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按
《药按》医案著作。又名《锦囊治疗方论》,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二十)。清·冯兆张撰。为冯氏的医案记录。所列医案除述证用方外,附论方义,颇有发挥。
-
加味八味丸
乃令空心淡盐汤吞加味8味丸4-5钱,以使其真阳藏纳。下午乃服调补气血养心清肺和肝之膏滋1丸。方用酸枣仁4两(炒熟捣碎),当归身3两(酒拌炒),怀熟地8两,金石斛2两,白芍药3两(蜜水拌晒干炒),制麦冬3两(拌黄米同炒,炒燥去米),牛膝2两(水洗),制远志肉2两(用甘草浓汁煮透晒干焙)。
-
飞灵丹
处方:辰砂1两(上等者),水磨雄黄1两。制法:上为细末,用1白瓷盒子,先以牡丹皮烧烟熏盒子黑色光厚,入前药按令平实,以白附子末盖头,更以车前草末实满盒子,醋调赤石脂固缝,干盐泥通身固济,醋灰作冢子,炭5斤一煅通红,良久退火,放冷取出,再研细,仍先吹去草药滓,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腹腔化疗术
操作名称腹腔化疗术用品及准备1.排空膀胱。对肾功能有损害的化疗药物须用2000ml生理盐水稀释。3.单次腹腔穿刺注药按腹腔穿刺术常规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等。2.嘱患者在2h内尽量多变动体位,以利于药液在腹腔内均匀分布。3.严密注意患者有无剧烈腹痛、呕吐、腹泻及过敏反应。
-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上品药用于人体保健,加之中、下品药按君、臣、佐、使配伍,对症下药以治疗疾病。《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说:“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
广西本草选编
《广西本草选编》为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1974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编。全书收蕨类植物47科,91属,207种;裸子植物9科,16属,36种;单子叶植物35科,227属,547种。每种药按正名、别名、拉丁名、药用部分、效用及分布等内容叙述。1986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杂症大小合参
《杂症大小合参》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下层导药
下层导药为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在“正将”中的下层导药为:郁李仁、知母、生土牛膝兜、泽泻、清宁丸。在“猛将”中为:生大黄、元明粉。在“次将”中为:车前子、灯芯、莲子肉。参见药将:见《白喉忌表抉微》。参见白喉正将:见《白喉忌表抉微》。并进一步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
-
冯氏锦囊秘录
《冯氏锦囊秘录》为丛书名。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胡仕可
胡仕可元代医家。宜丰(今属江西)人。擅长本草,尝曰:“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遂择常用药按韵编类歌括,成《本草歌括》八卷。后世有何士信《补注本草歌括》、熊宗立《增补本草歌括》各八卷。
-
雪梨止咳糖浆
鉴别:(1)取本品20ml,用乙醚萃取二次,每次10ml,分取醚层,合并,挥去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发,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前胡对照药材1g,加乙醚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检查:相对密度应为1.24~其他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H)。15ml,一日3~
-
白喉次将
白喉次将指治疗白喉中比较次要的药物,称为“次将”。云:“白喉初起,辨别不明及症之轻者,与凡风邪之症,皆以此等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种。”参见药将:药将出自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缓分为“正将”、“猛将”、“次将”三类。而每“将”之中又分数条。
-
小儿解颅煎
《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上:方名:小儿解颅煎组成:龟版、生地黄。主治:小儿头大面小。用法用量:上药按儿大小酌用,如1岁内者,用龟版5分,地黄1钱,饭后煎服,1日3次。年大照加。
-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中层消药
中层消药系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在“正将”中的中层消药为:大木通、神曲、焦楂肉、陈皮、砂仁。在“猛将”中的中层消药为:厚朴、枳实、莱菔子。在“次将”中的中层消药为:小木通、枳壳、炒麦芽、竹叶。参见药将、白喉正将:药将出自《白喉忌表抉微》。并进一步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
-
五神丸
处方:自然铜15克(火煅,醋淬,研细)川椒8克(去目,炒出汗)当归15克(洗,焙)没药(别研)乳香(别研)各3克制法:上为细末,取青蒿自然汁和丸,如绿豆大。各家论述:《医方考》:是方也,位按五方,药按五色,气按五气,味按五味,月按五月,日按五日,粽用五家,此医流而兼阴阳家之识也。
-
女科精要
《冯氏锦囊秘录》为丛书,又名《冯氏锦囊》,50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内经纂要
《内经纂要》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冯氏锦囊
《冯氏锦囊》即《冯氏锦囊秘录》。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外科精要
主要内容:本书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整理而成。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主要内容:《外科精要》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
-
次层润药
概述:次层润药系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猛将”中的次层润药为:瓜蒌、生栀仁、连翘、川黄柏、马兜铃、兰草根。关于药将:《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缓分为“正将”、“猛将”、“次将”三类。并进一步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
-
三七伤药片
概述:三七伤药片为中成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组成为三七52.5g、制草乌52.5g、雪上一枝蒿23g、冰片1.05g、骨碎补492.2g、红花157.5g、接骨木787.5g、赤芍87.5g。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