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胸
宽胸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
至阳
又称“三阳”。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当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督脉并行脊中,故本穴可治疗脊强、腰背痛。至阳穴主要用于胸肺、肝胃疾患等:如胸胁胀词、咳嗽气喘、腹背相引痛、腰背强痛、四肢重痛、疟疾。镇痛作用:针刺至阳能够缓解胆道蛔虫所致的腹痛。
-
元见
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本穴配少泽、乳根等穴,可主治乳少、乳痈。针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膻中穴后,血管明显扩张,证明针刺膻中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时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心脏功能。
-
元儿
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本穴配少泽、乳根等穴,可主治乳少、乳痈。针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膻中穴后,血管明显扩张,证明针刺膻中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时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心脏功能。
-
元沉
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本穴配少泽、乳根等穴,可主治乳少、乳痈。针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膻中穴后,血管明显扩张,证明针刺膻中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时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心脏功能。
-
膻中
仰卧取穴。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本穴配少泽、乳根等穴,可主治乳少、乳痈。针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膻中穴后,血管明显扩张,证明针刺膻中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时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心脏功能。
-
中庭
概述:中庭:1.经穴名;穴在蔽骨之上凹隙处。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5肋间,平第5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中庭穴。深层有第6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中庭穴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中庭穴配俞府、意舍治呕吐。中庭配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
-
步郎
概述:步郎为经穴别名,即步廊。步廊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步郎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五肋间隙中,中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步郎穴穴位解剖:步廊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
-
步廊
意指庭堂两边之游廊,或侧屋也。步廊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步廊穴在胸部的位置步廊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五肋间隙中,中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步廊穴穴位解剖:步廊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
-
龙颔
概述:龙颔:1.经穴别名;中庭为经穴名(ZhōngtíngCV16)。蔽骨犹屏门,胸部为庭院,包络为宫城正室,心主居之。仰卧取穴。深层有第6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中庭穴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中庭穴配俞府、意舍治呕吐。中庭配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
-
膈俞
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7和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的分支分布。
-
七椎
概述:七椎为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即至阳穴。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至阳穴配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传染性肝炎。至阳配心俞、内关,有宽胸利气,温阳通络的作用,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
白豆蔻壳
《中医大辞典》·白豆蔻壳:白豆蔻壳为中药名,出自《药性切用》。功能主治:功在化湿,行气,温胃,消滞。《*辞典》·白豆蔻壳:出处:《药性切用》拼音名:BáiDòuKòuKé别名:豆蔻壳(《饮片新参》),白蔻衣(江苏)。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壳。"②《饮片新参》:"理气,宽胸,止呕。
-
橙子
Oranges橙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实。橙子被称为“疗疾佳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β-胡萝卜素、柠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类等物质。橙子的食疗功效橙性微凉,味甘、酸;瓤囊10瓣,肾形,中柱小而充实,果肉及果汁淡黄色,味甚酸。"归经《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经。"③《玉楸药解》:"宽胸利气,解酒。
-
瓜石汤
《医学入门》卷八:瓜石汤:别名:栝石汤处方:瓜蒌仁9钱,滑石1钱半,南星1钱,苍术1钱,赤芍1钱,陈皮1钱,黄连5分,黄柏5分,黄芩5分,白芷5分,甘草2分。摘录:《医学入门》卷八《刘奉五妇科经验》:组成:瓜蒌5钱,石斛4钱,玄参3钱,麦冬3钱,生地4钱,瞿麦4钱,车前子3钱,益母草4钱,马尾连2钱,牛膝4钱。
-
天会
别名天会。针由皮肤,在胸腹壁浅静脉的内侧,穿皮下筋膜和胸肌筋膜,入胸大肌及前锯肌,前肌由胸前神经支配,后肌由胸长神经支配。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等。
-
瓜蒌皮
概述:瓜蒌皮为中药名,出自《御药院方》,即《雷公炮炙论》记载的栝蒌皮的别名。拉丁名:PericarpiumTrichosanth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snakegourdpeel(《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栝楼壳、瓜蒌皮。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半夏丸
每服10-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为丸,如麻子大。处方:白矾(枯过)450克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1500克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之半夏丸主治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思饮食。主治痰嗽。
-
佛手露
《*辞典》:佛手露: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 ShǒuL 来源:为芸香种植物佛手的果实的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专治气膈,解郁,大能宽胸。②《中国医学大辞典》:悦脾,舒肝,宽胸,解郁,疏气,开胃进食。治气膈,烦热骨蒸。用法用量:内服:隔水炖温,3~
-
玉英
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气喘,呕吐,胸满,胸闷,喉痹,咽肿,心烦,乳痛,心绞痛,现代又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胸膺疼痛,胸闷喘息,呕吐寒痰,胸膜炎等。
-
紫宫
概述:紫宫为经穴名(ZǐgōngCV19,RN19)。紫宫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如咳嗽,气喘,吐血,唾如白胶,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咽塞,饮食不下,咳嗽,呃逆,胸闷,呕吐,食不下,心烦,两乳肿痛,烦心咳嗽,呕吐痰涎,胸膺疼痛,现代又用紫宫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胸膜炎,食道痉挛等。仰卧取穴。
-
商盖
概述:商盖为经穴别名,即督俞。督指督脉,俞即转输,此穴居督脉中点之旁,是督脉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督俞。督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商盖穴的取法:督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黄花菜
干品含水量少,各种营养素含量明显提高,每500克中蛋白质含量达70.5克,还含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300.5克、钙2315毫克、磷865毫克、铁82.5毫克、胡萝卜素17.2毫克、硫胺素1.8毫克、核黄素0.7毫克、尼克酸20.5毫克。黄花菜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血除烦,宽胸膈,养血平肝,利水通乳,利咽宽胸,清利湿热,发奶等功效;
-
神藏
概述:神藏为经穴名(ShéncángKI25)。神藏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神藏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二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神藏穴有宽胸顺气、降逆定喘之功,主治心脏疾患及咳嗽,气喘,胸痛,呕吐,烦满,不嗜食。
-
灵墙
概述:灵墙为经穴别名,即灵墟。灵墟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墙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三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灵墙穴穴位解剖:灵墟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斜刺或平刺0.5~
-
气户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主治病症: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配伍:气户配云门、天府、神门,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
-
灵墟
灵墟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墟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三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在肋软骨及其之间的肋间结构的后方,和胸内筋膜、胸横肌前方下,降距胸骨两侧缘约1~不宜深刺。斜刺或平刺0.5~
-
腹通谷
仰卧位,在肓俞上5寸,上脘(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腹通谷穴穴位解剖:腹通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鞘内的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深层有第7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动脉分支分布。腹通谷穴的功效与作用:腹通谷有补脾和胃、宽胸理气的作用。本穴之名“通谷”,亦喻其能通胃肠,乃通彻谷之上游也。
-
枳实薤白桂枝汤
概述:枳实薤白桂枝汤记载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上,其组成为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6g、栝楼实12g,具有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之功效。症见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上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诸药配伍,能使胸阳振,痰浊除,阴寒消,气机畅,则胸痹胸痛,喘息短气等症自可向愈。
-
玉堂
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气喘,呕吐,胸满,胸闷,喉痹,咽肿,心烦,乳痛,心绞痛,现代又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胸膺疼痛,胸闷喘息,呕吐寒痰,胸膜炎等。
-
膈关
概述:膈关为经穴名(GéguānBL46)。膈关穴主治膈、胃及局部疾患:如呕吐,噎膈,嗳气吞酸,呃逆不止,胸腹满痛,小便黄赤,脊强背痛,浑身骨节疼痛,呕吐,食不下,胸闷,脊背强痛,呃逆,现代又多用膈关穴治疗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痛,胃出血,脊背疼痛,肠炎等。膈关穴具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或艾条灸5~
-
璇玑
璇玑穴主要治疗胸肺、咽喉疾患等:如胸胁支满,哮喘,支气管炎,喉痹,咽肿,水浆不下,胃中有积,贲门痉挛,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咳逆上气,喘息,水浆不下,小儿喉中鸣,呕吐,泄泻,支气管哮喘,食管痉挛,喉痹咽肿,胸胁之满,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痉挛等。
-
大神效活络丹
去毒炒)两头尖(二两.酒浸)赤芍药(一两)贯芎(二两)防风(二两半)葛根(一两半)没药(一两.另研)血竭(七钱半.酒浸)天麻(二两)藿香(二两.去土)天竺黄(一两)败龟板(一两.炙)人参(一两)何首乌(二两)白芷(二两)乌药(一两)安息香(一两)青皮(一两)黑附子(一两.炮.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血会
概述:血会为八会穴之一。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窝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等。向内斜刺0.5~
-
木香饼子
主治脾经虚冷,胃脘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涩,心腹撮痛,呕逆宿水,胁下疼闷,喘满气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功能主治:《鸡峰普济方》卷二十方之木香饼子主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满痞,心腹刺痛,两胁胀满,食不消化,寒痰呕吐,噫醋吞酸,霍乱吐泻,五膈气病,咽喉噎塞,酒毒痰吐,不进饮食。
-
阿尔太多榔菊
概述:阿尔太多榔菊又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为菊科阿尔太多榔菊DoronicumaltaicumPallas[CremanthodiumcalotumDiels]的全草。阿尔太多榔菊味甘、苦,性温,具有祛痰止咳、宽胸利气的功效,主治痰喘咳嗽等。(《全国中草药汇编》)阿尔太多榔菊的性味:阿尔太多榔菊味甘、苦,性温。
-
华盖
华盖穴主要用于胸肺、咽喉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胸胁痛,咽肿喉痹,胸胁满痛,咽喉痛,胸胁胀痛,胸痛,胁肋痛,喉痹,水浆不下,现代又用华盖穴以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胸膜炎,喉炎,肋间神经痛等。肾经之或中,平任脉之华盖,即起阴潜之肾水,滋娇柔之肺金。华盖配尺泽、肺俞,治咳嗽气喘。
-
宽中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三:宽中丸:处方: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晒干)制法:上药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宽中丸:处方:香附4两,陈皮2两,青皮2两,枳壳2两,枳实2两,三棱2两,莪术2两,神曲1两,麦芽1两,糖球子1两,牵牛(头末)12两。
-
清喉利咽颗粒
清喉利咽颗粒药典标准:品名:清喉利咽颗粒QinghouLiyanKeli处方: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醋香附、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制法:以上十三味,除薄荷脑外,沉香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本品每袋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3.0mg。一次1袋,一日2~
-
大茱萸丸
《活幼口议》卷十七:大茱萸丸:处方:蓬莪术1分(醋煮),京三棱1分(醋煮),干姜(炮)2分,青皮2分,陈皮(并去白)2分,木香2分,丁香2分,巴豆21粒(去壳心膜,出油),绿小细吴茱萸2钱。主治: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气,时上抢心痛,烦渴,不得卧,面目恶风,悸掉,惕惕时惊,不欲饮食而呕,变发寒热。
-
抵圣汤
《医略六书》卷三十:抵圣汤:处方:西赤芍1钱半(醋炒),江枳壳1钱半(炒),生人参1钱半,法半夏1钱半,泽兰叶3钱,新会皮1钱半,鲜生姜3片。功能主治:腹胀呕吐,脉弦细涩者。赤芍破瘀泻滞血,泽兰利水通血脉,权壳泻滞气以宽胸,人参扶元气以助化源,半夏燥湿醒脾胃,陈皮利气和中州,鲜生姜温胃气以散痰湿也。
-
二姜丸
《卫生总微》卷十六:二姜丸:处方:干姜、良姜各等分。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二姜丸:处方: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朱氏集验方》卷二:组成: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主治:虚疟。《鸡峰》卷十八:组成:良姜1两,干姜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
-
二姜圆
处方: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炮制:上件为细末,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并皆治之。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食后,橘皮汤下。注意:妊娠妇人不宜服。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法制陈皮
《验方新编》卷十一:法制陈皮:处方:陈皮1斤(清水泡,1日去净白),白党6两,甘草6两。功能主治:消痰化气,止渴生津。另用甘草2两,乌梅肉1两煎成浓汁,将陈皮浸入汁内,拌匀,晒至半干,再用下药(白沙参、川贝母、西青盐、粉甘草各5钱)共研细末,拌于陈皮之上晒干(勿做成丸)。每服不以多少,细嚼,咽津,无时。
-
法制枳实
处方:枳实1斤,檀香5钱,片脑1钱。功能主治:消胀满逆气,除胸胁痰癖。主腹部臌胀,呕吐或呃逆,胸满胁痛,痞闷不舒。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本方以枳实为主药,功能行气破结,祛痰,消痞满;佐以檀香、冰片芳香化气,甘草膏和脾胃。诸药配合,可达到消胀、降气、宽胸、利膈的目的。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扶桑延年至宝丹
处方:巨胜子1斤,枸杞子1斤,何首乌1斤,冬青8两,破故纸8两,山萸肉1斤,巴戟4两,桑叶10斤,柏子仁1斤,蛇床子1斤,川椒半斤。功能主治:养心血,健脾胃,理气和中,宽胸益志,添精补髓,明目乌须,壮阳固齿,通五脏,杀九虫,益元神,却百病,延年益寿,种子。主用法用量:每日清晨淡盐汤送服3钱,晚上临睡时再服3钱。
-
干葛平胃散
概述:干葛平胃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干葛平胃散:处方:葛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若有寒热加柴胡;头痛身热恶寒加羌活。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干葛平胃散功在和胃宽胸。主内伤吐苦水挟食,脉右关弦数;寒湿痢,胸满,呕吐饱闷,脉长者。
-
桂苓丸
桂苓丸说明书:药品名称:桂苓丸药品汉语拼音:GuilingWan桂苓丸的主要成份:肉桂、木香、丁香、干姜、附子、肉豆蔻、茯苓等。用于脾肾阳虚所致腹痛泄泻等症。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三因》卷五之桂苓丸:处方:桂心2两,白术2两,赤茯苓3两,乌梅肉1两半,干生姜1两,甘草(炙)半两。主伤暑烦渴。
-
栝楼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处方:栝楼实1枚(捣)薤白12克半夏12克白酒1升功能主治: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心典》: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附注:瓜蒌薤白半夏汤(《济阳纲目》卷七十二)、瓜蒌薤白汤(《医醇剩义》卷四)、瓜篓半夏白酒汤(《医学金针》卷三)。
-
虎肚丸
处方:虎肚(洗净,炼干)1两,厚朴1两,制甘草1两,广皮1两,苍术2两。制法:上为极细末,水泛为小丸。功能主治:健胃宽胸利膈,增进消化机能。主翻胃噎膈,呕吐吞酸,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或不服水土,胃肠障碍。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3分,姜汤送下。注意:忌生冷食物。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