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活络丹
组成: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炮天南星各六两,乳香、没药各二两二钱。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抗原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荚膜,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性,这种抗原模拟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中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
通经活络
通经活络:治法。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药物治疗经络痹阻等证的治法。适用于风寒湿邪,瘀血阻滞经络病症。临床可见肢体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手足麻木不仁,或肢体沉重疼痛。常用药物有乌头、地龙、乳香、没药、天南星、白花蛇、威灵仙、当归等。代表方剂如大活络丹、小活络丹。
-
肋骨折
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呼吸短促,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严重者可出现气胸、血胸及内损脏器,伴见咯血、呼吸困难、昏厥等。肋骨折的治疗:治宜手法复位,给予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用五加皮汤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胸骨伤
治宜手法复位,及伤处固定,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并用五加皮汤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如合并气、血胸及内脏损伤者,应及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治疗。
-
脱臼
亦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外伤性、习惯性、病理性及先天性脱臼四种。初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治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可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丹,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小活络片
概述:小活络片为中成药名,即活络丹制成片剂,治症同。别名:小活络丹、小活络丸处方: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炮天南星各六两,乳香、没药各二两二钱。功能主治:功能温经活络,搜风除湿,祛痰逐瘀。治风寒湿痹,肢体疼痛、拘挛。臣以南星燥湿活络,以祛络中之痰,并能祛风;
-
大楗骨伤
大楗骨伤为病名,大楗骨即股骨,大楗骨伤是指因跌打、压轧所伤。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趾骨伤
指脚趾骨之伤折者。见《疡科选粹》卷八。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可见有畸形或闻及骨声,功能活动受限。治宜在麻醉条件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恢复初期应以活血祛瘀消肿为主,可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并可用五加皮汤外洗,亦须适时配合功能锻炼。
-
治风法
风邪有内、外之异,治法有疏、熄之别,治风法又分为疏散外风法、平熄内风法2类。常用药如川芎、防风、白芷、白附子、南星、蝉蜕、僵蚕、全蝎、蜈蚣、地龙、川乌、草乌等。阳亢动风者,方如镇肝熄风汤;常用药如羚羊角、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珍珠母、天麻、白芍、阿胶、龟板、地黄、山茱萸、巴戟天等。
-
背脊骨折
背脊骨折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证见外伤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折部压痛明显、后突畸形等,严重者可合并脊髓损伤,甚至出现截瘫。药物治疗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或七厘散;后期继则视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状况,可补肾活络,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等。外用五加皮汤洗,配合腰背肌锻炼。
-
小活络丸
概述:小活络丸为方剂名,即活络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别名:小活络丹、小活络丸处方: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炮天南星各六两,乳香、没药各二两二钱。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