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泄
发泄(旧译:潜意识释放)指让一种潜意识的愿望或冲动直接表现出来,以使自己免得意识到所伴有的感情。发泄包括为了避免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违纪性或冲动性动作和“发脾气”(tempertantrum).它也包括为了减轻紧张心情(即主观性焦虑或抑郁)而长期滥用药物、失败、形变态或自伤。
-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为弗洛伊德所创立。根据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用同情的语调引导病人将伴有严重焦虑和冲突的事情进入病人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
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主持气上升、发泄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升发泄散。肝之升发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与情志方面。升发太过,则阳气上亢,急躁易怒。
-
千金保生丸
主治:妇人无子。用法用量:每服空心用北枣4枚煎汤嚼下,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用药禁忌:不可用酒下,恐发泄了真气,不能护血。
-
时髦
时髦是非理智的与过流性的行为模式或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时髦是一种发泄不满或被压抑情绪的表现。时尚仅仅流地于某一阶层、社区或某一同质群体,而时髦则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与异质群体之中;借着时髦、标新立异、提高社会地位,但仍保留原团体中一分子的地位,所以,它是自我个体化的手段。(5)模仿与暗示性强烈。
-
伏针、伏灸
伏针、伏灸指在盛夏三伏天进行针灸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因三伏天气候炎热,阳气升发,对一些慢性疾病和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的咳嗽、哮喘等症,在此时进行针灸能起良好的防治作用。当此长夏发泄司令,按图针刺,每五日、七日一举,经络气血流行,邪气难以容留。”《张氏医通·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
-
泄痢发搐
泄痢发搐病证名。《幼科发挥》:“泄泻发搐,如先吐泻,或痢疾久不止,以致脾胃虚弱者,此慢惊风也,难治。如先发搐,后发泄痢者,此因发搐之时,多用利惊下痰之药,或多用寒凉之药,伤其胃气,泄痢不止,宜补涩之。”可见于中毒性痢疾迁延难愈者。治宜调脾健胃,用异功散加木香、砂仁、肉豆蔻、诃子肉、山药。
-
暑挟湿
暑挟湿暑证常见病理。热处暑中,湿热相蒸,阻于气分,当治在手太阴。其症神昏谵语,舌色绛赤,或咯痰带血,若上蒙清窍则耳聋无闻;上焦不解,蔓延中下则胸腹板闷,二便不利,即为湿温重证,治当急清三焦,如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银花、竹茹、枳实、通草、金汁之类,清营分以养胃阴。”
-
火郁发之
火郁发之为治疗学术语。系治则之一。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向外散发,亦即透卫泄热。
-
平肝补脾汤
《会约》卷十:组成:当归(土炒)1钱半,白芍(酒炒)1钱,沙参3钱,白术2钱,茯苓2钱,白豆蔻肉(炒,研)8分,木瓜1钱2分,肉桂1钱半,甘草(炙)1钱。主治:木旺侮土,脾虚发泄。用法用量:水煎服。
-
刺风
刺风证名。《圣济总录》卷十二:“刺风者,以气血为风寒所侵,不得宣利,则蕴滞而生热,寒热相搏于皮肤之间,淫路不能发泄,故遍身如针刺也。其痛甚若刀划者,谓之蛊风,与刺风相似,不可不辨也。”治用芎枳丸等方。
-
水土交济汤
《会约》卷十一:组成:人参(随便)1钱,当归(土炒)1钱,白芍(酒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白术(炒)2钱,黄耆(蜜炙)2钱,熟地(砂仁煎水,再炒干)3-5钱或1两,山药(炒)1钱半,升麻7-8分(气虚火浮者,蜜炒或盐水炒3-5分),柴胡(酒炒)3分。主治:脾虚发泄,肾虚发热,不食,尿赤,脱肛。
-
流言
流言又称流言蜚语和无根之言,指社会上流传失真、缺乏事实根据的非官方的、有关现实问题的社会传闻。(2)给流言传播者提供某种情绪表现的机会,使被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他会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一些自己所想象的事实中,求得情感上满足。
-
麻黄二陈汤
处方:麻黄5分,光杏仁3钱,姜半夏2钱,广橘红1钱,前胡1钱半,白前1钱半,茯苓3钱,炙草5分。功能主治:夹痰伤寒。感寒邪而生痰,毛窍外闭,肺气逆满,邪气无从发泄,咳喘痰多,证情较重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分离症状
分离症状是最早由Janet(1889)提出的概念。他指出在许多精神障碍中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分离出去,转变为神经症性症状,如瘫痪、遗忘、意识状态改变和自动症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
-
分离
心理学名词·分离:分离指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的“欢乐”。分离比歪曲较易为别人理解,也比较体谅别人,较发泄来得短暂。
-
利他
利他指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利他包括良性的建设的反向形成、慈善行为,以及对别人的报答性服务。利他与投射及发泄的区别在于,它为别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象的好处。它与反向形成的区别是,它让应用者至少部分地得满足。
-
直接攻击
直接攻击指个人受到挫折后,把引起的愤怒情绪,直接指向阻碍个人达到目标的人或物。一般说来,自尊心、好胜心特别强的人或者胆汁质的人,容易把愤怒情绪向外发泄,而采取直接攻击的行为。这种攻击的行为方式,常常不为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允许,而且在事实上也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
罪犯轻生心理
罪犯轻生心理指罪犯在服刑期间因悲观绝望,产生轻生动机,企图结束生命,从而解除焦虑的心理状态。罪犯轻生是对挫折作出的内罚性反应。常见有下列几种情况发生:受挫后郁闷加重不得发泄和自解,又增新的消极刺激促其轻生;受挫后伪装,行迹败露使原紧张心理加重,出现焦虑、恐怖走向轻生;
-
因其轻而扬之
因其轻而扬之为中医治法。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轻,是病邪浮浅,病位在表;扬,是宣扬发散。指对轻浅的病证,宜使用发散宣扬的治法,顺病势向外发泄。如外感初起,病邪在表,用解表法使之汗解。
-
乳卸
乳卸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下垂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宜疏肝解郁,方用小柴胡汤内服,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并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洗去。
-
火禁
指痘疹初发之际,病人身发寒热,误以火熏其衣被,或置病人于温热环境之中,使皮肤干燥,以致痘毒发泄不出,多见于兼有气虚者,因气虚不能鼓其毒,以致毒停皮肤之间,隐隐不能发出肌表,因而出痘时,毒陷皮内,痘点隐于皮下,觉有红点,无头无脚,或于四肢、头面部,见一、二点痘粒,皮内隐隐之痘,终不能块者,称为火禁。
-
寒证发狂
寒证发狂病名。狂证多有痰祟,凡寒痰所致发狂,多属此病。见《医钞类编》卷二十。由痰气郁结、怒气不能发泄而发狂证,喜笑怒骂,行动失于常度。治宜祛痰益气,用人参、柴胡、茯神、白术、法半夏、南星、附子、菖蒲,水煎服。参见癫狂、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