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疽
《疡科选粹》卷一:“发于足趺名曰阳疽。”辨证论治:如疼痛作脓者,多属湿热下注,预后较好;外用隔蒜灸或用蜜捣菊花叶及芙蓉叶各等分外敷。色黯不溃者,用桑枝灸以行郁滞助阳气,并服十全大补汤、八味丸以健脾胃滋化源。由于足背多骨,肉少皮薄,下肢末梢血循较差,故痈疽发于足背者,消退或成脓均较迟缓,愈合较难。
-
阴独
概述:阴独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标准定位: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位于足背,第四、五跖趾关节之前方,当趾蹼之赤白肉际处。主治病症:主治月经不调、足背肿痛。刺灸法:刺法:斜刺0.3~一般直刺0.3~灸法:艾炷灸3壮;
-
盆腔淋巴管造影术
手术名称:盆腔淋巴造影术别名:盆腔淋巴管造影术;女性生殖器中,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癌等可通过淋巴网络,由集合淋巴管流向腹股沟深浅淋巴结,经此进入盆腔达髂外、闭孔、髂内、髂总等淋巴结,向上又可延至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左锁骨下淋巴结。术中注意要点:1.足背注射亚甲蓝后应向小腿处按摩。
-
盆腔淋巴造影术
手术名称:盆腔淋巴造影术别名:盆腔淋巴管造影术;女性生殖器中,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癌等可通过淋巴网络,由集合淋巴管流向腹股沟深浅淋巴结,经此进入盆腔达髂外、闭孔、髂内、髂总等淋巴结,向上又可延至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左锁骨下淋巴结。术中注意要点:1.足背注射亚甲蓝后应向小腿处按摩。
-
踝前注射
名称:踝前注射适应证:踝前注射适用于:1.踝前区疼痛。2.出凝血功能异常。于胫距关节前下方皮肤进针,避开足背动静脉及大隐静脉,在胫前肌内侧或胫前肌与长伸肌之间逐渐深刺,直达关节囊前方,回吸无血,注入药液,最后在踝前十字韧带等浅部软组织浸润后,拔出穿刺针。3.当无指征时,勿穿入关节内以免伤及关节软骨。
-
跗
跗为人体部位名。指足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上循足跗上廉。”《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跗者,足背也。”
-
臀痈
臀痈的治疗:辨证治疗:湿火蕴结:臀痈·湿火蕴结证(glutealcellulitiswithdampness-fireamassmentpattern)是指湿火蕴结,以臀部先痛后肿,焮红灼热,或湿烂溃脓,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数为常见症的臀痈证候。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苔薄白,脉弦缓为湿痰凝滞之象。
-
三里发
概述:三里发(Zusanlicellulitis)为病名,出自《疡医准绳》卷四。外痈的治疗: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落头痈
出《外科启玄》卷四。落头痈的治疗:落头痈的治疗同有头疽: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如乳发、足背发、环项发等。发相当于西医的疖、痈并发蜂窝组织炎、急性蜂窝组织炎。
-
环项发
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疮面大,腐肉难脱,则应手术切除,腐去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如乳发、足背发、环项发等。发相当于西医的疖、痈并发蜂窝组织炎、急性蜂窝组织炎。
-
发
生于足背的,称为足发背。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清胃热、通乳散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或橘叶散和乳汤内服;足背发/足发背/脚发:脚发又名足发背、脚背发、足跗发、龟毒、蛇沿毒。因三阳经湿热乘虚下注或外伤瘀血化热、或足三阴经精血亏损所致。色黯不溃者,用桑枝灸以行郁滞助阳气,并服十全大补汤、八味丸以健脾胃滋化源。
-
腓总神经损伤
概述:腓总神经损伤为病症名。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斜向外下,穿过腘窝外上方,到达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深面绕过腓骨颈,分为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二终支。(4)在足背切口与小腿内侧切口之间做一皮下隧道,将胫后肌腱经皮下隧道拉至足背切口。
-
跖趾关节注射
操作名称:跖趾关节注射适应证:跖趾关节注射适用于:1.趾部软骨病变包括跖趾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性关节炎及跖骨头骨软骨炎。2.经足背穿刺途径在足背侧定出患侧跖骨与趾骨的间隙,穿刺会自趾长伸肌内侧或外侧进针稍做药物浸润,然后将针偏向关节腔,刺入关节腔回抽无回血后,即行药物注射。
-
连续性肢端皮炎
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又称为连续性肢端皮炎、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
顽固性肢皮炎
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又称为连续性肢端皮炎、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
匐行性皮炎
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又称为连续性肢端皮炎、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
持续性肢皮炎
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又称为连续性肢端皮炎、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
肢端稽留性皮炎
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又称为连续性肢端皮炎、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
冲浪运动员结节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冲浪运动员的膝部和足背部可发生一种能活动的皮下结节,主要见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和其它海岸区的冲浪运动员中。这种血管、成纤维细胞的组织新生为一种反应性的,而不是冲浪运动员结节发生溃疡后的代偿反应。结节组织中肥大细胞不增多,无增生的神经纤维,抗酸染色阴性。
-
踝部腓浅神经阻滞术
操作名称:踝部腓浅神经阻滞术适应证:踝部腓浅神经阻滞术适用于足背区及足趾相邻侧面疼痛。准备:1.患者准备患者体位取侧卧,患肢在上,屈膝,踝关节功能位。方法:1.常规消毒皮肤,用7号注射针垂直皮肤刺入。2.继续进针1~3cm,可诱发出足背部异感即停针。7ml,无菌处理穿刺点。3.注药前认真回吸避免药物误入血管。
-
腓总神经卡压症
肿物:腓骨头、颈处的肿瘤,如骨巨细胞瘤、软骨骨瘤、血管瘤等;腓总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慢性损伤的患者开始时主诉小腿外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后渐出现小腿酸胀无力、易于疲劳,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或消失。对晚期患者,如踝关节功能正常,无骨性改变,可行肌腱移植术,如胫骨后肌代趾长伸肌;
-
胫前肌外置术
手术名称:胫前肌外置术别名:胫前肌外移术分类:骨科/痉挛性瘫痪手术/痉挛性足下垂的手术治疗/足部肌腱转位术ICD编码:83.7602概述:胫前肌外置术主要用于没有骨质结构改变的足内翻或外翻畸形的病人。3.肌腱转移固定于足背前外侧做第3切口,从足背中线稍偏外侧,做一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3~
-
胫前肌外移术
手术名称:胫前肌外置术别名:胫前肌外移术分类:骨科/痉挛性瘫痪手术/痉挛性足下垂的手术治疗/足部肌腱转位术ICD编码:83.7602概述:胫前肌外置术主要用于没有骨质结构改变的足内翻或外翻畸形的病人。3.肌腱转移固定于足背前外侧做第3切口,从足背中线稍偏外侧,做一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3~
-
吻合血管的肌皮瓣移植
(7)带神经的组织移植,在受区也应找到适当的感觉神经支或运动神经支。在切口外上方见胸肩峰动脉。(1)肌皮瓣设计:根据受区组织缺损大小,以阔筋膜张肌为中心,画出需切取肌肉皮瓣切口范围:上达髂嵴缘,下至膝关节平面上约5cm,前后纵切口可沿该肌及髂胫束的前后缘切开(图3.8.1.2-17)。
-
吻合血管的肌皮瓣移植术
(7)带神经的组织移植,在受区也应找到适当的感觉神经支或运动神经支。在切口外上方见胸肩峰动脉。(1)肌皮瓣设计:根据受区组织缺损大小,以阔筋膜张肌为中心,画出需切取肌肉皮瓣切口范围:上达髂嵴缘,下至膝关节平面上约5cm,前后纵切口可沿该肌及髂胫束的前后缘切开(图3.8.1.2-17)。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手术只需作一个吻合口,使同侧大隐静脉取代了股腘静脉的血液回流功能。④浅静脉曲张。最近,上海中山医院同位素室和血管外科合作,采用99锝标记尿激酶,注入浅静脉,发现能被血栓摄取,所形成的放射性,可从体表上进行扫描,对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正确率,高达90%以上。大腿、小腿部明显,踝、足背、足趾不明显硬靱。
-
蛋白质营养不良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蛋白质营养不良又称水肿性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如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足,不仅影响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还会使整个生理处于异常状态,免疫功能低下,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严重病例有大面积糜烂和表皮缺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特别在前额、臀、骶尾和足背等处。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
疾病别名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Vohwinkel综合征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残毁性掌跖角皮症又名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或Vohwinkel综合征,系1929年由Vohwinkel首先描述并命名,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应与弥漫性掌跖角皮症及Meleda病相鉴别,后两者均缺乏手、足背海星状角化损害及趾(指)残毁现象。
-
淋巴水肿
概述:淋巴水肿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2.手术治疗大多数淋巴水肿不需外科手术。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背踝部肿胀较为多见。
-
足针法
概述:足针法,是用足部的腧穴针治各种疾病的针法。具有针感强,反应大,取穴少,透穴多,留针时间短,无副作用等优点。主治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15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不5分两旁的凹陷处,主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18号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4)左侧病取左侧穴,右侧病取右侧穴,两侧病取双侧穴;
-
手足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发生于足和(或)手部的皮肤癣疾。手癣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癣传染而来。(五)体癣型可由上述诸型尤其是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发展至足背而来。疾病病因:手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
-
鞋带
概述:鞋带为穴名:1.经外奇穴名;解溪位于足背踝关节前横纹的中点,约与外踝尖相平,当趾长伸肌腱与 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分布着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解溪穴为足阳明经之经穴,乃经气旺盛之处,配五行属火,泻之既可清阳明经热,又可泻阳明胃火,故可用于胃肠积热、腑气不通所引起的腹胀、便秘等症。1.直刺0.3~
-
敦痈
敦痈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行走时疼痛、止步休息后痛消,呈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
-
甲疽
甲疽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行走时疼痛、止步休息后痛消,呈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
-
脱疽
本病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行走时疼痛、止步休息后痛消,呈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
-
脱骨疔
脱骨疔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行走时疼痛、止步休息后痛消,呈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
-
脱痈
脱痈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行走时疼痛、止步休息后痛消,呈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
-
脱骨疽
脱骨疽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行走时疼痛、止步休息后痛消,呈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辨证分析: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形体消瘦;
-
红斑性肢痛症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多发生于双足。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机与正虚邪袭,寒凝经脉有关。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③针刺加刺血拔罐:取穴:a.八风位置:足背1~
-
红斑性肢痛病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多发生于双足。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机与正虚邪袭,寒凝经脉有关。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③针刺加刺血拔罐:取穴:a.八风位置:足背1~
-
脚痛综合征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多发生于双足。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机与正虚邪袭,寒凝经脉有关。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③针刺加刺血拔罐:取穴:a.八风位置:足背1~
-
红痛病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多发生于双足。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机与正虚邪袭,寒凝经脉有关。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③针刺加刺血拔罐:取穴:a.八风位置:足背1~
-
足灼热综合征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多发生于双足。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机与正虚邪袭,寒凝经脉有关。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③针刺加刺血拔罐:取穴:a.八风位置:足背1~
-
胃区
概述:胃区:1.头针刺激区名;1.0寸深失眠、癔病、神经衰弱3足跟后缘正中线前4寸外旁1.5寸直刺或斜刺向下1.0~1.0寸腰腿痛、腓肠肌痉挛17解溪穴下2.5寸直刺或点刺0.1~2.0寸功能性子宫出血30足内侧舟骨突起下后凹陷中直刺1.0寸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附件炎穴号位置针刺方法主治34太白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横刺1.0~
-
Cole跗骨前侧楔形截骨术
手术名称:Cole跗骨前侧楔形截骨术分类:小儿外科/儿童足部畸形的手术/高弓足的手术ICD编码:77.28概述:Cole跗骨前侧楔形截骨术用于高弓足的手术治疗。手术步骤:1.切口及显露:在足背中线做一个纵切口,自中跗关节稍近侧开始,向远侧延伸至跖骨体中部。这时可对前足做轻微调整,特别应注意对残余的内收畸形的矫正。
-
卡道克征
病因病理病机: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本病的全面发展可能需要12~血氨升高。
-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技术
14.足背皮瓣:由于足背皮瓣可切取带感觉神经的复合皮瓣,特别适合修复手部及足跟部的皮肤缺损,但却损伤了足部一条主要血管,足部皮瓣切取后需植皮修复,对从事田间劳动者有一定的影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图3.8.1.1-16,3.8.1.1-17)。这时带有胫后血管、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完全游离(图3.8.1.1-34)。
-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
14.足背皮瓣:由于足背皮瓣可切取带感觉神经的复合皮瓣,特别适合修复手部及足跟部的皮肤缺损,但却损伤了足部一条主要血管,足部皮瓣切取后需植皮修复,对从事田间劳动者有一定的影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图3.8.1.1-16,3.8.1.1-17)。这时带有胫后血管、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完全游离(图3.8.1.1-34)。
-
吻合血管的带蒂皮肤移植术
14.足背皮瓣:由于足背皮瓣可切取带感觉神经的复合皮瓣,特别适合修复手部及足跟部的皮肤缺损,但却损伤了足部一条主要血管,足部皮瓣切取后需植皮修复,对从事田间劳动者有一定的影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图3.8.1.1-16,3.8.1.1-17)。这时带有胫后血管、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完全游离(图3.8.1.1-34)。
-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
14.足背皮瓣:由于足背皮瓣可切取带感觉神经的复合皮瓣,特别适合修复手部及足跟部的皮肤缺损,但却损伤了足部一条主要血管,足部皮瓣切取后需植皮修复,对从事田间劳动者有一定的影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图3.8.1.1-16,3.8.1.1-17)。这时带有胫后血管、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完全游离(图3.8.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