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陈家宽
从事的工作或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科学理论与方法、湿地科学和保护生物学等主要业绩研究中国泽泻亚纲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在新分类群的发现、科属修订、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和种群生态遗传学有一系列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复旦大学创建生态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蛤蟆七
蛤蟆七此药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的根茎。又因其多生于湿地、溪沟旁,故又名“冷水七”。鸢尾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柱3叉,裂片呈花瓣状。蒴果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黑色。分布于木鱼、松相等地。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痈疖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
蓖麻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蓖麻膏:处方:蓖麻子(去壳,别研)2两,木鳖子(去壳,别研)2两,苍耳(烧去烟)1两,雄黄1两(别研),金毛狗脊(去毛)半两。功能主治:口眼歪斜。摘录:《仙拈集》卷一《经验广集》卷四:方名:蓖麻膏组成:沥青1两,蓖麻49粒,杏仁(去皮尖)13粒。制备方法:上共捣,自然粘软成膏。
-
代赭石散
年氏《集验良方》卷一:代赭石散:处方:旋覆花不拘多少,代赭石(为细末)1钱。功能主治:一切呕吐不止。用法用量:患者不拘大人小儿,射破唇上下如针眼子者,先用温浆水漱口,煎好纸作细条子,薄蘸药,于疳断上贴。寻常牙齿宣露,亦用药贴之。制备方法:上药用炭火烧赤,醋淬7遍,放湿地上,以物盖,出火毒,捣研为散。
-
当归治痛饮
处方:生归、羌活、猪苓、泽泻、黄芩、苦参、升麻、茯苓、白术、甘草、木通、人参、苍术、知母、防风(1方有白芍)。功能主治:产后足踏湿地,以成湿毒。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大枣煎,食前服。摘录:《女科万金方》
-
红田乌草
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 nɡTi nWūCǎo别名:红节节草来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头状花序腋生,无柄,单生,卵状或近球形:微有毛。生境分布:生于湿地或栽培。性味:甘微酸,凉,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积逐瘀。②治五劳七伤:鲜红田乌草一两,炖猪瘦肉服。
-
柳叶藓
拼音名:LiǔYèXi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的植物体。叶稀疏着生,长卵状披针形,基部较宽,上部渐尖;角细胞方形。雌雄同株。孢蒴弯曲如鹅颈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湿地,或高山桦木林和云杉林下。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摘录:《中华本草》
-
香榧草
《*辞典》:香榧草:别名:须须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或基部倾匍,高10~小穗含花3~6朵,长不超过2毫米,卵圆形,淡绿色至淡紫色,小穗轴逐节断落;外稃草质,无芒,具3脉,内稃较短;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低湿地。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及西南等地。性味: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咳血,吐血。
-
沼生水马齿
拼音名:ZhǎoShēnɡShuǐMǎChǐ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马齿科植物沼生水马齿的全草。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1.5mm,仅上部边缘具翅基部具短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3800m的静水中或沼泽地水中或湿地。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目赤肿痛;湿热淋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
软玉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三引《御医撮要》:方名:软玉膏组成:芎2两,白芷2两,苦参2两,黄丹2两,松脂2两,大黄2两,麝香2目,附子1个,椒100粒,当归半两,白蜡3两,巴豆30粒,槟榔1个。功效:理恶疮、风疮。主治:恶疮,干湿癣,虫咬,瘰疬,脚疮,痈,发背,头疮,乳痈,一切恶疮。
-
铜粉丹
《圣惠》卷九十五:方名:铜粉丹组成:熟铜屑4两,朱砂2两,消石1两,硫黄2两。功效:壮腰,固精髓,益颜色,耐寒暑。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以温酒送下。用药禁忌:忌羊血。
-
小豆散
《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大方》:方名:小豆散组成:赤小豆。主治:火丹绕腰。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葱白酒尤佳。《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方名:小豆散组成:赤小豆5升(湿地种之,令生芽,干之)。主治:漏胞,伤胎。用法用量:怀身数月日,经水尚来,每服方寸匕,以温酒服下,1日3次。
-
挺水群落
挺水群落为河川和湖沼浅水中常见的草本群落之一,由挺水植物所构成。分布水深界限为1.0—1.2米。虽然代表种是芦苇,但是在特别富营养化的水中、比上述情况更深处则形成菰的密集带。几乎没有日本狸藻类的沉水植物,可以看到底栖动物和附生藻类。可因这种群落的发育和植物残骸的堆积从而加速陆地化。
-
广东万年青属
中文名广东万年青属拼音名guangdongwannianqingshu拉丁名Aglaonema中国植物志13(2):42描述Aglaonemaschott广东万年青属,天南星科,50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有广东万年青A.modestumSchottexEngler.等2种,产西南和华南山谷湿地上,但人家多植于水瓶中,无须加土,且可置于室内,叶终年常绿,甚为清雅。
-
海芋属
中文名海芋属拼音名haiyushu拉丁名Alocasia中国植物志13(2):74描述Alocasia(Schott)G.Don海芋属,天南星科,7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有4种,产南部和西南部,其中常见的为海芋A.macrorrhiza(L.)Schott,生于林中湿地上,入药,有清热解毒之效,惟有毒,用时宜慎。草本,有肉质块茎;胚珠数颗,基生;
-
球柱草属
中文名球柱草属拼音名qiuzhucaoshu拉丁名Bulbostylis中国植物志11:69描述BulbostylisKunth球柱草属,莎草科,100种,产温带地,我国有球柱草B.barbataKunth和丝叶球柱草B.densa(Wall.一年生、纤细草本,喜生于湿地上,叶细小如丝,与Fimbristylis很相近,其分别点为叶鞘口有束毛,花柱基部不脱落。
-
稗属
中文名稗属拼音名baishu拉丁名Echinochloa中国植物志10(1):250描述EchinochloaBeauv.稗属,禾本科,约80种,分布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5种(连栽培的),为稻田或湿地上的野草,其中稗E.crusgalli(L.小穗背腹压扁,近无柄,单生或2-3个簇生于总状花序上,脱落于颖之下,有2小花;第一外稃草质或革质,顶端尖或有长芒;
-
早熟禾属
中文名早熟禾属拼音名zaoshuheshu拉丁名Poa中国植物志09(2):91描述PoaL.早熟禾属,禾本科,约300种,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我国约100种以上,分布甚广,西南和东北较盛其中很多可为饲料,如早熟禾P.annuaL.等。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有疏散或紧密的圆锥花序;小穗有2-6小花,最上部的小花常不发育;
-
地笋属
中文名地笋属拼音名disunshu拉丁名Lycopus中国植物志66:274描述LycopusL.地笋属,唇形科,约10(-14)种,广布于东半球温带及北美,我国有4种,分布颇广,但以东北最盛,其中硬毛地笋L.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入药,为妇科要药,根茎可食。 ^^伞花序腋生,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
-
节节菜属
中文名节节菜属拼音名jiejiecaishu拉丁名Rotala中国植物志52(2):72描述RotalaL.节节菜属,千屈菜科,约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和东北部。花小,辐射对称,单生或簇生叶腋内或组成顶生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雄蕊1-6;蒴果室间开裂成2-5瓣,在放大镜下可见果壁有密的横纹。
-
玉凤花属
中文名玉凤花属拼音名yufenghuashu拉丁名Habenaria中国植物志17:422描述HabenriaWilld.玉凤花属,兰科,约600种,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均产之,我国约有70种,以西南为最多。花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多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极罕无距;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
花柱草属
中文名花柱草属拼音名huazhucaoshu拉丁名Stylidium中国植物志73(2):181描述StylidiumSw.exWilld.花柱草属,花柱草科,约100种,大部产大洋洲,其中花柱草S.uliginosumSw.和狭叶花柱草S.tenellumSw.2种,我国南部亦产之,常见于湿地上。花两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或伞房花序;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多颗;
-
毒芹属
中文名毒芹属拼音名duqinshu拉丁名Cicuta中国植物志55(2):10描述CicutaL.毒芹属,伞形科,约2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毒芹C.virosaL.及宽叶毒芹C.virosavar.latisectaCelak.1种及1变种,产西北部至东北,喜生于湿地或浅水中,有剧毒。直立草本;花小,白色,组成顶生的复伞形花序;总苞片少数或缺,小总苞片多数;
-
八石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处方代赭3两,凝水石8两,甘草(炙,锉,别为末)8两,不灰木8两,金星石4两,银星石4两,云母4两,石膏4两,太阴玄精石4两,阳起石2两(别生研)。《圣惠》卷二十八处方白矾3两,阳起石3两,太阴玄精3两,禹余粮3两,钟乳粉1两,寒水石1两,金牙石1两,黄丹1两。功能主治虚劳泄痢至甚。
-
浙桐皮
浙桐皮浙桐皮CortexZanthoxyliAilanthoidis(英)Ailanthus-likePricklyashBark别名椿椒、鼓钉树、海桐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ailanthoidesSieb.etZucc.的树皮。采制夏季剥取树皮,将钉刺向内折,晒干。化学成分树皮含衡州乌药碱(laurifoline)、茵芋碱(skimmianine)及木兰碱(magnoflorine)。
-
八风九州岛岛岛岛汤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八风九州岛岛岛岛汤:处方:麻黄(去节.甘草(炙)、干姜、附子(炮)、防风、独活,各三两。石膏(绵裹.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寒冷,不自爱护,当风解衣,汗出卧冷湿地,半身不遂,或俯仰屈伸难,周身淫淫,四肢不收,状如风狂,饮食损少,手足苦冷,或不随。注意:忌生菜海藻菘菜酢桃李猪肉雀肉。
-
苦参石膏汤
处方:苦参2两,生葛2两,石膏4两,湿地黄4两,栀子仁1两半,茵陈1两半,芒消1两半,香豉半斤,葱白半斤。功能主治:黑骨温证。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至3升半,去滓,下芒消烊化匀,温饮1盏,1日3-4次。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五
-
蚯蚓散
处方:豆粉7.5克蚯蚓15克功能主治:治阴茎疮。摘录:《普济方》卷三○一《普济方》卷二四九:方名:蚯蚓散组成:甘草、蚯蚓粪。主治:阴肿痛。方出《阎氏小儿方论》,名见《保婴撮要》卷十四:方名:蚯蚓散组成:干蚯蚓。主治:外肾肿硬成疝。用药禁忌:常避风冷湿地。如打伤筋缩痛甚者,急取白颈蚯蚓2-3条,捣烂冲酒服。
-
参附渗湿汤
别名:渗湿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药各等分。功能主治: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肤腠不密,易冒风湿,身体烦疼,不能屈伸,多汗恶风,头目昏重,项背强急,手足时厥、周身麻痹,肢体微肿。
-
草泽泻
拼音名:CǎoZéXiè来源:药材基源:为泽泻科植物草泽泻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ismagramineumLej.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 ^^生,排列整齐,花柱向背部反卷。种子紫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湖边、水塘、沼泽、沟边及湿地。性味:味甘;性寒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淋沥涩痛;
-
齿瓣延胡索
《*辞典》:齿瓣延胡索:拼音名:ChǐB nY nH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Turschaninovii别名:蓝雀花、蓝花菜、元胡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齿瓣延胡索CorydalisturschaninoviiBess.的块茎。蒴果近念珠状,长1.5cm。化学成份: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四氢小檗碱、棕榈酸、豆甾醇、油酸、亚油酸、亚油烯酸、皂甙等。
-
观音莲
《*辞典》:观音莲: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GuānYīnLi n别名:海草(《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裂片线形,长7~叶纸质,绿色,叶脉明显,细脉网状。孢子两面形,平滑。生境分布:生林下或溪边湿地。③《广西植物名录》:全株:清热祛湿,活血散瘀。
-
海非菜籽
拼音名:HǎiFēiCài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小麦冬科植物圆果水麦冬的果实。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1.5-2mm,上部稍扁平,下部半圆柱状,基部扩大成鞘状,鞘的先端与长3-5mm的叶舌相连。心皮6,花柱缺,柱头羽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湿地、沼泽草甸和浅水中。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健脾止泻。
-
渐尖毛蕨
《*辞典》:渐尖毛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Ji nJiānM oJu 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渐尖毛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0~1回羽状复叶,叶片倒披针形,长60~3毫米,具尖,全缘或有微锯齿,基部上向的裂片常稍长,顶羽片长8~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湿地、溪边或林中。
-
金剪刀
《*辞典》:金剪刀: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JīnJiǎnDāo别名:河边威灵仙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湖州铁线莲的全草。雌蕊12枚,密生长柔毛。生境分布:生于沟边、河岸湿地。功能主治:祛风,消肿。附方:①治深部脓肿,风湿性关节炎:鲜金剪刀捣烂敷患处24小时,发泡后除去。
-
鹿蹄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或斜生。茎四棱形,棱上有倒生钩刺。叶互生,戟形,长3~托叶鞘膜质,斜筒形,向外反卷;花序聚伞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秘短毛;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或湿地。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症。
-
青叶苎麻根
拼音名:QīnɡYèZhùM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青叶苎麻的根。)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洗净,晒干。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卜面疏被短伏毛,绿色,有时有薄层白色毡毛;雄花小,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湿地,亦有栽培。功能主治:止泻。
-
五通散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组成:巴豆50枚(去皮),白面1两,郁李仁350枚,盐豉350粒,伏龙肝2两。制备方法:上药锅子内炒熟,不住手搅,以烟青为度,倾出放湿地出火毒,捣罗为散。《普济方》卷三五五:组成:五灵脂1两,干姜1两,良姜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主治:妇人产后诸虚,血气不调,脐腹疼痛,痞满块滞,泻痢。
-
四壁櫃朱砂
《圣惠》卷九十五:组成:针砂1斤,硫黄4两,朱砂3两,白矾7两,盐1两。功效:除风冷,温暖骨髓,悦泽颜色,延年益寿。制备方法:上以浓醋1斗5升,煮针砂、硫黄二味令干,以火煅之,待鬼焰出尽后,放冷再研。用药禁忌:忌羊血。
-
玉华丸
《圣惠》卷四十九:组成:消石半两,硫黄半两,白矾半两,硼砂1分。主治:食不消化,腹中结聚癥块。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醋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钳锅子内,文火烧令赤,直候干硬,停火,候冷,取药于湿地,合着,以土拥之出火毒,1日后取出,细研为末,以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
玉箸煎
《圣惠》卷八十九:组成:蛔虫2条(小儿口中吐出者为上)。主治:小儿胎赤眼,及风赤眼。用法用量:每日以铜著点少许,著目眦头,及夜卧时,再点之。制备方法:将虫于瓷盒子中盛,用纸裹,向湿地埋50日后取出,其虫化为水,以瓷瓶子盛。
-
坠涎散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经验方》,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七:组成:天南星1个(重1两)。功效:坠涎。主治:小儿惊风。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午时进1-2服。制备方法:换酒浸七伏时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炭火炙干裂,置于湿地去火毒,用瓷器盒盛之,冷,为末,用朱砂1分(研),同拌。
-
朴消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组成:朴消(烧令白,于湿地纸衬出火毒)1分,豉(炒令香熟)1合,山栀子仁8分。《圣济总录》卷八十二:组成:朴消(研),柴胡(去苗)3分,芍药半两,旋覆花半两,桑根白皮(炙,锉)3分,生姜(切)半两,大腹2枚,槟榔2枚(和皮用),紫苏茎叶半两。主治:热毒结成痔疾,肿胀热痛,坐卧不安。
-
消矾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方名:消矾散组成:马牙消半斤,白矾半斤,铅丹1分。主治:小儿热嗽。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甘草汤送下。制备方法:上3味同研,入盒子固济,火烧令红,复湿地1夜,加龙脑半钱匕同研。
-
增损术附汤
《易简方》:方名:增损术附汤组成: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主治:寒湿相搏,身体烦疼,而脚软痛;及气虚头眩,履湿地,觉腰重脚弱。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板状根
板状根不象普通的根呈圆柱形,而是发育成垂直扁平的板状,且露于地表面,这种根称为板状根。生长于热带湿地密林中的巨树,如印度橡皮树(Ficuselas-fica)、红厚壳(Calophylluminophyllum)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具有板状根的植物。板状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
-
土壤因子
土壤因子是构成生物环境的土壤的性质。一般来说,过湿地倾向于酸性,海滨和干燥地则倾向于碱性,pH对土壤溶液中化合物的解离和胶体的形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群落的分布和外貌有关。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比较,通常需要有较肥沃的土地。
-
涡虫类
涡虫类是扁形动物门的一纲。中胚层细胞分散在原体腔内构成柔软组织,无肠目是由柔软组织进行消化、吸收,其它目则由单一的棒状或树枝状分叉的肠来进行。除海产的三歧肠类中的几种外,其它均为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产生单卵或复合卵。前者进行螺状卵裂,经缪勒(Müller)氏幼虫和其它原 幼虫的变态形成成体。
-
鳢肠属
中文名鳢肠属拼音名lichangshu拉丁名Eclipta中国植物志75:344描述EcliptaL.鳢肠属,菊科,4种,分布于南美和大洋洲,其中鳢肠E.prostrataL.我国各地均产之,喜生于湿地上,入药,治跌打,散瘀血等。一年生草本;头状花序小,异性,放射状,腋生和顶生,具柄;缘花舌状,白色,雌性,约2列;总苞钟形,有苞片数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