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指络脉的分支。亦称孙脉。《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张隐庵注:“夫经脉之支别曰络脉,络脉之支别曰孙络。”
-
尤伸仁
尤伸仁为明代医家,字依之。无锡(今属江苏)人。尝得喉科外用秘方17张,本此业喉科。又承家学,益精其技,曾治愈严文靖、范屏麓、孙雪窗等人之疾,三人共出资财,于嘉靖(1522~1566)年间为尤氏补太医院吏目,医名日盛。祖传《尤氏喉科秘书》,至裔孙尤存隐始编订传世。
-
肠风饮
处方: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功能主治:肠风便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
猢孙散
处方:猢孙姜不拘多少(去毛,炒)。功能主治:肠风失血。用法用量:酒煎,去滓,空心服。一方烧存性,碾为末,米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仁存方》
-
皂荚豉汤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真人方,名见《卫生总微》卷十四:组成:皂荚(烧灰)。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豉汤下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三三丸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孙北楼方:方名:三三丸组成:孩儿茶1分,砒8厘(壮者用1分),轻粉5分。主治:杨梅疮等。用法用量:分作9服,1日3服,清茶送下。3日后无形迹。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小补髓汤
《魏氏家藏方》卷四引孙路琳方:方名:小补髓汤组成:柴茸(极老者不妨,刮去毛,锯作甘蔗段,再擘作薄片子)3钱,大缩砂仁(揉碎,去膜)1钱。用法用量:水1大碗,同煮至1盏半,去滓,取清汁1盏,空心温饮之,1日2次。用药禁忌:如服此药,须屏去一切汤剂。
-
孙络
孙络(tertiarycollaterals)是指最细小的络脉。即络脉别出的细小分支。又名孙脉。《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卫气通过孙脉(络)散布全身。具有“溢奇邪”“通营卫”的作用。
-
孙晏如
孙晏如为近代针灸家。承澹盒编著的《中国针灸治疗学》经孙氏增补古今治验,成为“增订本”,于1931年出版。
-
汪光爵
汪光爵(1663-1718年)清代医家。又名光园,字缵功,号学舟,江苏吴县人。初攻举子业,屡试不第,改攻医学,治病有奇效。尝著《医要》一书,未见梓行。另有其孙汪元亮、元轼整理之《虚劳论》一文,刊于《吴医汇讲》。
-
马化龙
马化龙(约1630-1705年)清代眼科医家。山东益都人。因少时病眼而发奋攻读,并专攻眼科,从王万化处获《孙真人眼科秘诀》一书,遂更专于此道。阐发医理,从肺肝二经论治眼疾。所著眼科论著数种传世,如《眼科入门》一卷,《眼科阐微》四卷及《孙真人眼科秘诀》七卷传世。
-
邓处中
邓处中宋代人。自号应灵洞主探微真人。此人生平事迹及履贯不详,曾为旧题华佗《中藏经》题序一篇,序中所言颇为怪诞不经之事。邓自称华佗之外孙,而称华佗为先生,后世论者疑其为宋代人,伪托华佗之名而著《中藏经》。
-
祁广生
祁广生即祁坤。祁坤(17世纪)为清代医家。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而聪敏,广读经书,后于顺治间为御医。曾任太医院院判等职。认为外证难于内证,而医家多重内而轻外,有失偏颇,遂著《外科大成》,此书内容丰富,后为其孙祁宏源在参加编修《医宗金鉴》时,以之为蓝本,加以修订而为《外科心法要诀》。
-
国家儿科及小儿外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儿科及小儿外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责人黄国英)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负责人倪鑫)。
-
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负责人黄宇光。
-
严鸿志
严鸿志近代医家。字痴孙,浙江慈溪人。颇精于医,并勤于著述,所著有《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金匮广义》、《女科医案》等,现均有刊本行于世。
-
阙待新编
《阙待新编》痘疹专著。清·孙能迁撰。刊于1760年。本书系作者治疗小儿斑诊的经验总结。卷上记述斑诊的病理和治疗方药;卷下为作者经治医案。书名“阙待”,是作者认为要“阙其疑以待损益”的意思。现有清刻本、烟台立成印书馆铅印本。
-
女丹合编
《女丹合编》气功丛书名。清·贺龙骧辑。丛书编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刻《道藏辑要》。
-
三戒
三戒养生术语。含意不一。儒家之说,见《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所得。”道教之说,如《孙真人卫生歌》:“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
钱萼
钱萼明代医家。嘉善(今浙江)人。名医殳珪之孙婿,曾从殳珪学习灸术,遂精于医,闻名于当地。辑有《医林会海》(亦作《医林验海》)四十卷,已佚。
-
祁坤
祁坤(17世纪)为清代医家。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而聪敏,广读经书,后于顺治间为御医。曾任太医院院判等职。认为外证难于内证,而医家多重内而轻外,有失偏颇,遂著《外科大成》,此书内容丰富,后为其孙祁宏源在参加编修《医宗金鉴》时,以之为蓝本,加以修订而为《外科心法要诀》。
-
祁宏源
祁宏源(约1760~)为清代外科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名医祁坤之孙,尽得家传,行医50余年,颇有医名。奉诏于公元1739年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乃取其祖之《外科大成》编辑而成。列证详备,治法实用,又编歌括、绘图260余幅以便览诵,因而流传颇广。
-
蜜酒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引孙真人方:方名:蜜酒组成:沙蜜1斤,糯米饭1斤,面曲5两。主治:风疹,风癣。用法用量: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制备方法:熟水5升,同入瓶内,封7日成酒。
-
王廷玉
王廷玉为王开之孙。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从师窦汉卿,精针灸之术。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针术的近代研究
《针术的近代研究》为书名。日·间中喜雄、德·H.许来特合撰,肖友山、钱稻孙合译。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凌千一
凌千一为明代针灸家。凌云的孙辈。撰有《针灸秘要》,未传。
-
章权
章权为章迪之孙,亦擅针灸。章迪为宋代针灸家。字吉老。无为(今属安徽)人。为人治病,颇有效验。北宋书法家米芾曾为之书写墓志。其子章济,孙章权,亦承其业。
-
元门脉诀内照图
《元门脉诀内照图》为藏象著作,2卷。旧题汉华佗撰。主要收“明画图之象,明当脏之病,明五脏相入,明脏腑相入,明脏腑用药,明脏腑成败”等六方面内容。有图有论,文风古朴,颇多奇论。历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明嘉靖闯太医院判周兴国抄得而秘于家。叶天士于周兴国之孙周道州处得之,辨其传抄之误而屡加批注,遂传于今。
-
宇陀萨玛·元丹贡布
1202)为宋代著名藏医学家。又称小宇陀(或后宇陀)·元丹贡布。系老宇陀·元丹贡布第十三世孙。据载,八岁始学医,曾先后六次去印度求学。医著很多,曾用厘定后的藏文增补《四部医典》,著有《宇陀萨玛·元丹贡布亲注四部医典》、《大小八支集要》、《切脉学五章》、《宇妥药诊十八支》等多种医著。
-
孙希礼
孙希礼为明代医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世业医。曾祖相为元末医学教授。得祖传,尝为太医院博士。宣德(1426~1435)年间,治愈学正朱仲坚疾,有“神医”之称。子孙皆承祖业,誉为“世医孙氏”。
-
国家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负责人陈文祥。
-
许道幼
许道幼为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高阳(今属山东)人。仕梁,尝官至员外散骑侍郎。幼年以母病而潜心医学,医术高明,时称名医。尝谓其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其孙许智藏为著名医家。
-
撰集伤寒世验精法
《撰集伤寒世验精法》伤寒著作。明·张吾仁撰。本书卷首列《伤寒辨舌世验精法》,其36舌图盖出自《伤寒金镜录》。本书主体则详论伤寒、类伤寒以及和伤寒有关的多种病证的证治,选方比较广泛,颇多经验之谈。但对于病证的分类有欠妥之处,论述的条理和层次不够明晰。现存多种清刻本。
-
秦伯未
秦伯未(1901-1970年)近现代医家。1928年与章次公、许丰龙等创办中国医学院,并任教于该院。致力中医教育事业,创立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函授中医学。著作多达五六十种,重要的有《谦斋医话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医入门》等。
-
钱宏
钱宏明代医家。字江楼。古杭(今浙江杭州)人。宋钱乙裔孙,以太医院医士登科第。精于幼科,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刊家传徐用宣刻本《袖珍小儿方论》十卷,以应儿科临床之需。
-
鲁宗朝
鲁宗朝明代医家。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明初医学提领鲁望石之裔孙。嘉靖(1522-1566)年间被荐汉愈章圣献皇后之疾,遂擢太医院御医。无子,以侄鲁守仁为嗣。传与医术、方书及所著《保婴心法》。
-
崔元裕
崔元裕明代养生家。字正常。获鹿(今河北)人。少司马崔应麒之孙。自幼聪颖,弱冠补博士弟子员,精研经史,于医亦有研究。著《延年却病全书》八卷,已佚。另著《四书六辨》、《通鉴集要》等。
-
野兔毛
拼音名:YěT M o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tolaiPallas;孙河兔(草兔)L.capensisL.;雪兔L.timidusL.,以毛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功能主治:治烧伤。用法用量:烧灰用香油调成膏状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野兔脑
拼音名:YěT Nǎo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tolaiPallas;东北兔L.mandschuricusRadde;孙河兔(草兔)L.capensisL.;雪兔L.timidusL.,以脑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功能主治:有催生之效,可治难产。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内团体
内团体也称我们的团体,与其对应的是外团体,或他人团体或别人团体,这种划分法的依据是照个体对团体关系的立场或态度来划分社会团体的一种方法。内、外团体的观念古今中外均可见到。在内团体中,人与人之间有亲密感、亲切感与同情心,与同属于一个团体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间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王和平
王和平为东汉方士,北海(今山东潍坊一带)人。性好道术。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临殁,以其书百余卷、药数囊归孙氏。
-
重订通俗伤寒论
《重订通俗伤寒论》为伤寒著作。是近人曹炳章对清·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查漏补缺,徐荣斋复予重订而成,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共十二卷。《通俗伤寒论》现行的通行本,前后曾经几位医家加工,如何秀山的按语,多系经验之谈;其孙何廉臣等复为增订,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
-
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负责人陈香美。
-
国家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负责人王晓军。
-
许学文
许学文为明代医家。安徽合肥人。精通医术,尤其长于痘疹科。活人甚众。著有《痘科约旨》、《保赤正脉》二书,均佚。另有《孙真人宝训》,未见行世。
-
郑之楩
郑之楩清初医家。南皮(今属河北)人。郑金之孙。幼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稍长发痰疾,常作癫狂状,遂弃学求医。病愈后,乃以攻读医书为志,精内科,四方延请者甚众,诊脉断疾常有应验。著《郑之楩医案》百余卷,未见流传。
-
赵兰亭
赵兰亭清代医家。天台(今浙江)人。少游学四方,于武昌学得种痘之术,归里广种牛痘。后留心骨伤科,凡遇术之良者,必虚心请教,并博采众说,收录秘方。辑《救伤秘旨》一卷(1852年刊)。此书后经孙应科校刊,并补入明代异远真人著《跌损妙方》。
-
通俗伤寒论
《通俗伤寒论》为伤寒著作。共十二卷。清·俞根初原著。现行的通行本,前后曾经几位医家加工,如何秀山的按语,多系经验之谈;其孙何廉臣等复为增订,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
唐玉书
唐玉书清代医家。上海(今属上海市)人。从师于清初名医李用粹,并录其医案,辑成《旧德堂医案》(现存于《三三医书》中)。另著有《本草删书》、《伤寒类书》、《脉学定本》等。其子宗泰(字宏文),曾任太医院吏目;孙尔歧(字临照)亦承家业。
-
申光逊
申光逊(约九世纪)为唐代曹州(今山东曹县)的地方官吏,桂林人。因以醇酒、胡椒、干姜温服得汗的方法治愈孙仲敖的“脑痛症”,名著于一时。云此属古代鼻饮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