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神
元神是人神志活动的原动力,禀受先天精气而产生,为生命之根本。
-
命蒂
概述:命蒂为经穴别名,即神阙。命蒂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故又名本穴为“气舍”。
-
神阙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脐中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脐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性命
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处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其后道教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
-
草还丹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草还丹: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石菖蒲(节密细者)牛膝(酒浸,切,焙)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地骨皮肉苁蓉(酒浸一宿,细切,焙)各等分制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功能主治:上明眼目,中暖水脏,下补丹田,疏风顺气,乌髭发,调顺气血,肥健身体。
-
玄关一窍
玄关一窍气功内丹术术语。而其部位所在,又有炁穴“祖窍”、中丹田、上丹田、下丹田、位置不定等诸说。另一类认识以元神或炼养时虚极静笃、元神显露、元炁元精亦随其发动之机的景像立论。《真诠》引张伯端:“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
-
婴儿
概述:婴儿出《五十二病方》。初生幼儿·婴儿:婴儿(infant)指出生到12个月龄的儿童。气功、炼丹术语·婴儿:婴儿为气功、炼丹术语。《悟真篇》:“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一说为药物异名。一说指元神。一说为周天功中运行之真气。《太极祭炼内法》:“婴儿渐登十二层楼,上金阙玉房之中,乃顶门泥丸宫…”
-
真汞
真汞气功内丹术术语。汞本为化学元素,是古代方士、丹家烧炼丹药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后被内丹家借用,以指元神。《脉望》卷七:“卓壶云云:真汞即我之游魂也,心实主之,神实统之,不可真指,曰心,曰神也,谓之元神。”
-
调心
调心气功术语。又称调神。即使精神意识调和均匀并减少其活动。是气功入手功夫的调身、调息、调心三调之一。《玄肤论·真息论》:“调心者,摄念归静,住坐卧行,常在腔子。”《丹经》又常有“下手先凝神”之说。具体方法,则可通过元神内敛、耳目内视内听,以达神与精气合一。
-
调药
调药气功内丹术术语。谓炼丹时精、气、神的调理。即以神调情调气,精满化气,气满生精,精满气足则神旺。其方法是凝元神、元气于丹田而调和之。惟用意不能重滞,要若存若亡。
-
调身
调身气功术语。谓放松躯体,以助气血流通,减轻元神负担,益于具体功法的修炼,是气功入手功夫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之一。
-
撮空理线
吴又可曰:“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肉瞤筋惕,肢体振战,目中不了了,皆缘应下失下之咎。攻之不可,补之不可,补泻不能,两无生理,不得已勉用陶氏黄药汤”(《温疫论·补泻兼施》)。如阴液耗竭,虚风内动者,可用三甲复脉汤等方。
-
产后舌出
概述:产后舌出为病证名。出戴武承《女科指南集》。病因病机: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两边属肝胆,一舌原通三经之气。据《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等篇载述,舌通数经之气: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产后元神虚惫,少阴(心经)厥阴(肝经)大败,经脉失养,导致舌出不收。治疗:治宜于舌上外涂朱砂末,内服保元汤。
-
姹女
姹女气功内丹术术语。其说不一。《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姹女是肺。”一说谓心中元神,属阳中之阳。《道枢》卷三十:“心之火可以为…《金丹大成·金丹问答》:“姹女在心。”一说指肾精。
-
降龙伏虎
降龙伏虎气功内丹术术语。龙指心火,虎指肾水。谓以真意(元神之用)使心火下降而济肾水,肾水上润以制心火,则水火交合无间,性情自伏而助丹成。《性命圭旨全书》:“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伏之者,伏身中真水。”
-
复原固本丸
制法:将虎骨、龟板2味打碎,用佳酒24碗,熬至3-4碗,去滓取汁。功能主治:生气血,扶元神,健筋骨,活经络,润颜色。主年四十以上,六脉微细,气血衰败。摘录:《疯门全书》
-
固本保元丸
《丹台玉案》卷四:固本保元丸:处方:人参茯苓各90克紫河车2具枸杞五味子知母锁阳仙茅当归各60克生地120克黄耆杜仲各30克天雄1枚甘草24克制法:上药研末,蜜丸。主治:诸虚百损,精血不固,元神不足,四肢乏力,肌肉消瘦,朝凉暮热,梦寐遗精,阳事不举。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
驻颜小还丹
《赤水玄珠》卷十:方名:驻颜小还丹组成:鹿角霜8两,龟版霜8两,虎胫骨(好酒炙)6两,天门冬(酒洗,去心)4两,熟地黄4两,人参(去芦)2两,松子仁2两,柏子仁2两,紫河车1具(焙干)。制备方法:鹿角胶、龟版胶各4两,酒化开,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用天冬、地黄、人参等,法象三才,以补人之精髓;
-
循衣摸床
《伤寒括要》卷上:“循衣摸床,必兼见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热甚,故动惕也…《温疫论·补泻兼施》:“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肉 筋惕,肢体振战,目中不了了,皆缘应下失下之咎。如阴液耗竭,虚风内动者,可用三甲复脉汤等方。
-
炼气化神
炼气化神气功内丹术术语。亦称十月关、大周天等。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的炼修阶段。其要点是用意识调整内气之分布和运行,以增强元神。《还真集》卷上:“中关炼气化神,补离中之阴而成乾也。”按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伍柳派丹法所说,这一阶段可分为大药过关服食和守中两段功夫。
-
秋石
秋石养生名词。外丹术指丹鼎内所生芽状物,内丹术借指药物(元神、元气)。《周易参同契》:“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俞琰注:“古记之龙虎,黄帝之金华,淮南之秋石,至阳之黄芽,无非托号以寓其微意而已。”又称龙虎石。淡秋石含有少量激素,可能对抗衰老有积极意义,但尚待现代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
太平丸酒
《寒温条辨》卷五:组成:糯米酒糟(晒干,炒黄色,为末)2两4钱,红曲(陈久者佳,炒黄黑,为末)2两4钱,六神曲(陈久者佳,炒黄黑色,为末)4两8钱,小麦麸(陈麦麸佳,去净面筋,晒干,炒黑色,为末)4两8钱,白僵蚕(白而直者,黄酒炒黄褐色,为末)8钱,全蝉蜕(去土,为末)4钱。加减:加枳壳、木通,治食滞饱闷。
-
扶桑延年至宝丹
处方:巨胜子1斤,枸杞子1斤,何首乌1斤,冬青8两,破故纸8两,山萸肉1斤,巴戟4两,桑叶10斤,柏子仁1斤,蛇床子1斤,川椒半斤。功能主治:养心血,健脾胃,理气和中,宽胸益志,添精补髓,明目乌须,壮阳固齿,通五脏,杀九虫,益元神,却百病,延年益寿,种子。主用法用量:每日清晨淡盐汤送服3钱,晚上临睡时再服3钱。
-
参麦茯神汤
处方:人参、麦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莲子。功能主治: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胃气不输,肺气不布,元神大亏。加辰茯神。附注:《湿温时疫治疗法》人参改用西洋参;
-
久痢
是指下痢久延不愈,以大便常带黏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为常见症的痢疾。《景岳全书·杂证谟》:“久痢阳虚,或因攻击寒凉太过,致竭脾肾元神而滑脱不止者,本原已败,虽峻用温补诸药,亦必不能奏效矣,宜速灸百会、气海、天枢、神阙等穴以回其阳。”
-
小周天
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载其功法为:呼气时,舌抵上腭,鼓腹使气下降到脐下,称气贯丹田。鼓腹使元气降至下丹田,运气过肛门,逆督脉而上,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至头顶百会穴,再经面部至舌与任脉相接,沿任脉而下,经上、中、下三丹田而气归下丹田,是为一循环,即为一小周天,复可按原径路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