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诊断工具,对身体进行系统检查的方法。基本检查法为望诊、触诊、叩诊、听诊。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被检者全身或局部的情况;叩诊则是通过手指叩击身体某些部位产生音响;通过这些检查可发现全身的或局部的异常或病态现象,结合症状及有关的疾病知识和医学理论,常可作出初步诊断。
-
点穴法
点穴法为推拿手法名。是指以手指着力于某一穴位逐渐用力下压的一种以指代针的手法。运用手指点压、叩击穴位等手法来治病。常用于颈、肩、腰腿痛、扭挫伤、头痛、牙痛、腹痛、消化不良、遗尿、失眠、瘫痪等症。
-
指压法
指压法推拿手法名。以手指用力按压穴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穴位,然后顺着一定的方向反复滑动。②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穴位,手指不滑动。参见按法、点法、压法等条。
-
针头补泻
针头补泻针刺补泻手法名。又称手指补泻,指以左手为主的针刺辅助手法。《针灸大成》:“此乃补泻之常法也。非呼吸而在手指……”,如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努之、爪而下之等法均是。
-
蛇节疔
蛇节疔病名。指疔疮发生于手指中节,绕指俱肿者。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指疔之一。亦名钉节天蛇、病蛇节、病茧、手指节发、蛀节疔。证治详见指疔条。
-
负强化
负强化指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较大点的小孩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一旦他不再吸吮手指了,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
-
推板法
推板法推拿手法名。用手指紧紧按住肌肉,进行与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向前推压或向后扳动,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牵伸而放松。常用以治疗软组织劳损、痉挛、粘连等引起的酸痛等症。
-
捵法
捵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捵是拉长、扯平的意思。①用一手或两手握住患肢的手指或足趾作上下颤动,使患肢有如波浪起伏地抖动。②即拨法。见该条。
-
拭法
拭法推拿方法名。指在治疗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作直线或螺旋形反复摩擦。《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以两手中指……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
搔法
搔法推拿手法名。出《礼记·内则》。用手指轻轻抓抚治疗部位。
-
掐揉中指节
掐揉中指节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用手指掐病儿中指第一节横纹,掐后揉之。治泄泻,咳嗽等症。
-
起罐
起罐为拔罐术语。指拔罐后将火罐除去的方法。起罐时常先用手指按压罐口边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间形成一个孔隙,让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就可松脱。起罐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
扭法
扭法推拿手法名。用手指挟住肌肤,反复扭转,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有排除风邪的作用。本法与揪法相似。
-
拇指寸
拇指寸为手指比量法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以本人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长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备急千金要方》:“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
螺疔
螺疔病名。指疔之一。指疔疮生于手指螺纹处者,亦称螺纹疔。出《中国外科学大纲》卷下。详见指疔条。
-
理筋
理筋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用手指顺着筋脉缓缓地进行按压推移,反复多次。有舒理筋脉、畅通气血等作用。
-
勒法
勒法推拿手法名。用屈曲的食、中两指紧夹患者手指(趾)根部,迅速滑出指(趾)端。常用于指、趾麻木、屈伸不利之症。
-
夹挤分骨法
夹挤分骨法为骨伤科整复手法名。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用手指相对夹挤两骨间隙,使靠拢之骨折段的间隙分开,按单骨折对位即可。适用于双骨(如尺桡骨、胫腓骨、掌骨、跖骨)干部骨折发生相互靠拢移位者。
-
蚘虫病
蚘虫病病名。蚘通蛔。即蛔虫病。出《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详蛔虫病条。
-
拂法
拂法推拿手法名。见《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伸直手指,轻快地掠擦治疗部位的肌肤,如拂掸尘灰状。
-
戳法
戳法为推拿手法名。见《刘寿山正骨经验》。戳是按的意思。戳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损伤部位快速按压的手法。属于按法。
-
揣法
揣法为针刺辅助手法名。见《针灸大成》:“揣而寻之,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意指在针刺之前,先用手指揣摸病人肢体以探索穴位,随后下针。
-
拨法
拨法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名拨络法、弹拨法、抻法。用手指按于穴位上,适当用力来回拨动。能解痉止痛,对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的作用。
-
病茧
病茧病名。指生于手指中节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即蛇节疔。详见该条。证治可参见指疔条。
-
瘪螺痧
瘪螺痧病名。痧证之一。即霍乱的俗称。因吐泻交作,耗液伤血致使手指螺纹下陷而得名。本证也可见于剧烈吐泻所引起的重度脱水。参见霍乱条。
-
虎跑泉
处方:虎枚草稀莶草苍耳草防风升麻荆芥金银花紫苏鹤虱草功能主治:治麻疯手指挛曲。用法用量:煎汁洗浴。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
螃蟹散
处方:鲜螃蟹。制法:捣烂。功能主治:手指缝肿痛不可忍,若不早治,即烂入手。用法用量:敷上即愈。如无鲜者,以蟹黄蜜调涂。摘录:《仙拈集》卷二
-
全指散
《仙拈集》卷四:组成:诃子(焙)、半夏、银朱。主治:拶伤手指。用法用量:蜜调搽。制备方法:上为末。
-
皂矾煎
《仙拈集》卷四:方名:皂矾煎组成:皂矾2两。功效:活血止痛。主治:拶伤手指。用法用量:上以水4-5碗,砂锅内熬滚,将手熏洗,浸渍良久,不致溃烂。
-
英苍散
《简明医彀》卷八:方名:英苍散组成:蒲公英(田畔开黄花如菊)、苍耳草。主治:手指结毒及天蛇头。用法用量:酒服。更以米醋浓煎,浸之效。或蒲公英同金银花藤煎,酒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舒挛汤
《解围元薮》卷四:方名:舒挛汤组成:薛荔枝叶梗1斤,川椒3两,侧柏叶4两。主治:手指挛曲者。用法用量:煎浓汁久洗,自然伸直。
-
乌梅醋法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肘后方》,名见《直指》卷二十四:方名:乌梅醋法别名:乌梅酒组成:乌梅仁。主治:手指忽肿痛,名为代指。用法用量:杵,苦酒和。附注:乌梅酒(《仙拈集》卷二)。
-
先证者
先证者是指在对某个遗传性状进行家系调查时,发现其家系中最初具有这一遗传性状的那个人。在遗传病的家系调查中最初在医院受到检查的患者就是先证者,普通每一家系中有一个人是先证者,但在检查地区内的全体人员的时候,则所有患者都是先证者。在谱系图上通常用箭头或手指图形来表示先证者。
-
四前
四前为经外奇穴名。出《吉林卫生》。位于手指之掌侧,远侧指节横纹之两端,每指2穴。左右计20穴。主治大骨节病、指关节末节疼痛等。一般直刺0.1~0.2寸。
-
压穴
压穴是指出针后用手指压迫穴位,以防出血。《备急千金要方》:“疾出之,压其穴,勿出其血。”
-
许裕卿
许裕卿为清代针灸家。徽州(今属安徽)人。行医乡里,善以手指代针,治病有奇验。撰有《逐气符医记》。
-
按之应手
按之应手为腧穴用语。指以手指按压穴位表面皮肤,医者感觉手下有动脉搏动。《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阴谷……按之应手。”
-
套管进针法
套管进针法为进针法之一。此法需备有稍短于所用毫针的空心细管,操作时将套管放在穴上,针入其内,然后用手指快速拍打暴露于管外的针柄,针便迅速刺入皮下。这一方法可减少进针的痛感。套管进针法
-
痉挛刺激点
痉挛刺激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背,每两个相邻掌指关节后1寸处,每手4穴。左右计8穴。主治手指痉挛。一般直刺0.3~0.5寸。
-
输胆
输胆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右侧背部,当第十、十一胸椎棘突之间点,向右旁开3.5寸处。计1穴。主治胆道蛔虫症、胆囊炎、黄疸等。一般斜刺0.5~0.8寸;或用手指按压。
-
撮痧疗法
撮痧疗法为针刺方法之一。亦称抓痧疗法、捏痧疗法。指在患者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手指撮捏,使局部皮肤充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
压椎法
压椎法为推拿方法名。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
-
总按
总按为切脉指法,指三个手指同时按寸、关、尺三部的切脉方法。清·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诊脉之指法,见于经论者,曰举、曰按、曰寻、曰推、曰初持、曰久按、曰单持、曰总按。”
-
手拳不展
手拳不展(inextensiblefist)是指小儿筋脉挛缩,手指伸展无力的表现。
-
小儿风痫
小儿风痫(infantilewindepilepsy)是指以发作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斜视,手指抽动,屈伸如数物状,颈项强直,苔白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
-
胸穴指压法
胸穴指压法推拿方法名。指用手指按压胸部穴位进行治病的一种手法。所用胸穴大多是分布于胸部前面或侧面的敏感压痛点。适用于头痛、胸痛、腰痛、胃痛及软组织扭伤等疾病。
-
捻发音
捻发音是指肺部听诊时听到的,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颇似在耳旁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所产生的声音。常在吸气末期听到,调高。捻发音多见于肺炎早期、肺瘀血等。
-
压推法
压推法推拿方法名。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
-
指压麻醉
指压麻醉用手指按压穴位来达到镇痛、镇静作用,以便进行手术的方法。又称点穴麻醉。常用于拔牙、甲状腺切除、骨折复位、关节脱位复位等手术中。
-
指节
指节人体部位名。见《灵枢·骨度》。手指指骨之间或指骨与掌骨之间相连接处。即指关节与掌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