熟,以油干为度。
-
胎产集要
《胎产集要》产科著作。三卷。清·黄惕斋辑。刊于1756年。本书系据《达生篇》增补改编而成。分述胎前、临产和产后等多种病证。现存二十种清刊本,1933年出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