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孔
钱孔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腹部,当乳头至脐中连线与肋弓下缘交点处是穴。《备急千金要方》:“钱孔穴,度乳至脐中,屈肋头是,灸百壮,治黄疸。”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于胸膛窝下三寸,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5寸处。
-
乌梅煎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名:乌梅煎组成:乌梅7枚,浆水1升,古字铜钱2-7文,青盐半两。用法用量:每以铜箸点少许在目眦头,1日3次。主治:燥湿癣。主治:折伤疼痛,坠作瘀血。《圣惠》卷九十三:方名:乌梅煎别名:乌梅散组成:乌梅肉5枚(微炒),诃黎勒5枚(煨,用皮),甘草3寸(炙微赤,锉)。
-
雌丁
雌丁病名。十三丁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症见其疮头稍黄,向裹黡亦似灸疮,疮口周围有浆液渗出,其中心凹陷色赤,如钱孔大小。治疗见疔疮条。
-
围药铁井栏
《丹溪心法》卷五:组成:贝母7钱,南星7钱,连翘1两,五倍子1两,经霜芙蓉叶1两。《医统》卷八十一:组成:牛粪灰(晒干,烧灰,用新瓷罐盛之干处)、铁线草、草乌、五倍子、白及、白蔹、贝母心、陈小粉(炒极黄色)各等分(牛粪灰加倍)。疮势甚者,恶寒发热,随用飞龙夺命丹,仙方活命饮等,汗出则安。
-
咬药锭
《外科十三方考》引李仲美方:方名:咬药锭组成:白砒末1钱,斑蝥末(去翅足)1钱,巴豆仁1钱(研细腻),老山明雄3钱(研末),硫苦5分(不研),小麦面(量等诸药之半)。破口小且浅者用少;如疔类,则用小钱1枚,按疔头上,以香火向钱孔一点,即置药粒,贴上膏药。
-
五龙针
《惠直堂方》卷二:方名:五龙针组成:硫黄5钱,皂角1钱,朱砂1钱,雄黄1钱5分。主治:鹤膝半肢风,并无名肿毒,初起跌闪。用法用量:上为末,惟将硫黄烊化,入药末在内,再加麝香3分,倾出,绵纸揿薄片。用钱1个,以药4-5厘放钱孔内,香火点灸之。
-
水洗丁
水洗丁为病名。十三丁之一。内治宜清热解毒,服五味消毒饮、消疔简便方;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
-
鸦啗疮
鸦啗疮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该病多因脏腑虚寒,气血衰少,热邪侵袭肌肤而发,是一种慢性皮肤疮疡。证见其初起之疮形如钱孔,多突发肿痛,渐至溃烂,疮面色黑流水,表面凹陷,形同乌鸦所啄之状。治宜扶正解毒,内服可选用四妙散加减,外可用鸦啗散干掺。
-
梨汁煎
《圣惠》卷三十二:梨汁煎:处方:鹅梨汁(捣,绞取汁)1大盏,古字钱2-7枚,胡黄连1两(末),青盐半两,龙脑半钱。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铜箸点两目眦头。主治:小儿热毒冲眼,缘目生疮,热疼不止。用法用量:点眼,1日3-4次。制备方法:上先将梨烂研,绞取汁,绵裹黄连末,于梨汁内浸半日,入龙脑令匀。
-
雄丁
雄丁病名。十三丁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症见其疔疱黑似灸疮,大如钱孔,形高突起,四畔泡浆色赤黄。证治参见疔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