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疮七帖散
《古方汇精》卷二:方名:梅疮七帖散组成:金银花3两,生猪油1两,土茯苓4两(忌铁器,打碎),直僵蚕7条(研),皂荚子7粒(打碎),蝉蜕7枚(翅足全,洗净),肥皂核肉7枚。用法用量:上作1剂。3次煎服,早晨空心用水6茶杯,煎3杯服;每日1帖,连服7日,末发者暗消,已发者收敛,永无后患。毒深者用14帖。
-
杨梅七帖散
《村居救急方》卷六:组成:细叶野艾根2两(无则用金银花),土茯苓4两(忌铁器,打碎),生猪油1两,直僵蚕7条(研),蝉蜕(翅足全,洗净)7枚,肥皂核肉7粒,皂荚子7粒(打碎)。用法用量:上作1剂。用水6茶杯,煎3杯服;午前4杯,煎2杯服;每日1帖,连服7日。未发者暗消;已发者收敛,永无后患,毒深者用14帖。
-
截疟饮
《医宗必读》卷七:截疟饮:处方:黄耆(酒炙)6克人参白术(炒)茯苓各4.5克甘草1.8克砂仁草果橘红各3克五味子2.4克乌梅3枚功能主治:治虚人久疟不止。
-
虚疝
虚疝病名。《景岳全书·杂证谟》:“疝久者必多虚证,或以元气本虚而偶患者亦有虚证,或不耐劳苦而微劳即发者亦有虚证。”凡治虚疝,当辨阴阳。阴虚者,轻则暖肝煎、八味地黄丸,甚则理阴煎、补阴益气煎。阳虚者,宜温胃饮、归脾汤、补中益气汤。若阳虚至甚,用桂附椒姜,或六味回阳饮。参见疝气条。
-
毛发上皮瘤
治疗措施:单发者可以手术切除,较小损害可用电灼、冷冻或激光治疗,而多发者缺乏治疗方法,可试做皮肤磨削,但易发生疤痕。肿瘤内含多个角囊肿,中心充满完全角化物质。本病临床应与扁平疣、皮脂腺瘤、汗管瘤、神经纤维瘤鉴别。单发型毛发上皮瘤临床上需与色素痣、表皮囊肿、纤维瘤以及其他附件肿瘤区别。
-
七转丹
《简明医彀》卷二:组成:巴豆肉(研)5钱,麝香5分,白矾5钱,白芷2钱,硫黄,雄黄5钱,官桂5钱,朱砂1钱,青黛5钱,黑附3钱。主治:疟疾连日发者。用药禁忌:三日发者忌用。《良朋汇集》卷二:组成: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锡灰、白豆蔻、雷丸各等分。主治:水蛊膨胀,五膈噎食,心腹胀满,五积六聚。冬月煎出温服。
-
秘传人参鳖甲饮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人参鳖甲饮组成:人参、鳖甲、苍术、白术、半夏、厚朴、川芎、当归、槟榔、青皮、甘草(炙)、生姜。主治:内伤外感疟疾者,痰邪而致,脉弦数迟。加减:夜间发者,加升麻、桔梗;热多,加柴胡、茯苓,水多酒少;渴甚,加天花粉、知母;久不愈,加常山、草果。制备方法:上细切。
-
鼻结核
病变发展,分泌物增多,可有涕中带血,出现不同程度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疾病描述:很少见,多为继发性,好发于鼻中隔前段,亦可侵及鼻前庭皮肤,鼻腔底及下鼻甲前段,病变多表现为局部浅表溃疡上有痂皮覆盖,痂皮下为苍白肉芽,严重者病变向深层发展,破坏软骨,可致鼻中隔穿孔,鼻翼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