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嗌痛
嗌痛证名。《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嗌痛、颔肿。”《马王堆汉墓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名之为嗌中痛。孙一奎谓:“嗌即咽之低处也”(《赤水玄珠·咽喉门》)。并指出喉痹患者,必兼咽嗌痛;
-
手太阳经病
手太阳经病为病证名。即小肠经病。十二经病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
手太阳小肠经病
手太阳小肠经病为手太阳小肠经所发生的病候。又《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本经主要病证为:咽喉痛,腮肿,耳聋,目黄,项强,肩胛及上肢后外侧痛,小腹痛,胀,引腰脊,泄泻,大便不利。
-
土蜂子
《*辞典》:土蜂子:出处:《本经》拼音名:TǔFēnɡZǐ来源: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幼虫。原形态:原动物详土蜂条。性味:甘。功能主治:治痈种,丹毒,风疹。②《别录》:主嗌痛。③《本草抬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注意:《本草经集注》:畏黄芩、芍药、牡蛎。
-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指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证。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脉经·小肠手太阳经病证》除上列“是动、所生”病外,并列举了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下重便脓血,暮发热等症。
-
肩脉
肩脉为早期经脉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所载内容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之手太阳经类似。《阴阳十一脉灸经》:“肩:起于耳后,下肩,出臑外廉,出□□□,乘手背。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脱,臑似折。是肩脉主治其所产病:颔痛,喉痹,臂痛,肘痛,为四病。”
-
麻黄调心泄热汤
别名:麻黄汤处方:麻黄4两,生姜4两,细辛5两,子芩5两,茯苓5两,芍药5两,白术2两,桂心1两,生地黄(切)1升。功能主治:调心泄热。主心脉厥大,小肠热,齿龋嗌痛。故宜生地黄、黄芩清利伏热,即以麻、桂、姜、辛辛温散结,茯苓、白术填其空以杜火气之复入,芍药为地黄之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