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射工病
《诸病源候论·射工候》:“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涧水内”。初得时,或如伤寒,或似中恶,或口不能语,或身体苦强,或恶恶热,四肢拘急,头痛,骨悁,屈伸张口欠(去欠),或清朝不苏,晡久则剧,剧者不过三日,则齿间有血出,不即治杀人。“其毒中人,初未有疮,但恶风(疒参)癝寒热,或如针刺。
-
溪病
溪病古病名。多发于山谷溪源地区。《诸病源候论·水毒候》:“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郡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通呼溪病,其实有异。”或单指无疮的水毒病。该书并谓:“有疮是射工,无疮是溪病。”参见水毒病、射工病条。
-
蛊毒病
概述:蛊毒病为病证名。包括射工病、沙虱病、水毒病、蛇蛊、蜥蜴蛊、虾蟆蛊、蜣螂蛊等。凡中蛊病,多趋于死,以其毒害势甚,故云蛊毒。”蛊毒病的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论曰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