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祖
概述:太祖为经外奇穴别名。《中国针灸学》:“椎顶又名太祖。”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作崇骨别名。椎顶即崇骨。出《针灸集成》。位置:位于后正中线,第六颈椎棘突下缘。功能主治:主治感冒,咳嗽,疟疾,项强;以及支气管炎,癫痫等。刺灸法:直刺0.5~7壮,或艾条灸5~
-
丘处机
丘处机(1148~字通密,号长春子。其时方士多以不死药惑人,实则多促其人速死。以其善养生之道,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与论养生之理。撰有《摄生消息论》等。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前往西域雪山,应其“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
段深
段深五代时后梁医家。开平间(907-910年)以善医待诏于翰林,时梁太祖抱病,久之,其溲甚浊,欲服石药。深按太仓公传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石。”太祖善其言,令进饮剂,疾稍愈。乃以币帛赐之。
-
长春子
长春子即邱处机。邱处机为养生家,宋代道士。当时以长于养生之道而闻名于世。据传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向其探问长生之术。邱劝太祖少杀人,远女色。此后定居北京,建白云观,卒年八十,葬后殿中,墓今尚存。著有《摄生消息论》1卷。
-
崇骨
崇骨为经外奇穴名。别名太祖、椎顶。出《针灸集成》。位于第六、七胸椎棘突之间。主治感冒、咳嗽、疟疾、项强,以及百日咳、癫痫、支气管炎等。一般直刺0.5~在后正中线上,第6颈椎棘突下缘。
-
晓微
晓微五代时后梁僧人。通医术,时梁太祖久病不愈,其溲甚浊,微治之有验,赐紫衣、师号。后太祖疾复,乃剥其服色,去其师号。
-
迭里特
迭里特辽代医生。姓耶律,字海邻。善骑射,精医术。辽太祖患心痛,诊曰:“膏肓有瘀血如弹丸,然药不能及,必针而后愈。”施针,呕出瘀血,病愈。后因从刺葛谋夺王位,与其父辖底均被杀。
-
直鲁古
直鲁古为辽代针灸家。吐谷浑(今属青海)人。一骑士之子,在战争中为辽太祖所收。擅针灸,官至太医。撰有《针灸脉诀书》一卷。世善医,其父马上视疾,亦知标本。婴儿时,战乱中为父所弃,被辽太祖、淳钦皇后收养。长成亦习医,专精针灸。
-
广济大师
广济大师即法坚。法坚(11世纪)为北宋医僧。以擅长医术闻名。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治病,太祖赵匡胤赐号广济大师。
-
贾铭
贾铭元代养生家。字文鼎,号华山老人。海昌(今浙江海宁)人。重侠义,能赈人之急。百岁时,太祖(朱元璋)召见之,问以颐养之法,曰:“要在慎饮食。”谓饮食借以养生,若不知物性反忌,则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著《饮食须知》进览,赐宴礼部而归。享年106岁。
-
东丹李慕华
东丹李慕华即耶律倍。耶律倍为(10世纪)辽代医学家。契丹族,辽太祖之子。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通辽、汉文。因弟承帝位所迫,潜逃至唐,唐明宗赐姓名李赞华,又名东丹李慕华。子兀欲,喜工画,颇知书,曾收藏许多医经等书籍。
-
灼艾
灼艾即施行灸法。《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
耶律倍
耶律倍(899-936年)辽代医生。小字图欲,谥号义宗。辽太祖之子。聪明好学,通阴阳,晓音律,精辽、汉文,兼知医药、砭焫之术。其弟僭帝位,被迫潜逃至后唐。唐明宗赐名孝赞华,又名东丹李慕华。家藏书籍万卷。子兀欲,喜工画,颇知书,亦藏多种医书。
-
朱橚
朱橚为明代医学家。1425)明藩王。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安徽凤阳人。待其长成,召画工写生绘图,并注明可食部位及食用法,汇成《救荒本草》(1406)4卷(后世或厘为8卷、14卷)。另著《普济方》168卷(《四库全书》改编为426卷),取古今方剂汇辑而成。曾主纂《普济方》,其中针灸门占15卷,收载多种明以前针灸著作。
-
周定王
周定王指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朱橚为明代医学家。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安徽凤阳人。曾主纂《普济方》,其中针灸门占15卷,收载多种明以前针灸著作。
-
刘翰
概述:刘翰:1.宋代医官;2.清代医生。临津(今河北临津)人。在后周任翰林医官。963年宋政府太常寺考试医官,以刘翰为优。于973年奉命与马志、翟煦、张素、吴复珪、王光祐、陈昭遇等人共同校定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后又与李昉、王祐等重加审定,改名《开宝重订本草》二十卷,其中新增135种,合930种药。
-
顾欢
顾欢南北朝时南齐医生。字玄平,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好道术,嗜儒、道之书,隐居不仕。齐太祖辅政,欲征之为扬州主薄,辞而不就。性仁爱,通医术,治病除用医药外,兼用迷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