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之牡蛎散:临床用牡蛎散治疗产后、术后、病后自汗、盗汗28例,治愈20/28例,有效6/28例,说明该方剂确实对该适应证有一定疗效。三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多。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
-
固涩剂
固涩剂的定义:固涩剂(astringentformula)是指以固涩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等证方剂的统称。涩精止遗剂:涩精止遗剂,适用于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的遗精滑泄;固冲汤急治其标,以固冲摄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主治因脾肾两虚不固,冲脉滑脱所致崩漏;
-
栝楼牡蛎散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牡蛎散:处方:栝楼根牡蛎(熬)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每次10克,以温开水调服,一日三次。佐以牡蛎益阴潜阳,以降虚热。适用于百合病阴虚内热,虚阳上浮,肺胃津伤而见口渴者。各家论述:《金鉴》:与百合洗身而渴不瘥者,内热甚而津液竭也。附注:瓜蒌牡蛎散(《普济方》卷一四二)。
-
牡蛎术散
方出《深师方》引赵子高方(见《外台》卷十五),名见《元和纪用经》:方名:牡蛎术散别名:防风白术散、防风白术牡蛎汤、牡蛎白术散、防风白术牡蛎散、牡蛎白术散组成:防风10分,白术9分,牡蛎3分(熬)。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胡荽、大蒜、青鱼。《伤寒总病论》本方用法:每服二钱,每日2-3次,温米饮调下。
-
虚劳盗汗
虚劳盗汗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有阳虚阴损之别。《证治汇补·汗病》谓盗汗多见于虚劳之人。“阴气损伤,宜养荣清热。或大病之后,新产之余,及久出盗汗不止,则阳气亦虚,宜补气固阳。”阳气虚者,治宜益气敛汗,用参芪汤、牡蛎散;心阳虚者,宜柏子仁汤;阴虚者,用黄芪鳖甲散、秦艽汤。
-
产后汗雨不止
概述:产后汗雨不止为病证名。出清·徐大椿《女科指要》。病因病机:多因产后心肾气虚,身体大虚,不能统摄津液所致。症状:证见汗出如雨。方用人参枣仁汤(人参、枣仁、五味子、茯神、归身、草灰、山茱萸肉、乌梅)加牡蛎散治之。
-
鼻大衄
鼻大衄病证名。或名大衄。指鼻腔衄血,兼见口、耳出血。《诸病源候论》:“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圣济总录》载述此证由劳伤过度,府脏生热,热乘血气所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等方治疗。
-
土牡蛎
《*辞典》:土牡蛎: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TǔMǔL 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附方:①治阴虚阳亢,烦躁头晕,虚热外浮及盗汗遗精:土牡蛎、龙骨。②治赤白带下:土牡蛎、山药、龙骨、海螵蛸、茜草。(消核丸)④治自汗不止:土牡蛎、黄芪、麻黄根、浮麦。
-
涩可去脱
涩可去脱治疗学术语。指用收敛的药物,以治疗滑脱不固的疾病。如病人多汗或病后自汗,为卫气不固,用牡蛎散以敛汗固表。又如肾虚而遗精,用金锁固精丸以涩精止遗。
-
敛汗固表
敛汗固表为收涩法之一。针灸治疗常补复溜、泻阴郄。治疗表虚或气阴两虚而多汗的方法。如症见自汗、面色(白光)白、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脉大无力,属体虚卫外不固,宜用牡蛎散、玉屏风散;如症见盗汗、午后潮热、面赤、口干、心烦、唇燥、舌质红、脉细数,属阴虚火扰所致,宜用当归六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加牡蛎、浮小麦等。
-
大衄
概述:大衄为病证名:1.口、耳、鼻皆出血;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九窍出血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腑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