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仙方
《急救仙方》方书。北宋时作品。撰年撰人均无考。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杂疮和杂证(包括内、妇、儿科)的一些治疗方剂。卷六-七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卷九痔疮;卷十-十一为《上清紫(疒廷)追痨仙方论》;
-
白沸汤
处方:白矾5钱,青黛3钱,冢间贴背干石灰3钱。制法:上为细末,研至无声为度,拌和令匀。功能主治:疔疮初发,毒气在表,寒热身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井花水半碗,柳条搅千百下,顿服之,厚衣盖覆良久,再用葱豉汤入醋少许,极热服,少助药力,得汗而解。摘录:《急救仙方》卷二
-
海马拔毒散
处方:海马1双(炙),穿山甲(黄土炒)2钱,水银2钱,朱砂2钱,雄黄3钱,轻粉1钱,脑子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除水银外,各研为末,和合水银,再研至无星。功能主治:发背,诸恶疮,兼治疔疮。用法用量:针破疮口,点药入内,1日1点。摘录:《急救仙方》卷一
-
黑龙丸
《急救仙方》卷六:黑龙丸:处方:明矾(枯)1分,池矾(枯)1分,南星(炮)2分,半夏(炮)2分,百药煎2分,五味子1分(米泔浸1宿),猪牙皂角1分(去皮弦),乌梅肉2分(焙干)。功能主治:中风,由气血俱虚,腠理疏弱,风邪外中,真气失守,邪正相干,故半身不随,口眼斜,手足拘挛,或生亸曳,语言謇涩,心多悸惊。
-
化毒消肿托里散
处方:人参(无亦可)6钱,赤茯苓6钱,白术6钱,滑石2两,桔梗2两,金银花2两,荆芥穗5钱,山栀子5钱,当归1两,川芎、黄耆、赤芍、苍术、麻黄、大黄、黄芩、防风、甘草、薄荷、连翘、石膏、芒消(加缩砂仁不用此)。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乳骨痈,疔疮肿毒,及一切恶疮疖,咽喉肿痛。(疒其)疳,加车前子、木通、竹叶;
-
九仙饼
别名:九仙夺命丹处方:人参2钱,南木香(不见火)2钱,南星(姜汁洗7次)2钱,甘草1钱,半夏(姜洗十次)5钱,枳壳(去瓤,面炒)10钱,白矾(明净者,火枯)10钱,豆豉(煅过)10钱,厚朴(姜汁浸,炒)15钱。功能主治:反胃噎食。用法用量:九仙夺命丹(《臞仙活人方》)。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引《急救仙方》
-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为书名,即《急救仙方》的《道藏》本的第10~11卷卷名。北宋时作品。撰年不详。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杂疮与杂证(包括内、妇、儿科)的一些治疗方剂。7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卷8、卷9与四库本略同。
-
青蒿饮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青蒿饮:处方:青蒿甘草(炙)柴胡(去苗)知母(焙)龙骨麦门冬(去心)各30克桃枝柳枝各1握功能主治:治暴急热劳,四肢烦疼,手脚心热,咽干虚渴,饮食减少。每服12克,以童便220毫升,浸经宿,入葱白、薤白各10厘米,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主治:日晒疮。
-
通真煨姜丸
《急救仙方》卷四:方名:通真煨姜丸别名:通真丸组成:良姜(炮)1钱,诃子(炮)1钱,肉桂(去皮)1钱,木香1钱,肉豆蔻1钱,破故纸1钱,茴香1钱,葫芦巴1钱,末硇1钱。主治:痔疮。用法用量:每用1钱,再用生姜、木瓜同药一处以湿纸裹煨令香,热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
-
徐守贞
徐守贞明代医家。金川人。擅治妇产科疾患,撰有《胎产》(一名《徐氏胎产》)一书。该书将胎产病分为三类,附以杂病,所用方药易求,收效甚验。现存于道藏医书《急救仙方》中。
-
保婴桃红散
处方川乌5钱,白附子5钱(生用),大南星2钱,陈半夏2钱(生用)。制法上锉,以井花水拌湿,瓦器中浸之,日晒夜露,春5、夏3、秋7、冬10日,1日一换新水,日足,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腹痛呕泻,胎惊夜啼,伤风咳嗽等。慢惊用全蝎、钩藤同煎汤送下;疟疾,用生姜、葱白汤送下,后用生姜汤调末子服尤佳。
-
调脾散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续易简方》:调脾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宿,冬浸2宿,锉,焙干,炒赤色,秤)8两,厚朴(去皮,姜汁炒)5两,甘草(炙)1两。摘录:《幼科直言》卷四《幼科指掌》卷三:调脾散:处方:白术、白茯苓、陈皮、防风、木通、荆芥穗、甘草稍、当归、川芎、怀生地、黄芩、连翘。功效:健脾消积,制肝行气。
-
二母散
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咳嗽痰喘,或觉腹痛者。如久嗽不止,加马兜铃末,如无,以粟壳代,去筋膜不制。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袖珍》卷四引《太平圣惠方》方之二母散:别名:知母散、二母汤、知母饮组成:知母5分,贝母5分,白茯苓5分,人参5分,桃仁1分,杏仁(并生用,去皮尖)1分。
-
垢腻散
处方:梳齿内垢腻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蛊毒。用法用量:食之。即吐恶物。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急救仙方》
-
解肠散
别名:解肠汤处方:威灵仙1分,蕤仁1分,贯众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脏毒泻血。用法用量:解肠汤(《急救仙方》卷四)。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秘传李防御五痔方》
-
解毒雄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解毒雄黄丸:别名:雄黄解毒丸(《丹溪心法》卷四)。附注:雄黄解毒丸(《丹溪心法》卷四)、金粟丹(《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雄黄丸(《急救仙方》卷二)、雄金丸(《普济方》卷六十)、雄黄救命丹(《普济方》卷一一六)、益淯雄黄丸(《嵩崖尊生》卷六)。
-
泻肝饮子
处方:杏仁(去皮)萹蓄桑白皮功能主治:治暴赤眼。用法用量:上药水煎,热服。摘录:《急救仙方》卷三《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方名:泻肝饮子组成:大黄1两,细辛1两,芒消1两,车前子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柴胡1两,知母1两。主治:旋螺尖起外障,眼初患之时,忽然疼痛,作时由热积壅毒留在肝间。制备方法:上为末。
-
宜风散
处方:巴豆(去油)大黄(炮)朴消枳壳陈皮(去瓤)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痔疮。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如服药后大便结涩,二至三日后再服。摘录:《急救仙方》卷四
-
无名丸
《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急救仙方》:组成:赤茯苓1两,大戟1两,甘遂1两(切忌甘草),芫花半两,槟榔半两,青皮半两,黑牵牛半两。主治:水肿病,心腹坚胀,遍身肿痛,咳嗽喘急。面肿,陈皮煎汤送下;四肢肿,桑白皮煎汤送下;脚肿,生米1撮,将水洗过米,次擦洗擂碎,用沸汤泡饮送下;妇人胎前产后忌服。
-
仙方三补丸
方出《急救仙方》卷六,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五三:组成:破故纸3两(隔纸炒令香熟),白茯苓1两(去皮),没药1两(无灰酒浸)。制备方法:上候酒浸没药如餳糖样,用前2味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各家论述:破故纸补肾,茯苓养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
-
人参交龙散
《急救仙方》卷六:组成:人参、阿胶(炒)、款冬花、粟壳(米醋炒)各等分。主治:诸嗽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1个,水煎,半夜服。
-
生眉散
方出《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名见《疯门全书》:组成:皂角针(焙干)、新鹿角(烧存性)各等分。用法用量:生姜汁调涂眉上,日1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元戎》卷十二:组成:桑寄生1钱,南星1钱,半夏1钱,没药1钱。主治:大风癞疾眉落。用法用量:先用自然铜擦过,次以此涂之。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子。
-
生犀复明散
《急救仙方》卷三:组成:芍药2两,黄芩2两,木通2两,桑白皮2两,龙胆草(去芦)2两,防风2两,羌活2两,当归尾2两,大黄8钱,枳壳(去瓤)6钱。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取新桑白皮少许,同煎至8分,食后服。加减:目赤障厚者,加生蚌粉;加生地黄。
-
收脓散
《急救仙方》卷四:别名:收脓膏组成:海金沙、乳香、白及、雄黄等分。主治:痔证。用法用量:入疮口。次以乳香膏贴之。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收脓膏(《秘传外科方》)。
-
治痢丸子
《丹溪治法心要》卷二:方名:治痢丸子组成:侧柏叶、黄连、黄柏、黄芩、当归、芍药、粟壳、生地黄、地榆、枳壳、香附、木香、槟榔。加减:有食有积、腹痛,加莪术、三棱、缩砂。《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急救仙方》:方名:治痢丸子组成:大半夏2个,巴豆7粒(去壳),百草霜1钱,京墨1粒(如半夏大)。
-
三灵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方名:三灵散组成:绿矾(研)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麝香1钱。主治:小儿牙疳口臭。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牙龈上,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方名:三灵散组成:草乌、细辛等分,黄丹少许。主治:八般头风。用法用量:搐入鼻中。
-
神仙解毒丸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锡器磨水和药,却用糯米粉煮落汤糍为丸(煮糍时,以在水中浮为度),如弹子大。《回春》卷八:方名:神仙解毒丸组成:白矾不拘多少。主治:一切疔疮,发背,鱼口,诸般恶疮,无名肿毒初发。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连须葱7-8根,水煎至2碗送下。制备方法:上溶化作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
神应回光散
《急救仙方》卷三:方名:神应回光散组成:木贼、白芷、甘草、青葙子、楮实子、草决明、羌活、石决明、川乌(炮)、白蒺藜、蝉蜕各等分。主治:障翳赤眼,胬肉攀睛。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茶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神验治痔方
《急救仙方》卷四:方名:神验治痔方组成:信半钱,白矾1两,朴消1两,没药半钱,乳香半钱,麝香少许,绿矾1两。主治:痔疮。制备方法:上用铁铜锅,先以信铺锅底,以白矾覆之,又以绿矾覆之,又以消覆之,以火炙之,候成水,投乳香、没药搅匀,候干如石,放地上1宿出火毒,研末,方入麝同研,加片脑少许,研极细。
-
铁筒拔毒膏
《急救仙方》卷一:方名:铁筒拔毒膏组成:好石灰(烧皂角熏,不过大)、糯米(南星、当归、赤芍同炒)、砂牯牛、斑蝥,上为细末,用后灰煎水调用。真石灰、桑柴灰、脂麻灰、皂角、3-4皮、柳柴皮。功效:消毒。主治:痈疽,疖毒,瘰疬,六瘤,疔疮,顽癣,痔漏,痣赘,恶疮,肿疡,一切恶肉恶核等毒已成者。
-
推车丸
《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急救仙方》:方名:推车丸组成:白面半斤,明矾2两,青矾1两。《古今医鉴》卷六引毛惟中方:方名:推车丸组成:沉香1钱,木香1钱,巴豆1钱(半生半熟),胡椒1钱(炒爆)。主治:水肿,气肿,单腹胀。消上,用葱白捣烂.热酒送下;次日消中,用陈皮汤送下;3次消下,用牛膝汤送下。
-
紫虚元君头风丹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方名:紫虚元君头风丹别名:紫虚元君襄风丹组成:大川乌1枚(以河水煮1沸,去水,于净处再煮,凡7次,(口父)咀,次以盐炒黄色为度),辽细辛4两(去芦土,酒浸),麝香少许,高细茶芽半斤。主治:头风。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磨风丸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方名:磨风丸组成:川当归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川芎(小者)1两,明天麻1两,细辛1两,防风1两,荆芥1两,威灵仙1两,麻黄(去节)1两,何首乌1两,石京子1两,牛蒡子1两,虾(虫麻)叶1两,皱面草(即地松)1两,苍耳草1两。同时用洗药:地骨皮、荆芥、苦参、细辛各三两。
-
炒蒺藜
常用于肝阳头痛,眩晕,乳汁不通。炒蒺藜的炮制方法:宋代有微炒去刺(《太平圣惠方》)、酒炒(《圣济总录》)、去尖炮(《急救仙方》)。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如治疗风热目赤多泪的白蒺藜散(《张氏医通》)。炒后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
-
补肝重明丸
处方:羚羊角半两,生地黄半两,熟地黄半两,肉苁蓉半两,枸杞子半两,防风半两,草决明半两,楮实子半两,甘菊花1两,羌活1两,当归1两,羊子肝4两(煮,焙),川芎半两。功能主治:补养肝血,滋长胆水,退目中隐闷。主瞳神昏散,目力虚弱,视物不真。不饮酒则用人参、当归汤送下。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
法制玄明粉
《急救仙方》卷三:法制玄明粉:处方:黄牯牛胆1个,净朴消2钱,黄连1分。功能主治:热眼赤眼。摘录:《急救仙方》卷三《何氏济生论》卷五:方名:法制玄明粉组成:川皮消10斤,萝卜4斤(切片),防风2两,甘草2两。清晨茶下1钱或8分;若遇壅热伤寒、头痛鼻塞,四肢不举,饮食不下,烦闷气胀,以葱汤化下3钱5钱,量加。
-
黑神黄耆散
处方:京墨、黄牛角1只,蛇蜕1条(全),槟榔3个,猪牙皂角10个,穿山甲1两,蔓荆子1两,黑狗脊1两(去毛),黄京子半两,枳壳半两。制法:上为末,以瓜蒌5个去子,入药在内,用新瓦瓶盛之,后用黄泥封固,火煅烟尽再入没药、青木香末各1钱、白芜荑末半两、荆芥末1两,同前药末拌匀。功能主治: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