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业皇
王业皇,1956年生,江苏南京人,大专学历,主任医师,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医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南京市中医院(邮码:210001)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肛肠疾病,如慢性便秘、高位复杂性肛瘘、环状混合痔、大肠肿瘤等。
-
王彬夫
王彬夫,1957年10月出生,副主任医师。1981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无锡市卫生局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处)长,1995年任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2003年任无锡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次年任无锡市中医医院院长,2005年兼任无锡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
周松龄
周松龄清代医家。字仙渠,里籍不详。嘉庆七年(1802年)其父从栖霞(今南京)李芹学小儿推拿,得其所授《福婴指掌》一卷。松龄幼时即阅此书,后以推拿为业。又研读《推拿秘授》、《推拿直诀》诸书,医术益精。治婴儿险症,常立取功效。
-
徐陟
徐陟(zhì音至)明代官吏。字子明。直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任南京刑部侍郎等官职。余暇搜集简便方剂,由太医院医官赵文育整理成《新验简便方》一书。
-
《药材学》
《药材学》药材专著。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编。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有关药材的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等药材学的总论及700余种药材的生产、鉴定和应用知识。并附有药用动植物、药材外形、饮片及组织粉末等图共1300余幅。是一部较大型的药材参考书。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江士先
江士先(1862-1987年)近代医生。号梅溪老人。清末,光绪帝以病久治不愈,于江浙一带选考医者,士先中试,未及入京而帝已殁,后留于南京为官医生。阐长温病之治疗。
-
黄屈花
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拼音名:Hu nɡQūHuā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花枝。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调。用法用量:内服:泡酒,1~2钱。摘录:《*辞典》
-
追骨风
《*辞典》:追骨风: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拼音名:ZhuīGǔFēnɡ别名:八里花、八里麻来源: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漏芦条。功能主治:泡酒服,治跌打损伤,并有活血、发散的效能。摘录:《*辞典》
-
小谷
小谷为经穴别名。小:少,古通。即少谷。三间穴之别名。见《针灸学》(南京)。
-
针灸学中级讲义
《针灸学中级讲义》为书名。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196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分三篇:上篇为经络和腧穴、中篇为刺灸法、下篇为治疗。
-
中医儿科学纲要
《中医儿科学纲要》儿科著作。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合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二篇。总论介绍了中医儿科发展的概况和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内容简明实用。语言浅近通俗,适于初学者或西学中医务人员习用。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儿科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全书分六章。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常用治法、小儿急症、新生儿疾病、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内容全面而不繁芜,系统而不冗长,突出了中医特色,注重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中医儿科进行论述。末附常用药物及病历书写等。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修订本。
-
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
《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参考历代《金匮要略》注本等多种资料,结合临床对《金匮要略》原文各篇作了比较深入的阐析。卷首列概论,简要介绍各篇内容要点。各篇则载原文、原文分析、参考资料、按语等项,着重讲解各种病证的病机、证候和方治;并附按语,提出编者对有关问题的一些见解。
-
立止牙痛散
处方:没食子4钱,生石膏4钱,煅硼砂3钱,玄明粉1钱5分,冰片5分,飞朱砂7分。制法:上为细末,乳至极细。功能主治:风火牙痛。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患处。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
子宫下坠病的针灸疗法
《子宫下坠病的针灸疗法》为书名。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医院著。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针灸治疗7000余例子宫下坠病的经验介绍,可供临床参考。
-
金妙文
金妙文,1937年生,浙江省黄岩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邮码:210029)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病、肝胆脾胃病、内分泌等疾病。研制科研用药21种,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4本,发表论文100余篇。
-
参耆膏
处方:西党参5斤,蜜炙黄耆5斤。制法:共煎熬3次,去滓取汁,滤清浓缩,加冰糖10斤收膏。功能主治:强壮体力。主用法用量:每次3-5钱。早、晚开水和服,1日2次。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外方集》(南京方)
-
天麻注射液
南京中医学院制药厂:组成:天麻。功效:平肝熄风,祛风定惊。主治:眩晕综合症,血管性头痛,面肌痉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每次2~4ml,1日1次。或穴位注射。
-
针灸入门
《针灸入门》为书名。南京中医学院编。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针灸的基础知识及学习方法,可供初学针灸者参考。
-
脐中四边
脐中四边为经外奇穴名。出《肘后方》。《针灸学》(南京)列作奇穴。位于脐中及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共5穴。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消化不良、水肿等。一般脐周四穴直刺0.5~0.8寸,可灸,脐中用隔盐灸或温灸。
-
刘毓
刘毓明代医生。字德美,号益斋,江苏金陵(今南京)人。幼时由其外家徐氏抚养,徐氏业医,毓除继承其学,且就名医盛寅学医,并尽得其传,后征为御医。
-
朱鼎
朱鼎为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眼科医家朱杰的后代,祖传针拨内障术,效果颇好。
-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诊断著作。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着重指出四诊和“八纲”在临证中的重要性,二者的密切关系及其具体运用的灵活性。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针灸点穴手册
《针灸点穴手册》为书名。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196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点穴前的准备、注意事项、点穴方法等。
-
朱杰
朱杰为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治目疾,尤长于针拨内障。据《江宁府志》载:擅针灸,治病奇验。有入患翳,杰“针甫下而翳旋撤”。
-
诸葛颍
诸葛颍(539-615年)隋代药学家。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曾任晋王广为太子时之藏药监。大业(605-616)年间,撰有《淮南王食经并目》一百六十五卷,《旧唐书》作《淮南王食经》一百二十卷(《新唐书》作一百三十卷)。另有《淮南王食目》十卷、《淮南王食经音》十三卷。
-
杨守吉
杨守吉明代医生。南都(今江苏南京)人。为正德、嘉靖间(1506-1556年),南都一带精于伤寒科之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