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饵
服饵古代养生术语。指服食中的服金饵丹活动。《魏书·裴白藏传》“豁情赋序”:“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一说与服食同义。参见该条。
-
灵砂
功能主治:性温无毒,主五脏百病,益精养神,补气明目,安魂魄,通血脉,止烦满,杀邪魅。善治荣卫不交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旋气促,心腹冷痛,翻胃吐逆,霍乱转筋,脏腑滑泄,赤白下痢。用法用量:每服三粒,空心,枣汤、米饮、井华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粒。注意: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
-
万应延寿丹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万应延龄丹(《奇效良方》卷二十一)。五日间气痞,是脏腑间寒热气出,至七日唇口生津液,粗觉腹痛勿怪;十日全体渐肥润;四十五日语言雄壮,胸膈微痛,或吐微血,去积滞思虑郁结;至百日百病皆散,身体强健,至诚修合服饵,其效不浅也。
-
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年),为南北朝道教学家、中药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其思想渊源于老庄哲学及葛洪神仙道教,亦兼杂有儒家、佛家之说,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着较深的研究,尝整理《神农本草经》旧文,并增收魏晋以来名医所撰《名医别录》,合编为《本草经集注》七卷(原书已佚,现有敦煌卷子残本)。
-
服食
服食养生术语。指服食药饵以求长生。《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
备急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处方盆消120克紫河车青黛各15克蒲黄30克甘草60克薄荷75克僵蚕9克(炒)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入消研匀。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血气不实,虚弱心忪,头眩,脐腹(疒丂)疼,血海虚冷,漏下赤白及月水不定。须臾更1服。如骨出或刺破处血来多者,硼砂末6钱,水煎消毒饮调服。功能主治解中药毒。
-
感应圆
处方: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得者.功能主治: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不能转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此高殿前家方也。
-
七宣圆
处方:柴胡(去苗.炮制:上为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疗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积年腰脚疼痛,冷如冰石,脚气冲心,烦愦闷乱,头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胀满,胸膈闭塞,风毒肿气,连及头面,大便或秘,小便时涩,脾胃气痞,不能饮食,脚气转筋,掣痛挛急,心神恍惚,眠卧不安等疾。
-
紫草饮子
处方:紫草人参枳壳山楂木通穿山甲(土拌炒)蝉蜕各等分功能主治:益气活血,解肌透疹。附注:紫草茸汁(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名见《卫生总微》卷八)、紫草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九)、紫草饮(《医学入门》卷八)。才觉四肢色候及脉息,虽是疹痘疾,未攻皮毛穴出者,便可以服饵匀和,脏腑疏泄逐下;
-
真金不换正气散
《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局方》:方名:真金不换正气散组成:藿香1两,厚朴(姜汁制)1两,陈皮(去白)1两,苍术(浸炒)1两,半夏1两,甘草(炒)1两,川芎1两。主治:四时伤寒,五种膈气,吞酸,噫痞噎塞,干呕恶心;内受湿寒,外感风邪,身体沉重,肢节痠疼,头昏鼻塞,未分阴阳之间,尤宜服之;泻痢,加肉豆蔻。
-
元和纪用经
《元和纪用经》为运气著作,1卷,唐·王冰(启玄子)撰于公元762年。故其中章九法,论五味服饵。其方如上丹、中丹、小丹、八味丸、温平补益十精丸、六气经纬丸、汤酒散等。药分三品,方有大小,君臣佐使,以调阴阳,必当熟谙六气五运,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故下章列今古效验最胜之八十一法以治百病。
-
胜金圆
处方:槟榔四两,常山(酒浸.炮制:上为末,水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于发前一日晚临卧,用冷酒吞下便睡。忌食一切热羹汤、粥食,午间可食温粥,至晚方可食热。注意:忌一切生冷、鱼腥等物。治证、服饵一如前法。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水仙丹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吴氏集验方》:组成:辰砂2两,白及1两,白蔹1两,木通1两。以绢包裹辰砂,微火焙干,入乳钵研细,却滴药油和成剂,入信州砂盒内收。以井花水浸之,每朝换水。如遇服饵,抄一匙,丸如梧桐子大。主治:水火不足,精神恍惚,怔忪健忘,遗精白浊,小便淋沥,消渴,吐血、衄血、溺血,及虚烦发热。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为方书名,即元代大德年间重刊的《圣济总录》。内容有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多科疾病,以及杂治、养生等。有论有方,录方近二万首,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理论和经验。但书中也杂有宿命论、符禁、神仙服饵等糟粕。
-
饮膳正要
概述:《饮膳正要》为中医营养学著作。元代忽思慧编撰。主要内容: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相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是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的宫庭饮食谱153种与食疗方61种,以及所谓神仙服饵方法24则;现存刻本:元刻本已佚。
-
外丹
与内丹相对而论的外丹,是指古代炼丹家用“五石”、“八石”等矿物原料配制后,放入炉鼎中烧炼而成的化合物,即道教所谓的“仙丹”或“金丹”。服饵长生,莫过于内外丹。”外丹术源于先秦以来的神仙方术,至秦汉时因统治阶级的狂热推奉而十分盛行,迄至隋唐,仍风行不衰,并成为道教尤其是丹鼎派道教的主要道术之一。
-
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为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宋代赵佶等撰。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撰。内容有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多科疾病,以及杂治、养生等。194卷为“针灸门”,介绍了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某些病症的灸刺法。但书中也杂有宿命论、符禁、神仙服饵等糟粕。
-
华佗神医秘传
《华佗神医秘传》为书名。本书不见于一般书目和前人引录,卷首有孙思邈、徐大椿序言各一篇,亦均系托名之作。其内容包括病理秘传、临床秘传、神方秘传及内、外、妇、产、儿、五官、皮肤、伤科、结毒、急救、奇症、兽医、制炼、服饵等;并有华佗《注仓公传》一文。此书于1920年由上海古书保存会铅印发行。
-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唐代道士,知医。字子微,号白云子。洛州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因淡于功名而为道士。尝学习养生之道,尤其是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唐睿宗、玄宗及武则天时均召其入京,赏赐甚丰,并曾于王屋山修坛供其居住。著《天隐子养生书》一卷行世,内分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部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