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疳
龋者,牙龂腐烂也。”其中以风热牙疳较为多见;病因病机:多因胎毒、大病后、时行疫疠或疹痘余毒未清,复感外邪,积毒上攻齿龈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走马牙疳,牙床腐烂,齿牙脱落,谓之走马者,言其急也,此盖热毒蕴蓄而然。”《焦氏喉科枕秘》:“此症食炙煿醇酒肥甘,以致阳明胃经火动而生湿热,故发。
-
牙龈溃烂
牙龈溃烂为症状名。多由平素胃腑积热,复感风热之邪而致,也可由寒湿之气滞于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龋者,牙断腐烂也。”又据发病情况分为:风热牙疳、青腿牙疳、走马牙疳三种。外用锡类散,时时敷涂。
-
崩沙
崩沙病名。指患牙疳而见有上下唇破,鼻穿且牙落者。《幼幼集成》卷四:“牙疳者,初作臭气,次则齿牙黑,甚则龈肉烂而出血,名为宣露,此由肾热。其气直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宜速治之;证治可参见走马牙疳、牙疳等条。
-
新订黑热病苍柏消疳饮
《黑热病证治指南》:方名:新订黑热病苍柏消疳饮组成:制苍术、大附子、山楂肉、煨黑姜、小青皮、粉甘草、宣木瓜、粉萆薢、炙川柏、炒独活、怀牛膝、尖槟榔、炙鸡金、黑大豆、汉防己。牙疳腐烂,及两腿浮肿青黑,甚则黑斑溃烂。加减:如牙疳甚者,去附子,加黄连、石膏;如青腿甚者,再加威灵仙、五加皮。
-
蜘蛛蜕壳
《*辞典》:蜘蛛蜕壳:出处:《纲目》拼音名:ZhīZhūTu K 别名:蜘蛛壳(《备急方》)。来源: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的蜕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蜘蛛条。功能主治:《纲目》:治虫牙、牙疳。(《备急方》)②治牙疳出血:蜘蛛壳为末,入胭脂、麝香少许敷之。(《仁斋直指方》)摘录:《*辞典》
-
新定加味冰硼散
《疡科纲要》:方名:新定加味冰硼散组成:漂人中白3两,老月石2两,薄荷尖2钱,梅花冰片5钱,明腰黄1两。主治:咽喉痛腐,口疳、舌疮、牙疳、重舌。加减:牙疳多血,加蒲黄炭、枣信炭。制备方法:各为细末和匀。
-
臭息
臭息肾疳五证之一。指牙疳患者口气臭秽。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龙虎止疳散
处方:屋上白猫屎、煨石膏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加入蛔虫1条(炙灰),冰片少许,共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痘后牙疳,极凶危者,及走马牙疳。用法用量:吹之,再服清火解毒之剂。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
加味二妙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方之加味二妙汤:处方:黄柏、炒苍术、牛膝各三钱,槟榔、泽泻、木瓜、乌药各二钱,当归尾一钱半,黑豆四十九粒,生姜三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方《医宗金鉴》卷三十九方之加味二妙汤:组成:防己、当归、川萆薢、黄柏、龟版、牛膝、秦艽、苍术。
-
柳绿散
《普济方》卷六十七:柳绿散:处方:青黛、蒲黄、雄黄、枯白矾各等分(一方有五倍子无雄黄)。功能主治:牙疳。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七《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新效方》:方名:柳绿散组成:人中白。主治:牙疳,并口、鼻、耳边疳疮。用法用量:入铜青,和令如柳色。制备方法:上为末。
-
走马牙疳散
《良朋汇集》卷四:组成:五倍子大者1个(装入茶叶末,在内外用纸封好,放灰火内煨,黄色为度)。主治:小儿牙疳。用法用量:先用米泔水洗漱,后上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牙疳回疳散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组成:真人中白5分(煅),陈蚕茧2钱5分(煅存性),五倍子1钱(打碎,去盅),制明矾(法用整五倍子1钱,内装明矾1钱,煅枯,研细末用),川连末5分,芦荟末5分,犀牛黄3分,青黛5分,冰片4分,蟢子窠17个(煅存性)。主治:牙疳。用法用量:先用河蚌煎汤漱口,用少许吹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牙疳速效散
《良朋汇集》卷四:组成:寒水石(烧红)1两,蒲黄5钱,文蛤5钱,青黛2钱,冰片1分。主治:小儿牙疳,及舌上生疮。用法用量:敷上。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马乳
《中医大辞典》·马乳:马乳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性味:甘,凉。治血虚烦热,虚劳骨蒸,消渴,牙疳。化学成分:每100g含水分91g,蛋白质2.1g,脂肪1.1g,碳水化物6g,灰分0.4g。"③《本草拾遗》:"味甘,性冷利。补血润燥之外,善清胆、胃之热,疗咽喉口齿诸病,利头目,止消渴,专治青腿牙疳。
-
解毒牛黄丸
《种痘新书》卷十二:解毒牛黄丸:处方:郁金1钱,牛黄1钱,杏仁14个,巴豆(去油)5分。功能主治:痘后余毒,痰壅惊悸。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名:解毒牛黄丸组成:牛黄、郁金、杏仁、巴豆、薄荷。主治:痘后余毒,或攻眼,或喉痛,牙疳痰壅,惊搐。制备方法: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六味加肉桂汤
处方: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萸肉、加肉桂少许,或加人中黄。功能主治:虚火牙疳。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
神功丹
处方:人中白60克黄柏18克青黛18克(水飞)薄荷叶18克儿茶30克冰片1.8克制法: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牙疳。摘录:《重楼玉钥》卷上《普济方》卷三三一:方名:神功丹组成:枯白矾5钱1分,乌头1个(炒黄)。《玉钥》卷上:方名:神功丹组成:人中白2两,黄柏6钱,青黛6钱(水飞),薄荷叶6钱,儿茶1两,冰片6分。
-
如垩散
《鸡峰》卷二十三:组成:香白芷1两,苓苓香叶1两,甘草1两,寒水石3两,草乌头末3钱,石胆1钱,砒霜1钱,铅白霜1钱,硼砂半钱。主治:大人、小儿急慢牙疳,及牙断蚀漏,脓出不止,并骨槽风及牙肿痒闷者。用法用量:每用时先漱净口,用半字轻揩,有涎吐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密收。
-
三灵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方名:三灵散组成:绿矾(研)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麝香1钱。主治:小儿牙疳口臭。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牙龈上,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方名:三灵散组成:草乌、细辛等分,黄丹少许。主治:八般头风。用法用量:搐入鼻中。
-
腐根
腐根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白虎抱龙丸
处方:寒水石(生、熟)各4两,石膏(生、熟)各4两。制法:上为细末,生甘草熬膏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惊风发热,泄泻夜啼,不乳不食,牙疳口糜。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汤化下。
-
非疳散
处方:冰片4分,人中白(煅去臭气,存性)1两,五倍子(炒茶褐色,存性)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热止疼,去臭秽。主葡萄疫。邪毒攻胃,牙龈腐烂,口臭出血,形类牙疳,而青紫斑点色反淡,久则令人虚羸者。用法用量:先用米泔水漱口,后用此药擦患处,内服胃脾汤。摘录:《金鉴》卷七十六
-
疳热凉膈散
处方:大黄、黄连、黄芩、石膏、生地、方解石、玄参、连翘、牛蒡、枳壳、薄荷、荆芥穗。功能主治:疹后牙疳甚烈者。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
红玉铤子
处方:砒霜1块(皂龟子大),黄丹(煅过)少许,鲁土2钱。制法:上为细末,糊饼和作剂子。功能主治:一切牙疳。用法用量:方中黄丹、鲁土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
水银霜
概述:水银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粉霜之别名。别名:白雪、水银霜、白粉霜。来源及产地:轻粉的精制品。产湖北、浙江、河北等地。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攻毒,蚀恶肉,利水,通便。1.治牙疳,梅毒恶疮。2.治水肿,臌胀,大小便闭。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芜荑消疳汤
《金鉴》卷四十三:方名:芜荑消疳汤组成:雄黄、芜荑、生大黄、芦荟、川黄连、胡黄连、黄芩。主治:牙疳。牙槽风溃后肿硬不消,出臭血而不出脓,臭秽难近。若不能食,或隔1日,或隔2-3日攻之。攻之后渐能食,不必忌口,任其所食。虽大便溏,仍量其轻重攻之。
-
秘传宁口散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宁口散组成:青黛2钱,硼砂1钱,孩儿茶5分,薄荷叶5分,片脑2分(1方有蒲黄、朴消、生甘草)。主治:牙痛牙疳,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咽疼用芦管吹入。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秘传神应散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神应散组成:蛤蟆1只(小者,背绿眼光者是用),明矾2钱,小红枣2枚(去核)。主治:牙疳。用法用量:笔尖蘸药点患处。制备方法:上共捣成膏,作1丸,火煅存性,为细末。
-
清毒凉血饮
《金鉴》卷五十九:方名:清毒凉血饮组成:知母、石膏、生地、黄连、当归、赤芍、大黄、山栀子、丹皮、荆芥、连翘(去心)。主治:痘后牙疳。初起口臭龈肿,牙缝出血,尚觉疼痛,甚则色黑腐烂,牙齿脱落,穿腮破颊,蚀透鼻唇。用法用量:水煎服。外敷人中白散。
-
清胃石膏汤
《痘疹会通》卷五:方名:清胃石膏汤组成:金钗石斛1钱5分,桔梗1钱5分,甘草5分,元参1钱,煨石膏1钱5分,黄连4分,炒黄柏3分,牛蒡子1钱,连翘(去心)6分,荆芥3分,生地3钱,花粉8分。主治:小儿麻后,牙疳黑烂。用法用量:加西河柳2钱,清水煎服。
-
清胃败毒汤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方名:清胃败毒汤别名:清胃败毒散、清胃散毒汤组成:僵蚕、丹皮、甘草、连翘心、生地黄、桑白皮、白茯苓、金银花、黄柏(蜜水炒)。主治:痧后口疳、牙疳。加减:体虚,加白术。附注:清胃败毒散(《种痘新书》卷十一)、清胃散毒汤(《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
辄马丹
《外科传薪集》:方名:辄马丹组成:胡连2钱,川柏2钱,硼砂1分,雄精1钱,川连1钱,儿茶5分,薄荷1钱,人中白(煅)1钱,冰片8分。主治:牙疳作痒。用法用量:此症若因热温而起者,当以绿豆饮浓汁频用。制备方法:共为细末。
-
犀角黄连汤
《医林绳墨大全》卷一:方名:犀角黄连汤组成:犀角3钱(磨),黄连2钱,乌梅4个,木香3分。主治:狐惑;痘后牙疳。用法用量:水煎,入犀角、木香汁匀服。
-
雄绿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施圆端效方》:方名:雄绿散组成:雄黄半两,铜绿半两。主治:恶牙疳蚀腐臭。用法用量:荆芥水洗漱渫净,上之。制备方法:上研匀。
-
新定加减锡类散
《疡科纲要》:方名:新定加减锡类散组成:漂净人中白2两,西牛黄5钱,老月石2两,鸡爪川连1两,明雄黄1两5钱,真川贝8钱,广郁金8钱,金余灰(即人指甲,洗净,炒松,弗焦,研细)6钱,上梅片4钱。主治:咽喉腐烂,及口疳、牙疳、舌疮。制备方法:各为极细末,和匀。
-
新订黑热病芦荟消疳饮
《黑热病证治指南》:方名:新订黑热病芦荟消疳饮组成:朱拌芦荟、银柴胡、苏薄荷、京玄参、生川柏、川木通、广藿香叶、胡黄连、绿升麻、白桔梗、炮姜炭、生甘草。主治:黑热病(阳性)。牙疳腐烂,两腮浮肿胀大,甚则面目尽肿。附注:方中川柏、炮姜,用量约二与五之比,如川柏三钱,炮姜用六分是也。
-
新订黑热病消疳外贴膏
《黑热病证治指南》:方名:新订黑热病消疳外贴膏组成:飞青黛、明乳香、白砒、真轻粉、原麝香。牙疳腐烂,两腮胀大,溃烂流脓,血水淋漓不止。制备方法:各药研为极细末,同香油调稠,薄摊纸上,捶实阴干。
-
雄黄解毒散
《明医杂著》卷六:方名:雄黄解毒散组成:雄黄1两,铜绿2钱5分。主治:痘疮后牙疳口臭,或走马疳龈颊蚀烂,或肢体成痘疳凹陷不愈。制备方法:上为末。《痈疽神秘验方》:方名:雄黄解毒散别名:雄黄散组成:雄黄1两,白矾4两,寒水石(煅)1两半。主治:一切痈肿溃烂,诸风疮痒。附注:雄黄散(《疡科捷径》卷下)。
-
酸浆膏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方名:酸浆膏组成:酸浆草根(生者)1握(细锉,以洗净乱发缠裹成一团。用法用量:患者先用盐汤漱剔牙缝,令净,然后以指蘸药膏揩之;制备方法:先用米醋1碗,入酸浆草根及皂荚2味,慢火煎至半碗,去滓,入附子、白矾末,更熬成膏,取出,候冷,刮入麝香乳钵内,研匀,以瓷盒收贮。
-
漱口水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婴孺方》:方名:漱口水组成:莨菪子4分,独活4分,甘草(炙)5分,川芎1分,当归1分,竹叶6分,楮树根2分(即蔓桃根)。功效:坚牙杀虫生齿。主治:牙疳。用法用量:每服1匕,水8合,煎四合,候温暖,下地黄汁少许,晨夕含并漱口。制备方法:上为末。
-
麝香生肌散
《普济方》卷六十七:方名:麝香生肌散组成:麝香1钱半,青黛1钱半,乳香1钱,轻粉1钱,五色龙骨(重研)1两,苦葫芦瓤1两。主治:牙疳。用法用量:临卧先用温水漱口,然后用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乌神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名:乌神散组成:鲫鱼1枚(大者,去肠肚),大枣10个(去核),胆矾1钱(研细,入在枣内,却将枣入在鱼腹中),龙骨1钱(别研),脑子(别研)半两,麝香(别研)半钱。主治:小儿牙疳,牙跟肿痛,及退牙后久不生者。用法用量:每食后,用温浆水漱口,以药少许敷牙龈患处,1日3次用之。
-
鸡肫
鸡肫也称“鸡胃”。形扁圆,外有筋膜,内有肫皮,两侧为肫肉。如:炸肫仁、火靠菊花肫、爆肫花、卤鸡肫。鸡肫的别名鸡胗、鸡胃鸡肫的食疗功效味甘平、性涩、无毒。有消食导滞,帮助消化的作用。有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牙疳口疮,以及利便、除热解烦。
-
白雪
概述:白雪为中药名,出自《抱朴子》,为《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粉霜之别名。别名:白雪、水银霜、白粉霜。来源及产地:轻粉的精制品。产湖北、浙江、河北等地。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攻毒,蚀恶肉,利水,通便。1.治牙疳,梅毒恶疮。2.治水肿,臌胀,大小便闭。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宣露
宣露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嗅气味
嗅气味闻诊内容之一。即通过嗅闻病人身体、口腔和各种排泄物的气味,了解诊断疾病。如口气秽臭,多属胃热,口气酸臭,多属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是牙疳或有内痈。排泄物恶臭者,多属实热;略带腥味者,多属虚寒等。
-
崩砂
崩砂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乌爹泥
乌爹泥释名亦名孩儿茶、乌垒泥。气味苦、平、无毒。主治1、鼻渊(鼻孔里常流清涕)。2、牙疳口疮。又法:用乌爹泥、雄黄、贝母等分,研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3、下疳阴疮。4、痔疮肿痛。用乌爹泥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共研为末,调人乳搽肛上。附方此外,乌爹泥还有化痰生津、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等作用。
-
冰玉散
概述:冰玉散为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处方:生石膏一两,硼砂七钱,冰片三分,僵蚕一钱。生石膏30克月石21克冰片0.9克僵蚕3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主治牙疳,牙痛,口疮,齿衄,喉痹等症。
-
除疳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除疳散:处方:丁香半钱,生犀角(末)半钱,苦楝根(有子者良,赤者不用,阴干为末)半两,鹤虱半两,密陀僧1分,白槟榔(炮,锉)1分。功能主治:五疳,吐虫,腹胀羸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麻症集成》卷三:方名:除疳散组成:煅人中白、煅文蛤、烧蚕蜕纸、铜青。主治:牙疳臭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