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经
概述:大肠经:1.手阳明大肠经的简称;本经从食指桡侧端商阳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出于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阳溪,沿前臂桡侧到达肘横纹外侧端的曲池,向上沿上臂外侧前缘,到肩峰前边的肩髃,再向上交会于项部的大椎,向前下进入锁骨上窝,络于肺脏,下贯膈肌,属于大肠;
-
手阳明经络现象
如果针刺一侧手三里或合谷,同时测定两侧大肠经各穴的痛阈,痛阈提高最显著的仍然是本经各穴,对侧大肠经穴及对照穴的痛阈提高很少。并观察到,大肠经在肘髎穴处向外偏曲,在头面部走向对侧迎香,商阳穴与肺经的列缺穴、迎香穴与胃经的承泣穴连接,巨骨穴与小肠经的秉风穴及督脉的大椎穴交会。
-
子午流注推拿法
在流注推拿中,如该经脉或脏腑病变为实证,在主经上可逆推,在主穴上可重泻,其他经脉、经穴上可施以补法;临床上可以通过推拿手法以开穴通闭穴之法连通经脉。其中肺经、心包经、心经、肾经、脾经、肝经为里传表。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为表传里,气血流注从外行内,疾病的生变,~
-
大肠筋
概述:大肠筋为推拿穴位名,出自《幼科推拿秘书》。能治泄泻,止痢疾。《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若治痢疾并水泻,重推大肠经一节。”男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大肠经于男子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小儿按摩经》)。
-
红曲
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的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中医大辞典》·红曲:红曲为中药名,出自《饮膳正要》。功能主治:功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μm×(3.5-5)μm。枝端可见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1.《本草经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
-
十大功劳根
概述:十大功劳根出《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的根。4.5cm,顶生小叶较大,有柄,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反卷,每边有2-8枚大的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大肠经”十大功劳根的功效和主治:十大功劳根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
塌菜
概述:塌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塌棵菜,古称乌金白,具有疏肝健脾、滑肠通便的功效,治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茎生叶长圆状卵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面平展,基部抱茎。2枚稍短,长雄蕊长2.5-3mm,短雄蕊长2-2.5mm;长角果长圆柱形,长2-4cm,果瓣扁平,中脉及网状侧脉明显,先端具短而粗的喙。
-
主客
概述:主客:1.运气术语;2.脉学名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针灸配穴中称主要穴为“主”,相配伍穴为“客”。如八脉交会穴中,内关与公孙、后溪与申脉、外关与临泣、列缺与照海相配合应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如肺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
-
主客配穴法
主客配穴法又称原络配穴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气纳三焦
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金)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木)穴陷谷,庚辰时开大肠经经(火)穴阳溪,壬午时开膀胱经合(土)穴委中(如甲日于甲戌时开胆经井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戊寅时取胃经输穴,庚辰时取大肠经经穴,壬午时取膀胱经合穴,至甲申时重见甲,取三焦经荥(水)穴)。
-
鲫鱼
鲫鱼(鲤科)Carassiusauratus鲫鱼又名鲋鱼,别称喜头,为鲤科动物,产于全国各地。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
-
主客原络配穴法
主客原络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与其相为表里经脉的络穴为“客”。适用于该脏腑经络病。如肺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大肠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合谷,配以肺经的络穴列缺,余类推。
-
原络配穴法
指原穴与络穴相配伍使用的配穴方法。又称主客配穴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荞麦
荞麦花粉的水提取液具有和硫酸亚铁相似的抗缺铁性贫血作用,饮用水提取液35d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主要脏器未见损害[7]。大肠经功能主治健脾消积;主肠胃积滞;2.《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指的是荞麦面气味甘平而寒。
-
番泻叶
番泻叶的功效与主治:番泻叶具有泻热导滞,消食利水的功效,治热结便秘,产褥期便秘,积滞腹胀,水肿胀满;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3)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吸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市使溶解,用石油醚(60~
-
海松子
《*辞典》:海松子: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HǎiSōnɡZǐ别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附方:①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及五脏劳伤,咳嗽吐痰,骨蒸盗汗,心神恍惚,饮食不甘,遗精滑泄:松实仁八两,麦门冬(不去心)一斤,金樱子、枸杞子各八两,熬膏,少加炼蜜收。
-
木耳
性味归经:甘,平。治咯血,吐血,衄血,肠风,血痢,崩漏,痔血,产后血虚,便秘,腰酸,痹痛,高血压病。药理作用:木耳可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升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促进生长、延缓衰老、抗炎、抗辐射、抗生育、抗肿瘤等作用。木耳的食疗作用: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
柿子
柿子的别名米果、猴枣、镇头迦柿子的营养价值1.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柿蒂有降逆止作用;"⑤《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柿子浸出液制成无菌水溶液(每2毫升含柿子0.6克),于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穴行穴位注射。
-
乌梅肉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去核取乌梅肉、炒炭、醋蒸等。涩肠止泻;钩虫病(《中华本草》)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的功效。1.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烦渴,蛔虫病腹痛,便血,尿血,血崩,遗尿,带下不止。醋乌梅功用与生乌梅相似,但收敛固涩作用更强,尤其适用于肺气耗散之久咳不止和蛔厥腹痛。
-
炒决明子
决明子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角膜溃疡,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如治疗肝火上冲,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的决明子汤(《圣济总录》)及风热上扰而致目痒、红肿疼痛的清上明目丸(《万病回春》)。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结合型蒽醌,炒决明子仅为生品的26.4%。
-
十二经穴
十二经穴指归属十二正经的穴位,即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单侧309穴。分别为:肺经11穴,大肠经20穴,胃经45穴,脾经21穴,心经9穴,小肠经19穴,膀胱经67穴,肾经27穴,心包经9穴,三焦经23穴,胆经44穴,肝经14穴。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穴数1120452191967279234414
-
乾疽
定义:乾疽为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是指生于肩之前廉(肩峰前侧)的无头疽,属大肠经。出《证治·疡医》卷三。又名疵痈、丁疽。是指生于肩部的有头疽。肩疽因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出于肩中廉(肩峰中部)的肩疽名肩中疽;生于肩前廉(肩峰前侧)的肩疽名乾疽;生于肩后廉(肩峰后侧)的肩疽名过肩疽。
-
纳支补泻
纳支补泻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时,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膀胱经申时,肾经酉时,心包经戌时,三焦经亥时,胆经子时,肝经丑时。经脉流注时刻已过,经气衰退后进针,随而济之,以补充其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
-
螺
螺的别名螺蛳螺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螺的营养价值1.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螺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2.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
-
肺虚寒证
肺虚寒证证名。其证咳嗽上气,下利少气,形寒怯冷,鼻多清涕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肺寒虚,逆满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治宜补气温肺,用补肺汤,人参茯苓丸、九味汤等方。
-
大肠虚冷
大肠虚冷为病机,即大肠经虚寒,可导致大肠虚寒证。《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
-
大肠虚寒
概述:大肠虚寒:1.病机;指阳气虚衰,温煦失职,大肠功能减退,虚寒内生,传导失常的病理变化。《备急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症见下利稀薄,完谷不化,便次增多,兼见食少、四肢冷、腰酸、怕冷,苔白润,脉沉迟。
-
产后不语
辨证论治:败血停心者,症见面色紫黑,心闷,治宜活血开郁,方用芎归汤合七珍散(人参、石菖蒲、生地黄、川芎、细辛、防风、辰砂)。痰热乘心者,兼见喉间有痰声,面热胸高等,治宜清痰热,兼以和胃,方用二陈汤加胆星、钩藤等。因肾脉夹舌本,脾脉连舌本,大肠经散舌下,当这些脏腑有病,亦能出现产后不语。
-
甜瓜子
甜瓜子甜瓜子SemenMelo(英)MuskemlonSeed别名:香瓜子。功能主治:散结消瘀,清肺润肠。种皮下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波状弯曲或呈短小突起,与邻细胞相接形成明显的圆形细胞间隙,纹孔稀疏,有的具网状增厚。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用于肺热咳嗽,便秘,肺痈,肠痈,跌打损伤,筋骨折伤。
-
川木香
概述:川木香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性味归经:辛、苦,温。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和胃止泻。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黄色,木化,并伴有石细胞。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含0.lmg的混合溶液,即得。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
-
罗汉果
种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具纹孔。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一乙醇一水(8: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性味与归经:甘,凉。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
-
金樱子粥
《饮食辨录》:金樱子粥:处方:金樱子10~功效:收涩、固精、止泻。主治:滑精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久泻,妇女带下病,子宫脱垂等。《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中医认为,脾气虚则久泻不止,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气虚则精滑自遗,金樱子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所以治疗上述病证有很好的效果。
-
百药煎
《中医大辞典》·百药煎:百药煎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蒙筌》。③《要药分剂》:味酸咸,无毒。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注意:外感咳嗽,湿热泻痢及积滞未清者均忌服。(《圣惠方》)⑥治肠风脏毒:百药煎(烧灰存性)、乌梅(同核烧灰存性)、白芷(不见火)等分。
-
大叶拿身草
拼音名:DàYèNáShēnCǎo英文名:allgrassofLax-flowerTickclover别名:路蚂蝗、粘衣草、山蚂蝗、野毛豆、羊带归、白花饿蚂蝗、饿蚂蝗、水倒提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疏花山蚂蝗的全草。原形态:疏生山蚂蝗半灌木,高50-120cm。荚果长2-5.5cm,密生钩状短柔毛,背腹缝线在节处稍缢缩,有4-12荚节,荚节长圆形。
-
大皂角
概述:大皂角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功能主治:涤痰开窍,通便,消肿,杀虫。研末蜜调服;化学成分:本品含数种皂苷,已分离出一种皂苷元为阔叶合欢萜酸(Albigenicacid),还含鞣质、谷甾醇等。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
-
干旱毛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GānHànMáoJué英文名:Arid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下部6-10对羽片逐渐缩小成小耳片,中部羽片披针形,基部平截,裂片斜向上;性味:苦;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弹伤及狂犬咬伤。
-
海萝
原形态:1.海萝藻体紫红色,黄褐色至褐色,软革质,干后韧,高4-10cm,可达15cm,丛生,主枝短,圆柱形或亚圆柱形,宽约4mm,不规则二叉分枝,于分枝处常缢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中潮带和高潮带下部的岩石上。基部有圆盘状假根。2.《食疗本草》:“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
黑石珠
拼音名:HēiShíZhū别名: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深黑小黑檗的根或茎。叶3-4片簇生,革质;子房上位,具短花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灌丛中。化学成份:根含小檗碱(berberine)。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泄泻;目赤肿痛;
-
红粘谷子
拼音名:HónɡZhānGǔZi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繁穗苋的种子。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cm,宽2-5.5cm,先端锐尖或圆钝,具小芒尖,基部楔形。花单性或杂性,圆锥花序腋生和顶生,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直立,花后期下垂;雄蕊比花被片稍长;性味:甘;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跌打损伤;
-
花生油
虽然补锌的途径很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可补脾润肺、润肠下虫;《全国中草药汇编》:花生油:拼音名:HuāShēnɡYóu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hypogaeaL.的种子榨出的脂肪油。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用于肠炎,地图舌均为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虚),每穴1毫升。
-
黄河裸裂尻鱼
原形态:黄河裸裂尻鱼,体延长,稍侧扁。背鳍短,有3根不分枝鳍条和8根分枝鳍条,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大硬刺。尾鳍叉形。体腔黄褐色或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在缓流或静水中。于深水区越冬。以着生藻类和植物腐屑等为食。性味:苦;寒归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和血;主月经不调;消化不良;摘录:《中华本草》
-
鸡(土从)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广菌谱》:鸡枞蕈,出云南,生沙地间,下蕈也。拼音名:Jī(TǔCónɡ)别名:鸡(土从)蕈、鸡菌、蚁夺、蚁(土从)、鸡(土从)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植物鸡(土从)的子实体。功能主治:健脾和胃;
-
金刚一棵蒿
拼音名:JīnGānɡYìKēHāo英文名:rootofFaberGaleola别名:益母藤、东方发白、梭罗来、红天麻、公子天麻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珊瑚兰的全草。茎直立,褐红色,无毛,具卵状或卵状披针形鳞片,节稍膨大,节上生根。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神经衰弱、副伤寒、肝炎、疮毒、毒蛇咬伤。
-
堇宝莲叶
拼音名:JǐnBǎoLián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乌墨的叶。)Skeel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有短花梗,花白色,3-5朵簇生;雄蕊多数,长3-4mm,花药丁字着生,纵裂;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等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地次生林及荒地。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归大肠经功能主治:解毒杀虫止痒。
-
逆阿落
《全国中草药汇编》:逆阿落:拼音名:N āLu 来源:蓼科逆阿落PolygonumperiginatorisPau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逆阿落: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NìāLuò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叉枝蓼的根茎。性味:辛;性温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痢。
-
牛心果
茎皮中含14-羟基-25-脱氧比丽巴素(14-hydroxy-25-desoxyrollinicin),肉叶番荔枝辛(reticulatacin),鹅掌揪碱(liriodenine),布拉它辛(bullatacin),左旋贝壳杉-16-烯-19-酸(kaur-16-en-19-oicacid),16 ,17-二氢左旋贝壳杉烷-19-酸甲酯[methyl16 ,17-dihydro-(-)-kauran-19-oate]。性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止痢;
-
三叉凤尾蕨
拼音名:SānChāFènɡWěiJué英文名:all-grassofWallich'sBrake别名:老泻风、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西南凤尾蕨的全草。羽片约20对,互生或近对生,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呈尾状,羽状深裂,长14-16cm,宽2.5-3cm;性味:微苦;凉归经: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止痢;小儿惊风;有清热止血的功能。
-
山一笼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一笼鸡:拼音名:ShānY L nɡJī来源:爵床科山一笼鸡GutzlaffiaapricaHance[G.dielsiana(W.W.Smith)S.Moor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江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苞片近革质,披针形,长约14mm,具糙毛,每苞内有花2朵;小苞片与花萼裂片相似;大肠经功能主治:散风热;利湿妥毒。肺热咳嗽;
-
秫米
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现行,取净生秫米,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微具焦斑。《灵枢经》歧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瞑,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
-
松鼠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鼠:拼音名:SōnɡShǔ别名:灰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灰鼠SciurusvulgarisL.,以全体入药。主治肺结核,肋膜炎,月经不调,痔疮等。前足掌裸露,掌垫2,指垫3。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居树洞中或筑巢于树枝间。性味:味甘;大肠经功能主治:理气调经;杀虫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