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厘
厘是旧质量单位。一分约合0.03125克。
-
避疫汤
处方:苍术3钱3分3厘,川芎8钱5分,干葛1钱3分6厘,甘草1钱6分6厘。功能主治:时疫不染,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主用法用量:加姜3片,连须葱头3个,水2碗,煎8分,空心服。摘录:《仙拈集》卷一
-
二八丹
处方:阴丹2分,阳丹8分,硼8厘,矾(生)4厘。功能主治:翳膜。用法用量:点眼。摘录:《准绳·类方》卷七《准绳 类方》卷七:组成:阴丹2分,阳丹8分,硼8厘,矾(生)4厘。制备方法:上用麝香3厘,片脑1分,研匀。
-
四六丹
《准绳 类方》卷七:组成:阴丹4分,阳丹6分,硼砂6厘,白矾(生)2厘。主治:翳膜遮睛。用法用量:加麝香3厘,片脑1分,同研匀。点眼。
-
铁爪长匙散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方名:铁爪长匙散组成:木工用旧铁钻头上锈(须乘转动极热时刮下,否则不灵)1厘,药珠2厘,壮男指甲炭3厘,郁金2分,雄黄2分,硼砂3厘。主治:白喉肿闭极危者。制备方法:前3味同研,后3味同研,临用时拌匀,为极细末。
-
二八木丹
处方:阳丹8厘,阴丹2厘,粉霜2厘,元明粉(风化)2厘,硼砂2分,明矾1厘,麝香2厘,梅花片3厘。功能主治:暴发赤眼,近年翳膜。用法用量:方中阴丹、阳丹制法,见“一九金丹”。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
治眼吹鼻散
《种福堂方》卷三:方名:治眼吹鼻散组成:穿山甲5厘(炒),鹅儿不食草7厘,人金(即指甲)1分半(炒),刺猬皮3分半(炒),蛇退1分半,蝉退5厘,石蟹2分(醋炙),麝香3厘,桔梗4分。主治:眼翳。用法用量:每用3厘,吹入鼻中。制备方法:上为末。
-
擦牙止痛散
处方:牙消3钱,硼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瓶封固,勿令走气。功能主治:止虫牙痛。主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牙,吐出涎水,漱尽痛止。摘录:《急救经验良方》
-
冰螺散
《嵩崖尊生》卷六处方田螺1个(去壳晒干),白砒2分(用面裹煨熟),冰片2厘,硇砂4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面上黑痣。用法用量将痣挑损点之,糊纸盖之,3日自脱。
-
加味消黄散
别名:禁药处方:牙消2钱,蒲黄5分,冰片1分5厘,僵蚕1分(制),牙皂1分2厘(制),白芷1分。功能主治:一切喉症。用法用量:痰甚,加蜒蚰梅。摘录:《囊秘喉书》卷上
-
紫龙丹
《痘疹会通》卷三:方名:紫龙丹组成:玳瑁石(火煅酒淬7次)、没石子2两,赤石脂1两。加减:热泻,兼四苓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程松崖先生眼科》:方名:紫龙丹组成:四六冰片2分5厘,真云麝子5分,血东丹3钱,扫盆2钱(即顶好轻粉)。如右眼睛有翳膜,将药吹入左耳内,用棉塞紧,一周时再吹,重者数次必愈。
-
阴阳丹
《准绳 类方》卷七:组成:阴丹5分,阳丹5分,硼砂5厘,白矾(生)1厘。主治:翳膜。用法用量:点眼。
-
国际单位制词头
国际单位制词头用于构建十进制倍数及分数。
-
清耳五仙散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清耳五仙散组成:猪胆汁炒川柏1钱,酒炒杜红花3分,制月石7分,冰片1厘,薄荷霜2厘。主治:黄耳伤寒。更以盐鸭蛋灰拌捣天荷叶,涂布耳 两腮,以削肿退炎。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藏,
-
疗牙止痛散
《医学心悟》卷六:疗牙止痛散:处方:牙消9克硼砂9克雄黄6克冰片0.45克麝香0.15克功能主治:治牙痛。摘录:《医学心悟》卷六《外科十法》:方名:疗牙止痛散组成:牙消3钱,硼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制备方法:上为末。
-
诸葛武侯平安散
《医学心悟》卷三:方名:诸葛武侯平安散组成:朱砂2钱,麝香5厘,冰片5厘,明雄黄5分,硼砂5分,白消2分。主治: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能,变在须臾,名搅肠痧;用法用量:每用清水,以骨簪点2-3厘在大眼角内,如点眼药法。附注:原书治上症,先急用烧盐和阴阳水吐之,或用四陈汤服之,外用本方点眼角。
-
五蜕散
《理瀹》:组成:指甲1分,炮山甲5厘,蝉蜕5厘,蛇蜕分半,哺退鸡蛋壳白皮2分。主治:远年攀睛翳障。用法用量:每用3厘,含水,吹不患一边鼻。一方吹后,再以锡作眼镜合之。或加鹅不食草3分,蝟皮(炒)3分,桔梗4分,麝3厘。制备方法:人乳炒研。
-
梅肉霜
《家塾方》:方名:梅肉霜组成:梅诸(盐藏者,烧为霜)7分5厘,栀子霜7分5厘,巴豆2分5厘,轻粉2分5厘。主治:恶疮结毒,及下疳毒。用法用量:每服2分或3分,病重者服1钱,热汤送下。制备方法:别研巴豆作泥,纳3味为散。
-
舒喉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方名:舒喉散组成:琥珀3钱,牛黄3厘,朱砂1分,儿茶1分,麝香3厘,熊胆3厘,生硼砂3厘,冰片5钱。主治:咽喉肿痛,乳蛾喉痹,口舌生疮,溃烂不已。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1分5厘装瓶。用药禁忌:忌烟、酒、辛辣食物。
-
通阳散
《嵩崖尊生》卷六:方名:通阳散组成:硼砂2分,儿茶1分,青黛1分,滑石1分,寒水石1分,蒲黄5厘,枯矾5厘,黄连5厘,黄柏5厘,香母2厘。主治:喉中生疮。用法用量:吹喉。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一九丹
《准绳 类方》卷七:组成:阴丹1分,阳丹9分,硼9厘,矾(生)5厘,麝香3厘,片脑1分。主治:翳膜。用法用量:点眼。制备方法:上为末。
-
紫香丸
《鸡鸣录》:方名:紫香丸组成:辰砂9钱,鸦片3钱,沉香1钱,木香1钱,百草霜5分,当门子1分2厘。主治:肚腹诸痛。用法用量:陈酒或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寒食面为丸,每丸重1分4厘。
-
剪根丸
处方:元胡5钱,胡椒5钱,五灵脂5钱,白豆蔻5钱,硫黄(水浸,早晚换水取出,用磁器熔数沸,于土地上候冷,再用水泡过洗净)1两,木香(切片,晒干)2钱半。功能主治:胃气痛、冷痛。用法用量:体壮者服1分,弱者8厘,老人、幼童5厘,取温烧酒半小钟调下。摘录:《仙拈集》卷二引万密斋方
-
朱连散
《慈幼新书》卷七:组成:雄黄半分,朱砂半分,黄连半分,乳香半分,冰片1厘,麝香1厘。主治:小儿惊风退后,声哑不能言。用法用量:取金眼虾蟆胆汁调和,塞口内。或痰或粪,略出少许即苏。
-
桂麝椒雄膏
处方:桂心1分,麝香3厘,雄黄7厘,川椒7枚。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虚寒疟。用法用量:纳脐中,外以膏药贴之。注意:孕妇忌贴。摘录: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五
-
神效眼药
《疡医大全》卷十一:方名:神效眼药组成:蕤仁(上白者佳,去净油)2钱,冰片1分,硼砂3钱,真牛黄5厘,麝香5厘。主治:内障。用法用量:骨簪蘸点。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冰麝无价散
《中药成方配本》处方公猪粪(漂净10天,晒露,以无臭气为度,炙灰研末)1两,冰片5厘,麝香5厘。功能主治痘症透发不足,或冒风隐缩。用法用量每服3钱,绢包煎服。
-
拨正散
处方:荜茇2钱,雄黄(精为上)2钱,火消2钱,冰片5厘,麝香5厘。功能主治:杂气为病,阴阳毒,痧胀及一切无名恶证,并食厥、痰厥、气厥。用法用量:男左女右,以筒吹入鼻中即苏。摘录:《寒温条辨》卷五
-
铜粉丸
《外科正宗》卷四:方名:铜粉丸组成:铜青5钱,官粉3钱,明矾1钱5分,麝香1分5厘,冰片1分2厘,黄连2两(切片,煎稠膏),轻粉1钱5分。主治:唇风。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用法用量:每用1丸,放碗内,汤泡纸盖,候烊顿热,用上面清水勤洗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黄连膏为丸,如芡实大。
-
珍珠膏
《医统》卷九十一:方名:珍珠膏组成:珍珠15粒,豌豆49粒,发余(烧灰)不拘多少。主治:痘疔。制备方法:上为末,用干胭脂,水调成膏。《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珍珠膏组成:虎肉2分,虎胆5分,冰片5分,珍珠1钱,蛇骨1钱5分,炉甘石2分5厘,银朱2分5厘。主治:内外二障及烂眼。
-
桑虫丸
《慈幼新书》卷七:方名:桑虫丸组成:桑虫1条(捣烂),麝香5厘,朱砂5厘。主治:小儿惊风时,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服2-3丸,薄荷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丸,如绿豆大。
-
秘传复生散
《古今医鉴》卷十四:方名:秘传复生散组成:珍珠1钱,琥珀1钱,雄黄1钱,穿山甲1钱,朱砂1钱,两头尖1钱,香附子1钱,真蟾酥5分。主治:痘疮黑陷不起发。用法用量:先将蟾酥切片,以人乳汁浸少时,入众药搓匀。1岁儿服8厘,2-3岁儿服1分2厘,用熟蜜水调下。
-
张地山
张地山清代医家。江苏丹徒县人。善推拿术,以之用于男妇老幼,莫不得心应手。对明周于蕃之《推拿秘术》深有研究,在其基础上颇有个人发挥。未暇著述,其经验后由张振鋆厘正为《厘正按摩要术》行世。
-
吹药应效方
处方:西牛黄5厘(另研),指爪甲5厘(瓦上焙黄,男女互用),上廉珠3分(腐制,研细),青黛6分,龙脑片2厘(研),壁窠20个(墙上者,瓦上焙黄),象牙屑3分(瓦上焙黄,研末)。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烂喉痧。用法用量:吹喉间。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
三七丹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三七丹组成:阴丹3分,阳丹7分,硼砂7厘,生矾3厘,麝香3厘,片脑1分。主治:眼生翳膜。用法用量:点眼。制备方法:上为末。
-
烂喉痧散
处方:熟石膏2分,人中黄(煅)2分,煅月石2分,煅儿茶2分,薄荷2分,朱砂2分,冰片2分,麝香5厘,濂珠5厘,琥珀5厘,牛黄5厘。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烂喉痧。用法用量:吹口。摘录:《青囊秘传》
-
清热止痒面药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清热止痒面药组成:荆穗1钱,薄荷1钱,僵蚕3钱,海桐皮2钱,黄连8分,冰片5厘。功效:清热散风,除湿止痒。主治:顽固性痒疹。用法用量:茶卤调敷患处。制备方法:上为细面。
-
绿云天散
《喉科种福》卷四:方名:绿云天散组成:硼砂1分,冰片1分,绿矾3分(煅),玄明粉5分,麝香5厘。主治:脚跟喉风。用法用量:吹喉,内服玄黄散,敷鼎足方。用药禁忌:忌热物、怒气。
-
锁匙散
《喉科秘钥》卷上:方名:锁匙散组成:梅片2分5厘,焰消1两5钱(要枪消,煅乃佳)。主治:喉证,双乳蛾。用法用量:吹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叶天士医案
《叶天士医案》又名《增补叶天士医案》、《增补重编叶天士医案》、《叶天士医案萃编》。清代叶桂撰,陆士谔重编,刊于1921年。陆氏以《临证指南》所收不尽精要,体裁亦有不合,而《三家医案合刻》、《医案存真》又未分门别类,不利初学。爰集叶案精萃,厘为4卷,共49门,间附名医论治。现有1921年广文书局石印本。
-
红棉龙骨散
概述:红棉龙骨散为方剂名,出自《幼科金针》卷下方。组成:枯矾、龙骨各五分,麝香五厘,红棉灰(即干胭脂灰)三分。制法:上药为末用法用量:先用棉球拭去脓秽,取少许,吹耳。功能主治:主治耳溃。
-
冰豆膏
《仙拈集》卷三处方巴豆1粒(去净油),冰片3厘。制法用饭粘以手捏烂为丸。雄黄少许为衣。功能主治乳痈。用法用量将丸捏扁贴眉心处,用清凉膏如钱大盖之,夏贴3个时辰,春、秋冬贴1日,去之。
-
郑思聪
郑思聪清代医生。字敏斋。莫厘(今江苏吴县)人。撰有《汤头歌诀续编》四卷(1899年)。
-
吹喉瓜霜散
处方:西瓜霜2钱,上辰砂4分,上冰片2分,煅中白2钱,明雄精2厘。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白喉有外邪夹杂者。用法用量:吹之。摘录:《喉科家训》卷三
-
吹乳奇方
处方:生白明矾1两(研末)。功能主治:内外吹乳。用法用量:1岁用1厘,先将鸡蛋1个凿1小孔,纳矾于内,绵纸封固,饭上蒸熟,空心下。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
此君丹
处方:淡竹壳不拘多少(用布拭去毛,烧灰存性)。功能主治:目翳。用法用量:每用药1钱,加麝香3-5厘,同为细末。点在翳上。摘录:《一草亭》
-
定惊散
处方:乌梅肉3分,朱砂3分,麝香3厘。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痰厥。用法用量:母乳调灌。摘录:《仙拈集》卷三
-
福寿丹
处方:朱砂1分(末),黄连1分(末),甘草5厘(末)。功能主治:新生儿开口。主用法用量:蜜水调服。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海葱散
处方:海葱5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证水肿。用法用量:顿服,每日1次。摘录:《经验良方》
-
黄汞丸
处方:加罗蔑尔5厘,龙脑5厘,大黄5分。制法:为丸。功能主治:霉毒。用法用量:1日服尽。摘录:《经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